伊尔-10攻击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伊尔-10
伊尔-10
Ил-10
IL-10
概观
类型攻击机
乘员2
首飞1944年
设计谢尔盖·伊留申
生产伊留申设计局
产量约5,000架
现况退役
主要用户苏联苏联空军
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衍生自伊尔-2攻击机
伊尔-8攻击机
衍生机型伊尔-16攻击机
技术数据
长度11.12米
翼展13.40米
高度4.14米
翼面积平方米
空重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6335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公斤
发动机1台米库林AM-42型V12液冷活塞发动机
功率平时输出1491 千瓦,最大功率 2051千瓦
推力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550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公里/小时
爬升率米/秒
最大升限7250米
最大航程800公里
翼负荷公斤/平方米
马力重量比匹马力/磅
武器装备
机炮早期型:
两门VYa-23 23毫米机炮
两门ShKAS 7.62毫米机枪
后座舱一挺别列津UB 12.7毫米可回转机枪

后期型:
两门NS-23 23毫米机炮
后座一门20毫米机炮
火箭RS-82RS-132系列航空火箭弹
炸弹航空炸弹
火箭弹


两翼下载弹250公斤,弹仓可载400公斤火箭发射架或小型航弹集装箱(子母弹)
伊尔-10

伊留申伊尔-10俄语Илью́шин Ил-10,英文:Ilyushin IL-10)型攻击机,是二次大战后期苏联由伊尔-2(IL-2)发展出来的攻击机。

历史[编辑]

伊尔-2型本意是设计成战斗轰炸机伊尔-1,但发动机功率不足,只好改为攻击机,后来大战末期重新设计成较小型的全金属制机型,配合了新的大功率发动机,试图发展成为类似美国的P-47战斗轰炸机

但发觉本机功率虽大,可是构型阻力较大和翼也过厚,所以速度只比IL-2快不多,所以只好保持攻击机的用途。

本机在二战后期才服役,而且外观和前身伊尔-2型相似,所以知名度较低。但实际因为早期的喷射机低空低速性能不佳,并不适合对地攻击任务,所以曾经输出国外参与韩战,并授权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称为B-33型轻轰炸机。本机在各国服役到六十年代,在喷射机的低空和低速性能全面改善才告退役。

结构[编辑]

本机是以单活塞式三叶螺旋桨驱动的机型,呈下单翼硬壳式布局,为后三点式收

放式起落架,主量产型为纵列双座封闭式座舱,后座位是面向后方的机枪手座位。并设有弹仓的构造。发动机为液冷式的AM-42,平时发动机输出1491千瓦,最大功率达到 2051千瓦。

本机外观和伊尔-2相似,但实为全金属结构,外观不同的地方是改用似普通战斗机的收放式起落架。另一特点有内藏的弹仓。

参数[编辑]

  • 几何尺寸(米):翼展13.40,长度11.12,高度4.14,通常起飞重量6335公斤。
  • 飞行性能:最大速度每小时550公里,升限7250米,航程800公里。
  • 武装:早期型固定武装在两翼各内藏有两门固定式23毫米机炮和两门7.62毫米机枪,后座舱一挺12.7毫米可回转机枪;后期型固定武装机翼各为两门NS-23 23毫米机炮,后座一门20毫米机炮。两翼下载弹250公斤,弹仓可载400公斤火箭发射架或小型航弹集装箱(子母弹)。

伊尔-10在中国[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8月1日,解放军空军冲击13团装备了伊尔-10。1954年秋开始为一江山岛战役中华民国空军争夺浙东海域的制海权与制空权,空军第11师(强击机师)的第31团与第33团第一飞行大队(暂称第31团第三飞行大队)转场至宁波栎社机场。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1月18日,空11师伊尔-10参加了解放浙东沿海岛屿战斗,共出动飞机78架次,对大陈岛一江山岛中华民国国军实施攻击,命中率90%,炸毁敌军营房9栋,面积约8000平方米,击伤军舰3艘(飞行员刘建汉重创“中”字级修理舰“衡山"号),毙伤20余人。直接参战的空31团及空33团1大队荣立集体二等功。解放军的伊尔-10一直使用至1972年才退役。

1960年代,曾有2机安装退役图-4(Tu-4)轰炸机的涡桨六涡轮轴发动机,提升了最大载荷,但后来因为仓库管理疏忽在火灾中损坏,无法修复。

参考书目[编辑]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