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问题的理性总结,并对古今中外军事经验的总结、提升,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继承性。军事思想会随当时的武器、科技、武装力量的体制等范畴而不停变化。同时,新的军事思想会牵引武装力量和战争的发展,令武装力量可以适应不同的军事需求。例如,20世纪末出现的“不接触战争”、“零伤亡战争”等,都是军事思想带领军事武器向新的方向发展。

古代[编辑]

孙子[编辑]

  1. 慎战论:“兵者,国之大事”
  2. 速胜论:“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3. 知胜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及用间,多算。
  4. 谋划,求势,尚诡论:“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责于人”“兵者,诡道也”
  5. 间接战略:“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6. 主动权,灵活性:“致人而不致于人”
  7. 将有五德,五危,二事,三不从。

姜太公[编辑]

吕尚又称姜子牙。著有兵书《六韬》。

近代[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发展、避免再受世界大战的浩劫成为近代军事思想主要环绕的方向。不过,国际战略局势的变化未能完全消除因强权、民族矛盾等问题而引起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1]以下是一些著名军事思想家提出的思想:

马汉[编辑]

  • 海权论

毛泽东[编辑]

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是毛泽东提出的一套军事斗争原则。1947年12月25日,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会议(史称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在名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这十个原则是: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4.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给敌人歼灭性的打击。 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 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参考文献[编辑]

  1. ^ 章俭 管有勋。《15场空中战争----20世纪中叶以来典型空中作战评介》。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3-4页。ISBN 7-5065-45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