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谏台官谏官之合称,首置于唐朝

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通称为台官,另有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通称谏官,两者职责往往相混,故合称台谏。

宋朝最看重台谏[1],“台谏者,天子耳目之臣”[2],而且言者无罪[3]宋太祖甚至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誓不诛大臣、言官”之誓言。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即所谓六科给事中。清代之台谏合流入都察院

参见[编辑]

注释[编辑]

  1. ^ 文天祥《御试策》说:“公道不在中书,直道不在台谏,是以陛下行道用力处虽劳而未遽食道之报耳。果使中书得以公道总政要,台谏得以直道纠官邪,则陛下虽端冕凝旒于穆清之上,所谓功化证效,可以立见,何至积三十馀年之工力,而志勤道远,渺焉未有际邪?”(《文山先生全集》卷3)
  2. ^ 宋会要》职官3之56。
  3. ^ 苏轼《东坡奏议》卷1《上皇帝书》说: “历观秦汉以及五代,谏争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许以风闻,而无官长,风采所系,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 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