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林八音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戚林八音》(闽东语:戚林八音,平话字:Chék-lìng-báik-ĭng)是著名的福州韵书,刊行于十九世纪的福州,收录十万余字福州语音,是研究闽语闽东片音韵学的重要文献。
方音三十六字母与一字调出四声、十五声具载。[1]
历史
[编辑]《戚林八音》是两部著作的合订本:[2]
- 《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Chék Chăng-cióng Báik Ĭng Cê-ngiê Biêng-lāng)
- 《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Tái-sṳ̄ Lìng Pék-săng Sĭng-săng Ciŏ-ngṳ̆k Dùng-sĭng)
根据传统说法,1562年,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进入福建抵御退倭寇,之后完成《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清康熙时,精简改订戚本,而有《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2]。二书的合订本由福州人晋安汇辑于1749年并作序[1],福州话则以《八音》做为轨范[1],迄今已流行二百五十余年。现存最古版本《戚林八音合订》是乾隆间学海堂木刻版。而流传最广、屡次翻印的版本为1912年初版的《民国适用改良戚林八音合订》,校订了旧本中的一些错误,再增加一些常用字。[2]在闽侯县亦有一册1840年出版的集新堂藏板本[3]。
关于戚林二书的真实作者,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考证。戚继光是山东人,不太可能作福建话韵书,在官方记载中也未提及戚继光作《戚林八音》之类[4]:12。罗常培和其他学者认为《戚本》是由陈第所写或所编[4]:12,但《戚本》与陈第的已知作品间存在不少差异[4]:23–25。林碧山是闽侯县人,通过1688年科举后在河北短暂当过几年官,但并无记载表明林碧山发表过任何学术作品[4]:27。
《戚本》之编辑者署名“三山蔡士泮开璧氏”。《林本》之编辑者署名“闽中藤山陈他也人氏”。《戚本》可能由蔡士泮所写,但其他信息不明[5]:360[4]:25–26。蔡陈二人真实姓名身世,至今也未知。在《合订本》之前,戚林二书是以抄本来传录。从《合订本》开始才有版刻刊行。而晋安汇辑过程中校正了那些事项,也无法考证。[2][5]:360[4]:28
声调与首字母及押韵
[编辑]声调
[编辑]《八音》将福州话分为八个声调:(1) 上平、(2) 上上、(3) 上去、(4) 上入、(5) 下平、(6) 下上、(7) 下去、(8) 下入。《戚林八音》就得名于此八个声调。
现代福州话中,上声实际上无法区分阴阳。因此现代福州话只有七个声调。
声母
[编辑]柳边求气低, [l], [p], [k], [kʰ], [t] 波他曾日时, [pʰ], [tʰ], [ts], [n], [s] 莺蒙语出非, Ø, [m], [ŋ], [tsʰ], [h] 打掌与君知。
写作平话字为:
Liū biĕng giù ké̤ṳ dĭ,
pŏ̤ tă ceng nĭk sì,
eng mùng ngṳ̄ chók hŭi
dā cṳ̄ng ṳ̄ gŭng dĭ.
除了现代福州城内话显著的[n][l]不分,其余福州话声母结构基本与《戚林八音》时代相同。
韵母
[编辑]《戚林八音》中还记录了用当时福州话全部33个韵母写就的词[5]:360[4]:43–45。(“金”“梅”“遮”为冗字。)
春花香, [uŋ/uk], [ua/uaʔ], [ioŋ/iok] 秋山开, [iu], [aŋ/ak], [ai] 嘉宾欢歌须金杯. [a/aʔ], [iŋ/ik], [uaŋ/uak], [o/oʔ], [y], 冗, [uoi] 孤灯光辉烧银缸. [u/uʔ], [ɛŋ/ɛk], [uoŋ/uok], [ui], [ieu], [yŋ/yk], [oŋ/ok] 之东郊, [i], [øŋ/øk], [au] 过西桥. [uo/uoʔ], [ɛ/ɛʔ], [io/ioʔ] 鸡声催初天, [ie/ieʔ], [iaŋ/iak], [ɔy], [œ/œʔ], [ieŋ/iek] 奇梅歪遮沟. [ia/iaʔ], 冗, [uai], 冗, [ɛu]
写作平话字为:
Chŭng huă hiŏng, chiŭ săng kăi,
Gă bĭng huăng gŏ̤ sṳ̆ gĭng buŏi.
Gŭ dĕng guŏng hŭi siĕu ngṳ̀ng gŏng.
Cĭ dĕ̤ng gău, guó să̤ giò,
Giĕ siăng chŏi chĕ̤ tiĕng,
Kiă muòi uăi ciă gĕu.
过去几个世纪,福州话韵母发生了3个主要变化。
- 松紧韵母,上去、上入、下去字在特定环境下转化为其松韵形式。
- [iu]与[ieu]合流、[ui]与[uoi]合流。
- 入声韵尾[-k]和[-ʔ]混淆。
在早期福州话研究中的地位
[编辑]数个世纪中,《戚林八音》都被当地人用作福州话的权威参考。它还极大促进了福州早期西方传教士学习、研究福州话。[4]:213–214 美国循道宗传教士怀德出版了西方第一部研究福州话的研究。[4]:215对《戚林八音》,他写道:
《戚林八音》所用的声韵系统,形成了(与声调符号一起)一套完整的福州话字母表。它们被传教士们用得如此频繁,主要用在书写口语词句上,以完成他们自己的研究。《福音书》已有三本通过这种方式翻译完。
——M.C. White[6]:354
为得到比用反切和汉字更简洁的表示声韵母的系统,怀德模仿英语语言学家威廉·琼斯表示印度、太平洋和北美洲语言的方法,用拉丁字母将所有声韵母都拼写了出来。[6]:356 因此他也完成了福州话最早的转写工作。 14声母(零声母未写)与9个元音是:[6]:355–356[4]:217
- 辅音:ch, ch', h, k, k', l, m, n, ng, p, p', s, t, t'
- 元音:a, e, è, ë, i, o, ò, u, ü
怀德的转写后来被一代代学者们不断修正,标准化后即是平话字。
- 辅音:c, ch, h, g, k, l, m, n, ng, b, p, s, d, t
- 元音:a, a̤, e, e̤, i, o, o̤, u, ṳ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晋安汇‘戚林八音’1749年 (‘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覧’(16世纪)‘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17-18世纪)合订本)
- Li, Zhuqing, A study of the "Qī Lín Bāyīn"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93, OCLC 38703889.
- White, M.C., The Chinese Language Spoken at Fuh Chau, The Methodist Review, 1856, 38: 352–381.
- Yong, Heming; Peng, Jing, Chinese Lexicography : A History from 1046 BC to AD 1911: A History from 1046 BC to AD 191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19-156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