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为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为龙

大清四川邻水县知县
籍贯 广东大埔县
字号 字蓼园
出生 生年不详
广东大埔县
逝世 卒年不详
广东大埔县
出身
  • 乾隆三十年乙酉科举人出身
著作
  • 《马山敬赠广静和尚》[1]
  • 《银鼎山碑记》
  • 《千佛岩》

杨为龙(?—?),字蓼园广东大埔县百侯侯南人,清朝官员。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酉科广东乡试第21名举人,乾隆四十七年七月任香山县训导[2];乾隆五十八年七月任四川彭县知县[3][4];乾隆五十九年署任什邡县知县[5];乾隆六十年署任梁山县知县[6]。嘉庆元年(1796年)任四川邻水县知县[7],嘉庆二年,白莲教匪王三槐围攻邻水县城,其率众守御,杀死王三槐之妻及之弟王三元,县民得以保全,感恩而设牌位祭祀[8][9][10][11]

注释[编辑]

  1. ^ [民国三十二年]《大埔县志》卷四
  2. ^ ‘调。场江。香山县。要缺。繁疲难……训导。杨为龙。大埔人。举人。四十七年七月选’。[西荣庆堂]《大清缙绅全书》乾隆五十三年春
  3. ^ ‘九溪。彭县。简缺。繁……知县加一级。杨为龙。蓼园。广东大埔人。乙酉。五十八年七月调’。[荣庆堂]《大清缙绅全书》嘉庆元年春
  4. ^ ‘彭县知县……杨为龙。广东大埔举人。乾隆五十八年任’。《四川通志》卷百四
  5. ^ “杨为龙,字蓼园,广东潮州大埔县举人,彭县令,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署”,《民国重修什邡县志》卷三官政官职4
  6. ^ ‘杨为龙。广东大埔县举人。乾隆六十年署任’。《梁山县志》卷七
  7. ^ ‘银鼎山。在学署后。突兀亭峙。市廛环绕。其下山色如银。其形如鼎。故名。嘉庆二年教匪攻城。知县杨为龙建炮台哨楼于其上。城赖以守。亦城内要地也。……嘉庆二年敎匪之变。知县杨为龙增修银鼎山炮台一座。周围墙垣十余丈。上建哨楼一座曰视远楼。……仰天窝。在县北三十里。上通广安、顺庆。大周围悬崕峭壁。中一垭口。可通人行。嘉庆二年贼匪窜境。知县杨为龙设闗立栅。练勇守御。贼不敢入。李子垭在县西九十里。西通合州、岳池大道。地势扼要。两山壁立。一道中通。形如门户。嘉庆二年敎匪之变。知县杨为龙设闗防守。贼不敢犯。至今遗址尚存。……曹耀先。于嘉庆二年冬。逆匪攻城。捐赀募勇。护守城垣。昼夜不倦。贼退后经知县杨为龙偹文申详。上宪批准给与军功顶戴。耀先有功不居。坚不受职。兹因采入集内。勿使湮没’;‘杨为龙。广东大浦人。乾隆乙酉举人。嘉庆元年任。闻其乡人云。此公素以孝友著。嘉庆二年敎匪围邻。公竭力防守七昼夜。卒能保城以全身。良非偶然也’;‘杨为龙。字蓼园。广东大埔人。乾隆 科举人。嘉庆二年署理县任。慈祥善化。邑无冤民。是年冬十一月初八日。教匪王三槐等攻城七昼夜。公卒领文武分楑居民日夜堵御。贼造云梯等具蜂拥而至。公命城上人飞礟击之。贼不能胜。遂退去。城获保。全公之力也。后调彭县。在官数年。彭民亦颂其德。年八十卒于官。邻民闻之。咸为泣下。至今思公不忘。设木主祀之。’。〔道光元年〕《邻水县志》
  8. ^ ‘在家以孝友著,署县篆慈祥善化,邑无冤民,二年教匪王三槐攻城凡七昼夜,公率官民堵御,城卒保全,授彭县,年八十卒于官,邻民设木主以祀’。〔道光十五年〕《道光乙未增修邻水县志》
  9. ^ ‘保兴。承吉氏。满洲镶白旗人……王三槐扰大竹、广安要击之,邻水被围,知县杨为龙坚守,驰援,贼始退。’。《清史稿》卷三百四十九
  10. ^ ‘十二月……初六日辛丑……同日宜绵奏言……据探报。贼匪已由褒先寺翻天池山直奔邻水。保兴、朱射斗立督兵勇倍道前进。十四十五等日。贼匪围攻邻水县城。势甚汹涌。该县杨为龙等督率乡勇。激劝士民。协力固守。并乘夜密遣乡勇冲破贼营。烧毁木城一座。贼匪暂退。旋又分为四路。砍伐长竹。扎缚为梯。直逼城下。城上枪炮并发。焚烧无数。毙贼四百余名。相持两昼夜。保兴、朱射斗督兵赶到。凝德、尤汉玉等亦从大竹红春坝一路前来。匪众复倂力迎敌。复经两路官兵截杀。又毙贼五百余名。杨为龙亦率乡勇。开城冲出追剿二十余里。贼匪窜至芭蕉河一带屯扎……。十四日己酉宜绵奏言。王三槐等自攻邻水县城。经官兵追剿退屯板桥场天华山一带……我兵即暂在天华山扎营。是日该县杨为龙亦带乡勇在丰禾场一路歼贼二三百人。杀死王三槐之弟王三元。倂生擒贼目郭孔铭。’。《剿平三省邪匪方略》卷五十八丁巳年
  11. ^ ‘邻水军令:大埔杨蓼园,为龙先生,宰邻水,有贤声。得士民心。嘉庆丁巳岁,邪匪王三槐,聚党万余人,围邑城。文庙且被灾,获就免。先生奋集绅士,纠乡勇作堵御,飞禀请救于督军。时鞭长莫及,而贼势益炽,计无所之。先生号祷先师大成殿下,极泥首椎心、泣尽继血状。忽有神附先生部下人语日:“得请于圣矣,已命仲氏帅,贼不足平也。立竖黑大纛一杆,大书‘仲元师军令’可鼓行前矣。”。时适绅士中有文童包顺之者,年虽少而胆略过人,带领乡民五十,薄城下,声佐讨贼。门者曰:“贼众矣,五十人者何能为盍进城。”。包不之答,但大声呼曰:“贼何在?”。或应曰:“在东村”。包自领其众,径捣东村。出其不备,杀三槐之妻并其弟三元。持首级入城。贼蜂拥至.见城上所竖大黑旗,若有电光旋绕。金甲神兵无数喧拥。主谋者惊曰:“此大神通,非吾白莲所敢敌也。”。槐不肯退,尚于城北建木城,誓必破城复仇。而前降神者,复号于众曰:“焚之。”有数壮士即承命,持火药缒城出,潜至木城中纵火。见黑纛飞卷,风势大作,烈炎熏天。先生仍恪奉军令,督率包童等。尽趋部下众及乡勇鼓噪直前。木随炮烬,贼党多毙。余溃散,围以解。修文庙,告厥成功。先生长君耀华任广宁学博,予旧识也。丁卯岁。见予于凤城。予十稔耳是事。再诘焉。而得其详。卫圣公于吾党历著显迹。如不享庵寺荐香结烟成字。及陆万龄拟跻魏党入庙,立遭殛毙,皆赫赫在人耳目·今以灵旗帅神兵,扫平贼党,尤觉千载如生。文有奇气,斯亦雷霆走精锐矣。文童之锋,壮士之火,皆有神助,尤觉千载如生,载笔乃奕奕满纸灵光。’,郑昌时《韩江闻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