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Oranges on a tree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无患子目 Sapindales
科: 芸香科 Rutaceae
属: 柑橘属 Citrus
种:
C. sinensis
二名法
Citrus sinensis
(L.) Osbeck英语Osbeck, 1765[1][2]
异名
  • Citrus × sinensis
    (L.) Osbeck, 1765

甜橙学名Citrus sinensis)是芸香科柑橘属的物种[1][2],亦称为柳橙黄果金环。其种加词sinensis”意为“中华的”。

甜橙是柑果,也是人类种植了很久的混合品种──本来是柚子Citrus maxima)与橘子Citrus reticulata)的杂交品种,起源于中国;考古证据显示,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已开始种植橙子。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造访新大陆时,橙子登上了美洲大陆。生物学的角度上,甜橙原来的品种应该是酸橙,甜橙是酸橙在华南的变种。

名称[编辑]

甜橙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名称,在欧洲,有部分语言会根据他们得到这种水果的国家而为甜橙命名,举例说:

台湾在300多年前由广东新会引进甜橙,在当地常被称作柳丁或香丁,其实应写成“柳橙”,此乃因闽南语中“丁”“橙”同音(台罗:ting)而误写至今。

形态[编辑]

常绿小乔木,高3-8米;圆形树冠;椭圆或卵圆形叶片,微尖,叶翼稍小,有波状锯齿;白色朵,花期4月;球形或卵圆形果实,皮较厚,一般表面光滑,不易剥离;中心柱一般充实;种子多胚,胚白色;根据品种不同,果实成熟期有所不同,一般多在冬季成熟。[3]

营养价值[编辑]

生橙
每100 g(3.5 oz)食物营养值
197 kJ(47 kcal)
11.75 g
9.35 g
膳食纤维2.4 g
0.12 g
饱和脂肪0.015 g
单元不饱和脂肪0.023 g
多元不饱和脂肪0.025 g
0.94 g
色氨酸0.009 g
苏氨酸0.015 g
异亮氨酸0.025 g
亮氨酸0.023 g
赖氨酸0.047 g
蛋氨酸0.02 g
胱氨酸0.01 g
苯丙氨酸0.031 g
酪氨酸0.016 g
缬氨酸0.04 g
精氨酸0.065 g
组氨酸0.018 g
丙氨酸0.05 g
天冬氨酸0.114 g
谷氨酸0.094 g
甘氨酸0.094 g
脯氨酸0.046 g
丝氨酸0.032 g
维生素
维生素A equiv.
(1%)
11 μg
(1%)
71 μg
129 μg
硫胺(维生素B1
(8%)
0.087 mg
核黄素(维生素B2
(3%)
0.04 mg
烟碱酸(维生素B3
(2%)
0.282 mg
(5%)
0.25 mg
吡哆醇维生素B6
(5%)
0.06 mg
叶酸(维生素B9
(8%)
30 μg
维生素B12
(0%)
0 μg
胆碱
(2%)
8.4 mg
维生素C
(64%)
53.2 mg
维生素D
(0%)
0 IU
维生素E
(1%)
0.18 mg
维生素K
(0%)
0 μg
膳食矿物质
(4%)
40 mg
(1%)
0.1 mg
(3%)
10 mg
(1%)
0.025 mg
(2%)
14 mg
(4%)
181 mg
(0%)
0 mg
(1%)
0.07 mg
其他成分
86.75 g
参照美国标准的相对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来源:(英文)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

甜橙含有糖类膳食纤维维生素B群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柠檬酸果胶等营养素,是含量颇高的水果。

甜橙的维生素C可保护细胞,对抗自由基;果肉所含的膳食纤维,则可以促进消化、改善便秘。所含的果胶能加速食物通过消化道,使脂质、胆固醇更快从粪便排泄出去;柠檬酸,则可以帮助胃液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并增进食欲。

须注意甜橙在饭前或空腹时食用,会对胃产生不良影响;一次食用过量的甜橙,也会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有口干咽燥、舌红苔少等现象的人不能吃橙,否则容易伤肝气、发虚热。甜橙的甜度高,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吃太多。

用途与种植[编辑]

一杯橙汁,橙往往被用以榨取橙汁

对该植物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果实上。该种果实可以剥皮鲜食果肉,果肉也可以用作其他食物的附加物如水果蛋糕、果肉果冻等。果实的另一个重要用途为榨汁,一般家庭即可利用压榨式或旋转式榨汁机榨取果汁直接饮用,也可利用果汁酸甜的特性烹饪菜肴[4],或是将橙汁与面粉、米粉等混合做成糕点[5]

作为商品出售的食品也常常加入橙汁以使其具有橙的香甜风味,比如橙汁糖果、橙汁酸奶、橙汁雪糕、橙汁奶茶等等。混合型果汁、果蔬汁、汽水等饮料也常常勾兑橙汁成分。一些固体饮料如菓珍虽然不含有橙汁成分,但是用人造香精来模仿出橙的味道。[6]橙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冷冻浓缩(FCOJ)、浓缩汁还原的冷藏类型(RECON)、非浓缩还原型(NFC)[7]。 橙皮有时用来作为装饰,也可从橙皮橙花中提取出精油[8]。橙皮也可作为中药材,如《滇南本草》记载:“黄果皮化痰定喘,止咳嗽,下气消痰,功甚于广陈皮;补胃和中,力不及广陈皮。主降气宽中,破老痰结痰固如胶者。” 某些种类的脐橙也可作为观赏果树来种植。

柳橙的果糖,可促进酒精分解,维生素C也有助于分解血中乙醛,因此食用柳橙,这2种营养素可相辅相成,快速消解宿醉。

提炼成精油有平衡、提振情绪的作用。可解痉挛、再生功效。适合用于皮肤保养品中。要注意的是,柑橘类的精油会增加对日光的敏感度,如果在户外待一段时间,建议不要使用此类精油。橙类精油同时是制作香水的植物材料之一。

橙也能用来止咳化痰,属性甘带酸的橙,经加盐炖煮后可变性,惹咳酸性大减,而更重要的是,撒在橙肉内炖煮的那把盐,可有助消炎清热,配合炖橙同吃可起“润下”往下走的疗效作用,令久咳肺热经生理消化吸收,将热带落大肠排走,当肺气理顺,感冒后的喉咙痕咳嗽便可消失。

果叶也可以用来泡茶,有甜橙的清香。

分布[编辑]

喜欢光照,温暖环境,需水量较大。海气候,丘陵、低山或江河湖沿岸地区。橙原产于亚洲,中国[9]印度可能是最早展开橙人工栽培的国家。然后又经阿拉伯人传至伊比利亚半岛进入欧洲。[10] 由于橙树是喜阳植物,人工种植时不能与高杆作物一起套种。但是可以牧草、花生蔬菜等作物套种以提高经济效益。橙树常见病虫害有螨类、粉虱、潜叶蛾等[11]。高产甜橙每亩产量可达5以上,每株产量在150千克以上。[12]

产量[编辑]

2005年甜橙出产
世界主要甜橙生产国 — 2021 产量(吨)
 巴西 16,214,982
 印度 10,27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 7,550,000
 墨西哥 4,595,128.53
 美国 4,015,200
 西班牙 3,604,800
 埃及 3,000,000
 印度尼西亚 2,513,860.51
 伊朗 2,139,912.9
 意大利 1,770,910
世界总产量 55,674,793.94
来源: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13]

目前橙的主要产地在美国墨西哥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巴西中国等国家。根据2005年的数据,巴西和美国是世界最大橙生产国,两国生产的橙主要用来制成橙汁。[14]

橙花

文化[编辑]

《橙黄橘绿》, 赵令穰

橙也经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比如诗歌中。如宋朝周邦彦的《少年游》:

苏轼也有一首《赠刘景文》诗: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Citrus sinensis (L.) Osbec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The Plant List (2013). Version 1.1. Published on the Internet; http://www.theplantlist.o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7-9-5].
  2. ^ 2.0 2.1 USDA GRIN Taxonomy, [2015-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3. ^ 甜橙.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8). 
  4. ^ 省时又讨巧的节日菜肴 橙汁鳕鱼(组图).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5). 
  5. ^ 小米菜肴: 橙汁小米糕.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6. ^ 果珍是不折不扣人造物.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3). 
  7. ^ 世界柑桔汁市场的消费类型、特点和趋势分析[永久失效链接]
  8. ^ 甜橙 Orange.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2). 
  9. ^ 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以水果为例.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10. ^ history of Orange Fruit.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1. ^ 甜橙技术[永久失效链接]
  12. ^ 甜橙品种优系[永久失效链接]
  13. ^ FAOSTAT. www.fao.org.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英语). 
  14. ^ 世界柑桔产销现状与趋势(摘要)[永久失效链接]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植物名实图考·橙》,出自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