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眉派南拳门派,东江系。始创人张礼泉。 白眉拳属于南拳的一个流派,起源于明朝末年,据传是四川峨嵋山白眉道人所传,现在四川,广东,香港,澳门等地较流行。其特点是刚强凶猛,连贯性强,路线宽广。其拳法有冲拳,鞭拳,双撞拳及千字箭拳。桥法有碎桥,钻桥,刹桥与封桥等。

张礼泉[编辑]

张礼泉(1882-1964),广东惠阳(东江)人,从小习武,曾拜当地的三位名师学武,初从林石习流民拳(套拳之十字拳),其后转随李义思李家拳套路拳械。十二岁时拜林耀桂父亲林源为师习“龙形摩桥”。十九岁去广州谋生,后返回乡间。民国时,先后在新会江门设馆,后在广州安怀里设馆授徒,之后曾先后受聘为广州警察教练所燕堂军校、黄埔军校为武术教官。抗日期间,曾担任东江游击支队的教练,和平后回到广州任国民政府武术教官.广州解放,移居香港,于是白眉派正式进入香港

传说历史[编辑]

据说白眉拳术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祖师白眉上人将自身于少林寺所学之武术,在四川峨嵋山上沥心修练,而自创白眉拳术。白眉上人和师兄弟,五枚冯道德至善苗显合共五人,出身少林寺(清末民初小说内容)。当今许多南拳门派,皆称娩育于其门下。

白眉上人在峨嵋山将武功传受广慧禅师,而后三祖竺拂云禅师皆是出家人。出家众因潜修佛法很少走出寺院,故白眉拳术无机缘传出寺院之外。直到第四代祖师张礼泉宗师创立白眉派后白眉拳术才开始普传。

白眉派相传创自四川峨嵋山白眉道长,传至张礼泉。张礼泉深得竺拂云襌师真传,曾挫多派拳师,功夫造诣已至化境,更被人誉为“东江之虎”。

可信历史[编辑]

张礼泉先后而跟随了三个师父。将平生所学融会贯通,选其所传之最好武术,保留原有之招式,但适当改良了身、手、腰、马及发劲的方法。故此白眉一派之拳术,有“直步标指拳”、“九步推”、“十八摩桥”、“黐黏拳法”及“猛虎出林”,亦有李义所传之“李家八卦拳”,石师所传的“十字扣打”、“地煞”及罗浮山林合所传五形拳之“鹰爪黏桥”及“龙形摩桥”。

清末政府腐败,各地革命党人起义推翻满清。张礼泉宗师亦加入革命行列。革命成功后民国期间,在广东设馆授徒,被誉为东江猛虎。当时武术界流传着‘南有张礼泉、北有孙玉峰’。抗日期间,曾担任东江游击支队的教练,后回到广州任国民政府武术教官。因内战爆发,宗师便迁居香港。白眉普传于广州、澳门、香港。因门下传人移居海外,故白眉拳术现今亦传到欧美各国。

内容[编辑]

东江拳路包括 直步拳、三门拳、十字扣打、四门八卦、鹰爪黏桥、九步推、十八摩桥、猛虎出林。

白眉派乃是南方之短打内家拳种,有拳诗曰“内家拳白眉,练就寸寸肌,双眼炯炯明,身轻燕子飞”。白眉派拳术包涵“三形、四标、六劲、八式。”等要诀,三形 为身形角度,即:圆、扁、薄;四标为内劲,即:吞、吐、浮、沉;六劲为发劲身体配合,即:牙、颈、腰、背、手、脚;八式为拳术之手法,即:鞭、割、挽、 撞、弹、索、盘、冲。

白眉派拳术以步法和发关节劲为主,以修炼直劲、沉索劲、升劲为重心所在,其中又以升劲最为高深。马步采用不丁不八, 诀曰“马不丁不八、你不来我不发”,发拳由肘部弹出,拳到位时才握紧,属爆发劲,每拳六劲齐发,劲力源源不绝,发拳时咬牙和收紧胫肌,防头部因发劲受伤, 练白眉拳尚要腰背吻合,身似轮行,立如山狱,步似流水,顶平顺项,溜臀收肛,不用蛮力,故有拳诗曰“似刚实柔,似柔实刚,刚柔并济,连绵不断”。

传承[编辑]

白眉派,1912年于广州成立,日本侵华年间,积极参与抗战活动,为此南五虎(包括张礼泉宗师),创出励存刺枪术及大刀术,以抗日军。及后国共内战,张礼泉宗师因而举家和重要弟子,移居香港,并于宗师离世后,于1973年由儿子和弟子成立正式传承的白眉国术总会,再于1990年因应海外同门支援易名国际白眉国术总会,2002年再易名中国白眉武术总会直至零三年得到国内外各同门元老、师叔伯、师兄弟及社会首长、贤达鼎力支援,得以全球白眉武术总会名称成立,树帜武林,成为正式的白眉武术之传承。

人物传承[编辑]

由于人物众多,未能尽录,详情可参照“全球白眉武术总会”的世系表。
-〔一传〕传说乃祖师少林五老之白眉道人
-〔二传〕广慧禅师。
-〔三传〕竺法云禅师。
-〔四传〕张礼泉宗师,白眉拳派的始创人。
-〔五传〕人物众多
-〔六传〕人物众多

  1. (中文)《少林白眉拳术》,作者:李毅成,1984年5月出版。
  2. (中文)李毅成爱武术更爱老妻 白眉派传人,新西兰中华武术协会会长李毅成于人民网的相关新闻。
  3. (中文)全球白眉武术总会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中文)白眉资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中文)白眉功夫视频
  6. (中文)昭龙武术会 ‧ 白眉派(郭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