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凌端鲁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色凌端鲁布(1863年—1933年6月29日)蒙古族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右翼旗人,敖汉右翼旗札萨克多罗郡王[1][2][3][4]人称“色王”。

生平[编辑]

色凌端鲁布是郡王察克达尔扎布的预保长子,也是成吉思汗第二十九代孙。光绪三十二年正月(1906年),色凌端鲁布袭多罗郡王。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5]敖汉右翼旗扎萨克多罗郡王。根据《德宗实录》载,色凌端鲁布于光绪十三年正月(1887年)奉清廷之命在乾清门行走;光绪二十年正月(1894年),又著加辅国公衔;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年),命御前行走。根据《宣统政纪》载,为适应新的国内外形势,宣统二年四月(1910年),根据先帝德宗遗旨设立资政院。甲戌日以宣统帝名义谕内阁,决定色凌端鲁布为资政院外藩王公世爵议员(为昭乌达盟的代表),并晓谕曰:“此次召集资政院为中国前此未有之创举,即为将来成立国会之先声,务期竭尽忠诚,恪守秩序,克担义务,代表与情,用副朝廷实行立宪,循序程功之至意,将此通谕知之”。这说明,清廷的重心已从扎萨克王府转移到了敖汉右翼旗扎萨克(海力王府)。[1]

色凌端鲁布即任王位之初,便开始广招人才,并将常住北京的公爷色曹德伊尔巴拉(末代镇国公)也召回为其参谋。短短几年,那顺宝颜、玛克塔钦、巴雅尔朝格套,乃日拉图、达拉甲尼玛等蒙古志士仁人齐集海力王府,辅佐色凌端鲁布,参政议政,一时间海力王府“兴旺”起来。[1]

中华民国时期,色凌端鲁布晋封亲王。九年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农历闰五月初七日病逝,享年70岁。遗体根据色王生前遗嘱,未葬入祖茔地“格格召”,而葬于今萨力巴乡黄花甸子沙岱山中(葛根坤兑)。[1]

家庭[编辑]

色凌端鲁布原配福晋为哈沙图乌济叶特氏(武哲氏)人,殁后不久,色王又续娶了小福晋邓氏(克力代人)。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避免政治迫害,其后代迁至北京,将蒙姓改为“金”姓。[1]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武永善. 敖汉部王公及其后裔. 呼和浩特: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
  2. ^ 苏钦、吴贤萍,试析清末资政院少数民族议员的产生及其意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3. ^ 高文德、蔡志纯. 蒙古世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 赵尔巽. 清史稿·藩部世表. 中华书局. 
  5. ^ 《清史稿》曰:宣统二年,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