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荷贝 (1979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超强台风荷贝
Typhoon Hope(英文)
已达巅峰强度的荷贝
已达巅峰强度的荷贝
路径图
超强台风荷贝的路径图
超强台风荷贝的路径图
概况
形成日期1979年7月24日
消散日期1979年8月8日
最低气压900 hPa
瞬间最大阵风295 km/h
影响
死伤人数菲律宾:2死
台湾:1死1伤
英属香港:12死260伤
中国大陆:128死1489伤
影响地区关岛、太平洋群岛托管地、菲律宾、台湾、英属香港、葡属澳门、中国大陆(华南)、越南、寮国、泰国、缅甸、印度、孟加拉
1979年太平洋台风季
1979年北印度洋气旋季的一部分

超强台风荷贝(英语:Typhoon Hope,国际编号:7909,台湾编号:7908,中国大陆编号:7908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9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Ising)。荷贝是纪录上少有同时影响两个大洋的热带气旋。荷贝于1979年7月27日(UTC)在关岛西南,约东经145度上形成,经过吕宋海峡进入南中国海前一度达至超级台风强度。荷贝在台湾菲律宾皆有造成损失,横越南中国海后在广东深圳登陆[1],是上世纪70年代吹袭香港最强的台风之一。之后荷贝进入中国大陆,并且在广西减弱成一热带低气压。但荷贝并未像大多数的台风在登陆后迅速消散,其残余部分继续向西移动,为中南半岛北部带来大雨,穿越越南寮国缅甸孟加拉后再进入海面,在孟加拉湾恒河口浅岸处再次增强为一气旋风暴(热带风暴)。荷贝于1979年8月7日在印度加尔各答再次登陆,最终于8月8日在东经85度附近的印度北部消散,距离其源地足有六分之一个地球。是战后及上世纪70年代侵袭香港及华南沿岸最强的台风之一。

发展过程[编辑]

贺璞登陆中国广东省的一刻的雷达影像

1979年7月25日,关岛西南出现一热带扰动。美军气象侦察机进行侦察后,在当天中午(世界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之后荷贝曾一度减弱,

7月28日,再次增强至热带低气压强度。

7月29日,另一次侦察得出荷贝中心气压为972百帕,持续风力达每小时约130公里,中央密闭云区直径约220公里。当天中午(世界时)荷贝被升格为台风。之后荷贝移动速度逐渐加快。

7月30日,荷贝开始以每小时26公里的速度向西北移动,并且迅速增强。

7月31日早上7时半(香港时间),荷贝的中心气压降至926百帕,持续风力每小时约157公里。中央密闭云区直径约330公里,环流直径约1110公里。至当日下午2时(世界时06:00),其中心风速达每小时213公里(即115海里),即达至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之“四级飓风”强度。6小时后的另一次气象侦察得出荷贝的中心持续风力为约每小时240公里(130海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遂将荷贝升格为超级台风等级。[2]同时荷贝的中央密闭云区缩减至只有直径约280公里,环流约740公里。估计当时荷贝中心的阵风可能达每小时约295公里。

8月1日下午(当地时间),荷贝经过台湾以及吕宋之间的巴士海峡,其风力并稍为减弱。荷贝在台湾恒春半岛以南80公里掠过,当地测得持续风力每小时74公里,阵风每小时159公里。菲律宾的巴丹群岛距离荷贝中心只有28公里,造成当地至少2人死亡。

进入南中国海后荷贝转向西北偏西移动,并且进一步加快至每小时33公里。8月2日早上,荷贝的中央密闭云区直径缩小至185公里,中央气压则升至920百帕。其中心持续风速估计仍为每小时约205公里左右。随后荷贝的移动速度再加快至每小时52公里,其后在深圳登陆,并以时速31公里的速度由东向西横越香港新界南部,然后在珠江口西岸再登陆,以每小时约40公里的速度横过广东南部,在广东的37个县造成灾情,100人死亡,50,000间房屋受损。

之后荷贝在广西减弱成一热带低气压,其残余部分穿越越南寮国缅甸孟加拉,进入孟加拉湾后再次增强为热带风暴,最终在印度北部完全消散。

影响[编辑]

台湾[编辑]

当地发布之台风警报:海上陆上台风警报
超强台风荷贝 (1979年)在台湾的位置
彭佳屿 25.7 m/s
彭佳屿
25.7 m/s
板桥 -
板桥
鞍部 -
鞍部
竹子湖 -
竹子湖
淡水 -
淡水
基隆 12.3 m/s
基隆
12.3 m/s
台北 12.2 m/s
台北
12.2 m/s
新屋 -
新屋
新竹 12.8 m/s
新竹
12.8 m/s
宜兰 10.3 m/s
宜兰
10.3 m/s
苏澳 -
苏澳
花莲 9.3 m/s
花莲
9.3 m/s
成功(新港) 16.3 m/s
成功(新港)
16.3 m/s
台东 10.8 m/s
台东
10.8 m/s
大武 17.7 m/s
大武
17.7 m/s
兰屿 46.1 m/s
兰屿
46.1 m/s
台中 5.5 m/s
台中
5.5 m/s
梧栖 13.5 m/s
梧栖
13.5 m/s
日月潭 -
日月潭
阿里山 -
阿里山
嘉义 6.2 m/s
嘉义
6.2 m/s
玉山 -
玉山
台南 11.5 m/s
台南
11.5 m/s
高雄 16 m/s
高雄
16 m/s
恒春 20.6 m/s
恒春
20.6 m/s
澎湖 17.5 m/s
澎湖
17.5 m/s
东吉岛 -
东吉岛
金门 -
金门
马祖 -
马祖
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署署属气象测站测得最大持续风力[3]。图例:
无数据
测得5级风或以下
测得6至7级风
测得8至9级风
测得10至11级风
测得12至15级风
超强台风荷贝 (1979年)在台湾的位置
彭佳屿 36 m/s
彭佳屿
36 m/s
板桥 -
板桥
鞍部 -
鞍部
竹子湖 -
竹子湖
淡水 -
淡水
基隆 26.6 m/s
基隆
26.6 m/s
台北 23.3 m/s
台北
23.3 m/s
新屋 -
新屋
新竹 22.6 m/s
新竹
22.6 m/s
宜兰 13.6 m/s
宜兰
13.6 m/s
苏澳 -
苏澳
花莲 17.2 m/s
花莲
17.2 m/s
成功(新港) 30.1 m/s
成功(新港)
30.1 m/s
台东 25.5 m/s
台东
25.5 m/s
大武 27.1 m/s
大武
27.1 m/s
兰屿 56 m/s
兰屿
56 m/s
台中 10.9 m/s
台中
10.9 m/s
梧栖 20.6 m/s
梧栖
20.6 m/s
日月潭 -
日月潭
阿里山 -
阿里山
嘉义 7.2 m/s
嘉义
7.2 m/s
玉山 -
玉山
台南 24.7 m/s
台南
24.7 m/s
高雄 26.8 m/s
高雄
26.8 m/s
恒春 43.3 m/s
恒春
43.3 m/s
澎湖 28.4 m/s
澎湖
28.4 m/s
东吉岛 -
东吉岛
金门 -
金门
马祖 -
马祖
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署署属气象测站测得最大阵风[3]。图例:
无数据
测得5级风或以下
测得6至7级风
测得8至9级风
测得10至11级风
测得12至15级风
测得16级风或以上

台湾东部及中南部地区皆有出现强阵风及淹水,有房屋、农作物受损。总计造成一人死亡。

英属香港[编辑]

超强台风荷贝 (1979年)在香港的位置
赤鱲角 150 km/h
赤鱲角
150 km/h
鲤鱼门 110 km/h
鲤鱼门
110 km/h
格仔山 81 km/h
格仔山
81 km/h
青洲 104 km/h
青洲
104 km/h
赤柱 150 km/h
赤柱
150 km/h
青衣 83 km/h
青衣
83 km/h
青山 96 km/h
青山
96 km/h
大澳 63 km/h
大澳
63 km/h
大老山 110 km/h
大老山
110 km/h
横澜岛 144 km/h
横澜岛
144 km/h
长洲 115 km/h
长洲
115 km/h
皇家香港天文台[注 1]于部分地区录得之最高每小时平均风速[注 2]。图例:
代表录得烈风
代表录得暴风
代表录得飓风[注 3]
超强台风荷贝 (1979年)在香港的位置
赤鱲角 206 km/h
赤鱲角
206 km/h
鲤鱼门 170 km/h
鲤鱼门
170 km/h
格仔山 170 km/h
格仔山
170 km/h
青洲 170 km/h
青洲
170 km/h
赤柱 215 km/h
赤柱
215 km/h
青衣 159 km/h
青衣
159 km/h
青山 172 km/h
青山
172 km/h
大澳 87 km/h
大澳
87 km/h
大老山 228 km/h
大老山
228 km/h
横澜岛 198 km/h
横澜岛
198 km/h
长洲 190 km/h
长洲
190 km/h
皇家香港天文台[注 1]于部分地区录得之最高阵风风速[注 2]。图例:
代表录得烈风
代表录得飓风[注 3]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十号飓风信号
  • 最接近当地时间:1979年8月2日下午2时45分[4]
  • 最接近当地位置:皇家香港天文台总部之西北偏北10公里(掠过香港境内)

天文台在8月1日下午3时30分悬挂一号戒备信号,当时荷贝集结在香港之东南偏东约780公里,当时普遍吹和缓西至西北风。随着香港开始风势清劲,天文台在同日晚上10时正改挂三号强风信号。翌日清晨5时左右转吹偏北风,天文台于早上7时正改挂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警告烈风迫近。由于受地形屏障,香港大部分地区风力较弱。

随着开始转吹西北风,天文台于早上11时正改挂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取代八号东北信号。风势在随后来一小时迅速增强至接近烈风程度,大老山及长洲分别录得每小时135及109公里的阵风。随着转吹西至西北风,大部分地方都感受到台风的威力,天文台在下午12时35分改挂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天文台于下午1时正改挂十号飓风信号,当时荷贝集结于香港以东约60公里。风力急剧增强,随后一小时达飓风程度。天星码头、天文台、横栏岛及大老山分别录得每小时167、174、196及194公里的阵风。

荷贝在下午1时30分横过大鹏半岛,并在2时10分登陆西贡半岛,经过沙田,并在2时45分最接近天文台总部,位于天文台总部西北偏北约10公里。随后风眼经过荃湾、深井及屯门,并横过珠江口。[5]

位于风暴中心以南的地区,下午风向转为西南,再转为偏南。赤鱲角、横栏岛及长洲分别录得每小时206、189及185公里的阵风。海平面气压在风眼过后迅速回升。风力随即下降至飓风程度以下,天文台在下午4时45分改挂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取代十号信号。随后数小时继续吹南至东南烈风。当荷贝远离香港时,天文台在晚上8时05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取代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晚间仍然普遍吹强风,风势在8月3日早上缓和。三号信号在清晨5时30分除下,当时荷贝集结在香港以西约500公里。

8月1日香港天晴炎热,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2.1度。翌日早上转为多云,开始有微雨。当荷贝横过新界时,中午时份有猛烈狂风骤雨,雨势较大。狂风大骤雨一直持续至晚上7时左右,晚间雨势减弱并较不频密。翌日仍然多云,间中有大骤雨。

在荷贝袭港之中,12人死亡,260人受伤,800人无家可归。荷贝中心风力强劲,维多利亚港内多数地方俱录得飓风,港内船只严重损失,18艘远洋船在海上碰撞,9艘在飓风中扯断链在海中漂浮,2艘搁浅。 其中1艘10,000吨的希腊货船撞向尖沙咀天星码头后在九龙公众码头搁浅。超过100艘小艇沉没,200艘受损。5条维多利亚港内的海底电缆被船只拖行的锚链损坏,19,000条电话线失灵。油麻地危险品仓库内的270罐氰化物被大浪卷入海中。新界及香港皆有停电。新界农作物损失严重,约75%的农作物受损,亦令来往深水埗至上环(威利麻街)的渡轮因上环威利麻街码头被摧毁而永久取消。

葡属澳门[编辑]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信号: 十号风球
最接近当地距离:澳门气象台总部北约40公里
最高持续风速:每小时71公里(达到烈风程度)
最高阵风:每小时129公里(达到台风程度,即飓风
瞬间最低气压:964.9百帕斯卡

澳门气象台在8月1日下午6时悬挂一号风球,在2日凌晨0时45分改悬三号风球,更在同日10时45分改悬八号东北风球,在悬挂八号风球约2小时后宣布改发九号风球,是台风嘉曼吹袭后,5年里第二次发出九号风球,在下午1时45分悬挂九号风球,不到两小时后,气象台在下午3时15分紧急改悬十号风球,预告台风风力到来。气象台在晚上6时45分改悬八号东南风球,预告荷贝的段落,之后更在同日晚上10时45分改悬三号风球,随机在8月3日凌晨1时取消所有风球。澳门当天录得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71公里,阵风每小时129公里,瞬间最低气压964.9百帕斯卡,算是一个不达标的风球。

中国大陆[编辑]

深圳[编辑]

在荷贝吹袭深圳期间,造成2人死亡,47人受伤,2333间房屋倒塌,25772间房屋损毁,8286亩农田受浸,2艘船沉没,100艘船损毁。全深圳市停电停水,交通受阻,估计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人民币。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编辑]

英属香港[编辑]

皇家香港天文台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
    1979-08-02 12:35-13:00
下一热带气旋
台风爱茜 台风爱伦
台风爱茜 十号飓风信号
    1979-08-02 13:00-16:45
台风爱伦

葡属澳门[编辑]

澳门气象台 热带气旋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一号风球
    1979-08-01 18:00- 1979-08-02 00:30
下一热带气旋
台风伊兰 热带风暴格鲁吉亚
台风伊兰 三号风球
    1979-08-02 02:00-1979-08-02 10:45
    1979-08-02 22:15-1979-08-03 01:00
强烈热带风暴麦克
台风伊兰 八号东北风球
    1979-08-02 10:45- 1979-08-02 10:45
强烈热带风暴麦克
台风露比 八号西南风球
    1979-08-02 18:45-22:15
强烈热带风暴麦克
台风爱茜 九号风球
    1979-08-02 13:15-15:10
台风爱伦
台风露比 十号风球
    1979-08-02 15:10-18:45
台风爱伦

注解[编辑]

  1. ^ 1.0 1.1 香港天文台当时的名称。
  2. ^ 2.0 2.1 皇家香港天文台在当时是使用节 (英文: Knots)来显示风速。这里显示的风速是由节转换成公里。
  3. ^ 3.0 3.1 风速描述术语以香港天文台风力准则为准。

参考文献[编辑]

  1. ^ 《深圳市气象志》205页,第十章,重要气候事件
  2. ^ 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1979/9/track.da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sys track data
  3. ^ 3.0 3.1 颱風資料庫.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4. ^ 香港天文台:熱帶氣旋年刊1979 (PDF). [2015-07-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0-23). 
  5. ^ 存档副本. [2016-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外部链接[编辑]

[1], Unisys Track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