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奥地利关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奥地利关系
双方在世界的位置

奥地利

中华民国
代表机构
奥地利台北办事处驻奥地利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
代表
处长 陆德飞[1]
Roland Rudorfer
代表 张小月 大使[注 1][5]

中华民国—奥地利关系是指中华民国奥地利共和国之间的关系。1913-1971年,两国有官方外交关系,断交后,于对方首都互设具大使馆功能的代表机构。虽无邦交,但双方均致力维护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两国在经贸、旅游、艺文及学术等关系也往来密切。[6]

政治[编辑]

外交[编辑]

绿色国家表示在1971年的投票中反对中华民国续留联合国,即《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其中包括奥地利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向奥匈帝国派驻外交代表,由前清廷出使奥斯马加[注 2]钦差大臣沈瑞麟继续担任。

1913年10月6日,奥匈帝国外交承认中华民国,于首都维也纳设立中华民国驻奥斯马加公使馆、于首都北京设立奥匈帝国驻中华民国公使馆,并互派公使

1917年8月1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华民国对奥匈帝国宣战。9月27日,撤馆并召回公使。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后,中华民国与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签署和约。9月10日,恢复于维也纳设立的公使馆,改名为中华民国驻奥地利公使馆,并恢复派驻公使(多由驻德国公使兼任)。奥地利则未再派驻公使。

1938年3月13日,德国吞并奥地利后,中华民国撤除驻奥地利公使馆,改设立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馆,并改派驻总领事

1941年,纳粹德国承认汪精卫政权,中华民国撤销总领事馆。

1946年7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恢复承认奥地利。

1947年9月2日,设立中华民国驻奥地利代表公署

1948年,奥地利恢复派驻公使。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奥地利未再派驻公使。

1950年3月31日,中华民国驻奥地利公使沈士华离任后,也未再派驻公使。并以节省经费、业务量少为由裁撤驻奥地利使馆,但仍视邦交存在;1965年2月,奥地利外交部远东事务主管梅叶哈鼎(Anton Mayr-Harting)抵台访问时亦认为两国间的邦交并未断绝,只是暂时停顿。[7]

1971年5月28日,奥地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与中华民国断交,[8]中华民国政府表示深以为憾。[7]

1971年10月25日,在决定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文中,奥地利连同大多数欧洲国家,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的“中国”席位

人员互访(1996年至今)[编辑]

仅列举部分名单:

中华民国:总统夫人曾文惠[9]周美青[10]、副总统连战[11]吕秀莲[12]、总统府第一局长叶维诠[13]、行政院长萧万长[14]、立法院长王金平[14]、立法院副院长饶颖奇[15]洪秀柱[16]、司法院长翁岳生[12]、司法院副院长苏永钦[17]、经济部长王志刚[18][9]、铨叙部长吴容明[19]、外交部政务次长李大维[14]沈吕巡[20]、外交部常务次长张小月[13]林永乐[21]、教育部政务次长吕木琳[19]、林聪明[22]、陈益兴[16]陈良基[23]、科技部政务次长林一平[10][17]、蔡明祺[23]、卫生署长詹启贤[15]侯胜茂[24]、人事行政局长李逸洋[19]、财政部赋税署长许虞哲[25]、经济部国际贸易局长卓士昭[25]、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吴英毅[26]、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澄枝[9]陈郁秀[19]、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欧阳敏盛[19]、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芳玫[12]、国家通信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苏蘅[27]石世豪[10]、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景鹏[27]、大法官林子仪[28]、国立故宫博物院长林曼丽[21]、台北市长郝龙斌[27]、台南县长苏焕智[25]、中华民国工商协进会理事长黄茂雄[25]

奥地利:前外交部长杨柯维奇英语Peter Jankowitsch[14]、经济部长方莱特纳德语Johann Farnleitner[9]、经济部次长麦尔(Josef Mayer)[18][12][13]、对外经济关系总司长维斯钖格(Franz Wessig)[17]、国民议会第二议长奈瑟德语Heinrich Neisser[18]施宾德雷格英语Michael Spindelegger[13]钮格堡英语Fritz Neugebauer[20]、第三议长华寿彭德语Werner Fasslabend[19]、国民议会教育委员会主席亚蒙德语Werner Amon[24]、内政委员会主席亚蒙[29]、文化委员会主席穆托能德语Christine Muttonen[13]、豁免委员会主席多内包尔德语Heribert Donnerbauer[13]、最高法院长雷斯祖德语Johann Rzeszut[24]、宪法法院副院长毕尔莱英语Brigitte Bierlein[28]、大法官莫歇尔德语Siegbert Morscher[14]、监察史柯世德卡德语Peter Kostelka[19]、下奥地利州长普瑞尔英语Erwin Pröll[14]、克恩顿州长海德英语Jörg Haider[24]、因斯布鲁克市长查荷英语Hilde Zach[28]、联邦总商会长马德塔纳德语Leopold Maderthaner[14]、维也纳大学校长恩格尔英语Heinz Engl[16]、自由党主席海德[9]

代表机构[编辑]

1973年8月11日,中华民国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设立中国文化研究所(德语:Institut für chinesische Kultur),并兼辖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络办事处的功能。1992年,奥地利政府同意在中国文化研究所另增加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德语:Taipei Wirtschafts und Kulturbüro)名称对外。1993年7月19日,更名为具大使馆功能驻奥地利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德语:Taipei Wirtschafts- und Kulturbüro in Österreich)。[18][26][30][5]

1980年12月13日,奥地利于中华民国首都台北设立类似功能的奥地利商务代表团台北办事处(Austrian Trade Delegation, Taipei Office)。1995年8月28日,更名为奥地利商务代表办事处Austrian Commercial Office)。[26][31]此外,另设立奥地利台北办事处(德语:Österreich Büros Taipei)作为在台的正式代表机构。[1]

经济[编辑]

奥地利北部小镇恩斯街头的台湾KYMCO机车
高雄捷运列车由奥地利原厂制造

贸易[编辑]

经济部国际贸易署于首都维也纳设立驻奥地利代表处经济组[32]奥地利则在首都台北设立商务代表办事处[31]

近四年的两国贸易额,金额美元[33]
年分 贸易总额 年增减 排名 出口至奥地利 年增减 排名 自奥地利进口 年增减 排名
2019 1,194,308,976 8.728% 39 404,588,589 8.009% 40 789,720,387 19.904% 35
2020 1,304,316,770 9.211% 34 421,052,515 4.069% 40 883,264,255 11.845% 31
2021 1,626,224,165 24.680% 37 572,598,921 35.992% 38 1,053,625,244 19.288% 33
2022 1,726,960,499 6.194% 39 589,854,733 3.014% 41 1,137,105,766 7.923% 35

2020年的两国贸易主要项目如下:

出口至奥地利的主要项目为:集成电路车辆之零件与附件、特定用途机器之零件与附件变压器、静电式变流器与电感器;其他塑料制品、诊断或实验用有底衬之试剂或配制试剂;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平面显示器用之机器与器具;电话机与其他传输或接收声音、图像或其他资料之器具;记忆录音录影装置;荷尔蒙前列腺素、前列凝素、白三烯素;钢铁螺钉螺栓螺帽铆钉垫圈火花点火压缩点火内燃机电点火或起动设备,与此类内燃机联接使用之发电机与断流器;竞技运动或户外游戏用物品与设备游泳池与袖珍游泳池;分析或计量用仪器与器具自动资料处理机、磁性或光学阅读机电路开关或连接器、其他制品;机器脚踏车脚踏车装有辅助动力者、边车原电池、原电池组与蓄电池之废料;绝缘电线、电缆与其他绝缘电导体电子工业用已掺杂之化学元素化学化合物核酸及其盐类、其他杂环化合物金属加工机械;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晶体管与类似半导体器件光敏半导体装置;玩具模型手工具喷灯英语Blowtorch老虎钳夹子、手提锻炉、磨轮;出口未超过5万新台币之小额报单与其他零星物品、纤维素及其化学衍生物聚缩醛环氧树脂醇酸树脂英语Alkyd聚碳酸酯聚丙烯酯与其他聚酯聚醚等。[34]

自奥地利进口的主要项目为: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平面显示器用之机器与器具;小客车与其他主要设计供载客之机动车辆X光阿尔法贝他伽马放射线器具;医药制剂铁合金英语Ferroalloy、集成电路、及其制品;电话机与其他传输或接收声音、图像或其他资料之器具;板、片与扁条;以木材或其他木质纤维英语Wood fibre制成之粒片板定向粒片板与类似板;具有特殊功能之机器与机械用具;计量或检查用仪器与器具、定型投影机英语Optical comparator医药用品塑料管英语Plastic pipework与附件、木材橡胶或塑料加工机、医学用仪器与用具;未初梳英语Carding精梳英语Combing或未另行处理以供纺制用之合成纤维;滚珠或滚子轴承英语Rolling-element bearing家具耐火砖、块、瓦与其他类似之耐火陶瓷建材制品;含糖或香料与未含酒精饮料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供计量或侦测游离辐射之器具;精炼铜与铜合金;金属加工机床、金属或金属碳化物加工用压床;控电或配电用板或柜、干酪凝乳冷藏机或冷冻机等。[35]

出口至奥地利的货物主要透过德国汉堡港(70%)、斯洛文尼亚科佩尔港英语Port of Koper(23%)以及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5%)转运至奥地利,许多台商在德国汉堡设有发货仓库与物流中心。[25]

投资[编辑]

根据中华民国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统计,1952-2019年,台商对奥地利的总投资金额为1亿9,635万美元,计有12件。主要投资业别:信息与通信传播业、机械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奥地利对台湾的总投资金额为3,195万美元,计有83件。主要投资业别:批发与零售业、电子零组件制造业;电脑电子产品光学制品英语Category:Optical components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科学与技术服务业等。[36]

1970-1980年代,台湾侨民前往奥地利多以经营餐饮业起家,台商则多半于1990年以后前往,企业规模均属中小型办事处型态。近年来较大型的投资案有:东台精机于2015年投资1,080万欧元并购奥地利机床厂商ANGER MACHINING GmbH,2019年增资995万美元鸿海科技集团子公司桦汉科技于2016年投资奥地利工业电脑S&T公司英语S&T (company)约1亿5,000万欧元,成为最大股东,2018年增资220万欧元;台达电子透过新加坡子公司于2016年以7,200万欧元并购奥地利智能建筑自动化公司LOYTEC。其他较具知名度的台商包括:中华航空长荣航空长荣海运、Atmosa Petrochemie(化学工业)、Re-Teck(回收电子产品)、EETS(欧洲之星旅行社)、LoCo Food 乐口福(餐饮)等10多家。[37]

目前成立的台商组织有奥地利台湾商会。[37]

会展[编辑]

两国举办台奥经济合作会议,2018年于维也纳举办第11届会议、2019年于台北举办第12届会议。[36]

交流[编辑]

侨民[编辑]

奥地利为德语系国家,移民管制日趋严格,每年仅有少数配额,且需通过德语及在奥地利生活常识测验,因此外国人移民奥地利的困难度越来越高,近年也少有中华民国新进侨民。但由于奥地利是欧洲文化重镇之一,前往该国学习艺术音乐的台湾留学生不少,学成之后也有留在当地定居者。除1970-1980年代的早期侨民外,大多数居住在奥地利的则是前往当地学习音乐的留学生,或早期台湾厂商派驻奥地利的工作人员。根据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统计,旅居奥地利的华人总数约有2万人,而中华民国侨民约2千余人,其余大多数为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南半岛国家的华人。[38]

旅居东欧国家的中华民国侨民以奥地利为聚集大宗,对促进两国以及与中、东欧的贸易有极大贡献。虽然近几年台商前往东欧设立据点不在少数,但以旅奥台商对奥地利以及中、东欧市场的娴熟与经营已久的人脉,奥地利仍扮演台湾与中、东欧甚至南欧国家之间重要经贸桥梁。[25]

文化[编辑]

2008年2-5月,国立故宫博物院与奥地利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合办《物华天宝展》。[39]

奥地利以其艺文及自然风景著称,是台湾游客喜爱的旅游国家之一。2010年,前往奥地利有26,081人次,赴台则有5,806人次。2015年,赴该国观光、商务、游学超过10万人。截至2016年,中华航空长荣航空每周共有7航班台北维也纳[6]奥地利的交响乐团合唱团亦曾多次来台演出。

教育[编辑]

2009年,国立政治大学中华民国教育部的支持下,与维也纳大学签署设立台湾研究中心,并常设台湾研究讲座,每年邀请台湾专家学者与世界各地汉学家赴奥地利讲学及进行学术研讨会。此外,中华民国教育部与奥地利教育部英语Ministry of Education (Austria)也将共同成立台奥科研种子基金,提供两国大学进行科学研究计划为导向的师生交流合作。[29]

2015年11月,奥地利教育部大学事务国际司长率领奥地利专业高等学院代表抵台访问,并举办首届台奥高等技职教育论坛[17]2016年,中华民国教育部率领台湾多所大学的校长及副校长访问奥地利,并与奥地利科学研究部举办第2届台奥高等技职教育论坛。[23]

援助[编辑]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奥地利派出10人搜救队抵台救灾。[40][41]

2020年4月14日,对于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在全球扩散,中华民国外交部宣布第2波国际援助行动,其中捐赠130万片口罩给奥地利在内的8个欧洲联盟成员国[42]21日,30万片口罩运抵奥地利。[43]

协定[编辑]

双边文件[44][45]
日期 签署 备注
1982年 《台奥学术合作协定》 [注 3]
1989年2月3日 台北国家科学委员会维也纳国家科学基金会英语Austrian Science Fund间科学合作备忘录
1990年6月20日 台北中正国际航空站维也纳国际机场间关于设立定期航线协定》
1996年 《台奥货品暂准通关英语ATA Carnet协定》
2000年6月15日 《台奥相互承认英语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优先专利商标权》
2007年4月24日 台湾疾病管制局与奥地利健康暨食品安全署传染病交换合作了解备忘录》
2008年6月2日 中华民国(台湾)标准检验局奥地利标准中心英语Austrian Standards Institute合作总协定》
2008年9月8日 台湾教育部奥地利联邦共和国教育、艺术暨文化部英语Austrian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Women's Affairs普通及职业教育与训练合作了解备忘录》 [注 4]
2010年12月14日 台湾食品药物管理局与奥地利健康暨食品安全署食品安全合作了解备忘录》
2011年 中央研究院奥地利科学院学术合作了解备忘录》 [注 5]
2012年5月 《财团法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与奥地利学术交流总署合作备忘录》 [22]
2013年6月19日 《台湾食品药物管理局与奥地利医疗保健安全联邦办公室/健康暨食品安全署医药品安全信息合作了解备忘录》
2013年9月 国立台湾大学维也纳大学合作协议》
国立政治大学与维也纳大学合作协议》
[注 6]
2014年6月 《国立科技大学校院协会与奥地利专业高等学院会议合作协议》
《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与奥地利专业高等学院会议合作协议》
[10]
2014年7月12日 驻奥地利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奥地利台北办事处避免所得税双重课税英语Double taxation及防杜逃税协定》 [注 7]
2014年11月18日 《台奥青年度假打工计划联合声明》 [10][注 8]
2014年12月20日 《台奥租税协定 [注 9]
2015年3月27日 《台奥科技合作备忘录》 [17]
2015年8月11日 《台湾研究计划合作协议》 [注 10]
2017年9月1日 《台湾研究学术合作备忘录》 [注 11]
2017年10月16日 《台奥经济合作发展备忘录》 [29]
2018年8月1日 新北市政府与奥地利科技合作组织智慧城市合作备忘录》 [46]
2019年5月27日 《台奥产业聚落合作备忘录》 [36]

签证[编辑]

中华民国护照中华民国国民签证要求分布图:入境奥地利可以“申根区免签证”。
欧盟奥地利护照奥地利国民签证要求分布图:入境中华民国可以免签证

欧洲申根区给予持有载明身份证字号的中华民国护照中华民国国民可以申根区免签证入境,停留日数与申根区合并计算,每6个月期间内总计可停留90天。[47][48][49]

奥地利国民持有欧盟护照者也可以免签证的方式入境中华民国,停留最多90天。[50]

此外,两国每年皆提供特定名额的18-30岁青年为期1年的度假打工签证(皆必须未曾取得此种签证)。[51][52]

交通[编辑]

航空[编辑]

两国有直航班机,双边航班来往的城市如下(截至2023年7月4日):

客运[编辑]

 中华民国  奥地利
台北 维也纳中华航空直飞、长荣航空直飞,长荣每周部分日期中途停靠曼谷[53]

驾车[编辑]

持有中华民国国际驾驶执照并配合中华民国汽车驾驶执照德文译本),可在奥地利驾车6个月;若超过6个月,则必须考取奥地利驾驶执照英语Driving licence in Austria[53]

注释[编辑]

  1. ^ 2012年9月1日,中华民国外交部为统一驻外人员内部职称,明定大使馆、代表处设大使、公使,代表处对外仍称代表、副代表;办事处设总领事、副总领事,对外仍称处长、副处长。[2][3]
    代表处馆长为特任或简任第十三职等至第十四职等者任大使衔代表、简任第十二职等至第十三职等者任公使衔代表;办事处长为简任第十二职等者任总领事衔处长、副处长为简任第十职等至第十一职等者任副总领事衔副处长。[4]
    注:部分驻外机构名称虽使用“办事处”,但层级等同“代表处”,馆长为代表。
  2. ^ 清朝官方对奥匈帝国的译名,为匈牙利语Ausztria-Magyarország音译。
  3. ^ 中华民国教育部国际文教处、国立台湾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与官方的“奥地利外籍学生服务处”(Austrian Foreign Student Service),后改为“奥地利学术交流服务处”(Austrian Academic Exchange Service),自1982年起陆续签署,以实施台奥交换奖学金及交换客座教授计划。[18]
  4. ^ 2011年、2016年续签[27][23]
  5. ^ 是年,国立台湾大学等26所大学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16所大学亦签署合作协议或了解备忘录。[27]
  6. ^ 维也纳大学校长访台时签署。维也纳大学并与中华民国教育部合作设立“台湾研究中心”。[16]
  7. ^ 2015年1月1日生效[17]
  8. ^ 2015年1月2日生效[17]、2017年10月24日修正声明[29]
  9. ^ 是日生效,并自2015年1月1日起适用。
  10. ^ 由驻奥地利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教育组与维也纳大学共同签署,为期3年。[17]
  11. ^ 由驻奥地利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教育组代表中华民国教育部国际暨两岸教育司与因斯布鲁克应用科技大学英语MCI Management Center Innsbruck共同签署。[29]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奧地利台北辦事處.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2. ^ 外交部針對本(8)月31日媒體報導我駐無邦交國家代表對內改稱「大使」事,特澄清說明. 公众外交协调会 (新闻稿).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3. ^ 陈培煌. 統一名稱 代表對內稱大使. 中央通信社.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9). 
  4. ^ 駐外機構組織通則. 中华民国法务部全国法规数据库. 2018-06-13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9). 
  5. ^ 5.0 5.1 駐外館處.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31). 
  6. ^ 6.0 6.1 駐館與駐地關係. 中华民国驻外单位联合网站. [2016-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7). 
  7. ^ 7.0 7.1 黄刚; 陈纯一. 世界各國與臺海兩岸政府之使領或實質關係演變時程 1949~2017. 国立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国际法学研究中心. 2018年1月 [2018-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8. ^ 中奥双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馆. 2013-04-10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0). 
  9. ^ 9.0 9.1 9.2 9.3 9.4 《中華民國87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中華民國103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7-01-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21). 
  11. ^ 华视新闻. 連戰昨晚啟程將訪問冰島. 中华电视公司. 1997年10月6日 [2018年8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10日). 
  12. ^ 12.0 12.1 12.2 12.3 《中華民國90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中華民國96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15. ^ 15.0 15.1 《中華民國89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16. ^ 16.0 16.1 16.2 16.3 《中華民國102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2-02).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中華民國104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30).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中華民國8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0).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中華民國91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20. ^ 20.0 20.1 《中華民國99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13). 
  21. ^ 21.0 21.1 《中華民國97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22. ^ 22.0 22.1 《中華民國101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2-13). 
  23. ^ 23.0 23.1 23.2 23.3 《中華民國105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9-04-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29). 
  24. ^ 24.0 24.1 24.2 24.3 《中華民國95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25. ^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與我國經貿關係. 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 [202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26. ^ 26.0 26.1 26.2 《中華民國98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7).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中華民國100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10). 
  28. ^ 28.0 28.1 28.2 《中華民國93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29. ^ 29.0 29.1 29.2 29.3 29.4 《中華民國10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02). 
  30. ^ 《中華民國85年外交年鑑》〈附錄十二 中華民國駐外代表機構名錄〉 (PDF). 中华民国外交部. 
  31. ^ 31.0 31.1 奧地利商務代表辦事處.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32. ^ 本部駐外單位. 中华民国经济部 国际贸易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13日). 
  33. ^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经济部国际贸易署. [2021-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34. ^ 近二年我國對當地出口主要產品. 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 [202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35. ^ 近二年我國自當地進口主要產品. 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 [202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36. ^ 36.0 36.1 36.2 双二组第二科. 奧地利國家檔 (PDF). 经济部国际贸易署. 2020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年11月29日). 
  37. ^ 37.0 37.1 奧地利投資環境簡介 (PDF). 经济部投资促进司. 2020年8月.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年11月29日). 
  38. ^ 投資環境簡介 (PDF). 经济部投资促进司. 2014年12月. 
  39. ^ 物華天寶—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08年2月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6). 
  40. ^ [内政部消防署统计]中时新闻数据库,1999/10/5
  41. ^ [国际搜索队陆续离台]《工商时报》,1999/09/24
  42. ^ 吕伊萱. 口罩援助「新南向」名單公布:印菲越澳緬星馬及印度8國. 自由时报. 2020年4月14日 [2020年4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18日). 
  43. ^ 汪君邯. 第二波愛心抵達中歐 奧地利、斯洛維尼亞豎起大拇指感謝台灣. 新头壳. 2020年4月22日 [202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 
  44. ^ 條約協定查詢系統. 中华民国外交部. 
  45. ^ 國家基本資料表. 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 [2015-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46. ^ 新北市政府新闻局. 智慧城市再升級 新北市與奧地利簽署合作備忘錄. 新北市政府. 2018年8月1日 [2018年8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日). 
  47. ^ 簽證及入境須知. 外交部领事事务局.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48. ^ 歐盟免申根簽證常見問答集.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21-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49. ^ 免簽證資訊.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21-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50. ^ 外籍人士來臺免簽證適用國家名單. 外交部领事事务局.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6). 
  51. ^ 青年度假打工.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6-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5). 
  52. ^ 奧地利籍人士申請中華民國度假打工簽證相關手續說明. 外交部领事事务局.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8). 
  53. ^ 53.0 53.1 生活資訊. 外交部领事事务局.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4).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