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 (塞琉古帝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历山大二世
Coin with Alexander II's curly-haired likeness
四德拉克马钱币上的亚历山大二世肖像
塞琉古帝国
统治前128年–前123年
前任德米特里二世
继任克丽奥佩脱拉·特娅安条克八世
出生约前150年
逝世前123年
尊号
亚历山大·特奥斯·埃庇法涅斯·尼基弗鲁斯
朝代宣称是塞琉古王室
父亲可能是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西比拿斯古希腊语Ἀλέξανδρος Ζαβίνας,约前150年 – 前123年),王室正式名称是亚历山大·显赫神·胜利拥有者古希腊语Ἀλέξανδρος Θεός Ἐπιφανής ΝικηφόροςÁléxandros Theós Épiphanḗs Nikēphóros),“西比拿斯”(Zabinas)是他的绰号。他是希腊化时代塞琉古帝国内战中的统治者巴西琉斯,统治时间为前128年到前123年。他真正的父母记载模糊不清楚,根据古代文献他自己宣称是亚历山大一世的儿子,不然就是安条克七世养子,但大多数的古代历史学家和现代的历史学者们多同意他其实不是塞琉古王室,他的自称是假的。他的绰号“西比拿斯”来自闪语,经常被解读为“买来者”之意。如果亚历山大二世是真的是亚历山大一世之子的话,他的绰号可能有着“跟神购买者”之意。从亚历山大二世的钱币图像显示他宣称是安条克四世的后裔,安条克四世为亚历山大一世的父亲。

亚历山大二世是趁着塞琉古王室分支的内斗而崛起,这纷争是塞琉古四世和其弟安条克四世的各自后裔为了王位继承权,双方争斗数十年,造成国家一次次的内战。托勒密埃及与塞琉古帝国两个继业者王室会进行联姻,塞琉古王室内部的斗争又会使托勒密埃及从外部进行干涉,而使情形更加复杂化,使冲突更为加速。如在前128年,作为塞琉古四世后裔代表的德米特里二世,为了帮助他的岳母克丽奥佩脱拉二世对付其夫托勒密八世,率军入侵埃及介入托勒密王室内战。托勒密八世对于德米特里二世的干涉相当愤怒,他反手策动叙利亚城市暴动,并选择亚历山大二世来代表安条克四世支脉后裔,举他为对立国王英语Anti-king。同年,在埃及托勒密八世的军队和资金帮助下,亚历山大二世夺下塞琉古帝国首都安条克城登基,继续扩大与德米特里二世的内战,并在前125年决定性会战击败他。德米特里二世被迫逃亡至王后克丽奥佩脱拉·特娅所控制的腓尼基的托勒迈斯英语Ptolemais in Phoenicia处求助,但被她驱逐,他在逃往另一座城市泰尔寻求庇护中被杀。

在德米特里二世死后,除了克丽奥佩脱拉·特娅和其诸子保有小块领土还在继续反抗外,国内大多数领地都认可亚历山大二世为统治者。亚历山大他治国颇受爱戴,他天性仁慈宽厚,与犹地亚大祭司约翰·海卡努斯保持友好关系,继续维持宗主国的地位。然而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成功不受埃及国王托勒密八世待见,他不愿意见到塞琉古帝国的统治者是一个有能之君,在前124年埃及改与克丽奥佩脱拉·特娅和德米特里二世之子安条克八世和解并结盟。安条克八世是克丽奥佩脱拉的共治者,托勒密八世提供军援和金源帮助安条克八世,让这位年轻国王在战场上击败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自从埃及金源断绝后,被迫洗劫宙斯神庙来充实军资,这引起国内百姓的不满,群起反对他。最终可能在前123年亚历山大二世被安条克八世擒获,随后被处决,终结了安条克四世的王室支脉。

背景[编辑]

Coin with Antiochus IV likeness on the obverse and the statue of a seated deity on the reverse
安条克四世四德拉克马银币,可能是亚历山大二世的祖父
Coin with Antiochus VII likeness on the obverse and the statue of a standing deity on the reverse
安条克七世的四德拉克马银币,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的继父
Coin with Demetrius II likeness on the obverse and the statue of a seated deity on the reverse
德米特里二世的四德拉克马银币,亚历山大二世的敌手
Coin with Ptolemy VIII likeness on the obverse and the statue of an eagle on the reverse
埃及托勒密八世的四德拉克马银币,曾是亚历山大二世的资助者

前175年塞琉古帝国国王塞琉古四世意外去世,他年幼的儿子安条克继位,因儿子的王位被他的弟弟安条克四世篡夺后,引发后续王位继承上一连串继承危机。塞琉古四世的合法继承人德米特里一世当时正在罗马共和国充做人质[注 1],大臣赫利奥多罗斯拥立另一个年幼儿子安条克英语Antiochus (son of Seleucus IV)为王。不久安条克四世回国除掉赫利奥多罗斯,也被国人拥立为王,并收塞琉古四世之子安条克为养子[2]。然而,安条克四世可能在塞琉古纪年第145年,即公元前170/169年间时,杀了他的共治王侄子[注 2][4]。当安条克四世于前164年去世,他的儿子安条克五世尽管还很年幼但继承了王位,三年后德米特里一世设法从罗马脱逃,回到国内后就于前161年杀了安条克五世自己登上王位[5]。如此塞琉古王室就在塞琉古四世和安条克四世的后裔支脉间开启数十年的继承权纷争和内战[6]

在前150年一位宣称是安条克四世之私生子的亚历山大一世托勒密埃及帕加马王国扶持下发动叛乱,击杀德米特里一世篡夺了王位。亚历山大一世迎娶埃及托勒密六世的女儿克丽奥佩脱拉·特娅为王后,并与埃及建立盟友关系[7]。然而德米特里一世之子德米特里二世从克利特岛雇佣兵回国争夺王位,发动了新一轮内战,此时埃及国王改变战略,改支持德米特里二世为王并让女儿与亚历山大断绝婚姻,把克丽奥佩脱拉·特娅改嫁与德米特里二世。亚历山大一世于前145年的奥诺帕鲁斯河战役中被德米特里二世和埃及托勒密六世两人所率的联军击败,于逃亡中被杀[8]。托勒密六世也在此战中伤重身亡,他的王后兼妹妹克丽奥佩脱拉二世改嫁给弟弟托勒密八世,并让他一同为共治王一同治理埃及[9]

亚历山大一世的旧将狄奥多特·特里丰找到亚历山大年仅5岁的儿子安条克六世,并于前144年拥立为王发动新一轮内战。然而狄奥多特·特里丰可能在前142年杀了小国王并自己登上王位[10]。尽管自立为王的狄奥多特·特里丰控制帝国首都安条克城和叙利亚许多城市[8],但帝国大部分还是掌握在德米特里二世手上,其中包括帝国东部的巴比伦尼亚安息帝国趁着塞琉古帝国陷入无穷内战之刻,不仅攻陷米底亚行省,还在前141年攻陷巴比伦尼亚和大城市塞琉西亚,导致德米特里二世不得不放弃处理狄奥多特·特里丰问题,召集大军前往东方去迎击入侵的安息军队,前138年德米特里二世大败,兵败被俘[11]。他的弟弟安条克七世登基为王,并迎娶德米特里的王后克丽奥佩脱拉·特娅为妻,稳定了局势。随后安条克七世击败狄奥多特·特里丰和安息军队,收复了一些塞琉古帝国在两河流域的失土[12]

在埃及,托勒密八世在没有与克丽奥佩脱拉二世离异下就与侄女克丽奥佩脱拉三世结婚,并立她为共治王[注 3][15]。克丽奥佩脱拉二世之后发动了托勒密王室内战,并控制了埃及乡村。到了前131年9月,托勒密八世失去了王国首都亚历山大的控制,流亡塞浦路斯岛[16]。此时安条克七世仍在东征安息,并攻入米底亚地区,连吃败战的安息国王弗拉特斯二世承受不了压力,释放囚禁多年的德米特里二世让他回国,意图让塞琉古帝国陷入两王竞争的局面。然而在前129年大意的安条克七世于米底亚地区遭到突击,战死[17]。刚刚回国的德米特里二世立即重新登上王位,克丽奥佩脱拉·特娅也于同年再度成为他的王后[18]。此时,托勒密八世被驱离两年后再度率军反攻回埃及本土[19],包围了首都亚历山大和她的姐姐克丽奥佩脱拉二世,克丽奥佩脱拉二世向她的女婿德米特里二世求援,并愿意把埃及国王的位子交与他.[18]。德米特里二世同意这个请求,于前128年不顾国人反对,亲自率领大军入侵埃及,进军至埃及门户重镇贝鲁西亚[20]

对于德米特里二世的干涉和入侵,托勒密八世以在叙利亚策动暴动作为回击[20]。塞琉古帝国国人本来就厌恶德米特里二世,首都安条克城公民不仅发动叛变,还在前128年拥立一位年轻的安条克·埃庇法涅斯为王,他可能是安条克七世的儿子。然而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安条克城的公民可能又改变主意[21],他们请求托勒密八世帮他们安排一位合适的塞琉古国王,故托勒密安排亚历山大二世为塞琉古王朝的对立国王英语Anti-king开启新的内战,促使德米特里二世回军平乱[20]。三世纪古罗马作家波菲利在他的历史著作中引用同时期的历史学家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的作品,以及同时期的古罗马历史学家查士丁特洛古斯的《腓利史》浓缩的概要英语Epitome(epitome),依据上述古代文献,亚历山大二世是托勒密八世的被保护人(protégé)[注 4][25]。一世纪的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维奥·约瑟夫斯提到叙利亚人请求托勒密八世安排一位塞琉古王子作为他们的国王,而托勒密八世就选择了亚历山大二世[26]。根据《〈腓利史〉序言》中,埃及国王贿赂亚历山大二世,利用他反对德米特里[注 5][29]

身世和名字[编辑]

Two coins. Reverses are shown. To the left, a coin of Antiochus IV depicting a seated Greek god, Zeus. On the right, a coin of Alexander II depicting the same god in the same position
比较安条克四世的钱币背面(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钱币背面(右),两者都是相同姿态的坐姿宙斯神像
Two coins. Obverses are shown. To the left, a coin of Alexander I depicting him wearing a headdress in the shape of a lion head. On the right, a coin of Alexander II depicting him wearing the same headdress
比较亚历山大一世的钱币正面(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钱币正面(右),两者都是相同头戴狮子皮
Two coins. Obverses are shown. To the left, a coin of Antiochus VI depicting him wearing a headdress in the shape of sun rays. On the right, a coin of Alexander II depicting him wearing the same headdress
安条克六世的钱币正面(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钱币正面(右),两者头戴相同风格的耀芒冠

亚历山大二世大约出生在前150年[注 6][31]。他的名字“亚历山大”在希腊文中有“人类守护者”之涵义[32]。然而根据查士丁记载,亚历山大二世是埃及商人普罗塔克斯(Protarchus)的儿子[33],并说“亚历山大”是王室名,是登基时塞琉古帝国公民授予的[34],查士丁进一步说明亚历山大二世伪造了一个故事,宣称是安条克七世的义子[35]。而波菲利则记载另一个故事版本,说亚历山大二世宣称是亚历山大一世之子[36]

关于亚历山大二世的身世,相对较详细的查士丁记载,多被现代历史研究采用,即他与安条克七世宣称的养子关联[35]。然而,一枚发行于前125年由亚历山大二世时打造的斯塔特金币,其背面刻着他的王室崇拜称号(epithets)[37],该币与亚历山大一世父亲安条克四世的钱币在样式上有着相同的编排和顺序,都在钱币背面刻绘宙斯手持胜利女神尼刻,胜利女神尼刻还手持月桂花环,背面刻着王室崇拜称号“神显者”,这些都是安条克四世钱币的显明特征[38]。此外,亚历山大二世的钱币上还出现不少安条克四世后裔支脉的钱币象征,如戴欧尼修斯神像曾经在前150年时被亚历山大一世使用过[39],还有正面肖像头戴“狮子皮”头饰也是亚历山大一世的钱币特点[40],甚至亚历山大二世还有头戴耀芒冠的钱币肖像,耀芒冠上有六条光芒从王权头带上方隔空射出,亚历山大一世之子安条克六世的钱币就有头戴耀芒冠的样式,这也是他一个典型特征[41]。基于如此论证,波菲利认为亚历山大二世宣称是亚历山大一世的可信度,应该高于查士丁的记载[34][40][38]

绰号和合法性[编辑]

大众赋予塞琉古帝国君主的绰号从未在官方的钱币上发现,但它们却透过古代文献上传承下来[42]。关于亚历山大二世的绰号“西比拿斯”有许多拼法,如在《〈腓利史〉序言》39卷中用拉丁文拼成“Zabinaeus”,在弗拉维奥·约瑟夫斯则是用“Zebinas”,希腊文转拼的“Zabinas”则被许多历史学家如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和波菲利等所用[43]。“西比拿斯”来自于闪语名字[33],名源来自亚兰语的动词“זבן”,为“买”或“得到”的意思[21][44]。因此根据近代学者皮埃尔·茹盖英语Pierre Jouguet(Pierre Jouguet)推论,亚历山大二世的绰号意义为“市场买来的奴隶”[45],这个推论是基于波菲利的记载,说叙利亚人称他为“西比拿斯”是因“买来的奴隶”[25]。另一位近代考古学者让-安托万·勒特罗纳英语Jean-Antoine Letronne也同意亚历山大是冒名者,并说面向大众的官方钱币上自然不会把贬低人的绰号刻上去,不然就可笑了[注 7][44]。另一方面,现代历史学者菲利浦·希提注意到圣经中《以斯拉记》(10:43)出现的名字“西比拿”(Zebina)是“西比拿斯”的另一种转写,这样的话这个名字含意为“从神那买到”[46]钱币学者尼古拉斯·L·莱特(Nicholas L. Wright)也同意“西比拿斯”的涵义为“跟神购买者”[47]

虽然学术界都一致同意认为亚历山大二世是塞琉古王室的冒充者[48],但古代弗拉维奥·约瑟夫斯却相信这位国王属于塞琉古王朝,只是他没有特别说明与前几任国王的身世关系[49]。历史学者凯·埃林(Kay Ehling)把约瑟夫斯的认知归功于亚历山大的宣传成功[50],然而另一位学者莱特却认为亚历山大应属于合法的塞琉古王室成员,并以下面论点认为他是安条克四世的后裔[51]

  • 查士丁有关他是安条克七世养子的记载可能是基于事实[49]。查士丁曾称安条克六世是德米特里二世的养子[52],在学者莱特的观点中安条克六世和父亲敌人的特殊关系,很可能显示德米特里二世企图透过收安条克六世为义子来抚平两个王室支脉之间的裂痕,很有可能亚历山大一世之子亚历山大二世也成为安条克七世的义子。二世纪历史学家阿里安称亚历山大一世之子亚历山大曾在前145年被狄奥多特·特里丰立为国王,这段矛盾的叙述已经被钱币学证明狄奥多特·特里丰立为国王的是安条克六世。根据学者莱特的观点,阿里安的描述说明他很可能接触过记载亚历山大二世是亚历山大一世之子的文献[49]
  • 查士丁在记载中断定埃及人普罗塔克斯是亚历山大二世的父亲,这点没有逻辑性[33]。学者莱特认为如果亚历山大二世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埃及人,且众所周知他对王位的要求是伪造的,但他却可被叙利亚人接受还成为他们的国王,这令人感到怀疑[51]。因此亚历山大二世是亚历山大一世的私生子[53],他很可能亚历山大二世是小儿子且注定安排要成为一位祭司,因此才命名为西比拿斯,名字含意为“从神那买到”[33]。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是埃及人的故事很可能是德米特里二世宫廷创作流传出来的,此流言持续在其子安条克八世的宫廷内流传,持续到被古代历史学家记载了这个丑闻[33]

塞琉古国王[编辑]

登基[编辑]

年轻的安条克·埃庇法涅斯被首都安条克城公民拥立为王,他可能很快就因疾病去世[54]。根据查士丁的记载,叙利亚人表示除了德米特里二世以外,他们愿意接受任何一位塞琉古王室王子为王[34],因此亚历山大二世他可能在托勒密八世的支持下,在北叙利亚登陆并宣告登基为王,随后获得首都安条克城认可[21],他的钱币最早在前129/128年(塞琉古纪年第184年)于首都发行,因此夺取安条克城的时间可能在前128年春季左右[55]。可能在亚历山大获得安条克城不久,大城市拉塔基亚和奇里乞亚的塔尔苏斯也纷纷并入他的统治[注 8],其他城市如阿帕米亚等已经在德米特里二世南征埃及时宣布独立,且它们并没有立即接受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55]

王室称号和王家形象[编辑]

希腊化时代时国王并不会使用君主序数英语Regnal name来区别同名的统治者,这套系统是中世纪以后才被使用,当时是以绰号或者王室称号来区别[57][58]。亚历山大二世的钱币多数署名上不带有王室称号[59],但前125年发行的斯塔特金币系列却刻着亚历山大的王室称号“显赫神”(Theos Epiphanies)和“胜利拥有者”(Nikephoros)。三款铜币中的其中之一款铜币是由塞琉西亚·佩里亚(Seleucia Pieria)所发行,上头的王室称号少了“神”(Theos)的头衔,仅保留“显赫者”(Epiphanies)和“胜利拥有者”[60]。“神”这个头衔令人想起安条克四世也用过这个称号,可能是强调亚历山大二世与塞琉古王室的连结与合法性[36]

建立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他是希腊化世界的重要指标人物,他的继业者们运用他的遗产来建立自己的政权合法性。亚历山大大帝从未在钱币上刻上自己的容貌[61],但他的继业者如利西马科斯在自己钱币上用亚历山大的容貌,或如托勒密王室建设以他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大,如此设法让自己与亚历山大建立连结[62]。相反地,对亚历山大大帝的回忆在塞琉古王朝王家意识形态中就没有那么重要[注 9][67][68]。然而到了亚历山大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时,他们都是受到托勒密埃及的支持而成为国王,两者都在格外强调与亚历山大大帝的连结,如他们都在钱币上穿戴狮子皮头饰,这是这位马其顿国王的典型形象配件[69]。透过自己与亚历山大大帝的联系,亚历山大二世继续延续亚历山大一世的方法,即运用亚历山大大帝关连物来强化自己的统治合法性[注 10][72]

Coin of Alexander II. On the obverse, the bust of the god Dionysus surrounded by ivy leaves is shown. On the reverse the statue of a standing winged Tyche is depicted
亚历山大二世所发行的钱币,正面是戴欧尼修斯,背面是有翼堤喀女神

本土叙利亚-腓尼基宗教综合结构是由一位“至高神”、一位“至高女神”和祂们的“神子”所组成的三元结构,而三元神祇有许多不同的组合,如大约在前145年左右戴欧尼修斯占据“神子”的位置[73]黎凡特为多民族、多文化地区,但宗教上可以形成统一的力量。塞琉古君主们认知到利用宗教力量的可能性,借由神化统治者把自身合并入三元神祇系统内,来扩展本土民众对于王室的支持[74]。因此当塞琉古君主们头戴象征光芒的耀芒冠时,可能就是透过这种神灵化象征来传达一个讯息:“国王是叙利亚的至高女神阿塔伽提斯的伴侣”[注 11][76]。在王家形象上,安条克四世在某个时刻开始首度使用耀芒冠,他曾经在希拉波利斯-班比昔(Hierapolis-Bambyce)城中,选择这座阿塔伽提斯女神信仰最重要的神殿中,从仪式上迎娶阿耳忒弥斯-阿塔伽提斯,希腊化时代的希腊人把叙利亚女神阿塔伽提斯等同阿耳忒弥斯[77]。而亚历山大一世的绰号“巴拉斯”也可能是他自己的称号,该词可能是希腊语对黎凡特的至高神巴尔的转写,亚历山大一世用这个称号来宣布他就是巴尔神的现世,而他也曾戴过耀芒冠来象征自己与至高女神的仪式上婚姻[47]。然而亚历山大二世大量在钱币上使用象征“神子”戴欧尼修斯的主题[40],很有可能他透过至高神之子戴欧尼修斯与自己的连结,再一度强调自己是宗教上的至高神的继承者,在政治上则是亚历山大一世的继承者[47]

政策[编辑]

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首个行动就是举办安条克七世的葬礼,安条克七世之前远征东方时兵败身亡,安息帝国送还这位国王遗体时是亚历山大二世去迎接。亚历山大二世他借由举办葬礼来赢得安条克城公民的民心[注 12][34],很有可能也是认为此举可以获得安条克七世追随者的效忠[79]。七世纪历史学家安条克的约翰英语John of Antioch (historian)记载当安条克七世逝世后,他的儿子塞琉古登基为王但很快就被德米特里二世篡夺,被迫流亡安息。然而近代历史学者奥古斯特·布谢-勒克莱尔法语Auguste Bouché-Leclercq认为这个记载有误,认为该论点疑点很多,且似乎是安条克的约翰对于德米特里二世被安息俘虏之事迹版本错读。另有一得其他说法,可能确实有一位安条克七世之子塞琉古,他被安息军队俘虏,但安息国王让他护送安条克七世的遗体返回叙利亚并在安息帝国的支持下登基为王,但因为无法对抗亚历山大二世而被迫返回安息[34]

Coin of Alexander II. On the obverse, a bust of the king. On the reverse, double filleted cornucopiae are shown
亚历山大二世的钱币,刻着系带的丰裕之角

亚历山大二世之所以能登基是靠托勒密埃及的支持,故他的钱币深受托勒密埃及的影响,如使用系带装饰的一对丰裕之角,这充满托勒密埃及风格[注 13][82]。在埃及,一对丰裕之角可能象征国王和王后的结合[83],假如亚历山大二世的一对丰裕之角也是依照埃及的措施进行,那可能暗示亚历山大二世可能迎娶一位托勒密公主,尽管这位公主的名字和存在在古代文献中没有提起[43]

根据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记载,亚历山大二世是位“仁慈且天性宽厚,在演说和行事都和蔼可亲,因此深受民众热爱”[84]。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也提到亚历山大二世有三位将军安提帕特、克洛尼俄斯(Klonios)、阿埃洛波司发动叛乱,并占据拉塔基亚。亚历山大二世击败叛军并重新夺下这座城市,但他饶恕了这些叛乱首领[85]。学者布谢-勒克莱尔认为这场叛乱发生在前128年,这几位将军可能是叛变到德米特里二世阵营,或者是叛到安条克七世之子塞琉古帐下,或是受到克丽奥佩脱拉·特娅挑动而叛乱[注 14][89]

与德米特里二世内战[编辑]

Coin of Alexander II. On the obverse, a bust of the king wearing a headdress in the shape of an elephant head. On the reverse, a ship aphlaston is shown
亚历山大的铜币,他头戴大象头套模仿亚历山大大帝,背面是船尾舳部,可能是为了庆祝他的海军击败德米特里二世
Coin of Alexander II. On the obverse, a bust of the king is depicted. The reverse depicts a seated Zeus
亚历山大二世在前125年发行的斯塔特金币,可能是庆祝击败德米特里二世,正面是亚历山大二世头像,背面是坐姿宙斯

在前127年8月到前126年8月期间某刻,托勒密八世在埃及内战中重新夺回首都亚历山大[90]克丽奥佩脱拉二世带着国库的财宝逃往塞琉古德米特里二世处[91]。尽管亚历山大二世成功获取首都安条克城,但德米特里二世仍占有奇里乞亚和塞琉西亚·佩里亚以及柯里叙利亚许多城市[92]。亚历山大二世对此发动军事行动意图征服该地区[93],两位国王的军队在犹地亚地区调兵遣将作战,造成当地居民很大困扰,迫使犹太人派遣使者前往罗马抱怨,希望罗马“禁止国王的士兵们通过犹太人和他们属国的领地[注 15][95]”,这次出访罗马约在前127年到前125年间[96]。到了前126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攻陷亚实基伦,钱币证据也显示撒马利亚也受到亚历山大控制[96]。在前125年德米特里二世在大马士革附近遭到击败,他逃往腓尼基的托勒迈斯英语Ptolemais in Phoenicia寻求王后克丽奥佩脱拉·特娅庇护。王后拒绝让德米特里二世进入城内,他只得继续乘船逃往泰尔城。前125年春、夏季德米特里向泰尔城寻求庇护,但被该城守将所杀[97]

亚历山大二世在他的铜币正面上刻着自己头戴大象头皮头饰[93],钱币背面为一船首,这可能暗示亚历山大在庆祝一场海战胜利[注 16][97]。这场可能涉及德米特里二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海战在古代文献上没有只字片语留存,可能发生在德米特里二世走海路从托勒迈斯退往泰尔之时[97]。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继业者继续发行以他属名的钱币,这些钱币中亚历山大大帝戴着大象皮头套形象样式相当著名[注 17][61]。根据学者Ehling推论,亚历山大二世使用大象皮头套是想要与亚历山大围攻泰尔城一事连结,这场攻城战发生前332年,历时数个月后被攻陷[注 18][97]。前125年亚历山大二世发行的带着自己王室崇拜称号的斯塔特金币,可能就是为了庆祝击败德米特里二世而发行[注 19][60]

与哈斯蒙尼王朝[编辑]

在安条克七世时期,统治犹地亚地区的哈斯蒙尼王朝是塞琉古帝国属国,其统治者兼犹太大祭司约翰·海卡努斯需付给安条克七世贡金并且发行叙利亚国王属名的钱币[101]。在安条克七世去世后,约翰·海卡努斯停止交付贡金并改发行自己属名的钱币[102]。但他未完全宣布独立,约翰·海卡努斯仍在自己早期的钱币花押上刻着代表塞琉古国王的符号,保持某种程度跟塞琉古王朝的属从关系[103],推测这发生时间可能在前129年,更有可能发生在前128年[104]。德米特里二世原本有计划入侵犹地亚地区,但因为入侵埃及失败以及叙利亚叛乱导致计划中断[105]。根据约瑟夫斯,约翰·海卡努斯“在亚历山大二世治下蓬勃发展”[106],很明显哈斯蒙尼王朝当时加入亚历山大二世阵营来抵御德米特里二世[105]

Coin of John Hyrcanus I. On the obverse, an inscription. The reverse depicts two cornucopia in the position of a wreath with a pomegranate in the middle
约翰·海卡努斯所发行的普鲁塔英语Prutah(prutah)铜币,正面钱币上犹太统治者名字上的字母Α可能代表亚历山大二世,背面是一对丰裕之角

透过与犹太哈斯蒙尼王朝的盟约,亚历山大二世与约翰·海卡努斯达成领土划分协议,基色城以及基色以南的地区归哈斯蒙尼,而以北的地区则仍归塞琉古王朝,由亚历山大二世统治[107]。在127年犹太人派遣使团前往罗马,请求元老院命令塞琉古君主放弃一些地中海沿海城市如雅法拉马尼亚(Iamnia)、加萨基色英语Gazara(Gazara)和培加(Pegae,靠近今日的卡法萨巴)以及其他在安条克七世时夺取的疆域。罗马公布一份元老院议决英语senatus consultum(senatus consultum),今被约瑟夫斯的《犹太古史》第16卷250节中引用而保留下来,提到罗马人把一些城市交予了犹太人,但没有提到基色[107]。议决中提到当时的叙利亚国王是安条克之子安条克,因此可以判定为塞琉古纪年第199年(公元前114/113年)继位的安条克九世[108]。这显示叙利亚统治者可能约在塞琉古纪年第187年(公元前126/125年)就已经放弃基色,这些证据支持亚历山大二世在统治早期时就与约翰·海卡努斯签下同盟协议 [注 20]

犹太大祭司约翰·海卡努斯承认亚历山大二世是他的宗主国[注 21][111],在他最早期钱币上面于自己的名字的上方,会显著刻有个希腊字母Α的花押,这个字母Α是一位塞琉古君主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许多学者如Dan Barag认为这代表的是亚历山大二世[注 22][104]。还有其他证据指示亚历山大二世和约翰·海卡努斯有着密切关熄,如约翰·海卡努斯在钱币主题上使用一对丰裕之角,丰裕之角环绕中心是一枚石榴以彰显犹太领袖的权威[106]。很明显约翰·海卡努斯在钱币形象的主题上小心翼翼,假如亚历山大二世在塞琉古内战被击败,那对于另一方的胜利者来说他的钱币主题也相当中立,也获假如亚历山大二世是胜利的一方,那约翰·海卡努斯的丰裕之角钱币也可证明他已经承认亚历山大二世的宗主权来让国王没有理由干涉犹地亚地区[114]。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后期,犹太大祭司约翰·海卡努斯终究获得犹地亚地区的完全独立[111],当约翰·海卡努斯与塞琉古君主断连从属,钱币上的希腊字母Α随即被移除[104]

权势巅峰和与埃及的交恶[编辑]

Coin of Alexander II. The obverse depicts a bust of the king. The reverse depicts a standing god
亚历山大二世的铜币,造币于贝鲁特,正面是国王肖像,背面是站姿神明像
Coin of Alexander II. The obverse depicts a bust of the king. The reverse depicts a god standing on a bull
亚历山大二世的德拉克马银币,造币于塔尔苏斯

在内战的敌手德米特里二世去世后,亚历山大二世所率的军队可达四万人马,塞琉西亚·佩里亚也归入自己的统治[115],奇里乞亚与其他地区也于前125年被他征服[116]。亚历山大二世的钱币在安条克城、塞琉西亚·佩里亚、阿帕米亚、大马士革、贝鲁特、亚实基伦、塔尔苏斯等地,以及位于北叙利亚和柯里叙利亚和奇里乞亚等其他不知位置的制币厂(钱币学编号为111、112、113、114)发行[117]。塞琉古纪年第187年(公元前126/125年)德米特里败亡后,德米特里二世的王后克丽奥佩脱拉·特娅在托勒迈斯拒绝承认亚历山大的塞琉古国王的合法性。塞琉古五世是她与德米特里所生之子,他在没有经母亲的同意下自立为王,而被克丽奥佩脱拉·特娅所杀。她克丽奥佩脱拉试图以女王单独的身份统治,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行四德拉克马,但她治下的民众并不接收一位女性为单独的君主。这迫使她选择她与德米特里另一个小儿子安条克八世,于塞琉古纪年第188年(公元前125/124年)立他为共治王[118]

根据查士丁的记载,埃及托勒密八世在德米特里二世败亡后就与克丽奥佩脱拉二世和解,让她回埃及成为共治王[119]。查士丁提到亚历山大二世因内战胜利而逐渐傲慢且自我膨胀,导致他对他的恩人托勒密八世傲慢无礼,托勒密八世因此放弃与他的密切关系[120]。然而托勒密埃及政策的转变可能与亚历山大二世傲慢无礼无关,而是与他的胜利有关,对托勒密八世来说,一个叙利亚地区的强大邻国不符合埃及的利益[121],其中这也可能与克丽奥佩脱拉·特娅试图与她的叔叔托勒密八世建立同盟有关[122]。在克丽奥佩脱拉二世回到埃及后不久,托勒密八世与王后克丽奥佩脱拉三世的女儿特里菲娜嫁给了安条克八世,埃及也派了一支军队前去支援安条克八世阵营来抵抗亚历山大二世[注 23][119]。克丽奥佩脱拉二世回归埃及和埃及公主嫁给安条克八世都发生在前124年[125]

与安条克八世的战争和最终兵败末途[编辑]

前124年的叙利亚形式图,当时除了托勒迈斯以外几乎重新统一塞琉古王国

在托勒密埃及的军队参战并加入敌对阵营下,亚历山大二世在与安条克八世的内战中失去许多领土[126],他在塞琉古纪年第189年(公元前124/123年)失去了亚实基伦[127],并在前123年不知发生地点的最终战役中,被安条克八世击败,导致亚历山大二世败亡[126][123]。关于亚历山大二世的败亡,古代历史学家有不同的版本,其中约瑟夫斯仅仅提到亚历山大二世战败和被杀[26],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则提到亚历山大是因为无法承受在失败后活着而自杀[128],而对此较多记载的是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和查士丁[124]

  • 根据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残篇的记载,亚历山大认为他的臣民经常在政治效忠上反复变换且无法忍受战局恶化的困顿,而对他的臣民没有信心[129],他决定尽量避免与安条克八世在战场上正面对决。到了最后,他决定趁夜走海路逃往希腊本土,宁愿尽量收刮国库和盗窃神庙的财物也不愿战斗到最后一刻。随着他的雇用兵掠夺宙斯神面的事迹被暴露,激起国人的众怒和反感。遭到报应下他和少数随从仅能身免,逃往塞琉西亚·佩里亚去,然而这座城市也收到他亵渎神灭的恶迹,关闭城门不让他入城,亚历山大二世只能逃向波赛迪姆英语Ras al-Bassit(Posidium)。在他洗劫神庙仅两天后,亚历山大就被抓住并被送往安条克大军大营关押,他的敌人狠狠公开羞辱并折磨他,人们目睹不久前意气风发的亚历山大现在沦为阶下囚的悲惨状况,都对眼前的一幕感到震惊,在接受事实后不得不感慨命运的多变[130]
  • 在查士丁的记载中,亚历山大二世在战场上被安条克八世击败,退回安条克城。他缺乏军资来继续维持他的军队,他下令把宙斯神庙中宙斯神像手持之胜利女神尼刻的黄金雕像带走,并宣称这是“宙斯给他带来的胜利”,几天后亚历山大命人趁夜把宙斯神庙的黄金宙斯主像给偷偷运出,但此事暴露,全城百姓纷纷愤起暴动对付国王,迫使亚历山大逃亡。他最后被士兵们抛弃并被盗匪抓住,被送往安条克八世面前,他便被安条克八世处死[119]
Coin of Alexander II. The obverse depicts a bust of the king. The reverse depicts a seated Zeus
亚历山大二世的金币,钱币背面是坐姿宙斯神像,这枚金币可能是掠夺胜利女神尼刻的黄金神像而来

亚历山大二世曾发行两款斯塔特金币,一款有着他的王室崇拜称号,根据多位钱币学者如欧立佛·胡佛和亚瑟·霍顿等推论该款发行年份是前125年,而另一款金币只有提到国王的称号巴西琉斯。早期的钱币学者如爱德华·西奥多·纽维尔英语Edward Theodore Newell欧内斯特·巴贝隆英语Ernest Babelon仅知道前125年的那一款金币,认为该金币就是亚历山大二世掠夺神庙所造币出来的。然而从钱币图像上来,因它的王权头戴的尾端垂下至脖子的风格,该斯塔特金币不属于亚历山大二世后期的钱币。相反地,另一款只有巴西琉斯称号的金币它的王权头带的风格比较接近后期钱币,缺乏王室崇拜称号的特点也与亚历山大二世后期四德拉克马银币一致,这与连结掠夺胜利女神金像一事的可能性更为接近[注 24][60]

尽管他最晚的钱币发行在塞琉古纪年第190年(公元前123/122年),但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提供亚历山大二世之死的时间点[131]。因为安条克八世在安条克城的钱币发行于塞琉古纪年第191年(公元前122/121年),显示那时夺下首都[124],因此亚历山大他可能于前122年10月过世。根据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残篇的记载,那些见证国王末途的许多人都感叹“对反复无常的命运提出各式各样的评论,须知人事和社会的变动不居,局面和环境的突然迁移,加上人类生活无法保持长远的稳定,这些全都超过个人的预想和期待[132]”。亚历山大二世并没有被古代文献提到有妻子或子女,假如她们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后世也不得而知[25]。随着亚历山大二世终末,安条克四世的王室后裔就此终结[51]

注释[编辑]

  1. ^ 战败于罗马的安条克三世在前188年签订阿帕米亚和约,根据条约他同意自己的小儿子安条克四世要被派往罗马当做人质。在前187年安条克三世逝世后,他的儿子兼王位继承者塞琉古四世成为国王,并让自己的长子德米特里一世取代安条克四世,替代发生在前178年以前[1]
  2. ^ 一些日期会用塞琉古纪年来准确表明发生时间,因为塞琉古纪年的计算方式跟据古马其顿历法,以秋天作为一年的起始,因此时间横跨上与现今格里历两年的时间部分重叠,当要换算为公元纪年时会用斜线来表示该跨越年份[3]
  3. ^ 在前141年5月8日的一份埃及文件中没有提到克丽奥佩脱拉三世已是托勒密八世的妻子或王后身份。根据莎草纸Amherst 51上的世俗体,最早提到克丽奥佩脱拉三世是托勒密八世妻子的时间是前140年1月14日,因此双方的婚姻应在前141年5月到前140年1月之间。代表王后头衔的“Pr-ʿȜ.t”在这份莎草纸Amherst 51上很难辨识,只能根据残余的墨汁笔迹判读。埃及学学者Pieter Pestman表达他怀疑这个判读[13],但另一位埃及学学者Giuseppina Lenzo重新检视原始文件,认为这里解读为王后的头衔是合理的[14]
  4. ^ 特洛古斯所原著的44卷《腓利史》今日已经佚失[22],仅剩查士丁把44卷内容浓缩为300余页的《〈腓利史〉概要》留存,这实际上是原著作品的摘录[23]。尽管查士丁没有在这份概要中加入自己的材料,但他从原著缩减后的内容有时又不是很正确[24],他的概要就是删掉原著大量内容的一个精简版,当特洛古斯的巨作因内容庞大在传世期间逐渐失去人气后,最终原著消失而留下查士丁的《概要》到后世[22]
  5. ^ 特洛古斯的《腓利史》残篇被引用在数个古代作家的作品中,其中不知名作者在某个时间曾对44卷的《腓利史》做个各册摘要序言,今称为《〈腓利史〉序言》(Prologues of Trogus)亦同,这些保存残存篇章的手稿与查士丁对原著的《概要》而可以留存到今世[27]。很有可能《〈腓利史〉序言》的句子是来自特洛古斯的原著[28]
  6. ^ 此为历史学者凯·埃林(Kay Ehling)推测,基于钱币上国王肖像的外观年龄,因亚历山大二世在前128年开始统治时,他大约二十余岁。假如他真的是亚历山大一世之子的话,其父死于前145年,如此他登基时不可能少于16岁[30]
  7. ^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伯特·戈尔齐乌斯英语Hubertus Goltzius(Hubertus Goltzius)曾造假一枚亚历山大二世的胸章,上头刻有他的绰号“西比拿斯”,来符合约瑟夫斯书上的记载。这枚胸章一致被钱币学家视为伪物[44]
  8. ^ 学者凯·埃林推测在亚历山大二世在统治早期时就统治塔尔苏斯[55],其他学者如钱币学家亚瑟·霍顿(Arthur Houghton)和欧立佛·胡佛(Oliver Hoover)仍认为这座城市依旧发行够量的德米特里二世钱币,合理代表这座城市直到德米特里于前125年终结止都效命于他[56]
  9. ^ 亚历山大大帝的形貌还出现在第一代塞琉古国王塞琉古一世的钱币上,用前任统治者的过往回忆来合法化自己的统治正当性[63]。另一方面,从塞琉古一世的继承者兼长子安条克一世开始,在钱币上舍弃亚历山大大帝的形貌,并神化塞琉古一世来获得正统性[64]。然而“亚历山大式面貌”样式是继业者们基于亚历山大大帝的面貌所形成的刻画风格,该样式成为塞琉古王朝统治者刻画王家形象的风格依据,“亚历山大式面貌”的特色有国王目光朝上,一头蓬松发型,该发型把前额的头发从中心位置梳离,使其垂下形成刘海,剩余的头发落在肩膀上,形成狮子式鬃毛发式,并在头上束上王权头带[65][66]
  10. ^ 亚历山大一世不同于前几任塞琉古国王,可能是安条克四世与情妇的私生子,二世纪的历史学家阿庇安说他是杂种[70]。因安条克四世被塞琉古王朝神化,亚历山大一世曾经用王室称号“神之子”(theopator)来强调自己为神灵子孙,用神子之说法来转移自己母亲地位卑微。透过运用亚历山大大帝的图像,亚历山大一世暗示一位神之子并不需要传统概念的正统,因为亚历山大大帝本身也宣称自己是宙斯阿蒙之子,来降低自己的亲父腓力二世的影响[71]
  11. ^ 学者尼古拉斯·L·莱特(Nicholas L. Wright)提议一个关于塞琉古耀芒冠与阿塔伽提斯之间关连的假设,他认为这个假设有其可能性,但很难去证实,他认为耀芒冠象征在仪式上国王与女神之间的婚姻结合[75]
  12. ^ 这个事件可以解释查士丁在记载中提到亚历山大二世是安条克七世的义子[34]。历史学者托马斯‧菲舍尔(Thomas Fischer)认为存在一位王子塞琉古,他是安条克七世之子,在安条克东征兵败身亡的消息传来后他在首都安条克城继位为王,当德米特里二世归国后意图复位,这位塞琉古在压力下被迫逃往安息帝国[78]
  13. ^ 最早在近东地区使用丰裕之角的就是托勒密埃及[80]托勒密二世在王后兼姐姐阿尔西诺伊二世约在前268年去世以后,在造币时就刻上系带的丰裕之角来纪念自己与阿尔西诺伊二世[43]德米特里一世是第一个在钱币上引进丰裕之角为题的塞琉古帝国君主,他还引入了他自己的设计风格,描绘了一对丰裕之角末端对称相互交错的样式[81]
  14. ^ 这座拉塔基亚城很可能指的是大城市叙利亚的拉塔基亚,这点受到多位历史学者如布谢-勒克莱尔、Getzel M. Cohen和John D Grainger认同[86]。另一位历史学者埃德温·贝文英语Edwyn Bevan则认为是腓尼基的拉塔基亚英语Beirut,且叛乱发生在德米特里二世去世以后[87]。历史学者Adolf Kuhn则把这件事和亚历山大二世和德米特里二世之子安条克八世发生的战争连结,认为叛乱发生在前123年[88]。学者奥古斯都·布谢-勒克莱尔认同Adolf Kuhn的推论,但不认同埃德温·贝文的论点[89]
  15. ^ 犹太使团由多西修斯之子西门、亚历山大之子阿波罗尼奥斯、伊阿宋之子狄奥多罗斯所率领[94]
  16. ^ 米利都发现塞琉古海军将领门诺菲卢斯之子安提柯英语Antigonus (Seleucid admiral)所立的石刻中,提到自己是“叙利亚国王亚历山大的海军将领(nauarchos)”,这位亚历山大国王可能指的是亚历山大二世[98]。考古学者Peter Herrmann认为这位国王辨识为亚历山大二世很有问题,认为更好的人选是亚历山大一世,因他与米利都的关系广为人知[99]
  17. ^ 亚历山大大帝生前并没有使用头戴大象头皮头套样式,是继业者托勒密一世在亚历山大死后钱币上首次使用,于托勒密埃及中流通[100]
  18. ^ 在学者Hoover的观点中,尽管亚历山大二世以头戴大象头皮套出现,但可能不是要与亚历山大大帝连结。根据学者Hoover的论述,在塞琉古帝国王权中,一位国王使用大象头套可是指的是在东方大胜[67]。然而这论点被其他许多学者反对,如学者Wright认为亚历山大二世使用大象头皮头套就是与亚历山大大帝有关[33]
  19. ^ 亚历山大二世的斯塔特金币并没有刻有花押,代表这枚金币不是正常流通样式的一部分,而是特殊版本,因此必定为某个特殊原因发行[60]
  20. ^ 学者Kuhn认为双方的同盟签订时间应在德米特里二世死亡之后,并在他的儿子安条克八世继位以前[109]
  21. ^ 约翰·海卡努斯在实质上是独立的,对于亚历山大二世的从属仅仅是个表面[110]
  22. ^ 法国钱币学者路易·费利西安·德·索斯英语Louis Félicien de Saulcy(Louis Félicien de Saulcy)在1858年提出这位字母Α的塞琉古君主可能是安条克七世或者是亚历山大二世,另一些钱币学者Dan Barag和Shraga Qedar则认为应该是亚历山大二世或是安条克八世[104],然而历史学者Baruch Kanael却认为字母Α代某位君主是不合理的,因为之前没有一位塞琉古君主用名字中首位字母的方式来代称自己,来出现在属国的钱币上[112]。一些学者认为带有希腊字母Α钱币属于海卡努斯二世,并对这个字母提供各种不同的解释[113],如钱币学者阿里·金德勒德语Arie Kindler(Arie Kindler)推测这可能是代表海卡努斯二世的母亲撒罗米·亚历山德拉(Salome Alexandra),又如钱币学者雅可夫·梅塞尔英语Ya'akov Meshorer(Ya'akov Meshorer)推测可能代表海卡努斯二世的权臣兼幕后统治者以土买的安提帕特[103]
  23. ^ 克丽奥佩脱拉·特娅与托勒密八世的同盟关系在古代文献中没有记载,但多位历史学者如阿尔弗雷德·贝林杰英语Alfred Bellinger(Alfred Bellinger)和John Whitehorne皆认为它很可能存在[123][122]。考虑到克丽奥佩脱拉·特娅曾经为了成为单独统治者而杀了自己儿子的事实,很可能是受到亚历山大二世节节胜利的压力,她很可能接受与埃及同盟的条件之一:“安条克八世的登基”,立安条克八世为共治王分享权力[124]。根据学者布希-琉坎推论,克丽奥佩脱拉二世很可能是埃及放弃亚历山大二世政策的主要推手,并透过王室联姻,让公主特里菲娜嫁给安条克八世,使托勒密八世与安条克八世结盟[120]
  24. ^ 若要接受这枚金币是与掠夺宙斯神庙黄金神像一事有相互连接的话,需要认为查士丁的记载为主要观点而不是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因为狄奥多罗斯提到掠夺神庙后两天亚历山大就被擒获,这让国王没有时间融化神像去造币[60]

注脚[编辑]

  1. ^ Allen 2019,第137页.
  2. ^ Sartre 2009,第243页.
  3. ^ Biers 1992,第13页.
  4. ^ Wright 2005,第78页.
  5.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127页.
  6. ^ Kosmin 2014,第133页.
  7.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209页.
  8. ^ 8.0 8.1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261页.
  9. ^ Lenzo 2015,第226, 227页.
  10.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315页.
  11.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263页.
  12.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349, 350页.
  13. ^ Pestman 1993,第86页.
  14. ^ Lenzo 2015,第228页.
  15. ^ Whitehorne 2002,第206页.
  16. ^ Mørkholm 1975,第11页.
  17.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350页.
  18. ^ 18.0 18.1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409页.
  19. ^ Mitford 1959,第103页.
  20. ^ 20.0 20.1 20.2 Hoover & Iossif 2009,第48页.
  21. ^ 21.0 21.1 21.2 Chrubasik 2016,第143页.
  22. ^ 22.0 22.1 Justin 1997,第1页.
  23. ^ Winterbottom 2006,第463页.
  24. ^ Anson 2015,第39页.
  25. ^ 25.0 25.1 25.2 Ogden 1999,第152页.
  26. ^ 26.0 26.1 Josephus 1833,第413页.
  27. ^ Justin 1997,第2页.
  28. ^ Yardley 2003,第92页.
  29. ^ Justin 1994,第284页.
  30. ^ Ehling 2008,第208页.
  31. ^ Grainger 1997,第7页.
  32. ^ Romm 2005,第55页.
  33.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Wright 2011,第45页.
  34.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Shayegan 2003,第96页.
  35. ^ 35.0 35.1 Ehling 1995,第2页.
  36. ^ 36.0 36.1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444页.
  37.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442页.
  38. ^ 38.0 38.1 Mørkholm 1983,第62页.
  39. ^ Ehling 1995,第3页.
  40. ^ 40.0 40.1 40.2 Ehling 1995,第5页.
  41. ^ Ehling 1995,第4页.
  42. ^ Ehling 2008,第97页.
  43. ^ 43.0 43.1 43.2 Jacobson 2013a,第53页.
  44. ^ 44.0 44.1 44.2 Letronne 1842,第63页.
  45. ^ Jouguet 1928,第380页.
  46. ^ Hitti 1951,第256页.
  47. ^ 47.0 47.1 47.2 Wright 2005,第81页.
  48. ^ Wright 2008,第536页.
  49. ^ 49.0 49.1 49.2 Wright 2008,第537页.
  50. ^ Ehling 2008,第209页.
  51. ^ 51.0 51.1 51.2 Wright 2008,第538页.
  52. ^ Justin, Cornelius Nepos & Eutropius 1853,第244页.
  53. ^ Wright 2012,第10页.
  54.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436页.
  55. ^ 55.0 55.1 55.2 Ehling 1998,第145页.
  56.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447页.
  57. ^ McGing 2010,第247页.
  58. ^ Hallo 1996,第142页.
  59. ^ Fleischer 1991,第75页.
  60. ^ 60.0 60.1 60.2 60.3 60.4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449页.
  61. ^ 61.0 61.1 Rice 2010,第33页.
  62. ^ Wallace 2018,第164页.
  63. ^ Erickson 2013,第110, 112页.
  64. ^ Wright 2005,第71页.
  65. ^ Plantzos 1999,第54页.
  66. ^ Smith 2001,第196页.
  67. ^ 67.0 67.1 Hoover 2002,第54页.
  68. ^ Dahmen 2007,第15页.
  69. ^ Hoover 2002,第54, 56页.
  70. ^ Wright 2011,第43页.
  71. ^ Wright 2011,第44页.
  72. ^ Wright 2011,第44–45页.
  73. ^ Wright 2005,第77, 78页.
  74. ^ Wright 2005,第77页.
  75. ^ Wright 2005,第79页.
  76. ^ Wright 2005,第79, 80页.
  77. ^ Wright 2005,第74,78页.
  78. ^ Colledge 1972,第426页.
  79. ^ Chrubasik 2016,第171页.
  80. ^ Eyal 2013,第203页.
  81. ^ Barag & Qedar 1980,第16页.
  82. ^ Jacobson 2013a,第50页.
  83. ^ Fulińska 2010,第82页.
  84. ^ Diodorus Siculus 1984,第111页.
  85. ^ Cohen 2006,第112页.
  86. ^ Cohen 2006,第114页.
  87. ^ Bevan 1902,第251页.
  88. ^ Kuhn 1891,第17页.
  89. ^ 89.0 89.1 Bouché-Leclercq 1913,第393页.
  90. ^ Mitford 1959,第103, 104页.
  91. ^ Green 1990,第540页.
  92.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441页.
  93. ^ 93.0 93.1 Ehling 1998,第146页.
  94. ^ Shatzman 2012,第61页.
  95. ^ Shatzman 2012,第62, 64页.
  96. ^ 96.0 96.1 Finkielsztejn 1998,第45页.
  97. ^ 97.0 97.1 97.2 97.3 Ehling 1998,第147页.
  98. ^ Kosmin 2014,第112页.
  99. ^ Herrmann 1987,第185页.
  100. ^ Maritz 2016,第41页.
  101. ^ Hoover 1994,第43页.
  102. ^ Hoover 1994,第47页.
  103. ^ 103.0 103.1 Hendin 2013,第265页.
  104. ^ 104.0 104.1 104.2 104.3 Barag & Qedar 1980,第18页.
  105. ^ 105.0 105.1 Shatzman 2012,第51页.
  106. ^ 106.0 106.1 Hoover 1994,第50页.
  107. ^ 107.0 107.1 Finkielsztejn 1998,第46页.
  108. ^ Seeman 2013,第196页.
  109. ^ Kuhn 1891,第16页.
  110. ^ Ehling 1998,第51页.
  111. ^ 111.0 111.1 Jacobson 2013b,第21页.
  112. ^ Kanael 1952,第191页.
  113. ^ Brug 1981,第109页.
  114. ^ Hoover 1994,第51页.
  115. ^ Ehling 1998,第148页.
  116.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441, 442页.
  117. ^ Houghton, Lorber & Hoover 2008,第445页.
  118. ^ Ehling 1998,第148, 149页.
  119. ^ 119.0 119.1 119.2 Justin 1742,第279页.
  120. ^ 120.0 120.1 Bouché-Leclercq 1913,第398页.
  121. ^ Chrubasik 2016,第172页.
  122. ^ 122.0 122.1 Whitehorne 2002,第161页.
  123. ^ 123.0 123.1 Bellinger 1949,第64页.
  124. ^ 124.0 124.1 124.2 Bellinger 1949,第65页.
  125. ^ Otto & Bengtson 1938,第103, 104页.
  126. ^ 126.0 126.1 Ehling 1998,第149页.
  127. ^ Spaer 1984,第230页.
  128. ^ Eusebius 1875,第257页.
  129. ^ Stronk 2016,第521页.
  130. ^ Stronk 2016,第522页.
  131. ^ Schürer 1973,第132页.
  132. ^ Stronk 2016,第523页.

参考书目[编辑]

亚历山大二世 (塞琉古帝国)
出生于:前150年逝世于:前123年
前任者:
德米特里二世
巴西琉斯
前128年–前123年
与德米特里二世 (前128年–前125年)同时在任
克丽奥佩脱拉·特娅 (前125–前123年)
塞琉古五世 (前125年)

安条克八世 (前125–前123年)
继任者:
克丽奥佩脱拉·特娅
安条克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