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奥尼亚起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奥尼亚起义
希波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公元前 499—493 年
地点
结果 波斯帝国决定性胜利
领土变更 波斯帝国重夺对于伊奥尼亚塞浦路斯的控制
参战方
爱奥尼亚
多里斯(Doris)
伊奥利亚
卡里亚
雅典
埃雷特里亚
塞浦路斯
波斯第一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阿里斯塔格拉斯
Charopinos
Hermophantus
Eualcides
Melanthius
Dionysius of Phocaea
希斯提亚埃乌斯
米利都的赫卡塔埃乌斯
麦加巴特斯英语Megabates,
阿塔佛涅斯英语Artaphernes
Daurises†,
Hyamees,
Otanes,
Datis
Artybius

伊奥尼亚起义(前499年—前493年)是一场由古希腊小亚细亚居民在伊奥尼亚多里斯塞浦路斯卡里亚爱奥利亚发动的起义,源于米利都僭主阿里斯塔格拉斯鼓动反抗波斯统治,导致日后的希波战争。所记载的文字主要来自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记述诗《历史》第五卷与起义的落幕过程第六卷。

“展开阶段”包括三次主战役:

  • 伊奥尼亚攻防战(Ionian offensive)498 B.C. (卷五99—102)
  • 占领赫勒斯滂(Hellespont)、拜占庭(Byzantium)和卡里亚(Caria)497 B.C. (卷五103)
  • 塞浦路斯远征(Expedition against Cyprus)498-497 B.C. (卷五104—115) 由于塞浦路斯战役的失败,起义初期往南、北扩展的局势被遏制。

“相持阶段”包括三次主战役:

  • 达乌里塞斯的南北征讨(Daurises campaign)496—497 B.C. (卷五117—121)
  • 叙玛依埃司的征伐(Hymaee's campaign)497 B.C.(卷五122)
  • 欧塔涅斯的攻略Otanes's campaign)497 B.C.(卷五123)

波斯人平息起义的最后阶段战役:

  • 围攻米利都(Seige of Miletus) 494—493 B.C.(卷六1—27)
  • 希斯提亚埃乌斯的反击(Histiaeus's campaign)493 B.C. (卷六28—30)

起义初期得到雅典与埃雷特里军队前来助战,战火焚毁波斯帝国派驻小亚细亚总督驻节地萨第斯,波斯帝国镇压住这次起义反抗运动后,战火并未就此熄灭。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誓言要向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报萨第斯被焚的一箭之仇,以及先发制人征服希腊,确保波斯帝国日后不受叛乱的威胁,同时加大对内陆希腊人的影响,战争就由此次起义,持续、扩大为波斯大军征讨希腊城邦的希波战争

背景[编辑]

谈伊奥尼亚起义要先了解米利都的僭主阿里司塔哥拉斯在公元前499年发起的纳克索斯岛远征 (Expedition against Naxos)。由于远征失利,才使得阿里司塔哥拉斯兴起了策动伊奥尼亚地区起来反抗波斯的念头,以求自保。

奈克索斯岛远征 499 B.C.[编辑]

公元前547年,波斯的居鲁士大帝征服了伊奥尼亚地区,但此后伊奥尼亚的希腊语城邦一直在寻求独立。波斯人为了便于统治,遂给这些城邦委任了僭主。

奈克索斯岛基克拉泽斯群岛中富裕的小岛,希腊神话英雄提修斯(Theseus)遗弃克里特岛米诺斯(Minos)国王女儿阿里阿德涅(Ariadne)的地方;并没有被波斯帝国征服。奈克索斯岛曾经驱逐某些富豪,这些人逃到米利都但很想回乡,他们求助于米利都的僭主阿里司塔哥拉斯,他是以前僭主希斯里亚埃乌斯的女婿。因为停留于波斯宫廷之中,米利都交由阿里司塔哥拉负责管理。

公元前499年,阿里司塔哥拉斯同意援助流亡者,他向波斯西亚总督阿塔佛涅斯请求支援,阿塔佛涅斯取得大流士同意,给阿里司塔哥拉斯一支由波斯将领麦加巴特斯;麦加巴特斯是大流士皇帝与阿塔佛涅斯总督的表兄弟;率领的200艘船舰的舰队。阿里司塔哥拉斯与流亡者随着麦加巴特斯出航,为了避免对奈克索斯人发生警讯,舰队朝相反的北方驶去,向着达达尼尔海峡方向去,中途停驻在希俄斯岛等待有利的风向转向南下往奈克索斯岛去。因为巡查船只时发现一位船长离开时没有在船上设置哨兵守卫,麦加巴特斯非常生气要处罚他,打算帮这些富有、具政治影响力的奈克索斯人夺回奈克索斯岛的阿里司塔哥拉斯,他发现这船长是他这些贵客的好友叫Scylax. 恳求波斯指挥官无论如何要释放Scylax. 当波斯指挥官拒绝他的恳求时,阿里司塔哥拉斯自己替船长松绑,麦加巴特斯对着他咆哮,阿里司塔哥拉斯反驳说:"但你,为什么要做这些呢?阿塔佛涅斯不是要你服从我的指挥来航行吗?你为何要管东管西的呢?"。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述,麦加巴特斯在愤怒下打发使者去见奈克索斯人警告他们波斯部队要登陆。

奈克索斯岛

希罗多德认为,因为他们两人在航行中发生过争执,麦加巴特斯拿没设哨所的理由在波斯法庭羞辱阿里司塔哥拉斯。现代史学家,对波斯指挥官会破坏自己的入侵行动抱持怀疑的态度,然而,已不可能知道究竟奈克索斯人是如何意识到入侵。但无庸至疑的是他们确实已意识到了,并开始着手备战。照希罗多德说法,奈克索斯人是完全不知有远征军,但是当消息传到后,他们立即备齐一切东西,屯积充足食物并加固城墙以度过围城战。当伊奥尼亚人与波斯人抵达奈克索斯时,他们面对的是个设防良好与补给充裕的城市。希罗多德没有明确地说,但大概是奈克索斯岛同名称的首府纳克索斯。他提出一些军事行动细节并被允许,但是攻城的最初行动对被击退。伊奥尼亚跟波斯人开始扎营安寨把城市团团围住,然而,四个月过去了,波斯人用光了钱,阿里司塔哥拉斯也花的差不多了,军心涣散,远征军打退堂鼓准备返回小亚细亚。离去前,他们帮这批奈克索斯流亡贵族在岛上盖了一座堡垒。

策划起义[编辑]

阿里司塔哥拉斯试图出海远征奈克索斯岛失败,阿里司塔哥拉斯发现自己陷入严重困境 ;阿里司塔哥拉斯发现自己非常脆弱,肯定会失去他的副憯主职位,甚至可能丧命。因此,他准备起义。公元前499年秋,阿里司塔哥拉斯与他在米利都的派系成员举行会议。他认为在他的看法是米利都人应该起义反抗,得到所有人的赞同进行陆战起义,除了历史学家赫卡之外,他建议增强海军。另外,他也得到希斯里亚埃乌斯的鼓励,希斯里亚埃乌斯听说了在奈克索斯岛的失利和其他种种,看到有个机会,他将会被允许返回到米利都,就给阿里司塔哥拉斯送去了一个秘密信息,敦促阿里司塔哥拉斯起来反抗大流士。阿里司塔哥拉斯利用此时西亚希腊人口增多以及与波斯人成为贸易竞争对手后人们抱怨获利减少,他因此公开放弃了他的憯主职位,并宣布米利都是一个民主社会,来公开反抗大流士。希罗多德认为,无可置疑这放弃权力只是他的托辞。而是用来激励米利都人踊跃加入叛乱行列。

应该派往奈克丝岛的军队仍旧聚集在卡里亚的麦阿斯(Myus)以及包括从小亚细亚,即,爱奥利亚(Aeolia)和Doris(桃莉丝)来的特遣队,不但如此还有从米蒂利尼(Mytilene)、米拉萨(Mylasa)、Termera 和 Cyme 来的人。阿里司塔哥拉斯派人去捉拿所有的希腊憯主递交给军队再将他们交给他们各自的城市,让各地都建立了民主政体,希望能获得各位民众的支援。一些憯主被他们的城市处决,但大多数只是被放逐,阿里司塔哥拉斯还想煽动所有的军队加入他的反叛,和占有那些波斯人提供的战舰。在他鼓动下整个小亚细亚的希腊语地区起来反抗波斯的统治,由此拉开了伊奥尼亚起义的序幕。

起义攻势战争过程[编辑]

伊奥尼亚攻防战498 B.C.[编辑]

随着叛乱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亚细亚小国被卷入到这场纷争中。这并没有很顺利,很快他们就被迫向希腊大陆寻求帮助。阿里斯塔格拉斯前往希腊,希望争取到对伊奥尼亚地区的援助。阿里司塔哥拉斯来到斯巴达,他想鼓动斯巴达人出兵。他给克里奥美尼介绍小亚细亚地理和物产情况。但是克里奥美尼最后问他:要打到波斯首都苏萨城(Susa),需要走多远的路程。阿里司塔哥拉斯说要走三个月。于是克里奥美尼回答说:斯巴达人不可能进行这么长距离的远征。阿里司塔哥拉斯只好离开斯巴达转往雅典,接下来前往雅典,在那里他大声呼吁殖民者的对他们的殖民地米利都的责任。并诱之以利,允诺"一切好处都存在他的脑袋里,就等最后他成功了"。 雅典和埃雷特里回应爱奥尼亚的希腊人请求派遣军队帮助其反抗波斯。

希罗多德唯一一次批评雅典人,是因为他们支援了伊奥尼亚起义。希罗多德从头到尾就不认同这场起义。在他看来,起义从一开始就没有丝毫成功的可能。而后来波斯人入侵希腊、希腊人几乎遭受灭顶之灾, 这场起义又是最直接的原因。所以他始终认为这场起义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祸”(卷五28)。

撒狄之役 498 B.C. 春[编辑]

公元前498年春,从阿提卡雅典城出发的二十艘三列浆座战船, 带领五艘来自优卑亚岛埃雷特里亚战船,一齐航向爱奥尼亚。雅典和埃雷特里典的船只将雅典军队送到爱奥尼亚的海岸城市以弗所。在那里他们加入爱奥尼亚部队一起往萨第斯推进。萨第斯是位于小亚细亚西莉蒂亚古王国的首都,波斯第一帝国总督的驻节地。

阿里斯塔格拉斯任命他的兄弟Charopinus 和 Milesian、Hermophantus为将领。希腊军队于公元前498年在以弗所人引导下穿过山区来到撒狄。驻撒狄的波斯总督阿塔佛涅斯撤退到城堡中并坚守。

阿里司塔哥拉斯可能是做如此打算,如果攻下撒狄,当地的吕底亚人将会对伊奥尼亚)的实力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参加叛乱,以前他们有点倾斜向波斯征服者就像希腊人那样。然而,任何种种合理的希望因为伊奥尼亚人的缺乏纪律而破灭,最后证实这是起义行动的致命伤。他们开始掠夺,一名士兵放火烧房子。这开始了一场大火,毁了整个城市,其中包括吕底亚人的希柏利女神(Cybele)圣所。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暗示焚城是个意外事件。圣所被希腊人焚毁,吕底亚人现在聚集一起,加入波斯人;加上波斯大军赶来救援,伊奥尼亚人不得不撤退。这是,他们唯一一次共同远征,结束在灾难中。

以弗所战役 498 B.C.[编辑]

然而,他们回到伊奥尼亚,波斯军队紧随着,在以弗所郊外他们被波斯骑兵部队赶上,波斯军队毫不迟疑的发动猛烈的攻击,这就是以弗所战役(Battle of Ephesus)。战役中,埃雷特里亚指挥官被杀,伊奥尼亚人四分五散逃避到各个城市。侥幸逃生的伊奥尼亚人,按理说应该重新集结起来,防备波斯人的下一次进攻。但是他们没有。这些人干脆各自回家了。好像回到家,关起门来睡一觉,一切就都会好起来似的。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难过地评论道:“他们当时便是这样进行战斗的。”

雅典人他们目睹了伊奥尼亚军队的行径,并且想到需提防波斯人对阿提卡海岸的袭击威胁,就和埃雷特里亚人一起回家去了,没有再回来。

占领赫勒斯滂、拜占庭和卡里亚 497 B.C.[编辑]

雅典人撤出他们对伊奥尼亚人的支持但起义持续进行。他们独立进行的第二场战役显示出经济因素是伊奥尼亚起义的最直接原因。公元前497年,起义者派人往北来到古称"赫勒斯滂"连接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的达达尼尔海峡,及"普洛庞提斯海"(Sea of Propontis)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属黑海海峡的马摩拉海,占领了拜占庭及附近的城市,这是他们夺回经济命脉的最关键的一步,向南发动起整个卡里亚地区加入了起义。

他们夺回控制经济命脉这两个控制黑海到地中海贸易通道最重要的城市,赫勒斯滂和拜占庭。而向南发动卡里亚起义,更是准备把起义继续向南扩展,扩展到塞浦路斯的必要前奏。如果能让塞浦路斯也举起反旗,那么就有可能一直向南,发动埃及人起来反抗。而埃及是整个波斯帝国20个“税区”中排名第二,第一的是印度(三94),埃及和巴比伦哪边交税到底多少希罗多德没有明确说明(三91、三92)。如果埃及也参加了起义,那么波斯帝国的根基就会动摇。

在卡里亚加入起义之后,塞浦路斯也在公元前496年加入。波斯人自然也看出了起义者想向南煽动埃及的计划,于是他们必须把塞浦路斯镇压下去,必须阻止起义向南蔓延的驱势,于是就爆发了伊奥尼亚起义的第三次战役——塞浦路斯远征(Expedition against Cyprus)。

塞浦路斯远征 B.C. 498-497[编辑]

公元498年,塞浦路斯的萨拉米斯国王Gorgus在位时曾拒绝加入伊奥尼亚起义反抗波斯,但市民,由他的弟弟Onesilus率领,拿起武器要为自由而奋斗。于是在Onesilus率领下驱逐了Gorgus登上王位,采行扩张主义,整个塞浦路斯,包括帕福斯(Pafos)和其他11个城邦王国,一起参加希腊伊奥尼亚地区的起义,反抗波斯帝国统治。正如预期,波斯人入侵该岛,公元前498年,波斯陆军在塞浦路斯岛北端登陆,主要由腓尼基人组成的波斯海军也正在逼近。起义军的海军闻讯前来增援塞浦路斯人。双方在塞浦路斯的撒拉米斯城附近撒拉米斯平原展开激战。起义军的海军击败了腓尼基人,但是主要由撒拉米斯人和索伊人组成的陆军却被波斯陆军击败。撒拉米斯的国王欧涅西洛(Onesilus)和索伊的国王阿里斯托库普洛(Aristocyprus)都战死了。来增援的起义军海军只有撤退。波斯人为这一胜利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的陆军主帅阿尔提比欧(Artybius)战死了。波斯人此战之后又用了5个月的时间,公元前497年春天,波斯攻占南端的Soloi(Soli),重新占领了塞浦路斯,结束塞浦路斯人一年的自由生活,又回到奴隶制度下。Onesilos 的哥哥,Gorgus Chersides,在投降波斯的塞浦路斯人的证言下,重新成为萨拉米斯国王。波斯改变策略让其后的塞浦路斯王国保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发行自己的钱币。

这一场血战之后,起义的展开阶段宣告结束。起义者虽然夺回了对赫勒斯滂、拜占庭的控制权,恢复了自己经济上的自由,但把起义向南推进到埃及已不可能。双方就此进入相持阶段。

波斯与起义者相持阶段战役[编辑]

达乌里塞斯的南征北讨 497-496 B.C.[编辑]

赫勒斯滂争夺战 497 B.C.[编辑]

相持阶段的第一场战役,应该是以波斯军的动向为观点,也是整个起义过程的第四场战役,起义者重占赫勒斯滂一带正中了波斯人的要害。大流士的将军达乌里塞斯(Daurises)率领的波斯陆军用5天的时间,攻下了赫勒斯滂海峡南旁的达耳达诺斯(Dardanus)、佩尔柯铁(Percote)等5座城市,至少部分地夺回了赫勒斯滂海峡的控制权。这5座城市中,就有16年后薛西斯王渡海进入亚洲时经过的阿卑多斯(Abydos),因为从此处到对面欧洲部分的塞斯特(Sestos)是整个达达尼尔海峡最短之处,只有一英里不到。

按达乌里塞斯(Daurises)在赫勒斯滂南岸进攻的路线看,他的任务大概是要一直向北,去打通拜占庭,也就是掌握控制黑海进出的达达尼尔海峡。但也许是卡里亚的形势变化太快,他没有来得及巩固波斯在这一带的统治,就马上转向南方,开始了整个起义过程中陆战最激烈的另外三战役。

马尔希耳斯战役 497 B.C. 夏[编辑]

达乌里塞斯军队从小亚细亚北边转而南下向位与南端的卡里亚进军时,卡里亚人开会讨论如何迎敌。其中有人建议采用过河布阵背水一战,最后卡里亚人决定让对方背靠迈安德罗斯河列阵,而不是自己,这是希罗多德的描述;但是在YouTube上一段重建此战役实景动画影片中两军是侧对着河布阵,波斯军有150,000名长矛步兵、6000名长盾长矛步兵、4000名里底亚人重装步兵、4000名持小皮盾密细亚兵、800名骑兵,总共164,800名;卡里亚人则有8000名重装步兵/2000名小皮盾兵,共计1万人;双方交锋的结果是波斯军获胜。卡里亚人战死的有1万之多(?),波斯军也有2千人阵亡。

拉布劳昂达战役 496 B.C. 春[编辑]

正当战败的卡里亚人逃到拉布劳昂达的森林里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时,起义军陆军的主力米利都人赶来增援了。于是米利都人和卡里亚人一起迎接波斯军的进逼,起义联军拥有8500名长矛步兵、2000名米利都重装步兵、5000名卡里亚重装步兵、1500名持小皮盾步兵,总共17,000人,人数还是居于劣势。公元前496年春,两军在森林外决战,起义军再次战败,米利都军遭到重创。

佩达苏斯战役 496 B.C. 夏[编辑]

即使再次战败,卡里亚人也没有丧失勇气。他们仍然集结起剩余的部队,当波斯军夜晚行军来到配达苏斯城(Pedasus)外,就遭遇到埋伏的起义军伏击,达乌里塞斯率领的波斯军队全军覆灭,达乌里塞斯也阵亡了。

这场大战可以说整个起义相持阶段的高峰。起义军虽然两次被击败,但最后仍然全歼了进犯的波斯军。波斯人也从此吸取了教训,明白对方并非不堪一击。于是他们不再贸然进攻,避免和对方开展正面厮杀,放弃“一战定乾坤”的想法,而是采取蚕食和各个击破的战术。

叙玛依埃司的征伐 497 B.C.[编辑]

达乌里塞斯(Daurises)匆匆转往卡里亚,接手的将领是叙玛依埃司(Hymaees),他继续巩固达乌里塞斯收复赫勒斯滂的成果。他从撒狄(Sardis)出兵,公元前497年,先是征服了今天称为黑海的普罗滂提海(Propontus)附近的奇奥斯(Cius)。后来又收复了特洛伊城所在的特洛亚德(Troad)地区。一点一点的蚕食。不过他还没来得及有进一步的行动就病死在特洛亚德。

欧塔涅斯的攻略 497 B.C.[编辑]

现在来接替道利塞斯的是欧塔涅斯。他是大流士的女婿。此人很可能就是和大流士王一起行刺玛戈僧、并建议波斯走民主道路的那个欧塔涅斯的儿子。这个家族,照希罗多德说是只有在自愿的情况下才服从国王的支配。公元前497年,阿塔佛涅斯总督和这第三位就任的将军,他们没有直接进攻起义者的大本营,即伊奥尼亚的核心地带,而是继续蚕食、各个击破的策略,先攻下了伊奥尼亚和隔壁爱奥利亚的两座名城:库梅(Cyme)和克拉佐门尼(Clazomenae)。从北方压缩起义者的地盘。

反抗军领袖:阿里斯塔格拉斯阵亡[编辑]

库梅(Cyme)的富裕是有名的。1世纪的地理学者斯特拉波称库麦是伊奥里斯诸城邦中最大、最好的一座。雅典成立提洛同盟的时候,库梅一座城市的年费就是9塔兰同,是伊奥利亚诸城中最多的。克拉佐门尼(Clazomenae)则是伯力克利的好友、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的故乡。他离开家乡去雅典讲学,就是因为波斯人的入侵。今天月球上有一个以"阿那克萨哥拉"命名的陨石坑。

对于起义者来说,失掉这两座城市最大的影响是经济上的。于是起义的领袖阿里斯塔戈拉决定去进攻色雷斯的米尔西诺。

阿里斯塔格拉斯之所以要去进攻这个地方,希罗多德评论说:“他并不是一个有气魄的人物,因为在他扰乱了爱奥尼亚并且引起了巨大的动乱之后,当他看到他所做的事情的后果时,他却想逃之夭夭了。”特别是当欧塔涅斯占领了克拉佐门尼和库梅两座伊奥尼亚人的城市后,他感到要想战胜大流士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他把那些同谋者召集起来商议,说他们如果被逐出米利都,那么最好有个事先准备。希罗多德说:"当阿里司塔哥拉斯意识到他的结局不可能赢得胜利或光荣的战败,他把他的一些支 援者带到色雷斯,试图继续当他的憯主统治这土地上的人民;他最后被杀死在试图占据一个穷国不重要的小镇时。"

起义落幕[编辑]

原先伊奥尼亚的海岸线已经整个背叛波斯国王并且认为他们会轻松击败任何波斯国王所召集的军队。但波斯国王改变战略采用一点一点的蚕食,使得目前的海岸线和盟友都遭到重创。雅典人撤离了而起义军领袖阿里司塔哥拉斯也阵亡了。伊奥尼亚只有负隅顽抗一途了。

围攻米利都494-493 B.C.[编辑]

米利都是位于今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西海岸线上的一座古希腊城邦,靠近米安得尔河口,三面背海,一面向陆。米利都是古伊奥尼亚联盟之一员,一般被认为是前古典时期最伟大的城邦。

公元前494年,波斯总督阿塔佛涅斯已夺回了许多伊奥尼亚沿海城市,进而调集海陆精锐大军围攻米利都,从海、陆包夹米利都。波斯人持续蚕食战略,在进攻米利都城之前先切断米利都的海上交通线,彻底阻断米利都从海上获得任何支援、补给的可能。

拉德海战494 B.C.[编辑]

在海上,爆发了拉德海战(Battle of Lade),波斯舰队600艘,在阿塔佛涅斯总督率领下和 353艘来自莱斯沃斯岛希俄斯岛萨摩斯岛的希腊三列桨舰聚集在拉德岛(Island of Lade),离米利都城海岸不远处。两军在此海面遭遇,首次遭遇波斯并未能取得绝对优势,因此透过游说,萨摩斯人,接受波斯人的贿赂,公元前494年的10月20日,再次遭遇时一开始行动时就开溜了,带走了11 艘船舶,使得阵式崩裂,然后希腊人被完全击败,死伤惨重,虽然希俄斯人打得非常英勇。

米利都全城军民进行了殊死抵抗,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围城战持续了一年半,米利都城直到弹尽粮绝,波斯人最后通过在城墙下面挖地道的方法,才攻破大门。公元前493年城破时波斯军队进行了大肆劫掠,当时城内的大部分公民均已战死,剩下的妇孺数千人大流士一世也不放过,命人全部掳掠到波斯首都书珊城(Susa)为奴。

希斯提亚埃乌斯的反击 493 B.C.[编辑]

在撒狄战役(Battle of Sardis)进行期间,希斯提亚埃乌斯当时正担任大流士的皇家顾问。当被问及阿里司塔哥拉斯的行动,希斯提亚埃乌斯声称完全不知道有这计划,发誓要平定叛乱,如果大流士让他回到伊奥尼亚。大流士同意了而希罗多德称他无意平息叛乱,回到伊奥尼亚是去协助起义的阿里司塔哥拉斯。而他背叛的意图被总督阿塔佛涅斯发现,他不得不逃离。他送了几封信给他在撒狄的波斯人同伙,但信件被披露,被阿塔佛涅斯当叛徒处死(卷6.1-4)。

当希斯提亚埃乌斯听到米利都陷落,他自认祇能自己来领导反抗波斯的抵抗运动。他从拜占庭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出发,希斯提亚埃乌斯带着他的色雷斯武力,转向希俄斯岛;公元前 494 年在拉德海战中希俄斯人拥有伊奥尼亚地区最大的舰队 (100 艘船) ,足以说明希俄斯岛在这一时期的海军力量;但是在拉德希俄斯的舰队顽强与波斯舰队缠斗,但最终希俄斯人被迫撤退,损失惨重。那些侥幸逃生的又被以弗所人杀死了,希斯提亚埃乌斯就趁虚而入,经过两次海战失利,希俄斯人默认了希斯提亚埃乌斯的领导。

然后他又转往攻打位于爱琴海北端靠近色雷斯海岸的萨索斯岛(Island of Thasos),围攻萨索斯岛时,他得到波斯人麾下的腓尼基人正乘船从米利都向伊奥尼亚的其他城邦进攻。于是希斯提亚埃乌斯放弃攻打萨索斯岛,全军向莱斯沃斯岛进发。来到莱斯博斯,由于缺乏粮食,希斯提亚埃乌斯打算到阿塔尔涅乌斯(Atarneus)劫掠一些粮食。恰巧一支由哈尔帕哥斯(Harpagus)统帅的波斯军队驻扎在那里,当希斯提亚埃乌斯登陆的时候,哈尔帕哥斯便率军向他发起进攻,击溃了他的军队,掳获了他本人。

公元前493年,波斯将叛乱镇压了下去。据说,希斯提亚埃乌斯在被抓住时,还高声喊道,他是米利都的希斯提亚埃乌斯。他可能以为这样一来波斯人便不会伤害他了。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波斯人把希斯提亚埃乌斯押解到撒狄(Sardis)后,总督认为大流士会饶了救命恩人希斯提亚埃乌斯,没有向大流士请示就把他杀死了,只是把他的首级制成木乃伊送到了苏萨。希罗多德说:“当大流士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他是不高兴这样做的,他是要他们把希斯提亚埃乌斯活着带到他的面前来。他下令把希斯提亚埃乌斯的首级洗过并收拾干净,并非常隆重地加以埋葬,就像对待一个对大流士本人和波斯人立过大功的人的首级一样。”

现代文献[编辑]

  • Ancient sources: Herodotus 5.28-38, 49-55, 65, 97-126; 6.1, 5, 9, 13, 18. Thucydides 4.102.2-3. Aeneas Tacticus 31.28-29. Diodorus Siculus 12.68.1-2. Plutarch, Apophthegmata Lacaenarum, Gorgo 1, 3. Ps.-Plutarch, Proverbia Alexandrinorum 1. Zenobius 5.57 (Corpus Paroemiographorum Graecorum I). Diogenianus [attrib.] 49 (Corpus Paroemiographarum Graecorum I). Gellius, Noctes Atticae 17.9.18-27. Polyaenus 1.24. Nicephorus Ouranos 116. Suda, s.v. oikoi. Joannes Tzetzes, Chiliades 3.96, vv. 458ff., 9.262, vv. 216ff. Eustathius, Commentarii ad Homeri Iliadem IV, Leipzig, 1830, p. 1358. Gregorius Cyprius 2.82 (Corpus Paroemiographorum Graecorum I). Apostolius 12.37, 16.81 (Corpus Paroemiographorum Graecorum II).
  • Boardman J, Bury JB, Cook SA, Adcock FA, Hammond NGL, Charlesworth MP, Lewis DM, Baynes NH, Ostwald M & Seltman CT.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 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0521228042. 
  • Fehling, D. Herodotus and His "Sources": Citation, Invention, and Narrative Art (Translated by J.G. Howie). Francis Cairns. 1989. 
  • Fine, JVA. The Ancient Greeks: A Critical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ISBN 0674033140. 
  • Finley, Moses. Introduction. Thucydides –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translated by Rex Warner). Penguin. 1972. ISBN 0140440399. 
  • Holland, Tom. Persian Fire: The First World Empire and the Battle for the West. Doubleday. 2006. ISBN 0385513119. 
  • Lazenby, JF. The Defence of Greece 490–479 BC. Aris & Phillips Ltd. 1993. ISBN 085668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