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假日,是指大多数人都不用上班及上课的日子,亦纪念特别事件的日子。连续数天的假日称为假期

现代休假[编辑]

现代假日的习俗源于以基督教信仰为主的欧洲国家,原本是特别的宗教日子,例如主日(Holy Day,通常是星期日,也叫礼拜日)、复活节圣诞节等。

现时假期已经不局限于宗教,并且视乎不同国家的文化而有不同特色的假日。

中国古代休假[编辑]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假日,汉朝隋朝是每五日休一日,称为休沐;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为限,千里内者疾病中延二十日。到了东晋时期,家居外地的官吏探亲时,政府需给路程假。

唐朝元朝,每十天休息一天,称为旬休;唐代的规定,包括: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近亲行婚礼,则假期分别为五天、三天、一天;父母亲去世,官员强迫解官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五月有十五天的田假,九月有十五天的授衣假。

“旬休”制度在宋、元两代相以沿袭。宋朝时期,除这些常规假日外,法定的节假日更加丰富。据宋史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皇帝母亲生日那天)、夏至、立春、人日、中和节、清明、七夕、末伏等也都放假。这样,一年的法定假日达到了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旬休日,共一百一十天。父母住三千里外者,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不含旅程);在五百里外,则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二天假期;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父母亲去世,可解官戴孝三年(军职为一百天);亲戚去世,根据关系远近设不等的假期。

元朝缩减假日,规定全年只有十六天节庆假日,和之前的各个朝代相比,元代在节假日制度上显得迥然不同。

明朝清朝,每年休一个月,称为年假(但官员休假规定完全废止),此习俗即为延续到现代的旧历年节。此外三节:新年、端午、中秋百姓都放假。具体的是月假三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冬至等节日可放假十八天,每年休假只有五十多天。清朝前期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全年只保留三个假期及皇帝的生辰。

不过政府的这一措施遭到了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帝王将相,考虑到自己在臣民面前的声望,也只好接受“民意”,做了修改,在三个假日的基础上增添了寒假,并将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但是政府的这个规定是有条件的——长假期间官员仍要不时地到其官署处理必办的公务,涉及司法的事务不能停止。

清朝后期,休息制度开始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人中国,受到七日休假—天逐渐影响。到了1910年,清政府在基本上已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制度。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