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群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南洋诸岛
委任统治地域南洋群岛
委任統治地域南洋群島
1919年—1947年
南洋厅国旗
国旗
南洋厅国徽
国徽
1921年的太平洋政治形势图,标示“日本委任统治”(Japanese Mandate)范围内为南洋群岛
1921年的太平洋政治形势图,标示“日本委任统治”(Japanese Mandate)范围内为南洋群岛
地位国际联盟托管地
首都科罗尔
常用语言日语(官方)
南岛语言
日本天皇 
• 1919–1926
大正天皇(嘉仁)
• 1926–1947
昭和天皇(裕仁)
南洋厅长官日语南洋廳長官 
• 1919-1923 (首)
手冢敏朗日语手塚敏朗
• 1943–1946 (末)
细萱戊子郎
历史时期大日本帝国
1919年6月28日
1947年7月18日
货币日元
前身
继承
德属新几内亚
南洋厅
今属于 帕劳
 马绍尔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北马里亚纳群岛

南洋群岛(日语:南洋群島なんようぐんとう),又称南洋诸岛内南洋,是国际联盟委托日本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托管地,包括现在的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历史[编辑]

西方国家的殖民[编辑]

1899年以前全境属西班牙殖民地-由菲律宾都督府统治的西属东印度群岛美西战争后,美国只愿意接管此区最大岛屿关岛,其余岛屿卖给德意志帝国,由德属新几内亚管辖。基于英日同盟的关系,日本在1914年8月23日对德国宣战,并在1914年10月出兵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

日本的托管统治[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依照凡尔赛和约,将德属新几内亚赤道以北的部分交由大日本帝国托管统治。

和母国遥远而消极统治的西班牙与德国不同,日本获得南洋群岛后,设置南洋厅,与国策会社南洋兴发株式会社日语南洋興発。开始进行基础设施的开发,并着手扶植开拓、产业、医疗与教育。

南洋的新领土吸引了不少日本人的移住,人数高达10万以上。教育上,有为了日本人儿童所设立的寻常小学校日语尋常小学校,也有为了提供当地人儿童基础日语教育所设立的公学校。交通上,有许多由横滨港大阪港出发的航线可达南洋诸岛,到了1930年代也开设了与东京之间的民航航线。1941年设立帕劳放送局后,也开始提供了广播的放送。

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因此南洋群岛实际上成为大日本帝国的直辖领地。

太平洋战争[编辑]

太平洋战争期间,南洋群岛是许多场激烈战役的发生地。从1944年2月瓜加林战役开始,南洋诸岛成为战场前线,瓜加林战役在经过一星期的激战后,以瓜加林环礁的日军守备队玉碎画下句点。同月,美军空袭特鲁克岛,摧毁了特鲁克岛日本海军据点的军事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依照旧金山和约,将南洋群岛交由美国托管统治

left
1936年绘制的南洋群岛地图

主要岛屿[编辑]

主要岛面积[1]
名称 日文 罗马字 面积(km²) 群岛别 支厅别 今属
塞班岛 サイパン島 Saipan 185 马里亚纳群岛 塞班  北马里亚纳群岛
天宁岛 テニアン島 Tinian 98 马里亚纳群岛 塞班  北马里亚纳群岛
罗塔岛 ロタ島 Rota 125 马里亚纳群岛 塞班  北马里亚纳群岛
关岛 大宮島 Guam 568 马里亚纳群岛 美国属地  关岛
雅浦岛 ヤップ島 Yap 216 加罗林群岛 雅浦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巴伯尔图阿普岛 バベルダオブ島 Babeldaob 370 加罗林群岛 帕劳  帕劳
科罗尔岛 コロール島 Korror 8 加罗林群岛 帕劳  帕劳
贝里琉 ペリリユウ島 Peliliou 20 加罗林群岛 帕劳  帕劳
安加尔岛 アンガウル島 Angaur 8 加罗林群岛 帕劳  帕劳
维诺 春島 Harushima 22 加罗林群岛 特鲁克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托诺瓦斯岛 夏島 Natsushima 9 加罗林群岛 特鲁克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费凡岛 秋島 Akishima 14 加罗林群岛 特鲁克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乌曼岛 冬島 Huyushima 5 加罗林群岛 特鲁克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乌多特岛 月曜島 Getsuyō 7 加罗林群岛 特鲁克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托尔岛 水曜島 Suiyō 23 加罗林群岛 特鲁克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Polle岛 金曜島 Kinyō 12 加罗林群岛 特鲁克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波纳佩岛 ポナペ島 Ponape 375 加罗林群岛 波纳佩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科斯雷 クサイ島 Kusai 116 加罗林群岛 波纳佩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贾卢伊特岛 ヤルート島 Jaluit 8 马绍尔群岛 贾卢伊特  马绍尔群岛

气候[编辑]

全区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是西北太平洋地区大部分台风的发源地。温差小、旱季约从12月至翌年6月,雨季则从7月至11月。

地理[编辑]

马里亚纳群岛是由海底火山形成的火山岛,其它岛屿则是由海底珊瑚礁形成的珊瑚岛

往北是小笠原群岛(日)、南鸟岛(日)、威克岛(美),东北方是夏威夷群岛(美),东方是豪兰岛(美)、贝克岛(美)、吉尔伯特群岛(英),东南为瑙鲁(英),南方是所罗门群岛(英)、俾斯麦群岛(澳)与新几内亚岛(澳、荷),西方为菲律宾群岛(美)。

人口[编辑]

1930年代的查莫罗少女
1930年代的库萨依(科斯雷)岛民

日本人移入南洋群岛后,人口大幅增加。南洋厅政府最初以冲绳人为主要招揽目标,但也不少来自贫穷的东北地方居民移入南洋群岛。在农民移入之后,商店、料理屋、艺妓与酌妇业也随之移入,南洋群岛从德国人居留地,发展为日本新兴城镇[2]

昭和14年(1939年)12月末(‘第9回南洋厅统计年鉴 昭和14年’)

民族构成[编辑]

日本人(包含台湾人和朝鲜人)
日治时代开始时日本人人口虽然只有数十人,但到了1939年时已经超越七万人以上,超越当地岛民的人口。随着南洋兴发株式会社对塞班支厅的开发,超过4万的日本人移入岛民人口只有3千的塞班支厅,日本人成为塞班支厅的多数民族。日本人人口第二多的则是帕劳支厅。其中从本籍来看最多的是冲绳县民,也因为如此泡盛是当时的帕劳特产。
岛民
日治时代前就居住于南洋群岛的查莫罗人和卡那卡人,被归类为岛民。由于是采取托管的统治型态,并没有像朝鲜人和台湾人一样拥有日本国籍。
查莫罗人
查莫罗人是马里亚纳群岛的原住民,部分住于雅浦岛。受到西班牙殖民影响,西化程度较高,一般居住于西式房屋、著西服、有跳西洋舞蹈的习惯、信仰罗马天主教,在历代的殖民政府中担任辅助职务。在日本统治下,获得比卡那卡人更好的优待。主要居住于马里亚纳群岛,也有些居住于雅浦岛[3]
卡那卡人
查莫罗人以外的岛民则称作“卡那卡人英语Kanaka (Pacific Island worker)”,大洋洲诸民族的总称,不同岛屿有着不同语言。分布在马里亚纳群岛以外的所有岛屿,塞班岛也有部分从加罗林群岛移住的卡那卡人。著兜裆布、腰蓑等“南洋风”的服饰。
外国人
外国人大多是神职人员和商人,其中原殖民母国留下来的西班牙人和德国人比较多。后来统治南洋群岛的美国人,在当时只有10个人左右。

立法[编辑]

身为日本的托管地,并非领土,大日本帝国宪法并不适用于南洋群岛。立法上也并非透过法律,而是透过敕令的形式。帝国议会颁布的内地法原则上也无法适用于南洋群岛,必须透过敕令进行依用手续才得适用。[4]

行政[编辑]

虽然南洋厅法律上的行政中心为帕劳柯罗,然而军事上与经济上的中心实际上为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5],同时塞班也发展为一个日本人占多数的城镇。塞班支厅的加拉班町(又称柄帆町),帕劳支厅的柯罗町与波纳佩支厅的科洛尼亚町逐渐发展为与日本内地无异的小城镇,甚至有电影院、餐厅、美容院以及料亭[6]。另外,日本帝国海军也将特鲁克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海军据点[7]

官治行政机构[编辑]

南洋厅厅舎
南洋厅波纳佩支厅

1922年3月31日,敕令第107号“南洋厅官制”中确立了南洋厅的行政组织。[8]

南洋厅的地方行政层级则设置了支厅与支厅出张所[9],支厅长拥有在职权上,或是透过特别委任之下,颁布支厅令的权力[9]

南洋群岛于六个地区分别设立了支厅。战后的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的地区(District)也承继了这个划分架构。

  • 塞班支厅(后改为北部支厅)
    • 天宁出张所
    • 罗塔出张所
  • 帕劳支厅
  • 雅浦支厅(后改为西部支厅)
  • 特鲁克支厅
  • 波纳佩支厅
  • 贾卢伊特支厅(后改为东部支厅)

自治行政机构[编辑]

于日本人人口增长明显的区域,南洋厅于1931年发布南洋厅令第7号南洋群岛部落规程,设立部落。部落的行政首长称为总代,副手为副总代(任期3年),为名誉职位[8]。同时也设立了部落协议会作为总代的咨询机关[10]。1939年时南洋厅设有以下部落。

帕劳支厅管辖
  • 柯罗町(柯罗岛)
塞班支厅管辖
  • 加拉班町(又称柄帆町)
  • 加览卡町(又称茶覧町)
  • 北村
  • 南村
  • 东村(以上塞班岛)
  • 天宁町(天宁岛)
特鲁克支厅管辖
  • 夏岛町(托诺瓦斯岛)
波纳佩支厅管辖
  • 科洛尼亚町(波纳佩岛)

司法[编辑]

南洋群岛的审判制度为二审制。一审法院的地方裁判所设立于帕劳、塞班和波纳佩,二审法院的高等裁判所设于帕劳。此外,支厅长对于轻微的刑事案件被授予即决权(简易判决)。

犯罪[编辑]

南洋群岛的岛民民风纯朴,此外由于南洋群岛在留者取缔规则不良日本人和外国人禁止居住于南洋,犯罪率非常低。犯罪件数最高的是,南洋群岛特有的法令南洋群岛酒类取缔规则的违反事件,最高占总犯罪事件的70%以上。除此之外最多的犯罪为窃盗。几乎没有暴力犯罪,1939年前被判除死刑的罪犯一个人也没有。

高等警察特别高等警察所取缔的犯罪也相当罕见。[11]

教育[编辑]

特鲁克环礁夏岛公学校的教室

日本人的儿童与岛民儿童被完全隔离开来,对于日本人设立了与内地相通的教育机关。无论是修业年限或是教育课程上,都采用无异与日本内地的教育体制。

对于岛民儿童则设立了三年制的公学校。教育上着重于修身国语(日语)的熟练,表现优秀的儿童可以在修完三年后进修二年制的补习科。1926年,设立了更进阶的进修学校木工徒弟养成所,培养岛民技术人材。

自然资源[编辑]

农作物方面主要有甘蔗面包树木薯甘薯番木瓜等蔬果。渔业方面有鲣鱼鲔鱼珊瑚玳瑁等渔获;贝类方面则有阿拉弗拉海采集的白蝶贝与雅浦岛、帕劳海域的高瀬贝。矿业方面:安加尔、贝里琉、托比、グリメス、罗塔等岛出产矿;帕劳则是出产铝土矿

地方病[编辑]

地方性的热带疾病有阿米巴痢疾骨痛热症雅司病(热带莓疹)等,其中波纳佩岛特有一种魏氏病(钩端螺旋体性黄疸),是以野鼠为媒介传染。

时区[编辑]

马绍尔群岛、波纳佩岛采用南洋群岛东部标准时(GMT+11),特鲁克环礁、塞班岛采用南洋群岛中部标准时(GMT+10),雅浦岛、帕劳采用与日本中央标准时同样的南洋群岛西部标准时 (GMT+9)。

图集[编辑]

注解[编辑]

  1. ^ 南洋厅编. 第7回南洋廳統計年鑑. 南洋厅. 1939. 
  2. ^ Myers & Peattie 1984,第196–197页.
  3. ^ 战后这些居住到雅浦岛的查莫罗人,移民到在日本人被引扬归国后无人岛化的天宁岛
  4. ^ 永田宪史‘関西大学法学论集:南洋群岛の刑事司法制度’关西大学法学会、2011年
  5. ^ Axelrod & Kingston 2007,第707页.
  6. ^ Oliver 1989,第239页.
  7. ^ Gruhl, Werner. Imperial Japan's World War Two, 1931–1945.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7 [202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8. ^ 8.0 8.1 外地统治机构の研究,第296页.
  9. ^ 9.0 9.1 外地统治机构の研究,第298页.
  10. ^ 外地统治机构の研究,第299页.
  11. ^ 仅有零星反抗南洋兴发的农民运动,岛民从未进行独立运动。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Axelrod, Alan; Kingston, Jack A. Encyclopedia of World War II, Volume 1. H W Fowler. 2007. ISBN 978-0816060221. 
  • Oliver, Douglas L. The Pacific Islands. 夏威夷大学出版社. 1989. ISBN 978-0824812331. 
  • Peattie, Mark R. "The Nan'yō: Japan in the South Pacific, 1885–1945". In Myers & Peattie (1984). Harvc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yersPeattie1984 (help)
  • Peattie, Mark. Nan'Yo: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Japanese in Micronesia, 1885–1945. Pacific Islands Monograph Series 4.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8. ISBN 0824814800. 
  • 南洋庁长官官房编‘南洋庁施政十年史’南洋庁、1932年
  • 大宜味朝徳‘南洋群岛案内’海外研究所、1939年
  • 太平洋学会编‘太平洋诸岛百科事典’原书房、1989年
  • 永田宪史‘関西大学法学论集:南洋群岛の刑事司法制度’关西大学法学会、2011年
  • 山崎丹照. 外地統治機構の研究. 高山书院. 1943 [2023-10-18]. doi:10.11501/1453885. NDL 60013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8).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