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1年APEC会议时,俄国总统普京美国总统小布什穿着新唐装
着唐装搭上热裤模特儿
市面售卖的儿童唐装

唐装台湾又称汉衫唐山衫,是清代至现代华人的一种传统服饰。特点是立领盘扣,1950年代之后,一些唐装又吸收了一些西式裁剪的特点,例如立体剪裁、在肩膀部接袖等。港澳、台湾所指的唐装包括男装的长衫,男女通用的对襟衫、大襟衫等等。

辞源[编辑]

唐装一词,早年为海外华人所创。在中国历史上,唐代的强盛声名远播,外国人常称中国人为“唐人[1]。特别是广东、福建的华侨也常常自豪地自称为唐人,华人居住区称为“唐人街”。此词原在欧美华人社区以及港澳地区较为流行。

唐装这一概念原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唐代人的服装;二是指西风东渐后与“西服”相对的“中式服装”。其第二种含义可能与涉及海外华人的“唐人街”、“唐人”等概念有关,主要是指被海外认知的“中式服装”。而自从在2001年10月21日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有一套经过重新设计的“中式服装”一经正式亮相,唐装一词就具有有了新的第三层含义,亦即专指那套经过重新设计、并迅速在海内外华人社会中流行开来的“中式服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杰英指出,唐装不是唐朝服装的发展,而是满族服装的延续和改良[2][3][4]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学者丁超认为当今唐装是从明代对襟衣罩甲以及清朝时期的马褂发展而来[5]

相关服装在有关文献、书籍和报章亦被称之为汉族服饰“汉服”:

清光绪时期地方志《大通县乘帙稿》记载部分土人穿着“汉服”,为清代汉人服饰;民国时期史学家张廷休:“今日苗夷的男子大都是穿汉服能说汉话。”[6];《马关县志·风俗志》也以“汉服”一词指这类服装;藏族学者桑热嘉措亦提到自己身穿“汉服”[7];人民日报:“中国北京市代表团送上了专门为他设计的一套汉族对襟衣衫。传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时,小于莲便身着汉服(马褂)迎接四面八方客人"”[8]。《藏族近代职业教育论析》一文[9]以及《台湾早期汉人传统服饰》等文献和书籍中,“汉服”一词都等同唐装[10][11]

源流[编辑]

晚明时期建州女真朝鲜人记载的“杂乱无章”走向“贵贱有别”的过程当中受到了汉族服饰很大影响,本为戎装的明代罩甲世俗化和普及化以及的明代女装对襟褂影响了关外的满洲人。由于满洲的崛起有赖于骑射之利,而对襟衣之类又便于骑射。在此情形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满洲便学习借鉴明代的冠服制度。[原创研究?]

康熙时期学者曹庭楝将马褂的渊源上溯到隋朝貉袖乾隆时期赵翼亦将马褂的历史进前至汉魏时期的半袖。郝懿行认为罩甲对襟衣和马褂可被视为同一事物,“类同一状”,顾炎武亦将襟衣等同罩甲。到了清末正式将史籍中的貉袖等同于时俗所称的马褂和当代典章中的行褂:“近岁衣制有一种如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名曰貉袖。闻起于御马院,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著短袖,以其便于控驭。耳今士大夫亦服之“余按:今世所行马褂,殆与此类汪芙生”。松烟小录“云:“揣曾氏说与今日行褂正相似”,“会典行褂长与坐齐,袖长及肘,用石青色”。

相近时期的服饰[编辑]

大襟衫[编辑]

大襟衫由袄演变而成,延续了汉族传统的右衽开襟特征[12]

秀禾装[编辑]

“秀禾装”即清末民初流行的袄裙样式,特点是元宝领、厂字襟,缀上花扣,衣身较旧有的大襟衫窄,裙子亦缩短。这类服饰在民初时作为女学生的校服之用,而“秀禾装”一名来自电视剧《橘子红了》女主角秀禾的造型。

海派旗袍[编辑]

红帮裁缝所创,特点是收腰、贴身,显露女性身材曲线,亦为厂字襟,缀上花扣。由男式长衫演变而成。

现代马褂[编辑]

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东道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以“唐装”的名义赠给各与会国元首、为代表中国式样的服装,乃由服装设计师余莺所设计,最初取名为“新唐装”[13] 。为西式立体剪裁服装。

图库[编辑]

参见[编辑]

注释[编辑]

  1. ^ 张廷玉. 明史. 清国政府. 1703年 [2016年8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3日) (中文). 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2. ^ 孙祥虎,《唐装并非唐朝服装》,《山西老年》 , 2007 (12) :32-32。
  3. ^ 方毓强,《"唐装"不是唐朝的服装》,《上海采风》 , 2007 , 17 (1) :22-23。
  4. ^ 周星《新唐装、汉服与汉服运动—21世纪初叶中国有关“民族服装”的新动态》,《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
  5. ^ 丁超.清代黄马褂源流考.清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出版, 2011年第2期, p127-133
  6. ^ 匡国鑫,汪洪亮,任羽中《民国时期边疆教育文选》第80-81页
  7. ^ 刘成刚著《桑热嘉措传》,青海人民出版社,西宁,1994年:“藏族学者桑热嘉措:“……但我从民国28年进入马步芳省政府工作以来,逐渐学着穿汉服……””
  8. ^ 高爱民《"西欧首都"-布鲁塞尔》人民日报1993年5月8日第7版
  9. ^ 何波,阿显珍.藏族近代职业教育论析.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第04期.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10. ^ 苏旭珺. 臺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 台湾: 传艺中心出版.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01日: 43–52页. ISBN 9789576677755 (中文). “台湾开阜至割台前传统汉服风貌……传统男性与女性服装形式,男性盛装仍为长衫,马褂或马甲……汉人传统服饰风格大致同于晚清时期……” 
  11.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写.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概況. 中国河北: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9年6月1日. ISBN 9787105086665 (中文(简体)). “县内回族现虽使用汉语言,著汉服,但在风俗习惯上都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12. ^ 苏旭珺. 臺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 台湾: 传艺中心出版.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01日: 37页. ISBN 9789576677755 (中文). 
  13. ^ 丁锡强. 新唐裝. 中国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ISBN 9787532366873 (中文(简体)).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