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笔忘字,或称执笔忘字失写症,指在书写文字时遗忘文字的写法或拼法。极少书写文字、文字知识不牢固或者自然老化老年痴呆[1]都可能引起提笔忘字[2]。社会上普遍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被一些媒体称为“汉字危机”,随着各种汉字书写竞赛、考试的举办,“汉字危机”问题正逐渐被社会各界重视。[3]

历史[编辑]

提笔忘字并不是近年才有的现象,而是一个延续千年的现象,早在电脑发明以前就存在了。[4]

先秦时代以来,就有文人、学者不时忘记字的写法,只好用同音字代替,这些字保留在古籍里,成为通假字讹字,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就存在提笔忘字现象、写字不标准的事实。

另外,中国在近代以前文盲极多,不会写字是一种比提笔忘字更严重的问题。

在古代,毛笔一直都是人们书写的主要工具,当钢笔出现后,社会同样产生过“毛笔危机”的说法。但现在,毛笔作为日常书写工具已被淘汰,无人再提此事。

而在现代,数码产品迅速普及使许多人不再需要手写汉字,长此以往,导致“用进废退”,汉字文化圈内越来越多人提笔忘字。原本“失写症”是指部受损所引起的书写能力受损或丧失,但如今,许多正常人也有“失写”的症状。[5]

输入法的影响[编辑]

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

汉字是音、义、形的统一体[6],使用拼音输入法时先输入汉字的“音”(汉语拼音注音符号粤语拼音等),输入法便会列出有关的字,然后用户根据自己的要表达的“义”选择应对的“形”,这个过程中计算机帮助完成了写字的最后两个步骤。但久而久之,使用者会弱化对汉字“形”的记忆,导致“提笔忘字”[2],这种现象称为“电脑失写症[7],提笔忘字的人也被称作“新文盲[8]

然而也认为,拼音输入为大多数人学会打字和加快信息的传播贡献巨大,不应将“提笔忘字”归罪于拼音输入法。[4][9]

其他观点[编辑]

汉字现在已经从古代的精英掌握时期进入当下的全民造字时代,比如“囧”字的流行,曾经火星文的风靡一时都是网络自发推广起来的。这充分说明了汉字强大的生命力,在时代的潮流下,它可以自我更新,对于拼音化输入也只是它适应时代的表现,无须大惊小怪。[10]

调查[编辑]

  • 2006年,CCTV东方时空的一项调查显示:提笔写字时,48%的受调查者“ 偶尔觉得很费劲”,28%的人表示“经常觉得很费劲”。[11]
  • 哥德堡大学的一份关于日本扩张新字体的学士论文指出,2011年6月末至7月中旬对东京学艺大学的51名日本大学生进行调查时,有31人写不出、13人写错“餃子ぎょうざ”的“”字,会写的8人中5人以扩张新字体作答,3人写出标准字体;有17人填不出、17人写错“花の香りを”的“”字。[12]
  • 2012年,有媒体与腾讯微博进行了一次网络随机投票调查,结果显示,91%以上的网友曾出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7]
  • 2013年,CCTV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某次节目中,“癞蛤蟆”一词难倒了成人体验团中的七成人,“熨帖”一词的书写正确率仅10%。据某民意调查机构对中国12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曾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提笔忘字。[13]

应对[编辑]

为了应对汉字书写水平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委将推出针对中小学的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测试[14],但分析指出这会导致学生负担加重[15]。应该从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着手[16]

2013年,中国大陆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和CCTV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汉字听写竞赛吸引了不少电视观众的眼球,收视率相当高,并掀起了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舆论波澜[17][18]。在此背景下,专家建议应该多办类似的节目,强化手写汉字的意识[13]。在欧美,与汉字书写比赛类似的英语拼字比赛,如美国始于1952年的全美拼字比赛,早已成为传统[19][20]

观点[编辑]

语言学家郝铭鉴认为,提笔忘字是对汉字缺少敬畏感[6]。对于“汉字危机”引起热议,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统尚认为“人们开始意识到‘汉字危机’,这是好现象”,并建议开设专门课程,提高人民的汉字书写能力。[13]

不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苏培成指出,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提笔忘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人类语言文字本来就不断的演变,变得更便于使用,汉文化中,汉语才是“身”,汉字只是“衣”[4]。更有学者认为“文字是用来传播信息的,如果一种文字是因为它书写的复杂性而被珍视,那它本身就是落后的。”[9]

也有一些网民认为,提笔忘字是针对某些汉字的书写而言,只是某些字的书写能力的下降,并不等同于“不识字”;在手机、电脑等输入方式盛行的时代,某些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和今天很多中国人不会写传统毛笔书法其实性质是差不多的。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记忆力下降—老年痴呆最突出症状[永久失效链接]
  2. ^ 2.0 2.1 全国首届提笔忘字与传承汉字书写研讨会举行. 中新网广西频道. 2009-02-23 [2009-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中文(中国大陆)). 
  3. ^ 激辩“汉字危机”. 乌鲁木齐晚报. 2013-09-04 [201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中文(中国大陆)). 
  4. ^ 4.0 4.1 4.2 也谈汉字输入中的形码和音码. 光明日报. 2005-11-08 [2013-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中文(中国大陆)). 
  5. ^ 汉字“失写症”,需要治治了. 光明日报. 2013-08-09 [201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6) (中文(中国大陆)). 
  6. ^ 6.0 6.1 提笔忘字主观上是对汉字缺少敬畏感. 北京青年报. 2013-09-06 [201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中文(中国大陆)). 
  7. ^ 7.0 7.1 调查称9成网友提笔忘字 患上“电脑失写症”.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2013-04-15 [2013-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8. ^ 執筆忘字?. 香港电台“通识网”. [2013-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中文(香港)). 
  9. ^ 9.0 9.1 文字是工具不是文化 汉字听写热背后的文化误区. 新周刊. 2013-11-28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中文(中国大陆)). 
  10. ^ 存档副本.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11. ^ 你提笔忘字吗?. CCTV.com. 2006-10-11 [2009-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中文(中国大陆)). 
  12. ^ Jesper Lysell. 拡張新字体の認識について (PDF). ヨーテボリ大学. 2012 [2013-08-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1-04) (日语). 
  13. ^ 13.0 13.1 13.2 提笔忘字者达九成 汉字怎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楚天金报. 2013-08-03 [2013-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中文(中国大陆)). 
  14. ^ 王登峰. 在“国家语委‘十一五’科研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语言文字网. 2006-12-12 [2009-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31) (中文(中国大陆)). 
  15. ^ 学生提笔忘字老师着急 汉字考级恐又增负担[永久失效链接]
  16. ^ 专家视点:新新人类提笔忘字的背后. 中国青年报. 2007-10-12 [2009-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4) (中文(中国大陆)). 
  17. ^ “难”得大伙伴都尴尬了. 天府早报. 2013-08-09 [201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9) (中文(中国大陆)). 
  18.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唤全民文化自检. 华夏经纬网. 2013-08-23 [201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19.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爆红 揭秘美国的"汉字英雄". 北晚新视觉. 2013-09-05 [201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3) (中文(中国大陆)). 
  20. ^ 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想到的. 新华每日电讯. 2013-11-08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1)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