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七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经七书》是中华地区古代七本重要的军事法规及著作,其中包括《孙子兵法》。这些典籍在公元11世纪开始被冠以此名,并从宋代开始被列入大多数军事百科全书中。历代官员必须阅读《武经七书》的部分或全部,方可获得升迁。多个世纪以来,学者们的各样注释及分析生成了多个选集。

名单[编辑]

  • 孙子兵法》 ,春秋末期的齐国人,孙武著。全书为十三篇。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 吴子兵法》 ,战国时卫国人吴起所作。分上下两卷,每卷三篇,共六篇。与《孙子》一起并称“孙吴兵法”。《吴子》一书虽仅五千字左右,但内容十分丰富,是继《孙子》以后又一部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兵学论著。
  • 六韬》 ,周朝人,旧题姜尚著,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共六卷。
  • 三略》 ,秦朝末年人,旧题黄石公撰。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
  • 司马法》,春秋时代后期齐国的将军、田穰苴所作。共155篇。《司马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称《军礼司马法》。汉朝以后,该书多有散佚,至唐朝编《隋书·经籍志》时录为3卷5篇,列入子部兵家类,称为《司马法》,即今本《司马法》3卷5篇的原型,其中既涉及了春秋时的制度,亦涉及了战国时的制度。
  • 尉缭子》, 战国时代魏国人,尉缭所作。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尉缭子》的军事思想具有战国时代的特色,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被定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科举必读的兵学教材。
  •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朝人,旧题李靖所撰。该书体裁是传统的问答式,全书共有98次问答。由于新旧唐书都没有此书的记载,所以许多人怀疑此书是伪作。

注释[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武经七书
孙子 | 吴子 | 司马法 | 六韬 | 尉缭子 | 三略 |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