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 (桃园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沙屯,原写为白沙墩,是台湾桃园市观音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区西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白玉里、广兴里不含东南端及南侧凹入部分西侧。

历史[编辑]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白沙屯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白沙墩庄”,隶属于竹北二堡。该庄西北临台湾海峡,东北与树林仔庄为邻,东南边为新坡庄坡藔庄坑尾庄,西南边为石观音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桃仔园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改名桃园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并简化为“白沙屯”大字,隶属于新竹州中坜郡观音庄,大字下有“白沙屯”、“埔顶”、“下埔顶”、“下庄子”、“坑子背”、“沟尾”小字名[2]

战后观音庄改制为观音乡,隶属于新竹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桃、竹、苗分治,观音乡改隶属于桃园县。2014年12月,桃园县升格为直辖桃园市,观音乡改制为观音区,村亦改制为里。

聚落[编辑]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白沙墩、埔顶、下埔顶、下庄仔、坑子背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此外,本地区尚有白玉、新塘、徐厝、欧厝、麦厝、江厝、胡厝、白沙屯、番艾仑等聚落[3]

交通[编辑]

省道台15线(大观路一段~二段)是关渡至香山的传统北台湾西部海岸平面干道,大致以东北东—西南西走向及东北—西南走向两度经过白沙屯地区南部。由该道路向东北东可前往大园、坑子口、大南湾、八里等地,向西南转西北再转西南绕过观音市区,可前往崁头厝、红毛港、坑子口树林子(坑子口地区北部)、猫儿锭、旧港等地,其中坑子口树林子至猫儿锭南端凤山溪桥路段与省道台61线(西部滨海快速公路)共线。

省道台61线又称“西部滨海快速公路”,是八里至安南的快速公路,大致以东北—西南走向经过本地区西北部近海岸地带,在境内的“桃园科技园区”设有北入南出的“桃科交流道”。由该道路向东北东可前往大园、林口、八里等地,向西南西可前往观音、大潭后终止主线(高架道路)通车路段,续行两侧平面车道可前往红毛港、坑子口、猫儿锭后,两侧车道止于凤山溪桥南岸,并以省道台15线作为代用道路至香山浸水桥始续接快速公路主线以前往中南部。

区道桃32线(玉林路一段)是观音至移民新里的道路,也是本地区中北部的横向连络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西部观音市区北侧的区道桃38线路口。由此向东转东北蜿蜒而行,出境后可前往树林子北部的观音工业区北部边界,其后穿越工业区东北部后止于草漯地区西北部的区道桃35线路口。

区道桃38线(中兴路、白玉南路)是观音至海滨的道路,其东北侧端点原位于大堀溪出海口,因兴建桃园科技园区进行市地重划,现已无终点标示。该区行政区域图上该编号道路的最东北端点位于科技工业园区里的白玉南路、桃科九路路口。由此向西南行至观音溪前转向南南东,出境后即止于观音地区的市道112号路口。

区道桃39线是白玉至大坡脚的道路,其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东北部白沙屯聚落的区道桃32线路口。由此向南南东蜿蜒而行,经省道台15线后不远处即出境,其后转向西南可前往下大坡脚并止于市道112号路口。

学校[编辑]

产业[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台湾堡图》,台湾总督府,1904年
  2.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台湾总督府
  3. ^ 《桃园县观音乡行政区域图》,内政部,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