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清话
福清話 / Hók-chiăng-uâ
发音[huʔ˥ tsʰiaŋ˥˥ ŋuɑ˦˨]
母语国家和地区福清市大部、平潭县长乐市南部的部分乡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美国的以福清籍华人为主的社区
母语使用人数
200万以上
语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3
ISO 639-6fuqi

福清话闽东语福清話平话字Hók-chiăng-uâ实际读音/huʔ˥ tsʰiaŋ˥˥ ŋuɑ˦˨/)是使用在福建东部沿海的一种闽语,属闽东语侯官片。福清话保留不少中古乃至上古的汉字读音和词汇[1],音韵系统有着丰富多样的变化。福清话内部有一些差别,但学界均以福清城区的融城话作为福清话的代表。虽然福清话在听感上和福州市区的福州话明显不同,但是两者在音韵、词汇以及文法等方面大同小异[1],两者同属福州方言的范畴。

福清话随着移民流播到海外,成为在海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汉语之一。

语言系属[编辑]

福清话是福州方言的一个地方话,它同福州十邑其它县市的地方话是共源且平行的关系,都拥有闽东语及福州方言所特有的语言特征,在音韵、词汇和文法上仅有少量的差异。福清话的使用者同周边县市说福州方言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多数可以用各自的地方话交流。

使用范围及现状[编辑]

福建省的平潭县全境和福清市大部分乡镇都使用福清话(福清市西北部的一都镇说永泰话,南部新厝镇大部分乡村以及江阴镇部分乡村说莆田话)。另外,长乐市南部松下镇的松下村也使用福清话。近现代不少福清人向海外移民,福清话也传播到了印尼、新加坡、日本和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2]

由于中国的语言政策规定普通话是课堂用语[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学生们在课堂上难以学得本地话的汉字读音。现在福清的年轻人对汉字的福清话读音不甚熟练,已不能流利准确的用福清话读完一篇短文。[3]

2003年,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翁首鸣在福建拍摄了十八分钟的DV短片《茉莉花海湾》,全片仅有少量普通话,演员对白均以福清话为主,[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成为一部少见的福清话影片。近年来,中国网络盛行歌曲翻唱,一些网民在网上发布了不少用福清话的翻唱的歌曲。在平潭县也有部分公交车采用了普通话、福清话的双语报站。

随着中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播本地话的电视节目,福清广播电视局也开始策划制作福清话电视节目,并于2009年9月8日在其网站张贴公告,招聘福清话节目的播音主持人[4],但福清话电视节目一直未开播[3][5]

内部差异[编辑]

按照音韵系统的差异,福清话可以分做三个小片[6]

融城片 包括玉屏街道、龙山街道、龙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阳下街道、东张镇、镜洋镇、渔溪镇、上迳镇、海口镇、城头镇、南岭镇、龙田镇、江镜镇和新厝镇的部分乡村。该片的音韵特征是:有宽窄韵现象,秋韵和烧韵趋向合并。原融城镇(今玉屏街道)的融城话也有新旧派之分。在韵母体系上,部分韵母在新派口音中已合并,而在旧派口音中则依然保持对立。在变调上,旧派口音中,部分声调的变调规则有别于周边的乡镇,自成一派,新派的变调规则已完全趋同于周边的乡镇。[7]

高山片 包括港头镇、三山镇、沙埔镇、高山镇和东瀚镇五个镇。该片的音韵特征是:宽窄韵现象不明显,秋韵和烧韵保持对立。

江阴片 仅有江阴镇。该片的音韵特征是:部分浊声母入声字在上述两片脱落喉塞韵尾,而该片则没有脱落喉塞韵尾,例如“药”在融城片读 [yo53],江阴话则读 [yoʔ55]

虽然三片存在差别,但相互之间可以同话。融城片原融城镇的融城话(今玉屏街道)在全县都可以通行。

音韵[编辑]

福清话有十五个声母,四十六个韵母及七个声调,大体上同福州方言韵书《戚林八音》中的音系相近。

声母[编辑]

包括零声母在内,福清话有十五声母,即所谓的十五音。在口语音变中会出现两个浊声母 [β][ʒ]

福清话声母表
  双唇音 齿龈音 齿间音 边音 软腭音 喉音
塞音 无气清音 [p] 边 (b) [t] 低 (d) [k] 求 (g) [ʔ]
有气清音 [pʰ] 波 (p) [tʰ] 他 (t) [kʰ] 气 (k)
鼻音 [m] 蒙 (m) [n] 日 (n) [ŋ] 语 (ng)
擦音 清音 [θ] 时 (s) [h] 非/喜 (h)
浊音 [β] [ʒ]
塞擦音 无气清音 [ts] 曾 (c)
有气清音 [tsʰ] 出 (ch)
边通音 [l] 柳 (l)

(汉字为戚林八音中的声母代表字,拉丁字母为该声母在平话字中的写法)

[θ]为齿间清擦音,有些人读为 [s][8]

[ts][tsʰ][s]在撮口呼韵母前([y] [yo/yɔ] [yoŋ/yɔŋ][yoʔ/yɔʔ])会颚化为[tɕ][tɕʰ][ɕ][9]

韵母[编辑]

据1993年冯爱珍《福清方言研究》,包括自成韵母的声母 [ŋ] 在内,福清话共有四十六个韵母。除 [ŋ] [iau] 之外,每个韵母都有宽韵及窄韵之分。如果宽韵及窄韵分开算,则有87个。[10]

韵母表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母音韵尾 介音韵尾 鼻音韵尾 入声韵尾
开口呼 [a/ɑ] (a, ah[11]) [au/ɑu] (au) [aŋ/ɑŋ] (ang) [aʔ/ɑʔ](ak)
[ai/ɑi] (ai)
[o/ɔ](o̤, o̤h) [oi/ɔi] (oi/o̤i) [oŋ/ɔŋ](ong/aung) [oʔ/ɔʔ] (ok/auk)
[ɛ/æ] 西 (a̤) [eu/ɛu](eu) [ɛŋ/æŋ] (eng/aing) [ɛʔ/æʔ](ek/aik)
[ø/œ] (e̤/ae̤) [øŋ/œŋ] (e̤ng/ae̤ng) [øʔ/œʔ] (e̤k/ae̤k)
[ŋ](ng)
齐齿呼 [ia/iɑ] (ia, iah) [iau] -- (--) [iaŋ/iɑŋ] (iang) [iaʔ/iɑʔ] (iak)
[i/e] (i/e, ih/eh) [iu/ieu] (iu/eu) [iŋ/eŋ] (ing/eng) [iʔ/eʔ] (ik/ek)
[ie/iɛ] (ie) [ieu/iɐu] (ieu) [ieŋ/iɛŋ] (ieng) [ieʔ/iɛʔ] (iek)
合口呼 [u/o] (u/o) [ui/uoi] (ui/oi) [uŋ/oŋ] (ung/ong) [uʔ/oʔ] (uk/ok)
[ua/uɑ] (ua, uah) [uaŋ/uɑŋ] (uang) [uaʔ/uɑʔ] (uak)
[uo/uɔ] (uo, uoh) [uoi/uɐi](uoi) [uoŋ/uɔŋ] (uong) [uoʔ/uɔʔ] (uok)
撮口呼 [y/ø] (ṳ/e̤ṳ) [yŋ/øŋ] (ṳng/e̤ṳng) [yʔ/øʔ] (ṳk/e̤ṳk)
[yo/yɔ](io, ioh) [yoŋ/yɔŋ](iong) [yoʔ/yɔʔ](iok)

(斜线之前的韵母为窄韵母,之后的韵母为宽韵母。汉字为《戚林八音》的韵部代表字,在《戚林八音》中入声韵归入相对阳声韵部中,故入声韵的韵部代表字同于阳声韵的韵部代表字。括号内的拉丁字母为该韵母在平话字中的对应写法。)

韵母 [iau] 仅有一个音 [ŋiau] ,不见于韵书《戚林八音》,平话字也未为该韵设置拼写方法。

在新派融城话中,韵母 [iu/ieu] 已混入韵母 [ieu/iɐu] 中不能区分。

在新派融城话中,韵母 [ui/uoi] 已混入韵母 [uoi/uɐi] 中不能区分。

韵母 [ŋ] 在新派融城话中读为 [iŋ],有些资料未将其列入韵母表中。[12]

声调[编辑]

福清话有七个声调,“平”、“去”、“入”各分阴阳。七个声调的名称及顺序依传统韵书《戚林八音》的记载排列如下表:

传统 上平 上声 上去 上入 下平 下去 下入
通用[13] 阴平 上声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去 阳入
调值 ˥˧ (53) ˧˨ (32) ˨˩ (21) ʔ˩˨ (ʔ12) ˥˥ (55) ˦˨ (42) ʔ˥ (ʔ5)
平话字

(以a为例)

ă ā á ák à â ăk

阴平调的降势最强,阳去调虽然也是高降调,但是降势并不明显。 此外,福清话在口语中还有轻声,在变调中会产生一个中昇调([˧˥ (35)])的新调型。[14][12]

韵变现象[编辑]

韵变现象,又谓“宽窄韵现象”(也叫“松、紧韵现象”或“本韵、变韵现象”)[15]是福州方言的一种音韵现象,多数福州十邑县市的地方话都有这种现象,但诸如古田话和罗源话等地方话则没有此种现象。福清话同福州市区的福州话一样,也有这种音韵现象。[16]

原本韵书《戚林八音》中每个韵部下的韵母拼各个声调时,韵腹都不会变,但在福清话中,韵母拼两个“去声”和“阴入”这3个声调的时候,韵腹变成另外一个母音(这个时候的韵母称作“宽韵”),而拼两个“平声”、“上声”以及“阳入”四个声调的时候,韵腹则不会(这个时候的韵母就叫“窄韵”)。在福清话中,除了 [ŋ][iau] 之外,所有的韵母都有宽窄韵两种形式。

以韵书《戚林八音》中的“春”韵部为例,该韵部下有两个韵母 [uŋ][uk]。在古田话中,这两个韵母拼任何一个声调时,韵腹都保持不变,均是 [u]。但在福清话中, [uŋ] 拼“阴去”和“阳去”两个声调时,变成了宽韵 [oŋ],韵腹从 [u] 转为 [o]。同样的,[uʔ] 拼“上入”时,变成了宽韵 [oʔ] ,韵腹也发生了改变。

调名 阴平 上声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去 阳入
汉字
福清话 tuŋ tuŋ toŋ toʔ tuŋ toŋ tuʔ
古田话 tuŋ tuŋ tuŋ tuk tuŋ tuŋ tuk

在福清话里,宽韵母的韵腹母音总比窄韵的韵腹母音开一度(或曰低一度)。譬如“知”读 [ti],韵母是窄韵,韵腹是闭元音 [i]。同韵部不同调(阳去)的“地”则读为 [te],韵母是宽韵,韵腹是半闭元音 [e],比窄韵的 [i] 开了一度。所有的窄韵都是按这个规则变成宽韵的:

宽窄韵韵腹变化图
θy - 士 θø
te - 递
tøŋ - 动 tœŋ
kɛŋ - 县 kæŋ
hu - 妇 ho
to - 道
pa - 罢

音变[编辑]

福清话有丰富多样的音变现象,汉字读音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声母、韵母及声调的变化,以“兄弟哥(兄弟)”这个词为例:

hiaŋ˥˧
tiɛ˦˨
ko˥˧
兄弟哥 hiaŋ˥˥ nie˥˥ o˥˧

在“兄弟哥”一词中,“兄”的声调都发生了改变,“哥”的声母脱落,而“弟”的声韵调则全都变了。词汇或语意群内部,声、韵、调这三者经常同时生变。在福清话口语中这类情况很常见,但在汉语中却是少见的。

声母类化[编辑]

福清话口语中,词汇内汉字的声母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近现代第一本详细研究福州话音韵的著述《闽音研究》在介绍这种变化时,提出了“声母类化”这个术语,后来该术语被沿用至今。[17][18]。福清话仅有的两个浊声母就是在声母类化中产生的。

福清话的声母类化现象发生在多字词汇(字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及语意群内。一般情况下,词汇或语意群内,除首字之外,其后面的所有汉字都会发生声母类化。后字声母若是鼻音或 [l] ,则不发生声母类化。

发生声母类化的汉字称为“后字”,在其前面的汉字称做“前字”。福清话的声母类化有三类型:“浊化”、“鼻音化”及“脱落”。前字的韵母决定后字声母发生类化的类型。

前字韵母类型 后字声母变化类型 语例
入声韵 不变 hoʔ tsʰiaŋ > huʔ tsʰiaŋ (福清)
阳声韵 鼻音化 hiaŋ tiɛ > hiaŋ n (兄弟)
阴声韵 浊化

或脱落

θɛ pœʔ > θɛ βœʔ (西北)

ŋo kæŋ > ŋu æŋ (五县)

后字声母转化成何种浊声母(或鼻声母)或者脱落,都取决于该声母的发音部位。

声母发音部位 同类声母 例字 鼻音化 浊化 脱落
p, pʰ [piɛ] kieŋ m

(肩臂)

tsʰiu β

(手臂)

--
k, kʰ, h, ʔ [hoʔ] θoŋ ŋ

(算学)

-- θu oʔ

(数学)

齿(甲) t, tʰ, θ [tʰau] tsieŋ nau

(枕头)

ŋia lau

(额头)

--
齿(乙) ts, tsʰ [tsiɑ] kaŋ n

(甘蔗)

huʔ tsiu ʒ

(福州蔗)

--

齿甲浊化后的声母并不是标准的 [l] ,舌头微卷。[19]

声调变化[编辑]

同大多数南方汉语一样 ,福清话口语中也存在着声调变化。福清话声调变化现象有一整套的规律可循,但依然很复杂,同一个声调在不同的声调前往往会有不同的变化。以阳入调为例,它在阴去调之前变作 ˩˩ (11) ,在上声前变作 ˥˥ (55) ,在阴入调前又变作 ˨˩ (21)

“实(阳入调)”字变调例表
原字 后字声调 变调后的调值 词例
θiʔ˥ 阴去 ˩˩ (11) θiʔ˩˩ tsiɛ˨˩ (实际)
θiʔ˥ 上声 ˥˥ (55) θiʔ˥˥ tsieŋ˧˨ (实践)
θiʔ˥ 阴入 ˨˩ (21) θiʔ˨˩ tseʔ˩˨ (实质)

在福州方言多数地方话里,词汇末字的声调是不发生变化,但福清话则不然,在某些情况下,词汇末字会发生变调。

小: θieu˧˨
礼:lɛ˧˨
小礼: θieu˨˩ lɛ˥˧
绿:luo˥˧
色:θæʔ˩˨
绿色:luo˨˩ θæʔ˨˩

除了双字词汇之外,三字词也会发生声调变化。

福:hoʔ˩˨
清:tsʰiaŋ˥˧
话:uɑ˦˨
福清话:huʔ˥ tsʰiaŋ˥˥ ŋuɑ˦˨

韵母变化[编辑]

多字词汇(两个及两个以上)或语意群内的汉字,若读去声(即阴去调与阳去调)或阴入,其韵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末字则会不变化。韵母变化现象同宽窄韵紧密相关,因为这三个声调的汉字其韵母为宽韵,变韵的时候,只要将宽韵变成对应的窄韵即可。

首字 中字 末字 词汇
福清音 h (福) tsʰiaŋ (清) kæŋ (县) h tsʰiaŋ ŋæŋ
古田音 huk (福) tsʰiaŋ (清) keiŋ (县) huk tsʰiaŋ ŋeiŋ

“清”读阴平调,韵母是窄韵,因此它虽然位于词汇内,但韵母没有变化。“福”读阴入调,“县”读阳去调,两个字的韵母都是宽韵,“福”处在词汇内,韵母发生变化,“县”是词汇末字,韵母不发生变化。

汉字读音[编辑]

福清话的汉字系统已经没有浊音,鼻韵尾及入声韵尾也仅存一套,但福清话还是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此外福清话入声字的面貌与中古汉语大体相当,仅有白读层次的已消失入声。

概述[编辑]

古汉语有不少浊音,这些浊音尚保留在苏州话等吴语中,但在福清话里早已全部清化,变成了清声母。

声母对比[20]
汉字
苏州音 [bã] [dɤ] [dʑin] [ziəʔ] [ɦoŋ] [ɡɑ]
福清音 [pɛŋ] [tɑu] [køŋ] [tsuoʔ] [huŋ] [kɛ]

福清话也有两个浊音,但是它们是在口语流中产生的,不被列入声母体系中。

古汉语中的疑母字在今日多数汉语中都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在普通话中,声母 [ŋ] 全部脱落,个别字还混入声母 [n] 中(例如:牛、虐、拟等字)。在吴语粤语客家话中,声母 [ŋ] 拼细音时,或是脱落(和影母相混)或是变为其它声母。但在福清话中,疑母字不论拼细音还是拼洪音,声母均是 [ŋ],仅有个别字变读为 [m]。在部分北方汉语以及粤语中,洪音的影母字会自动增加一个声母 [ŋ](例如安读为 [ŋan] ),但在福清话中,影母均读零声母。

疑母字读音对比[21]
汉字 饿
福清音 ŋa ŋɑi ŋɔ ŋoʔ ŋua ŋuɔ ŋi ŋiʔ ŋy ŋyoʔ ŋyŋ muɑ
广州音 ŋa ŋɔi ŋɔ ŋɔk ŋɔ ŋ̍ ji jik jy jœk ŋɐn ŋa

古汉语非组字在福清话中不读 [f],而读 [p][pʰ][h]。例如:“发”读 [puɔʔ]、“蜂”读 [pʰuŋ]、“非”读 [hi]

古汉语知组字在福清话读 [t][tʰ],不读卷舌音。例如:“知”读 [ti]、“竹”读 [tøʔ]、“重”读 [tʰyŋ]

古汉语的三套鼻韵尾在福清话中已全部并入鼻韵尾 [ŋ]。古汉语的三套入声韵尾在福清话也并入舌根塞韵尾 [k],继而弱化成喉塞韵尾 [ʔ][22]

韵尾对比[23][24]
韵尾 -m -n -ng -p -t -k
汉字
周宁音 [nan] [tin] [kiɛŋ] [tʰɛk] [θut] [pok]
宁德音 [nam] [tiŋ] [kiaŋ] [tʰɛp] [suk] [pok]
福清音 [naŋ] [tiɛŋ] [kiaŋ] [tʰæʔ] [θuɔʔ] [poʔ]

福清话只有一个上声,即“阴上”。古音的全浊“阳上”已混入“阳去”,次浊阳上调的汉字文读是“阴上”调,白读是“阳上”调,[25]例如“老 [lo32 / lɑu42] ”、“雨 [y32 / huɔ42]”、“有 [iu32 / ou42]”等。

韵书《戚林八音》中阴声韵部下(花、嘉、歌、之、过、桥、奇等韵部)设有入声韵,这些韵在福清话里面全部脱落喉塞韵尾,混入“阴去”或“阳平”(在福州话中依然读“入声”)。这些韵部的读音都是入声字的白读音,入声字的文读音依然读入声韵,即福清话汉字白读音系统中已无入声,而汉字文读音系统仍然保留入声。

汉字
福清音(白读) ua˥˧ kɑ˨˩ θɔ˨˩ ti˥˧ kʰuɔ˨˩ θyo˥˧ tia˥˧
福州音(白读) uaʔ˥ kɑʔ˨˦ sɔʔ˨˦ tiʔ˥ kʰuɔʔ˨˦ suoʔ˥ tieʔ˥

文白异读[编辑]

福清话有丰富的文白异读现象,声母、韵母及声调均有。福清话的文白异读现象可以分为七种类型:

声母存在异读:富([po˨˩] / [ho˨˩]
韵母存在异读:清([tsʰiaŋ˥˧] / [tsʰiŋ˥˧]
声调存在异读:利([le˨˩] / [le˦˨]
声母和韵母异读:夫([puo˥˧] / [hu˥˧]
声母和声调异读:远([huɔŋ˦˨] / [uoŋ˧˨]
韵母和声调异读:两([lɑŋ˦˨] / [lyoŋ˧˨]
声韵调均异读:网([mœŋ˦˨] / [uoŋ˧˨]

汉字若有文白两类读音,一般要用文音读,而口语词则要用白读,两者不能错用。白读主要集中在口语常用的字词、主要姓氏、本地地名中。例如常用动词“听”在口语中念作 [tʰiaŋ˥˧],姓氏“刘”念做 [lau˦˦],“清”在福州十邑内的“闽清”和“福清”两个地名中念 [tsʰiaŋ˥˧],在十邑外的地名“清流县”中读文音。文音主要在读书或诗词时候使用,有些汉字的文音只用在诗词中。另外,新词一般也用文音来读。

词汇[编辑]

福清历史上经历多次移民,各历史时期及各地的移民带来词汇叠加在一起,使得福清话的词汇体系有多种层次及多方面的来源。福清话词汇底层是古闽越语[26],今日福清话中有一些古闽越词的沉积,[27]这些词在口语很常用,多数没有汉字可写。

上古词有两类,第一类是三国时期迁闽的吴人和楚人带来的古吴语(古江东话)或古楚语词汇,[27]这类词汇有的已在今日的吴地和楚地消失,但却在闽语中得以保留。[28]第二类上古词汇是魏晋以前迁闽的中原移民带来的。上古词在口语中也很常用。中古汉语词汇既有福州方言定型时期的唐五代中原汉语词汇,亦有后来的宋代中原汉语词汇 。

词汇来源例表[29]
层次 来源 福清音 汉字写法 含义 注释
闽越底层 古越语 ŋɔŋ˦˨ 一般写作“戆”或“歞” 武鸣壮语为 ŋɔŋ
loʔ˩˨ -- 脱落 武鸣壮语为 lo:t
piŋ˧˨ 竹编床板。用于“竹箳”一词。 武鸣壮语为 pin
上古汉语 古吴语 pʰieu˥˧ 浮萍。 《扬子.方言》江东谓浮萍为薸。
uoŋ˧˨ 袖子 《集韵》委远切,音宛。《玉篇》袜也。又《方言.郭注》江东呼衣褾曰䘼。
kie˦˦ 盐腌制的小鱼 《集韵》戸佳切……,吴人谓鱼菜总称。
古楚语 θyo˥˧ 数词“一” 《方言》(扬雄所著),卷十二:一,蜀也,南楚谓之蜀。
tsʰeŋ˨˩ 《说文》冷寒也。楚人谓冷曰㵾。
tsʰa˥˧ 病情好转 《玉篇》疾愈也。《方言》,卷三:南楚病愈者谓之差。(后作“瘥”)
中原汉语 tiaŋ˧˨
toŋ˥˧ 热水
tsʰuoi˨˩
sɔ˨˩ 吮吸
中古汉语 中原汉语 tyo˥˧
ko˨˩ 还、尚
tɑu˨˩ 竞相

近代官话词汇以新词或书面语的形式进入福清话,有些词汇的字音如在福清话不常用,则用本土常用的字音取代,例如“骹踏车(脚踏车)”。在和对外交流中,亦有少量外语译词出现在福清话中,例如“加苏林(gasoline, 石油)”、“马腊加(Malacca, 马六甲)”。到了现代,新事物或新概念多直接引用普通话词汇,即使某些字音不常用,也直接用福清音读,而不再替换成常用字音,例如“夜校”不说“暝晡校”。

文法[编辑]

福清话同其它汉语族的语言一样,是孤立语。福清话的句序有三种,词汇没有词型变化,时态通过添加字词来表达。

句序[编辑]

福清话的句序以“主谓宾”为主,“主宾谓”和“宾主谓”的句序也很常见,但主语从来不会置于谓语之后。

主谓宾:吾会讲福清话。 -我会说福清话。

主宾谓:吾饭故未食。 -我还没吃饭。

宾主谓:《论语》伊有读过。 -他读过论语。

时态[编辑]

福清话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文句的时态通过时间状语或时态词来表达。

现在时和普通话一样,不需要添加任何时间状语或“时态词”。

福清是福州十邑其蜀部分。 -福清是福州十邑的一部分。

过去时一般在用“有(…过)”的句式来表达,亦可以通过添加时间状语或时态词来表达。

福清我有去过。 -我去过福清。
本当福清是县。 -以前,福清是县。

将来时一般在动词前添加“卜 [poʔ˩˨]”来表达。

伊正好卜行。 -他正要走。

进行时在动词前添加“𡅏 [lɛ˧˨]”、“𡅏着”等时态词来表达。

𡅏写字。 -我在写字。
𡅏着共朋友讲话。 -他正和朋友说话。

完成时一般在动词后添加时态词“了”来表达。

饭食了。 -吃过饭了

和其他语言一样,上述时态在也能按需要组成复合时态。

语态[编辑]

主动语态不需要添加任何字词,就可以表达。

被动语态一般在动词前添加“乞”或“共”来实现。

书乞我弟借去了。 -书被我弟弟借去了。
钱共伊使澈了。 -钱被他用光了。

在普通话中,被动态的施动者一般会省略,但在福清话中,施动者是不能省略的,即使施动者不明,亦要加“侬”来补足施动者。

数据被输入电脑。 -数据乞侬拍遘电脑去。

使动态一般在动词前添加“吼”或“让”来实现。

吼伊自家做。 -让他自己去做。

语气[编辑]

陈述语气一般不需要添加任何字词,就可以表达。

表示命令的祈使语气在动词前添加“著”字词。表示否定的祈使语气则需要添加“呣”或“呣通”。

汝著共伊讲。 -你必须和他说。
呣通共他仈传。 -不要被他知道。

虚拟语气则要在动词前添加“俪[la˦˨]”。

我俪有闲,我就去。 -我若是有空,我就去。

研究情况及出版物[编辑]

福州十邑地区的福州方言研究一般都集中在福州市区的福州话上面,较少关注福州市区之外的其它县市的语言。福清话不论是音韵还是词汇文法,它在福州系的语言中都是独树一帜,与福州市区的福州话判然有别。福州话业已停用的词汇、消失的音韵或文法现象在福清话中仍有所保留或反映,因此福清话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将之作为研究对象,以帮助并深化福州话的研究[30],而一些研究闽语或闽东语的论文著作也常会提及福清话。因此,在福州十邑其它县市的方言研究相对薄弱的情况下,福清话仍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并有一定数量的著述出版。

福清的旅外侨胞较多,海外福清人常以乡音联系乡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福清话研学。2004年,新加坡福清会馆委托福清市文体局拍摄电视教育片《学讲福清话》(共12课),制作光碟出版发行。[31][32]福清也有人编写福清话启蒙读本《福清话入门》一书,供人学习福清话。 [33]

福清话相关的书籍

  • 冯爱珍:《福清方言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 林秋明、郭成敏:《福清俗语》,香港,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
  • 陈则东:《福清方言词典》香港,中华金孔雀出版集团,2007年(原《福清话八音字典》[4],此词典实为“汉字福清音字典”,词典仅收录少量福清话词汇。)
  • 郑卫建、陈则东:《福清方言熟语》,香港,中华金孔雀出版集团,2007年

涉及福清话研究的书籍

  • 梁东汉等:第二届闽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福清话与福州话的入声(58-64)
  • 福清市志编纂委员会:《福清市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卷三十.方言
  • 林寒生:《闽东方言词汇语法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 包智明、侍冿军、许德宝:《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福清话的鼻音节(62-66)、福清话的韵母和声调(66-73)、福清话唇音的分布(73-77)、福清话的音节结构(89-94)

福清话相关的期刊论文

  • 冯爱珍. 福建省福清方言的语音系统. 方言. 1988年4期:287-300
  • 冯爱珍. 福清方言声母与《广韵》声母比较. 方言. 1990年2期:109-116
  • 冯爱珍. 福清方言韵母与《广韵》韵母的比较. 方言. 1990年4期:249-261
  • 梁玉璋. 福清方言.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0年2期:84-92
  • 冯爱珍. 福清话名词性后缀囝. 中国语文. 1990年6期:440-444

相关条目[编辑]

注释[编辑]

  1. ^ 1.0 1.1 福清市志编纂委员会:《福清市志》,1994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卷三十.方言》。
  2. ^ 同上。
  3. ^ 陈则东:《福清方言词典》,2007年,中华金孔雀出版集团,前言部分。
  4. ^ 关于公开招聘电视福清话节目播音主持人的公告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10-02.
  5. ^ 福清電視台方言欄目《講世事》今日開播. [201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6. ^ 冯爱珍:《福清方言研究》,199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页。 一都镇历史上一直属永泰县管辖,一九五零年代才归入福清管辖,从一都话的音韵特征来看,一都话该属永泰话而不是福清话。
  7. ^ 冯爱珍:《福清方言研究》,199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页。
  8. ^ 冯爱珍:《福清方言研究》,199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8页。由于 [θ] 是福清话的特色之一,且是主流读法,因此 [s] 不列入声母表。
  9. ^ 同上
  10. ^ A phonetic study of tones and vowels in Fuqing Chinese. Lam Man Fong, HKUST 2014 Ph.D.
  11. ^ 平话字韵尾拼为“h”的入声字在福清话中已脱落韵尾,混入阴声韵。
  12. ^ 12.0 12.1 福清市志编纂委员会:《福清市志》,1994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卷三十.方言》
  13. ^ 通用调名是指当今汉语学术界研究汉语时所使用的调名,普通话也采用此命名系统,本文从之。
  14. ^ 冯爱珍:《福清方言研究》,199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5页
  15. ^ 王建华等:连江县国民小学乡土语言教材-福州语 第一册(教师手册),连江县政府,民国九十年:8页。本文采用该套教科书中的术语。
  16. ^ 杜佳伦. 閩東方言韻變現象的歷時分析 與比較研究 (PDF). 汉学研究. 2010 [2022-07-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29). 
  17. ^ 陈泽平:闽语新探索,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25页。
  18. ^ 陶燠民:闽音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15页:“二字连语,而有文法上密切之关系,则发生类化现象,其变则随上字韵母之阴阳,下字声母之组别而异……。”
  19. ^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年:289页
  20. ^ 叶祥苓:《苏州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汉字苏州音取自该词典。
  21. ^ 汉字广州音取自粤语审音配词字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李如龙、王昇魁:戚林八音校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前言 12页。
  23. ^ 周宁县地方志编委会,周宁县志,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年:第三十四篇.方言。汉字周宁音取自该卷同音字表。
  24. ^ 沙平. 福建省宁德方言同音字汇. 方言. 1999年4期:282-295.
  25. ^ 冯爱珍:《福清方言研究》,199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4页
  26. ^ 梁玉璋、李如龙:福州方言志,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年:出版说明。
  27. ^ 27.0 27.1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方言志,北京,方志出版社出版,1998年:1页。
  28. ^ 李如龙:福建方言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24页。
  29. ^ 本表依《福建方言》、《福建省志.方言志》和《福清市志.方言卷》中的相关记述所编。
  30. ^ 冯爱珍:《福清方言研究》,199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一章 导论。
  31. ^ 《学讲福清话》VCD电教片出版[永久失效链接]
  32. ^ 学讲福清话 增进故园情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6-07.
  33. ^ 《福清话入门》即将面世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8-10.

参考文献[编辑]

  • 冯爱珍:《福清方言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ISBN 7-80050-390-9
  • 福清市志编纂委员会:《福清市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卷三十.方言,ISBN 7-5615-0840-9
  • 梁玉璋、李如龙:福州方言志,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年,ISBN 7-80597-361-X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