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各种悬挂信号的图样,现展示于1881。右方的为不属于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强烈季候风信号

热带气旋可能或已经影响香港时,香港天文台便会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目的是以简单容易理解的信号,警告市民热带气旋为香港普遍地区带来的风力威胁。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系统独立于其他气象警告,例如暴雨警告信号雷暴警告山泥倾泻警告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火灾危险警告酷热天气警告,这些警告可同时生效,与寒冷天气警告同时生效的可能性极低,但仍有可能,因为香港的冬季甚少出现热气旋,而热带气旋影响香港时不会出现结霜,因此此警告不会与霜冻警告同时生效。另外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亦不可与强烈季候风信号同时生效,因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是在香港风力受热带气旋主导时发出,而强烈季候风信号则是在香港风力受季候风及其他因素主导时发出;如两者同时影响香港,天文台需衡量哪一个系统主导香港风力,例如参考热带气旋位置、香港普遍风向及露点,而决定发出相关信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将透过香港各电台及电视台广播,其中各电视台会在节目播出期间显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标志。由于2002年前天文台以悬挂信号形式发布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因此一般市民多会以“风球”称呼。

历史[编辑]

悬挂风球数字系统及晚间灯号[编辑]

重置于1881时间球塔旁的台风信号杆,当年提供港口船只及市民发布风球信息的功能。

1884年起,香港天文台总部警署等部分政府建筑物前,设有“信号站”,方便向海港内船只提供热带气旋的警告,初时是在尖沙咀水警总部(即现时的1881)采用一套以圆柱形、球形和圆锥形为信号的系统,向港内船只发布关于热带气旋之情况及大约位置的消息。当时的信号系统大约如下:

  • 黑色朝上锥体,代表热带气旋集结在香港以北,或热带气旋集结的纬度较香港更北;
  • 黑色朝下锥体,代表热带气旋集结在香港以南,或热带气旋集结的纬度较香港更南;
  • 黑色圆柱,代表热带气旋集结在香港以西;
  • 黑鼓,代表热带气旋集结在香港以东;
  • 鸣风炮,当风力达烈风程度时鸣一响风炮警告;当预料风力达飓风程度时,则鸣两响风炮[1]

当天文台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时,会在各信号站悬挂俗称“风球”或“波”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实物标志,结束时“除下”,晚上则使用白灯、绿灯及红灯的“晚间灯号标志”显示警告信号,以让市民(特别是渔民)得悉,故称“悬挂/除下风球”,或称“挂波/扯波/落波”等。1960年代,全港曾多达42个信号站。

1907年5月27日起改用燃放炸药[2][3],并悬挂“十”字型信号,取代鸣风炮[4],1937年最后使用。

1917年7月1日起[5],开始采用数字及标志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系统。当时的信号为一至七号:

  • 一号为红色朝上锥体 ,代表有一个热带气旋可能令香港于24小时内吹烈风;
  • 二号为黑色朝上锥体 ,代表烈风从北方吹袭;
  • 三号为黑色朝下锥体 ,代表烈风从南方吹袭;
  • 四号为黑色圆柱 ,代表烈风从东方吹袭;
  • 五号为黑色球体 ,代表烈风从西方吹袭;
  • 六号为黑色两个上下相对的锥体 ,代表烈风增强;
  • [6]七号为黑色十字 ,后改为 ,伴有三下引爆声,代表飓风吹袭。

1927年出现改动,一号信号由红色朝上锥体改为红色T字 [7]

当水警总部悬挂以上警告信号时,蚊尾洲横澜岛赤柱香港仔筲箕湾西贡沙头角大埔的信号站会悬挂“辅助信号”(),以通知本地及远洋船只警告生效,直到1931年废止[8]

1930年4月28日至5月2日,香港天文台邀请来自越南、中国、徐家汇、中国洋关、韩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关东大连、青岛、菲律宾、马来亚和台湾等地区的气象台台长或海事侦测机构代表于香港召开会议[9]。香港天文台台长卡勒士顿在会议上指出,根据远东亚热带地区的情况,香港本地的台风警告信号较源自欧洲大陆的国际通行信号及印度的信号标准来得适用。[9]菲律宾方面则指,香港的信号标准并未能完全适用于菲律宾,因香港的一号风球代表热带气旋将在24小时内吹袭,对缺乏腹地和电报线容易吹断的菲律宾而言,未能及时通知全国关于热带气旋吹袭的消息[9]。卡勒士顿回复指,菲律宾提出之“四号风球代表‘台风危险但未会即时来临’”并不适用于香港,因热带气旋离香港200至300英里时,香港一般已能够估算热带气旋路径;但热带气旋吹袭菲律宾时,一般要离马尼拉较近的距离才能较准确预知路径[9]。因此,为了菲律宾的安全,卡勒士顿认为香港亦需加入四号风球。[9]1931年3月1日起,香港使用的热带气旋警告系统,改为一至十号:

  • 一号为T字形 ,是戒备信号,表示有热带气旋可能影响香港;
  • 二号为横条形 ,代表强风从西南吹袭;
  • 三号为倒T字形 ,代表强风从东南吹袭;
  • 四号为菱形 ,代表有受热带气旋吹袭危险,唯香港未即时受威胁(此信号用于菲律宾,但不用于香港。台风信息以非本地信号传达);
  • 五号为朝上锥体 ,代表烈风从西北吹袭;
  • 六号为朝下锥体 ,代表烈风从西南吹袭;
  • 七号为圆柱 ,代表烈风从东北吹袭;
  • 八号为圆球 ,代表烈风从东南吹袭;
  • 九号为两个上下相对的锥体 ,代表烈风增强;
  • 十号为十字形 ,并燃放3响炸药,代表飓风吹袭[10]

经1934年香港及菲律宾双方协议,1935年1月1日起,废除二号至四号风球,保留一号及五号至十号,而七号及八号的标志,分别改为两个朝上锥体 和两个朝下锥体 [11][9]。期间燃放炸药的警告方式仍有同时使用,直至1937年最后使用,之后才全面采用数字系统。

一至十号信号系统成立初期,当水警总部悬挂一号风球时,香港仔长洲蚊尾洲屏山赤柱筲箕湾西贡沙头角荃湾大澳横澜岛的信号站会悬挂“辅助信号”: (当水警总部悬挂一号风球)及 (当水警总部悬挂五号至十号风球)[10]

1943年10月20日至1945年8月底,当时的日占政府因战争时期使气象预报物资短缺[12],遂暂时以上述的“辅助信号”为蓝本,把一号及五号至十号风球精简,改为只有一号及二号风球。其中 一号风球[12]代表戒备或强风吹袭,意义与以往的一号风球、现在的一号及三号信号相同; 二号风球[12]代表烈风或以上风力吹袭,意义与以往的五号至十号风球、现在的八号至十号信号相同。

英国恢复管治香港后,恢复一号及五号至十号信号[13]。其后天文台在1950年1月1日至1956年4月14日期间设立“本地强风信号”(英语:Local Strong Wind Signal[14],警报包括季候风及强度较低的热带气旋所引致的强风。随后于1956年4月15日新增三号强风信号,形状为倒T字形 ,以及推出强烈季候风信号,以区分由季候风和热带气旋所引致的强风警报[15]。此时信号系统为一号、三号、五号至十号。

其中五号至八号信号,均为代表烈风吹袭,所代表的风力相同,只是方向不同,但民间经常误会是代表不同强度的风力,故1973年1月1日起,五号至八号信号,分别改称为八号西北、八号西南、八号东北、八号东南,一直沿用至今。

1987年起,在悬挂/发出八号信号前2小时,天文台会发出预警信息,即现今天文台网页的“热带气旋之特别报告”[16]

信号由悬挂改为发出[编辑]

随着电子传媒和通信科技的急速发展和普及,“悬挂实物标志”的做法已显得过时,1970年代起渐渐淘汰,信号站陆续结束运作,至2001年12月31日,最后一个信号站——长洲信号站结束运作,同时“晚间灯号标志”系统亦废除。“悬挂/除下风球”在香港正式成为历史,从此“悬挂风球”、“仍然悬挂”、“除下风球”分别改称“发出信号”、“仍然生效/维持”、“取消信号”[17]。虽然“悬挂/除下风球”、“挂波/扯波/落波”的等已成历史词汇,但由于已深入民心多年,故民间至今仍保留作为俗称。香港的媒体新闻报道亦常见“悬挂”、“除下”这些旧字眼与“发出”、“取消”这些新字眼共同使用[18]

至于澳门,当地气象部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至今仍保留悬挂热带气旋信号实物标志及晚间灯号标志的做法[19],而当地媒体亦使用“悬挂”、“除下”这些字眼[20][21]。但气象局在2018年开始亦改为使用“发出”、“生效”、“取消”字眼。

2017年,适逢数字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系统设立100周年,天文台特意开设专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介绍其历史。

各类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定义[编辑]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定义如下:

信号名称 信号标志[22] 信号之意义 应变措施
一号戒备信号
  • 有一热带气旋集结于香港约800公里的范围内,可能影响香港。
  • 境内离岸海域可能吹强风。
如需外出,应紧记有一热带气旋正在接近香港,稍后可能影响外出计划。留意最新的热带气旋报告。
三号强风信号
  • 香港近海平面处现正或预料会普遍吹强风,持续风力每小时41至62公里,阵风可能超过每小时110公里,且风势可能持续。
  • 信号发出后12小时内香港风力会普遍加强,离岸海域及高地风势更可能达烈风程度。
  • 应把易被吹倒物件缚紧。
  • 把易被吹走物件搬回室内。
  • 检查及保持去水道畅通。
  • 留意进一步的风暴消息。
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香港近海平面处现正或预料会普遍吹烈风暴风,并从信号(西北、西南、东北、东南)所示方向吹袭,持续风力每小时63至117公里,阵风可能超过每小时180公里,且风势可能持续。
  • 应在烈风出现前完成防风措施。
  • 锁紧门窗,上牢窗板及大闸。
  • 在当风的大玻璃后贴上胶纸。
  • 远离当风窗户,选择一个房间在窗户破裂时用作躲避。
  • 停止一切水上活动。
八号西南烈风或暴风信号
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
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 烈风或暴风风力现正或预料将显著加强。
  • 切勿外出,保持在户内安全地方,远离当风的门窗,以免被碎片击中而受伤。
  • 如门窗有损毁,应待安全情况下才修补。
  • 如果身在户外,应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直至热带气旋吹袭过后为止。
十号飓风信号 风力现正或预料将达到飓风程度,持续风力每小时118公里以上,阵风可能达每小时220公里。
  • 台风或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将正面吹袭香港(在距离香港100公里范围或以内掠过)。
  • 当风眼经过时,风势可能会突然平静,维持数分钟至数小时;然后具破坏性的风力会突然从另一方向吹袭,本来被屏蔽的地区会变成当风。
  • 停留在安全地点,切勿外出。

一号信号新增定义[编辑]

2006年风季开始,一号戒备信号定义中新增“香港境内海域吹强风”的意义。因此当香港普遍地区不再受持续的强风影响,但离岸海域仍有强风时,天文台会以一号信号取代三号强风信号,提醒市民保持警觉。这与以往在港内不再受强风持续影响时即除下/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安排不同[23]

三号及八号信号参考范围扩大[编辑]

2007年风季开始,发出三号及八号信号的标准,由以往只参考启德自动气象站的维多利亚港内风力,扩展至参考启德、青衣长洲沙田打鼓岭赤鱲角机场西贡湿地公园(2013年起,以流浮山取代)这8个涵盖全港的近海平面自动气象站,如其中半数(即4个)或以上录得或预料录得的风力达强风或烈风程度,且风势可能持续,便会发出相应之三号或八号信号[24]。这项改变是由于2006年风季的派比安事件,下文“没有按香港实际情况而发出适当信号”详述。

事实上,随着1980年代至1990年代,政府在新界大量发展新市镇及迁入大量人口,市民的活动范围早已远超维港两岸,“唯维港”的测量标准已经过时,天文台继而装设了多个测风站,采集它们的数据作为发出信号标准。基于湿地公园站測得的风力数据有持续下降的趋势,自2013年风季开始,由流浮山站接替[25]。机场站位置于2024年起由香港国际机场中跑道迁移至北跑道[26]

相关法例[编辑]

根据香港法例第62章《司法程序(烈风警告期间聆讯延期)条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5(1)(a)(i)条,八号或以上信号在香港法律中会统称为“烈风警告”;而天文台在取消八号或以上信号后,天文台台长需根据该条例第5(2)条,尽快在宪报公告宣布该次“烈风警告”的开始与终止日期与时间。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之最(由1946年至今)[编辑]

下表为二次大战以后香港天文台悬挂或发出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频率。留意同一热带气旋袭港期间,天文台可能多次悬挂或发出同一级别的信号;不同方向的八号信号亦作多次计算。

最早发出全年首个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编辑]

最晚发出全年首个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编辑]

  • 2005年强烈热带风暴珊瑚,由8月12日10:40至8月13日18:45,共维持32小时5分钟(1日8小时5分钟)。

最早发出全年最后一个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编辑]

  • 1992年热带风暴马克,由8月16日10:15至8月17日11:30,共维持25小时15分钟(1日1小时15分钟)。

最晚发出全年最后一个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编辑]

  • 2021年台风雷伊,由12月20日11:20至12月21日12:20,共维持25小时(1日1小时),打破了1974年台风厄玛的纪录,亦是历来第二次及踏入21世纪后首次于12月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总生效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编辑]

  • 1977年台风戴娜,由9月16日16:30至9月22日11:40,共维持139小时10分钟(5日19小时10分钟)

总生效时间最短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编辑]

  • 2000年热带低气压618,由6月18日21:15至6月19日01:45,只维持4小时半,(由发出信号至取消所有信号视为一次,改发较高或较低信号不分开计算)。

发出最多不同信号的年份[编辑]

  • 1964年1971年2017年,全部不同信号(包括所有方向的八号信号)均需发出,当中1964年亦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历时最长的一年,全年共维持570小时15分钟(23日18小时15分钟)

发出最少不同信号的年份[编辑]

  • 1955年,亦是唯一一年没有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全年3个热带气旋均直接发出相当于现今三号信号的本地强风信号。

发出最多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年份[编辑]

  • 1974年,共发出11次(由发出信号至取消所有信号视为一次,改发较高或较低信号不分开计算)。

发出最少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年份[编辑]

  • 1959年1997年,只发出2次(由发出信号至取消所有信号视为一次,改发较高或较低信号不分开计算)。当中1959年亦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历时最短的一年,全年只维持36小时35分钟(1日12小时35分钟)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生效日数最多的年份[编辑]

  • 1964年1974年,各有34日生效。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生效日数最少的年份[编辑]

  • 1959年,只有4日生效。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生效时的措施[编辑]

一号戒备信号[编辑]

  • 没有特别措施

三号强风信号[编辑]

  • 教育局将宣布幼稚园特殊学校停课
    • 三号信号若在上午6:15仍然生效或在此前(预计)发出,教育局将宣布幼稚园及特殊学校上午停课或全日停课
    • 三号信号若在上午11:15仍然生效或在此前(预计)发出,教育局将宣布幼稚园及特殊学校下午停课
    • 教育局可视乎情况决定是否宣布中小学停课
  • 主题公园的所有户外游乐设施、空中缆车等可能暂停开放
  • 昂坪360暂停开放

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编辑]

  • 教育局将宣布所有学校停课
    • 八号信号若在上午5:30仍然生效或在此前(预计)发出,教育局将宣布所有上午校及全日制学校停课
    • 八号信号若在上午11:15仍然生效或在此前(预计)发出,教育局将宣布所有下午校学校停课
    • 八号信号若在下午4:45仍然生效或在此前(预计)发出,教育局将宣布所有夜校停课
    • 教育局可视乎情况决定是否全日停课
  • 庇护工场暂停开放
  • 大多数行业暂时停工,如主题公园暂停开放、银行暂停营业、办公室暂停办公、股市暂停交易、货柜码头暂停货柜交收等
  • 昂坪360暂停开放
  • 机场照常开放,但航班有可能会受影响(请留意航空公司通知)
  • 港铁提供有限度服务(请留意港铁公司通知)
    • 如由三号信号改发八号信号:维持正常服务,但港铁巴士只维持三小时服务,有需要时加派人手、加密铁路、轻铁港铁巴士班次以应付增加的客量;随着热带气旋逼近香港,班次会逐渐减少
    • 如由九号或十号信号改发八号信号:在安全情况下,铁路(九号或十号信号时暂停服务的路段除外)维持有限度服务,列车班次约15分钟一班;九号或十号信号时暂停服务的铁路路段、轻铁及港铁巴士,会在安全情况下逐渐恢复服务,惟班次仍可能较疏
    • 天文台宣布即将由八号信号改发较低信号:加派人手,预备在需要时加密铁路、轻铁及港铁巴士班次,以应付增加的客量
  • 电车缆车巴士及绿色小巴绝大部分路线暂停(请留意各交通工具营办商通知)
    • 如由一号或三号信号改发八号信号:视乎需要及时间,可能暂停服务,亦可能维持正常服务,甚至加密班次以应付增加的客量,但会于短时间(通常为两小时内)内暂停服务
    • 如由九号或十号信号改发八号信号/天文台宣布即将由八号信号改发较低信号:视乎情况,可能继续暂停服务,亦可能够逐渐恢复服务
  • 部分的士及红色小巴维持有限度服务,但可能会加价及拣客(的士进行此等行为属违法)
  • 渡轮服务(包括港内线、港外线、街渡、澳门广东省航线)全部暂停
  • 直升机暂停服务
  • 青屿干线只开放下层,青屿干线上层、深圳湾大桥全线、汀九桥全线、昂船洲大桥全线暂停开放
  • 戏院卡拉OK店等娱乐场所、部分食肆照常营业,但可能会提高收费

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或十号飓风信号[编辑]

争议[编辑]

晚发一号信号[编辑]

李本滢在2009年5月11日正式接任天文台台长,其后在台长网志指出热带气旋警告的生效时数下降能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干扰及提升社会效率[31]。在他担任台长的两年间,天文台明显较以往延迟发出一号戒备信号的时间。2009年强烈热带风暴莲花热带风暴浪卡吹袭香港期间,天文台在热带气旋移至香港约400公里范围时才发出一号戒备信号,一改以往作风。翌年超强台风鲇鱼袭港,天文台发出一号信号时,鲇鱼已移至香港之东南偏南约570公里,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及批评。时任天文台台长李本滢博士在2010年10月29日在天文台“台长网志”发表《何时才会发出一号戒备信号》,解释天文台在鲇鱼袭港时没有早些发出一号信号的原因[32]。亦有网民去信天文台询问为何鲇鱼距离香港不足700公里仍不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天文台回复指,一号戒备信号的意义是表示有一热带气旋集结于香港约800公里的范围内,及可能影响香港,但并不是机械式地指每当有热带气旋进入香港800公里的范围内时,便要立即发出一号信号。天文台会就热带气旋的情况而评估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譬如当一个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快及有很大机会为香港带来强风时,天文台甚至可以在热带气旋还没有进入距离香港800公里范围时,便发出一号戒备信号;然而,当一个热带气旋移动速度较慢及没有显著移向香港的趋势时,一号信号便可能会较后发出[33]。晚发一号信号的行为直至岑智明在2011年4月14日接替台长一职后才有改善。

热带风暴及强烈热带风暴正面袭港争议[编辑]

热带风暴之中心最高持续风力只达63至87公里。因此当一热带风暴袭港,可能因烈风范围太小未能令香港吹烈风,要到近距离横过香港才有机会为香港带来烈风。一热带风暴能否为香港带来烈风,除了烈风范围大小,地形亦是一重要因素,所以热带风暴路径上细微的改变足以令香港的风势有很大的变化。天文台在多次应对热带风暴正面袭港之处理手法均引起争议。

香港在1992年7月18日受热带风暴菲尔吹袭。天文台低估菲尔强度,菲尔在接近珠江口时迅速增强,横澜岛录得最高10分钟平均风速每小时108公里,换算为海平面风速仍达暴风程度,显示菲尔为强烈热带风暴。菲尔在当日上午9时最接近香港,在香港天文台之西北偏西约50公里掠过。在菲尔吹袭期间,香港普遍吹烈风,而天文台因预测失误,预计香港不会受烈风影响而只是悬挂三号强风信号[34][35][36]。但自此之后,每逢热带风暴横过香港或非常接近香港,天文台也发出八号信号,因此出现了台风利奥[37]热带风暴圆规[38][39]强烈热带风暴帕布[40] [41]台风莲花[42]热带风暴洛克等风力偏弱的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利奥显然受干燥东北季候风影响快速减弱,圆规则因地形因素,帕布及洛克是烈风覆盖范围太小及风力结构松散,而莲花则是登陆后出乎意料地急剧减弱,才令八号信号生效时风力严重不达标。

天文台在此情况下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令市民误以为通常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生效时风势微弱,市民纷纷外出,甚至在岸边追风。因此部分市民质疑,逢热带风暴横过香港或非常接近香港,天文台也发出八号信号,此手法是否恰当,但是绝大部分热带风暴正面袭港的案例,现今科技而言是极难预测路径上的细微改变,为安全起见天文台也倾向发出八号信号以避免预测失误,令香港普遍受烈风影响时成为代罪羔羊。例如在2015年台风莲花的案例中,由于预测莲花以台风强度正面袭港甚或横过境内,构成严重威胁,而莲花之急剧减弱实属难料,结果在香港地下天文台的Facebook专页上,不少网民均支持天文台发出八号信号之决定[43][44][45]

自1992年的菲尔过后,在正面袭港的热带风暴中,只有1999年强烈热带风暴锦雯、2012年热带风暴杜苏芮及2022年强烈热带风暴尼格正面吹袭香港时[46][47][48][49],才为香港海平面带来短暂烈风。2007年强烈热带风暴帕布第二度袭港(当时以热带风暴强度横过香港)期间,长洲一度录得暴风,但烈风未有扩展至市面;同样1999年台风利奥以热带风暴强度正面吹袭时,利奥改变移动方向及受干燥东北季候风影响减弱,香港海平面没有吹烈风,以及热带风暴圆规由西北偏西转为西北偏北登陆香港东面时,受地形屏蔽,烈风亦只局限于离岸及高地。而2017年热带风暴洛克横过香港时,连强风也未能录得。

强烈热带风暴之中心最高持续风力达88至117公里。天文台在多次应对强烈热带风暴正面袭港之处理手法均引起有关九号信号的讨论。1997年台风维克托正面袭港,在维克托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的情况下仍然维持九号信号,直至风暴远离香港才改挂八号信号。自此之后,每逢有台风登陆前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并横过香港,天文台多会维持九号信号。因此,不少市民会误以为当强烈热带风暴正面袭港时,天文台便会发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2012年9月22日,在天文台及地下天文台进行联席会议时,天文台台长岑智明回应地下天文台查询时明确表示,强烈热带风暴虽可为香港带来暴风,但八号信号含义已包括暴风在内,因此只有当台风以上级数的热带气旋正面袭港,并且有可能令香港吹飓风时,才有机会发出九号信号。

判断发出因素[编辑]

每当是一个台风有机会数小时内正面吹袭香港时,天文台的预报中心便开始忙碌,天气预报员、新闻发布员与台长各自分工,不断用科学方法分析、对外发布和讨论台风形势[50]。根据天文台规定,发出任何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均须由天文台台长签署作实。因此台长负责审视台风移动路径及速度、本地风力、气压等变化、卫星数据、雷达数据、风暴潮的预计幅度、大范围大气条件对台风的影响等等的因素[50],与及透过分析雷达同事的汇报,从而决定发出与否。另外,天文台亦不断引入现代化高科技协助预报天气,包括1999年落成的多普勒雷达[51],它较传统雷达更能准确测出台风中心风力及路径,对气象人员何时发出信号起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对1999年台风约克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的过程中功不可没[51],亦因此随后被天文台内部列入预报课程教材。

此外,天文台更和政府飞行服务队合作,利用装在飞机的仪器收集台风资讯,由三维结构,风力,风向,温度,湿度等,配合总部的电脑分析,令台风预测路径准确度提升了10-20%。从2016年起,天文台便在内部试验热带气旋路径概率预报,从而显示未来九天热带气旋经过某地方的概率。此功能在2017年8月正式推出。

相关条目[编辑]

注释[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城市現代化 (PDF).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2. ^ METEOROLOGICAL SIGNALS.. 士蔑报第16页. 1907年7月26日. (英文)
  3. ^ 香港天文台. 預警信號的演變 - 颱風信號 (PDF). [2010-07-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4. ^ 香港政府憲報第492號(1907年7月26日) (PDF). [2011年10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年7月7日). 
  5. ^ NEW TYPHOON SIGNALS.. 德臣西报第8页. 1917年7月16日. (英文)
  6. ^ 香港政府宪报第283号(1917年6月15日)香港政府宪报第291号(1917年6月22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七号信号夜灯由红红红改为红绿红)
  7. ^ 香港政府宪报第579号 (1926年10月22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一号信号由红色朝上锥体改为红色正T字)
  8. ^ 香港政府憲報第283號(1917年6月15日) (PDF). 香港大学图书馆. 
  9. ^ 9.0 9.1 9.2 9.3 9.4 9.5 蔡思行; 梁荣武. 香港颱風故事. 香港: 中华书局. 2014年7月. ISBN 978-988-8290-96-3. 
  10. ^ 10.0 10.1 香港政府憲報第765號(1930年12月19日) (PDF). 香港大学图书馆. 
  11. ^ 香港政府憲報第933號(1934年12月7日) (PDF). [2011年10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年2月7日). 
  12. ^ 12.0 12.1 12.2 風季來臨香港 港務局指導防範颱風 寶貴之船舶及各種物資毋令損失. 华侨日报第肆页. 1944年7月18日. (繁体中文)
  13. ^ 當局發表本港颶風訊號. 工商日报第肆页. 1946年6月22日. (繁体中文)
  14. ^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数据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
  15. ^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数据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
  16. ^ 香港天文台.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歷史沿革.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17. ^ 「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還是「懸掛」風球?. [201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1). 
  18. ^ 以下是2017年7月台风苗柏吹袭香港时的新闻报道,可以见到“悬挂”、“除下”这些旧字眼出现。
  19. ^ 熱帶氣旋信號之意義及安全措施提示.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6). 
  20. ^ 「苗柏」升級 澳門掛三號波 海上航班昨夜停航. 力报. 2017-06-13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21. ^ No. 3 typhoon signal set to stay (三號風球將會維持). 澳门邮报. 2017-06-13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英语). The Meteor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Bureau (SMG) hoisted the No. 3 typhoon signal at 4:30 p.m. yesterday. 
  22. ^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10-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5). 
  23. ^ http://www.weather.gov.hk/dhkovoice/speech0317c.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天文台在2006年世界气象日记者招待会演讲稿
  24. ^ 香港天文台2006年熱帶氣旋警告系統檢討及2007年新措施 (PDF). [2015-08-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3-20). 
  25. ^ 香港天文台. 天文台台長匯報最新發展. 2013-03-18 [2024-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26. ^ 香港天文台. 赤鱲角參考測風站的「喬遷之喜」. 2024-03-28 [2024-03-29]. 
  27.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81號-發出/取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18年6月5日 [2018年6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8日). (繁体中文)
  28. ^ [熱帶氣旋警告] 9:25AM: 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香港天文台Twitter. 2018年6月5日 [2018年6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8日). (繁体中文)
  29. ^ 【忙中有錯】官網提早半小時掛一號波? 天文台道歉屬手民之誤. 香港《苹果日报》. 2018年6月5日 [2018年7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繁体中文)
  30. ^ 今早提早發放一號戒備信號 天文台為「手民之誤」致歉. 香港电台. 2018年6月5日 [2018年6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2日). (繁体中文)
  31. ^ 天气灾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李本滢,2009年5月15日
  32. ^ 李本滢. 何時才會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2010年10月29日 [2015年8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5日). 
  33. ^ 香港天文台就鮎魚已進入香港700公里內時也不發一號戒備信號的書面回履. [2011-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34. ^ 香港熱帶氣旋預警中心-「熱帶風暴」菲爾(1992)回望記.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8). 
  35. ^ 香港天文台-熱帶氣旋年刊1992 (PDF).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9-30). 
  36. ^ 存档副本.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37. ^ 香港天文台-熱帶氣旋年刊1999 (PDF).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3). 
  38. ^ 存档副本.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39. ^ 存档副本.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40. ^ 存档副本.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41. ^ 存档副本.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42. ^ 存档副本.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43. ^ 香港地下天文台. 生活時報相片: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生效. 9-7-2015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44. ^ 香港地下天文台. 生活時報相片:天文台改發三號強風信號. 9-7-2015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45. ^ 香港地下天文台. 動態更新:天文台發新聞稿. 10-7-2015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46. ^ (英文)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Gales in the Harbour Area of Hong Kong during the Passage of Tropical Cyclones (PDF). 香港天文台. 2004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3). 
  47. ^ 存档副本.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48. ^ 存档副本.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49. ^ 存档副本. [2015-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50. ^ 50.0 50.1 《风雨人间》页206,香港天文台出版(梁荣武、戴世材著),2008年12月,ISBN 978-988-18042-1-1
  51. ^ 51.0 51.1 《风雨人间》页207,香港天文台出版(梁荣武、戴世材著),2008年12月,ISBN 978-988-18042-1-1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