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友棣
1983年的黄友棣,摄于香港。
作曲家
罗马拼音Hwang Yau-tai
国籍 中华民国
籍贯广东肇庆
出生(1912-01-12)1912年1月12日
 中华民国广东省高要县
逝世2010年7月4日(2010岁—07—04)(98岁)
 中华民国高雄市高雄荣民总医院
职业作曲家
教育程度国立中山大学(今广州中山大学)教育学系毕业
宗教信仰佛教[1]天主教
音乐类型合唱歌曲、民谣、宗教歌曲、爱国歌曲、校歌
代表作品《杜鹃花》,1941年
网站黄友棣音乐数位博物馆

黄友棣(1912年1月12日—2010年7月4日)[2],中华民国音乐家、作曲家,生于广东省高要县。最知名作品为写于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杜鹃花》。1998年当选国立中山大学87学年度杰出校友(民国23年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2007年获辅仁大学颁发名誉艺术博士。黄友棣和另外两位同时期并长期共事的艺术工作家——韦瀚章林声翕被称为“岁寒三友”。

生平[编辑]

黄友棣于1912年1月12日(农历辛亥年11月24日)出生于广东高要,11岁开始接触音乐,23岁(1934)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学系,在广东生活并展开音乐教育生涯。

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于德明中学、香港大同中学与珠海书院任教。1955年获得英国皇家音乐院小提琴学位(L.R.S.M),1957年赴意大利罗马,于满德艺术学院深造音乐达六年,获得作曲文凭(M.C.M.A.R.)。

1963年回香港后,致力于音乐创作、音乐教育及推广工作,为香港不少学校创作校歌,从小学、中学以至大专。1978年,中国广播公司50周年纪念合唱曲〈中广之歌〉,由黄莹作词、黄友棣作曲。

1987年黄友棣从珠海书院退休后迁居台湾高雄市,积极于社区音乐活动推广,为高雄市各大小音乐团体进行指导。先后得到教育部文艺奖(1962)、中山文艺奖(1967)、海光奖章(1968)、中国文艺协会荣誉奖(1982)、国家文艺奖特别贡献奖(1983)、国防部埔光金像奖、行政院文化奖(1994)等。

黄友棣与高雄县鸟松乡圆照寺的敬定法师与玄慧法师于1991年相识,热心推行“以乐弘道”的工作,自此奠定佛教因绿,为圆照寺创作了超过百首的佛教合唱作品,在现代佛教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08年迁入圆照寺内长住及养病。

2009年,黄友棣陆续因肺积水、摔倒、呼吸衰竭多次进入高雄荣民总医院治疗。11月由单国玺为黄友棣付洗,圣名安博·额我略——因为黄友棣在罗马时曾潜心钻研圣安博的圣歌和圣额我略弥撒曲[3]。2010年7月4日,黄友棣离世;离世后获颁中华民国总统褒扬令高雄市市长褒扬状、高雄县县长褒扬状。

黄友棣一生创作的乐曲超过二千多首,为推广音乐普及化运动,不收取任何音乐版权费用[4],亦退出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5] 黄友棣一生奉行“大乐必易”的音乐哲学,在遗嘱交代,全部音乐作品皆可供人自由印行、演唱、演奏、制片、录音、录影、用为背景音乐;皆可出售,全无限制。[4]

婚姻[编辑]

黄友棣曾经历一段婚姻,1943年与刘凤贤结婚。[6]育有3名女儿,然而黄友棣对学术研究过于投入,冷落了妻女,夫妻关系并不融合;后来黄友棣于1949年和1957年先后赴香港及赴意大利进修,刘凤贤和3名女儿在1956年移居美国生活,直至黄友棣学成回港后,最终于1965年离婚。[6]两人结婚超过20多年,共处的时间却只有婚后最初的数年而已。

褒扬令[编辑]

2010年7月13日,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颁布褒扬令,其原文为:

音乐创作[编辑]

文学歌曲[编辑]

  • 唐宋诗词合唱曲(30首)
  • 独唱艺术歌曲选(60首)
  • 合唱艺术歌曲选-A.合唱艺术歌曲(52首)B.联篇艺术歌曲(12套)
  • 合唱民族歌组曲选(20套)
  • 钢琴独奏曲选(20首)
  • 小提琴,长笛等独奏曲选(23首)
  • 儿童艺术歌曲选(112首)
  • 少年合唱歌曲选(50首)
  • 清唱剧,歌剧,舞剧选(15套)
  • 中国艺术歌曲选粹合唱新编(30首)等。

宗教歌曲[编辑]

  • 《众福之门》:以乐教孝的清唱剧序歌及十章,二部合唱曲
  • 《圆照寺佛教圣歌集》共三辑,收录超过一百多首佛歌
  • 《性灵深处》20首佛教圣歌集
  • 《人天福缘》十乐章,二部合唱组曲
  • 《人天导师》合唱组曲九乐章
  • 《恩重山丘》以乐教孝的闽南语合唱组曲十三乐章
  • 《大地颂歌》七乐章,二部合唱

著名作品[编辑]

  • 《华山公立学校校歌》,1964年
  • 《我要归故乡》,1933年
  • 《杜鹃花》,1941年
  • 《新竹中学第二校歌》,1946年
  • 香港珠海学院校歌》,1947年
  • 《归不得故乡》、《木兰辞》、《我家在广州》、《石榴花顶上的石榴花》、《乐善堂校歌》,1949年
  • 《阿里山之歌》,1952年
  • 《香港大同中学校歌》,1953年
  • 《桐泪滴中秋》,1954年
  • 《当晚霞满天》,1957年
  • 天主教辅仁大学校歌》(复校后),1961年
  • 《金门颂》、《中华大合唱》、《琵琶行》,1962年
  • 《遗忘》,1968年
  • 《碧海夜游》,1970年
  • 两首广东小调组曲:《红棉花开》、《岭南春雨》,1971年
  • 《诗画港都》、《木棉花之歌》,1989年
  • 《歌颂高雄》,1996年
  • 闽南语合唱组曲《心酸酸组曲》、《满山春色组曲》,2003年
  • 《美国,我的新家乡》,2004年
  • 《香港珠海学院六十周年校庆颂歌》,2007年
  • 孔教学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学校歌》,日期不详

其他主要作品[编辑]

中华基督教会扶轮中学校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兴德学校校歌》
  • “西贡崇真学校”校歌
  • 光明学校、光明英来学校校歌》
  • 《方树福堂基金方树泉小学学校校歌》

著作[编辑]

  • “沧海丛书乐教文集”:【音乐人生】、【琴台碎语】、【乐林荜露】、【乐谷鸣泉】、【乐韵飘香】、【乐圃长春】、【乐苑春回】、【乐风泱泱】、【乐境花开】、【乐浦珠还】、【乐海无涯】及【乐教流芳】等。
  • 【中国风格和声与作曲】及【中国音乐思想批判】等。

注释[编辑]

  1. ^ 音乐大师黄友棣教授与圆照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圆照寺 83350 高雄县鸟松乡鋛埔路四巷十号
  2. ^ 黄友棣在他的遗嘱中曾指出,他是在民国元年11月26日出世,按计算西历应为1912年1月12日;但遗嘱上他亦指出自己于民国76年(1987年)7月16日移居台湾时为76岁,如此一算他的出生年则应该是1911年。加上他生前常强调自己与民国同岁,以及有文献资料指出黄友棣当年移居香港为38岁。因此黄的出生年份应计算为1911年或1912年尚有争议。
  3. ^ 钱玲珠,如沐春风 ─ 追思黄友棣教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天主教辅仁圣博敏神学院礼仪研究中心
  4. ^ 4.0 4.1 音樂家黃友棣過世 無私精神後人懷念,TVBS,2010年7月5日。. [2014年8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26日). 
  5. ^ 由 1:01-1:38. [201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6. ^ 6.0 6.1 台灣光華雜誌:歌聲滿人間 ──音樂大師黃友棣。. [201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1). 
  7. ^ 褒扬令—黄友棣[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總統府公報 (PDF). 第6932号.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10-07-21 [2016-0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5-21).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