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
太平洋 | |
---|---|
坐标 | 0°N 160°W / 0°N 160°W |
表面积 | 165,250,000平方千米(63,800,000平方英里) |
平均深度 | 4,280米(14,040英尺) |
最大深度 | 10,911米(35,797英尺) |
水体体积 | 710,000,000立方千米(170,000,000立方英里) |
岛屿 | 岛屿列表 |
位置 | |
地球的大洋 (五大洋划分法) |
---|
世界洋 |
太平洋(英语:Pacific Ocean)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积约为1.65亿平方公里,从北冰洋一直延伸至南冰洋,西侧为亚洲,西南为大洋洲,东面为美洲。它覆盖了地球约46%的水面和32%的总面积,超过所有陆地面积的总和。[1]赤道将太平洋分为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北面连接白令海峡,南面以南纬60度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表面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10,911米(35,797英尺)。[2]
太平洋之名称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为“静海”,由航海家麦哲伦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10月,率领5艘船从大西洋找到了一个西南出口(麦哲伦海峡)向西航行,经过38天的惊涛骇浪后到达一个平静的洋面,他因称之为太平洋。
海水性质
[编辑]太平洋的水温随纬度而变化,在极地附近接近冰点,而在赤道地区则大约为25至30°C(77至86°F)。海水的含盐量在中纬度地区较高:赤道附近水域因全年降雨充足,导致含盐量较低,而极地地区由于寒冷和蒸发较少,含盐量也偏低。整体而言,太平洋的海水比大西洋温暖,这主要受气候和洋流的影响。在北半球,太平洋表面海水主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环流),而在南半球则以逆时针方向流动。北赤道洋流沿北纬15度,在信风带动下向西推进,接近菲律宾后转向北方,并与日本洋流(又称黑潮)汇合。
在大约北纬45度,黑潮分成两支。往南的一支重返北赤道洋流,另一支往北形成阿留申洋流,接近北美洲时推动白令海峡反时针方向的水流,往南成为寒冷缓慢的加利福尼亚洋流。
南赤道洋流沿赤道往西流动,在新几内亚往东南一转,在大约南纬50度完全转往正东方向。洋流在这段自西沿南太平洋流动,是为南极绕极环流一段。到达智利海岸时,洋流分成两支:一支经合恩角流进大西洋,另一支向北成为秘鲁洋流。
地貌
[编辑]安山岩线(The andesite line)是太平洋地貌中最重要的分界线,将中部太平洋盆地较深层的火成镁铁岩及大陆边沿的半沉降火成长英岩分隔开来。安山岩线沿加里福尼亚州西端岛屿、阿留申群岛南端、堪察加半岛东端、千岛群岛、日本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所罗门群岛,直达新西兰;亦向东北伸延至安第斯山脉西端、南美洲及墨西哥,再折返加州。印尼、菲律宾、日本、新几内亚、新西兰等澳大利亚大陆及亚洲大陆的东部延伸地区全在安山岩线以外。
陆地和岛屿
[编辑]太平洋的岛屿类型多样,有陆边岛、冲积岛、珊瑚礁和火山岛等四个类型的岛屿。陆边岛位于安山岩线以外,包括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和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等,这些岛和附近的大陆相连,其中新几内亚岛是世界第二大岛屿。火山岛如布干维尔岛、夏威夷岛和所罗门群岛等,很多还有活火山活动。太平洋上几乎所有较小的岛屿都位于北纬30度及南纬30度之间,由东南亚延伸至复活节岛;其余的太平洋海域差不多都全被水覆盖着。
夏威夷、复活节岛和新西兰围成的波利尼西亚大三角区域内有库克群岛、马克萨斯群岛、萨摩亚群岛、社会群岛、托克劳群岛、汤加群岛、土阿莫土群岛、图瓦卢群岛和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位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
由新几内亚为首的美拉尼西亚位于太平洋的西南角,包括俾斯麦群岛、斐济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所罗门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等。
环太平洋国家
[编辑]在史前时期太平洋地区发生过多次重要迁徙,最显著的一次是南岛民族(波利尼西亚人)从亚洲海边迁至大溪地,然后到达夏威夷和新西兰,后来还到了复活节岛。
欧洲人于十六世纪早期发现了太平洋。最早的是曾横渡巴拿马地峡的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沃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1513年)及以后在环球航行中横渡太平洋的麦哲伦(1519年-1522年)。
国家/政权
[编辑]国家/政权 | 政治体制 | 所属大洲 | 旗帜 |
---|---|---|---|
汶莱 | 君主专制 | 亚洲 | |
柬埔寨 | 君主立宪制 | 亚洲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社会主义国家 | 亚洲 | |
新加坡 | 共和制 | 亚洲 | |
泰国 | 君主立宪制 | 亚洲 | |
印度尼西亚 | 共和制 | 亚洲 | |
日本 | 君主立宪制 | 亚洲 | |
香港 | 一国两制 | 亚洲 | |
澳门 | 一国两制 | 亚洲 | |
越南 | 社会主义共和制 | 亚洲 | |
中华民国 | 民主共和 | 亚洲 | |
朝鲜 | 独裁统治 | 亚洲 | |
韩国 | 共和制 | 亚洲 | |
马来西亚 | 君主立宪制 | 亚洲 | |
菲律宾 | 共和制 | 亚洲 | |
俄罗斯 | 联邦共和 | 亚欧大陆 | |
美国 | 联邦共和 | 北美洲 | |
哥伦比亚 | 共和制 | 南美洲 | |
哥斯达黎加 | 共和制 | 北美洲 | |
萨尔瓦多 | 共和制 | 北美洲 | |
厄瓜多尔 | 共和制 | 南美洲 | |
危地马拉 | 共和制 | 北美洲 | |
洪都拉斯 | 共和制 | 北美洲 | |
加拿大 | 君主立宪制 | 北美洲 | |
秘鲁 | 共和制 | 南美洲 | |
墨西哥 | 共和制 | 北美洲 | |
智利 | 共和制 | 南美洲 | |
尼加拉瓜 | 共和制 | 北美洲 | |
巴拿马 | 共和制 | 北美洲 | |
东帝汶 | 共和制 | 大洋洲 | |
斐济 | 共和制 | 大洋洲 | |
基里巴斯 | 共和制 | 大洋洲 | |
澳大利亚 | 君主立宪制 | 大洋洲 | |
马绍尔群岛 | 共和制 | 大洋洲 |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 共和制 | 大洋洲 | |
瑙鲁 | 共和制 | 大洋洲 | |
新西兰 | 君主立宪制 | 大洋洲 |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君主立宪制 | 大洋洲 | |
萨摩亚 | 共和制 | 大洋洲 | |
帕劳 | 共和制 | 大洋洲 | |
所罗门群岛 | 君主立宪制 | 大洋洲 | |
汤加 | 君主立宪制 | 大洋洲 | |
图瓦卢 | 君主立宪制 | 大洋洲 | |
瓦努阿图 | 共和制 | 大洋洲 |
属地、境外领土及地区
[编辑]属地地区 | 所属国家(联系邦) | 所属大洲 |
---|---|---|
美属萨摩亚 | 美国 | 大洋洲 |
库克群岛 | 新西兰 | 大洋洲 |
法属波利尼西亚 | 法国 | 大洋洲 |
关岛 | 美国 | 大洋洲 |
新喀里多尼亚 | 法国 | 大洋洲 |
纽埃 | 新西兰 | 大洋洲 |
北马里亚纳群岛 | 美国 | 大洋洲 |
皮特凯恩群岛 | 英国 | 大洋洲 |
托克劳 | 新西兰 | 大洋洲 |
瓦利斯和富图纳 | 法国 | 大洋洲 |
布干维尔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大洋洲 |
夏威夷州 | 美国 | 大洋洲 |
威克岛 | 美国 | 大洋洲 |
美国本土外小岛屿 | 美国 | 大洋洲 |
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 | 智利 | 南美洲 |
复活节岛 | 智利 | 大洋洲 |
圣诞岛 | 澳大利亚 | 大洋洲 |
科科斯(基林)群岛 | 澳大利亚 | 大洋洲 |
诺福克岛 | 澳大利亚 | 大洋洲 |
沿海与海峡
[编辑]缘海
[编辑]由北向南逆时针方向:
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东海)-菲律宾海-(南中国海-苏禄海-爪哇海)-俾斯麦海- 所罗门海-珊瑚海-塔斯曼海-智利海等
海与湾
[编辑]亚洲和大洋洲
[编辑]美洲
[编辑]海峡
[编辑]由北向南:
- 白令海峡:连接楚科奇海(北冰洋)和白令海(太平洋)
- 千岛海峡:连接鄂霍次克海和太平洋
- 宗谷海峡:连接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
- 津轻海峡:连接日本海与太平洋
- 朝鲜海峡(对马海峡):连接东海和日本海
- 台湾海峡:连接东海和南中国海
- 琼州海峡:连接南中国海和北部湾
- 吕宋海峡(巴士海峡):连接南中国海和太平洋
- 托雷斯海峡:连接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
- 巴斯海峡:连接大澳大利亚湾和塔斯曼海
- 库克海峡:连接塔斯曼海和南太平洋
- 福沃海峡:连接塔斯曼海和南太平洋
- 麦哲伦海峡:连接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
- 德雷克海峡:连接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
主要港口与海港
[编辑]亚洲
[编辑]- 俄罗斯 海参崴
- 日本 札幌
- 日本 横滨
- 日本 神户
- 日本 吴市
- 日本 广岛
- 大韩民国 釜山
- 大韩民国 仁川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清津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南浦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连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营口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秦皇岛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唐山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天津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烟台
-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青岛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照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连云港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海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宁波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舟山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温州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福州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厦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汕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深圳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州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口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亚
- 香港 葵青
- 澳门
- 中华民国 新北
- 中华民国 基隆
- 中华民国 新竹
- 中华民国 台中
- 中华民国 宜兰
- 中华民国 花莲
- 中华民国 台南
- 中华民国 高雄
- 马来西亚 马六甲
- 马来西亚 槟城
- 泰国 曼谷
- 泰国 兰加镑
- 泰国 宋卡
- 菲律宾 马尼拉
- 菲律宾 布特加斯
- 菲律宾 宿务市
- 关岛 亚加纳
- 北马里亚纳群岛 塞班
- 北马里亚纳群岛 天宁
- 新加坡 裕廊
- 越南 胡志明市
- 越南 岘港
- 越南 海防
北美洲
[编辑]中南美洲
[编辑]大洋洲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Pacific Oce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itannica Concise. 2006. Chicag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 ^ Japan Atlas: Japa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200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8).
延伸阅读
[编辑]- Barkley, Richard A. Oceanographic Atlas of the Pacific Ocea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8.
- Blue Horizons: Paradise Isles of the Pacific. Washington, D.C.: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1985. ISBN 978-0-87044-544-6.
- Cameron, Ian. Lost Paradis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acific. Topsfield, Mass.: Salem House. 1987. ISBN 978-0-88162-275-1.
- Couper, A. D. (编).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Pacific Islands. London: Routledge. 1989. ISBN 978-0-415-00917-1.
- Gilbert, John. Charting the Vast Pacific. London: Aldus. 1971. ISBN 978-0-490-00226-5.
- Lower, J. Arthur. Ocean of Destiny: 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North Pacific, 1500-1978.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78. ISBN 978-0-7748-0101-0.
- Napier, W.; Gilbert, J.; Holland, J. Pacific Voyages.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1973. ISBN 978-0-385-04335-9.
- Oliver, Douglas L. The Pacific Islands 3rd.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9. ISBN 978-0-8248-1233-1.
- Ridgell, Reilly. Pacific Nations and Territories: The Islands of Micronesia, Melanesia, and Polynesia 2nd. Honolulu: Bess Press. 1988. ISBN 978-0-935848-50-2.
- Soule, Gardner. The Greatest Depths: Probing the Seas to 20,000 Feet and Below. Philadelphia: Macrae Smith. 1970. ISBN 978-0-8255-8350-6.
- Spate, O. H. K. Paradise Found and Lost.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8. ISBN 978-0-8166-1715-9.
- Terrell, John. Prehistory in the Pacific Islands: A Study of Variation in Language, Customs, and Human Biology.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ISBN 978-0-521-30604-1.
- 王曾才(国立编译馆). 西洋近世史. 正中书局. 2006.
外部链接
[编辑]- LA Times special Altered Ocea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海洋每日图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自世界海洋地理研究所
- EPIC Pacific Ocean Data Collection 在线海洋观察数据
- NOAA In-situ Ocean Data Viewer 海洋研究地图等
- NOAA Ocean Surface Current Analyses - Realtime (OSCAR) 准实时太平洋表面卫星检测数据
- NOAA PMEL Argo profiling floats 实时太平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