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拉·馮德萊恩

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 |
---|---|
![]() | |
![]() | |
現任 | |
就任日期 2019年12月1日 | |
副主席 | 弗蘭斯·蒂默曼斯 |
前任 | 尚-克勞德·榮克 |
![]() | |
任期 2013年12月17日—2019年7月17日 | |
總理 | 安格拉·梅克爾 |
前任 | 湯瑪斯·德梅齊埃 |
繼任 | 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 |
![]() | |
任期 2009年11月30日—2013年12月17日 | |
總理 | 安格拉·梅克爾 |
前任 | 法蘭茲·約瑟·榮格 |
繼任 | 安德蕾亞·那勒斯 |
![]() | |
任期 2005年11月22日—2009年11月30日 | |
總理 | 安格拉·梅克爾 |
前任 | 雷納特·施密特 |
繼任 | 克莉絲汀·施洛德 |
![]() | |
任期 2003年3月4日—2005年11月22日 | |
邦總理 | 克里斯蒂安·武爾夫 |
前任 | 吉塔·特勞爾尼西特 |
繼任 | 梅希特希爾德·羅斯-盧特曼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Ursula Gertrud Albrecht 1958年10月8日 ![]() |
國籍 | ![]() |
政黨 | ![]() ![]() ![]() ![]() |
配偶 | 海科·馮德萊恩 |
兒女 | 7 |
母校 | |
宗教信仰 | 信義宗 |
簽名 | ![]() |
網站 | 官方網站 |
烏爾蘇拉·格特魯德·馮德萊恩(德語: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德語發音:[ˈʔʊʁzula fɔn deːɐ̯ ˈlaɪən] (ⓘ),1958年10月8日—),或譯范德瑞安,原姓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德國女性政治人物、醫師,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黨員。2019年12月1日起任歐盟執委會主席[1]。歷任德國國防部長[2]、德國聯邦家庭事務、老年、婦女及青年部部長和德國聯邦勞工及社會事務部部長等職務。
家庭與早期生活[編輯]
烏爾蘇拉·阿爾布雷希特於1958年10月8日在比利時王國布魯塞爾伊克塞爾出生,是布藍茲維-呂訥堡選侯國、漢諾威王國宮廷紳士阿爾布雷希特家族的一員,其婚後成為馮德萊恩家族的一員,該家族靠當絲綢商人發家致富,1786年被腓特烈大帝封為貴族,烏爾蘇拉父親為恩斯特·阿爾布雷希特是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重要政治人物、前歐盟執行委員會官員及下薩克森邦邦總理。她的弟弟是一名商人。由於父親工作的關係,她童年大部分時間都在比利時渡過,直至13歲才搬到漢諾威萊爾特[3]。
1986年烏爾蘇拉與醫生海科·馮德萊恩結婚,她的丈夫成為了一名醫學教授和一家醫療工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她在哥廷根的一個大學合唱團認識了他。[4]
教育和職業生涯[編輯]
高中畢業後,她在1977至1980年間在哥廷根大學、明斯特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經濟學。1980年她轉為在漢諾威醫學院攻讀醫學,終在1987年通過德國國家考試並畢業[5]。
1988至1992年間,她在漢諾威醫學院婦女診所擔任助理醫師,並在1991年取得博士學位。1992年,她首個孩子出生。1992至1996年間,在她的雙胞胎出生後,她在史丹福擔任家庭主婦,其丈夫則為史丹佛大學的教職員。
1998年至2002年間,她回到漢諾威醫學院工作,為流行病學、社會醫學及健康系統研究系的教職員。2001年,她獲得公共衛生學碩士[6]。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能操流利的德語、法語和英語[7]。
2015年在一連串德國內閣官員被指論文抄襲,多名部長下台的浪潮之中,馮德萊恩也被點名。翌年她的母校完成調查,認為她的抄襲只是輕微瑕疵,得以保住博士頭銜。
政治生涯[編輯]
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於1990年加入基督教民主聯盟,自1999年起活躍於政治活動,於2001年進入漢諾威地區的地方政治[8]。
州部長,2003-2005年[編輯]
2003年她不但當選為下薩克森邦議會議員,還成為邦總理克里斯蒂安·武爾夫的內閣,出任社會事務、婦女、家庭事務和衛生部部長至2005年。

在2003年,馮德萊恩成為當時的反對派領導人和基民盟主席安格拉·梅克爾指派的小組的成員之一,以響應總理格哈德·施羅德的《 2010年議程》起草社會福利改革的其他建議。 所謂的赫爾佐格執委會,以其主席,德國前總統羅曼·赫佐格的名字命名,提出了全面的一攬子改革方案,其中包括,除其他外,將衛生和護理費與人們的收入脫鉤,並代替每月徵收一次總付[9]。
在2005年聯邦選舉之前,安吉拉·梅克爾選擇了烏爾蘇拉·馮德萊恩來擔任其影子內閣的家庭和社會保障組合[10][11]。 在2005年聯邦選舉後的組建政府談判中,馮德萊恩率領基民盟/基社盟代表團參加了家庭工作組; 她是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的聯合主席,另一位聯合主席是Renate Schmidt[12]。
家庭事務和青年部長,2005-2009年[編輯]
2005年,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被任命為安格拉·梅克爾內閣的聯邦家庭事務和青年部長。 在以色列建國60週年之際,馮·德萊恩參加了2008年3月在耶路撒冷舉行的德國和以色列政府第一次內閣聯合會議[13]。
勞工及社會事務部長,2009-2013年[編輯]
在2009年聯邦議院選舉中,馮德萊恩當選為德國聯邦議院議員,代表漢諾威第42選區,與社會民主黨的埃德加德·布爾曼一起。 在選舉之後組建聯合政府的談判中,她帶領基民盟/基社盟代表團參加了衛生政策工作組; 她來自自由民主黨(FDP)的聯合主席是菲利普·羅斯勒。她被再次任命為家庭部長[14],但在2009年11月30日繼法蘭茲·約瑟·榮格繼任德國聯邦勞工及社會事務部部長[15]。
在上任期間,馮德萊恩樹立了基民盟的社會良心形象[16],並幫助梅克爾將基民盟推向了政治中心[17]。馮德萊恩在為增加托兒所的數量,為上市公司的主要董事會引入女性配額,從同性婚姻到全國最低工資而大聲疾呼時,在更傳統的黨派成員中成為敵人,並贏得了左派的崇拜者[18]。
馮德萊恩還遊說降低一些外國工人的移民壁壘,以解決德國熟練工人的短缺[19]。 2013年,她與菲律賓政府締結了一項協議,旨在幫助菲律賓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在德國就業。 該協議的一項重要條款是,菲律賓工人的僱用條件應與德國工人相同[20]。
馮德萊恩最初被認為是由執政的基民盟/基社盟提名的領先者,以在2010年德國總統選舉中競選德國總統[21],但克里斯蒂安·武爾夫最終被選為政黨候選人。 新聞媒體後來報導稱,沃爾夫夫的提名給梅克爾帶來了打擊,梅克爾對萊恩的選擇遭到了兩位黨內更保守的邦長的阻撓[22]。
在2013年聯邦大選成立政府的談判中,馮德萊恩率領勞動政策工作組的基民盟/基社盟代表團,與自由民主黨的安德里亞·納勒斯擔任聯合主席[23]。
國防部部長, 2013–2019[編輯]
2013年12月17日,總理梅克爾宣佈烏爾蘇拉會出任德國聯邦國防部部長一職,成為德國史上首位女性國防部部長[24]。通過將重要的政黨人物,例如馮德萊恩任命為國防部負責人,梅克爾被普遍視為重新振興了醜聞纏身的國防部的士氣和威望[25] 。 自2005年梅克爾成為總理以來,她是唯一仍留任職在梅克爾的部長[2]。
馮德萊恩主持歐洲人民黨國防部長會議,該會議在歐洲聯盟理事會會議召開之前召集歐洲國防部長。[26]
英國前國防大臣房應麟在2019年指出,她一直是北約社區中的「明星」和「已有五年以上北約部長們的元老」 [27]。她因其領導風格而受到國內批評,對外部顧問的依賴,以及軍事準備工作方面的持續差距[28] 。
歐盟執委會主席, 2019[編輯]

2019年7月16日,她當選為歐盟執委會主席[29][30][31]。她於7月16日被歐洲議會以383至327票選為主席。 她將是擔任執委會的第一位女性[32],也是自執委會第一任主席華特·霍爾斯坦以來的第一位德裔主席[33]。
在宣布提名的新聞發布會上,歐盟高峰會主席唐納·圖斯克指出,馮德萊恩打算在執政期間保留執委會第一副主席弗朗斯·蒂默曼斯。 蒂默曼斯此前曾是執委會主席的「領班候選人」之一(德語:Spitzenkandidat)。
在她被提名為執委會主席候選人之後,執委會為她提供了布魯塞爾的薪水,辦公室和工作人員,以便利歐盟機構之間就她的選舉進行談判。 預計將擴大這些安排,以便在她當選期間順利過渡,直到新的專員公署得到歐洲議會的確認並於11月上任為止[34]。
榮譽[編輯]
外國勳章獎章[編輯]
立陶宛大十字功績勳章(立陶宛,2017年3月2日公布[35])
一等智者雅羅斯拉夫王公勳章(烏克蘭,2022年8月23日公布[36])
著作[編輯]
- Ursula von der Leyen, C-reaktives Protein als diagnostischer Parameter zur Erfassung eines Amnioninfektionssyndroms bei vorzeitigem Blasensprung und therapeutischem Entspannungsbad in der Geburtsvorbereitu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Hanover Medical School, 1990[37]
- Ursula von der Leyen, Maria von Welser, Wir müssen unser Land für die Frauen verändern. Bertelsmann, Munich, 2007, ISBN 978-3-570-00959-8
- Ursula von der Leyen, Liz Mohn, Familie gewinnt. Bertelsmann Foundation, 2007, ISBN 978-3-89204-927-2
參考資料[編輯]
- ^ 歐盟新團隊亮相 誓言抗氣候變遷. 聯合報. 2019-11-27 [2019-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8).
- ^ 2.0 2.1 Arne Delfs (22 January 2014), "Merkel Succession Beckons After Von der Leyen’s Defence Post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usinessweek.
- ^ Ursula von der Leyen - Biografie WHO'S WHO. whoswho.de.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6).
- ^ Feisty German minister stands up to Merkel. 路透社. 2013-04-22 [2022-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5).
- ^ Germany Appoints 1st Female Defense Minister. [2013-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7).
- ^ Presse- und Informationsamt der Bundesregierung. REGIERUNGonline - Ursula von der Leyen. Bundesregierung. [2011-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6).
- ^ Von Alice Bota. Small Talk auf höchster Ebene. Tagesspiegel. 2006-12-29 [2011-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 (德語).
- ^ Who is new EU Commission President Ursula von der Leyen?. euronews. 2019-07-17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2) (英語).
- ^ German Opposition Split Over Reforms – DW – 10/08/2003. dw.com.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4) (英語).
- ^ Merkel unveils 'cabinet' ahead of German elections. the Guardian. 2005-08-17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8) (英語).
- ^ Dempsey, Judy. Merkel puts small team forward. The New York Times. 2005-08-18 [2022-11-15].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美國英語).
- ^ Zeitung, Berliner. KOALITIONSVERHANDLUNGEN - Union und SPD haben bei der zweiten Runde die Finanzfragen in Angriff genommen. Denn die Not ist groß - auch die der Sozialkassen.: Gutverdiener sollen höhere Kassenbeiträge zahlen. Berliner Zeitung.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0) (德語).
- ^ "Bilateral agreements reached at first Israeli-German intergovernmental consult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srae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press release of 17 March 2008.
- ^ Elizabeth Fullerton (27 November 2009), "Merkel moves German family minister to labor jo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uters.
- ^ Nachfolge von Franz Josef Jung: Von der Leyen wird Arbeitsministerin. Der Spiegel. 2009-11-27 [2022-11-15].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7) (德語).
- ^ A guide to future chancellors?. The Economist. [2022-11-15]. ISSN 001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9).
- ^ Merkel cabinet choice set to restart debate on successor. Financial Times. 2013-12-15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7).
- ^ Ursula von der Leyen appointed as Germany's first female defence minister. the Guardian. 2013-12-15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8) (英語).
- ^ Sabine Siebold, "Merkel says German multiculturalism has fail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uters, 16 October 2010
- ^ "Philippines and Germany conclude agreement to deploy Filipino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to German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Philippines) press release of 19 March 2013.
- ^ Köhler-Nachfolge: Arbeitsministerin Von der Leyen Favoritin. Nachrichten.at. 2010-06-30 [2011-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3).
- ^ Madeline Chambers (9 June 2010), "Germans want opposition president in blow to Merke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uters.
- ^ Creutzburg, Dietrich; Schwenn, Kerstin. Koalitionsverhandlungen: Ein ungleiches Paar. Faz.net –透過www.faz.net.
- ^ Ursula von der Leyen: Alles hört auf ihr Kommando. bild.de.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5) (德語).
- ^ Laurence, Jonathan. New Government, New Responsibilities: Will Merkel’s Team of Rivals Do Anything Differently?. Brookings. -001-11-30T00:00:00+00:00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8) (美國英語).
- ^ Council of the EU and Ministerial meeting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uropean People’s Party (EPP).
- ^ Fallon, Michael. Yes, Ursula von der Leyen is an EU federalist, but she knows she can't afford to alienate Britain. The Telegraph. 2019-07-03 [2019-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透過www.telegraph.co.uk.
- ^ German defense ministry orders reforms, inquiry into use of consultants. Reuters. 2018-10-18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5) (英語).
- ^ First woman nominated to lead EU Commission. 2019-07-02 [2019-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2) (英國英語).
- ^ EU leaders pick Germany’s von der Leyen to lead Commission. POLITICO. 2019-07-02 [2019-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6).
- ^ ONLINE, ZEIT. EU-Parlament: Ursula von der Leyen zur EU-Kommissionspräsidentin gewählt. 2019-07-16 [201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7) –透過Die Zeit.
- ^ Barigazzi, Jacopo; Herszenhorn, David M.; Bayer, Lili. EU leaders pick Germany's von der Leyen to lead Commission. POLITICO europe. 2019-07-02 [2019-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6).
- ^ Donahue, Patrick; Bodoni, Stephanie. EU Leaders Tap Germany's Von Der Leyen as Commission Chief. Bloomberg. 2018-07-02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 ^ Kostaki, Irene. Commission prepares for von der Leyen transition. New Europe. 2019-07-05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 ^ Germany's defmin to get high Lithuanian state award. Delfi. [2017-03-02].
- ^ (烏克蘭語)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України №595/2022. Президент України. 2022-08-23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9).
- ^ DNB, Katalog der Deutschen Nationalbibliothek (學位論文). Portal.d-nb.de. [1 December 2011] (德語).
外部連結[編輯]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
- 官方網站 (德文)
官銜 | ||
---|---|---|
前任者: Renate Schmidt |
德國聯邦家庭事務、老年、婦女及青年部部長 2005–2009 |
繼任者: 克莉絲汀·施洛德 |
前任者: 法蘭茲·約瑟·榮格 |
德國聯邦勞工及社會事務部部長 2009–2013 |
繼任者: 安德里亞·納勒斯 |
前任者: 湯瑪斯·德梅齊埃 |
德國聯邦國防部部長 2013–2019 |
繼任者: 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 |
前任者: Günther Oettinger |
歐盟執委會專員德國專員 2019年上任 |
現任 |
前任者: 尚-克勞德·榮克 |
歐盟執委會主席 2019年上任 |
現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