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莉茲·特拉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伊丽莎白·特拉斯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非常尊敬的
伊莉莎白·特拉斯
Elizabeth Truss
國會議員
Liz Truss official portrait (cropped)2.jpg
英國首相任內的特拉斯,2022年
英國 聯合王國首相
任期
2022年9月6日-2022年10月25日
君主伊莉莎白二世
查爾斯三世
副職泰蕾兹·科菲
前任鮑里斯·強森
繼任里希·蘇納克
英國保守黨領袖
任期
2022年9月5日-2022年10月24日
主席傑克·貝瑞
前任鮑里斯·強森
繼任里希·蘇納克
英國外交、國協及發展事務大臣
任期
2021年9月16日-2022年9月6日
君主伊莉莎白二世
首相鮑里斯·強森
前任多米尼克·拉布
繼任詹姆士·柯維立
英國歐洲工作小組首席談判代表
任期
2021年12月19日-2022年9月6日
總理鮑里斯·強森
副職克里斯·希頓-哈里斯
前任弗羅斯特勳爵
英國婦女及平等大臣
任期
2019年9月10日-2022年9月6日
首相鮑里斯·強森
前任安珀·路德
繼任納齊姆·扎哈維婦女及平等事務部長
英國國際貿易大臣
貿易局主席
任期
2019年7月24日-2021年9月16日
君主伊莉莎白二世
首相鮑里斯·強森
前任連恩·佛克斯
繼任安妮-馬里·屈維里安
英國財政部首席秘書
任期
2017年6月11日-2019年7月24日
君主伊莉莎白二世
首相德蕾莎·梅伊
前任大衛·高克
繼任里希·蘇納克
英國司法大臣
大法官
任期
2016年7月14日-2017年6月11日
君主伊莉莎白二世
首相德蕾莎·梅伊
前任麥可·戈夫
繼任大衛·李登頓
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大臣
任期
2014年7月15日-2016年7月14日
君主伊莉莎白二世
首相大衛·卡麥隆
前任歐文·派特森
繼任安德烈·李德森
英國教育及兒童保育政務次長
任期
2012年9月4日-2014年7月15日
君主伊莉莎白二世
首相大衛·卡麥隆
前任薩拉·特瑟英語Sarah Teather英國教育大臣
繼任尼克·吉布
英國國會議員
代表西南諾福克選區
現任
就任日期
2010年5月6日
前任克里斯多夫·弗雷澤英語Christopher Fraser
多數票13,861(27.7%)
個人資料
出生 (1975-07-26) 1975年7月26日47歲)
 英國英格蘭牛津郡牛津
國籍 英國
政黨自由民主黨(1996之前)
保守黨(1996至今)
配偶休·奧萊利英語Hugh O'Leary(2000年結婚)
兒女2女
母校牛津大學墨頓學院
網站官方網站

莉茲·特拉斯(英語:Mary Elizabeth "Liz" Truss,港澳漢化譯名卓慧思,1975年7月26日[1][2]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現任西南諾福克國會議員,曾擔任英國首相。2016年至2017年出任司法大臣大法官,她是一千多年來英國首任女性大法官(普羅旺斯的艾莉諾1253年只是掌璽官英語Lord Keeper of the Great Seal)。[3]在2017年6月的內閣改組中,她調任財政部首席秘書。她亦曾在2021年至2022年間擔任外交、國協及發展事務大臣

1996年在牛津大學畢業後,特拉斯於投身商場任經濟師,後來成為改革智庫英語Reform (think tank)的副主任,直到2010年大選進入國會擔任下議院西南諾福克選區議員。作為後座議員,特拉斯呼籲在一些政策領域包括兒童保育、數學教育和經濟進行改革[4],又成立了保守黨議員的自由企業小組。同時,她撰寫和合作撰寫了許多文章和書籍,例如《聯盟之後》(After the Coalition;2011年)及《釋放不列顛英語Britannia Unchained》(Britannia Unchained;2012年)。

2012年9月,特拉斯獲委任為英國教育部分管教育及兒童保育的政務次長[5]。2014年獲時任首相大衛·卡麥隆提拔進內閣擔任環境、食品和郊野事務大臣。2016年7月,大衛·卡麥隆辭任英國首相,特拉斯獲新任首相德蕾莎·梅伊委任,接替麥可·戈夫大法官兼司法大臣。[6]2021年9月16日,英國首相強森大幅改組內閣,特拉斯調任為外交、國協及發展事務大臣,接替出任為副首相的多米尼克·拉布。12月19日又獲任命為英國政府歐盟事務首席談判代表和英歐關係理事會英語EU–UK Partnership Council英方主席。[7]

2022年9月5日,特拉斯在英國保守黨領袖選舉中勝出,成為新一任保守黨領袖,並於隔日晉見女王後(一般於當選當日晉見,但女王此時位於蘇格蘭,因路程推遲一日)繼任為英國首相,[8][9]成為英國歷史上的第三位女首相。由於伊莉莎白二世於接見她兩日後(9月8日)駕崩,因此特拉斯為其統治時期的末任(第15任)首相,也是新國王查爾斯三世統治時期的首任首相,[10]但她在上任不足兩個月後,同年10月20日宣布辭任首相一職,成為英國歷史上任職時間最短的首相,但仍留任看守首相至保守黨選出里希·蘇納克為新黨魁為止。[11][12][13]

早年生活和教育[編輯]

特拉斯在1975年7月26日於牛津的約翰拉德克利夫醫院。[14]她來自北方左翼家庭;父親約翰·特拉斯是利兹大學純粹數學教授;母親Priscilla Mary Truss[15]是護士和教師,還是核裁軍運動的成員。[16]特拉斯稱自己雙親為「工黨左派」。[4]日後特拉斯競選議會席位時,她母親同意支持她,父親則拒絕支持。[4][17]特拉斯自小就以其中間名「伊莉莎白」為人所知。[18]

四歲時,特拉斯舉家遷居蘇格蘭,她在蘇格蘭倫弗魯郡佩斯利的國立小學就讀,[4]又升入東北利兹的綜合學校英語Comprehensive schoolRoundhay學校,特拉斯後來評價這學校讓學生「失望」,[19]以及關於學校課程偏頗地關注社會問題的說法,都遭到記者和校友質疑。[20]之後在加拿大住了一年並讚揚當地學校連貫的課程和加拿大人「力爭上遊」的學習態度,這種態度正與Roundhay學校形成鮮明對比。[4]1993年考入牛津大學默頓學院學習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1996年畢業,[15]同年加入保守黨。[21][22]

特拉斯在大學裡是自由民主黨活躍分子,擔任牛津大學自由民主黨英語Oxford University Liberal Democrats主席和自民黨青年和學生英語Liberal Democrat Youth and Students(LDYS)全國執行委員會委員。支持大麻合法化和廢除君主制。[23][24]1994年在自民黨年會上,特拉斯發表了共和派的觀點,[25][26]還發起了反對《1994年刑事司法和公共秩序法英語Criminal Justice and Public Order Act 1994》(也稱為「刑事司法法案」)的運動。[27][28]

早年事業[編輯]

1996至2000年,特拉斯進入荷蘭皇家殼牌擔任商務經理,並於1999年獲得特許管理會計師(ACMA)資格。2000至2005年在大東電報局工作,並在離職前升任經紀總監。[29]2008年,特拉斯兩次參選國會議員失敗,遂成為改革智庫英語Reform (think tank)的副主任,[30]她提倡更嚴格的學校學術標準,加大力度打擊嚴重和有組織犯罪,並採取緊急行動來應對英國競爭力下降。她共同撰寫了《數學價值》[31]和《新水平》[32]等報告。

政治事業[編輯]

1998年至2000年,特拉斯擔任路易斯罕德特福德選區保守協會主席,兩次尋求贏得格林威治自治市議會英語Greenwich London Borough Council議席,都以失利告終。[33][34]2006年5月4日在Eltham South選區當選倫敦格林威治市議員。[35]2010年為進軍下議院,不再連任。[35][36]

國會議員候選人[編輯]

2001年,特拉斯出馬西約克郡赫姆斯沃思選區競逐議席,在這工黨的票倉以4%選票之差落敗,[37][38]成績引起了保守黨中央黨部注意,中央黨部指派特拉斯擔任國會議員馬克·菲爾德的高級政治顧問,後來她與菲爾德陷入婚外情。[38]2005年,西約克郡的科爾德河谷選區的國會議員Sue Catling遭當地保守黨協會罷免,當年大選特拉斯獲指名出馬參選該區,[39]但當地保守黨協會分裂導致工黨議員當選。[40]

特拉斯在大衛·卡麥隆黨領袖任內列入A名單英語A-List (Conservative)[38]2006年,保守黨的安全選區大倫敦布倫來和奇斯爾赫斯特選區國會議員艾瑞克·富特英語Eric Forth逝世,特拉斯參加補選的黨內初選,因遭《每日郵報》揭露與馬克·菲爾德的婚外情故事而敗給鮑伯·尼爾[38][41][42]

2009年,特拉斯獲西南諾福克選區的保守黨協會選為黨內初選候選人之一,她在第一輪投票就以過半數擊敗其他五位候選人當選。[43][44]選舉結束不久,選區保守黨協會有成員反對特拉斯當選,聲稱有關她不忠的信息已經給協會其他會員留下不佳印象。[41][45]提出動議終止特拉斯的候選人資格,但三星期後,選區保守黨協會全會以132票對37票否決動議。[46]

國會事業[編輯]

特拉斯出席2013年政策交流智庫

2010年5月6日,特拉斯當選為國會議員,上任後致力為位於自己選區的馬漢姆皇家空軍基地保留狂風戰鬥機[47]任期頭七個多月的時間裡,她在下院提出了十三個關於馬漢姆皇家空軍基地的問題,就這一問題舉行了特別辯論,給大臣致信幾十餘封,並轉交了一份遞交給唐寧街的請願書。[48]她也成功遊說了A11公路西移以保護塞特福德森林英語Thetford Forest[49]這座英國最大的低地森林在她的選區里,並反對出售森林的建議,[50]並在反對金斯林建造垃圾焚燒爐的活動中發揮了主導作用。[48]特拉斯為改善其選區的道路交叉口設計而開展的工作,特別是A47公路,使她在2013年1月獲道路安全慈善組織剎車英語Brake (charity)評為「本月道路安全議員」。[51]

2011年3月,她為自由智囊團教育政策研究所英語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撰寫了一篇論文,論證了結束對教育系統中嚴重學術科目的偏見,從而改善社會流動性的必要性。[52]特拉斯在2012年5月為同一智庫寫了另一篇文章,主張改變英國的兒童保育市場結構。[53]

2011年10月,特拉斯創立了由40多名保守黨議員支持的自由企業小組。[54]2011年9月,與自由企業小組四名成員一道,共同撰寫了《聯盟之後》一書,該書試圖挑戰一個共識,即認為英國的經濟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英國爭取到了更多的創業者和精英文化的回歸。[55]另一卷題為《釋放不列顛英語Britannia Unchained》的論文「面對未來不確定性,對英國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深刻而重要的評估」,於2012年9月發布。[56]其中第四章「工作道德」(第61頁)的開頭,作者寫道「」一旦進入工作場所,英國人是世界上最糟糕的閒人之一。我們的工作時間是最短的,我們很早就退休了,我們的生產力很差。」[57][58]出版商將此書包裝為保守黨新星的大作。[59]特拉斯在《每日電訊報》專欄發表文章,扼要介紹了她關於科學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論文的部分章節。[60]物理學家布萊恩·考克斯稱論文是「優秀文章」。[61]

特拉斯倡導英國效仿德國的做法,允許人民從事監管寬鬆的免稅「迷你工作」。[62]特拉斯於2012年2月發布了一份關於自由企業集團政策的論文,後來獲財政部吸收採納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63][64]

特拉斯發動了改進學校課程使之更嚴格的運動,特別是數學教學。她指出只有20%的英國學生18歲時還學習數學,[65]並呼籲全日制教育的數學課程應該改為強制性。[66]特拉斯自己拿到了兩張數學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A級考試)。[65]她認為綜合學校學生正在被「騙售(mis-sold)」以簡單、低質的知識,學校以此來提高自己而不是學生的成績:據媒體研究,在私立學校的學生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考試的通過率比綜合學校學生高六倍。[67]特拉斯也批評過度依賴計算器損害了學生心算能力。[68]

自2011年3月起,特拉斯任下院司法專責委員會英語Justice Select Committee委員,[69]直到2012年進入政府擔任政務次長。

教育部政務次長[編輯]

2012年9月4日,特拉斯獲任命為教育部政務次長,負責育兒和早教、評估、資格和課程改革、表現和出勤以及學校食品審查。[70]任職期間,她發展了任後座議員時所追求的一些政策領域。

2013年1月,她提出改革A級考試的建議,將考試集中到兩年制課程的後半段。[71]她試圖提高英國數學的教學品質,擔心英國學生落後於亞洲國家的同齡人,[72]並於2014年2月對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上海中學建平中學西校、福山外國語小學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進行了實地考察訪問,以了解中國兒童如何成為世界上數學成績最好的孩子。[73]

特拉斯還概述了英格蘭的兒童保育改革計劃,該計劃將全面修改兒童保育資質,並擴大保育機構中的看護比,目的是增加兒童保育的可得性,同時提高工作人員的薪酬和資質。[74]擬議的改革受到一些組織的普遍歡迎,例如慈善機構4兒童英語4Children[75]英國工業聯合會英語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76]西英格蘭學院英語College of West Anglia[77]但是,這些提案也遇到了他人的反對。英國勞工聯合會議總書記法蘭西斯·奧格雷迪英語Frances O'Grady和當時的影子教育大臣史蒂夫·特維格是改革的主要批評者,[78]還有一些家長和保育機構,如慈善機構國家托兒所協會。[79]

專欄作家波莉·湯因比英語Polly Toynbee大力批評大臣的計劃,[80]並質問特拉斯,自己如何照顧兩個嬰兒與四個孩子。特拉斯對湯因比作出了回應,認為早教工作者是一項標準非常苛刻的職業,需要很高的專業知識,而指責湯因比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81]事實上,時任副首相尼克·克萊格阻止了放寬保育的改革建議。[82]他說:「不僅是托兒所,包括絕大多數家長團體的反應是,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壞主意。」[83]

環境、食品及鄉郊事務大臣[編輯]

在2014年7月15日內閣改組中,特拉斯獲任命為環境、食品和郊野事務大臣,接替歐文·派特森,並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女性內閣大臣。[84][85]與她的前任形成明顯的對比,[86]特拉斯聲稱她完全相信氣候變化正在發生,[87]而且「人類已經為此做出了貢獻」。[88]

2014年11月,特拉斯推出了新的10年蜜蜂和傳粉者戰略,嘗試扭轉蜂群衰落的趨勢,[89]包括恢復為傳粉者提供最為肥沃的棲息地——傳統草地的戰略。2015年7月,她批准了有限的臨時解除歐盟禁止使用兩種新菸鹼類農藥的禁令,使其能夠在英國大約5%的油菜籽作物上使用120天,以防止白菜乾跳蚤甲蟲;[90]活動人士已經警告說,殺蟲劑證實可以損害蜜蜂著名的導航能力。[91]

特拉斯削減了納稅人對農地太陽能電池板的補貼,認為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種植農作物、食品和蔬菜,而非建設太陽能板。[92]她將農業和食品稱為「創新的溫床」,[93]並促進生產出口英國食品,包括奶酪、豬肉餡餅和蘋果。[94]2014年,她評論指出,「我們進口三分之二的奶酪,那是恥辱」,北京的「開放新豬肉市場」也被社交媒體和諷刺的時事節目英語Current affairs (news format)廣泛地嘲笑為「我有新消息給你嗎?」[需要解釋][95][96][97]

2015年3月,她是兩位投票反對政府提出簡單包裝香菸的建議的內閣大臣之一,儘管在技術上是自由投票。[98]

批評[編輯]

根據《衛報》的試圖與特拉斯接觸的批評家喬治·莫比奧特英語George Monbiot的說法,[99]特拉斯是「堅定的執著於一套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理論,對於各種論據、事實或經驗無動於衷。在最近的支出審查中,她是第一位冒著丟官的風險自願大幅裁減本部門經費的大臣。她似乎決心拆除保護我們生活質量的防護網:保衛我們所愛的地方和野生動物的規則和機構。」[99]

司法大臣[編輯]

在2016年7月14日,德蕾莎·梅伊任命特拉斯為內閣司法大臣大法官。特拉斯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擔任這一職務的女性。這一任命引來司法副大臣愛德華·福斯的批評,他隨即從政府辭職,並質疑特拉斯能否在首相需要的時候發揮影響力代表法官群體。[100]特拉斯自己說,福斯在公開批評之前沒有和自己聯繫,自己從來沒有見過他,也沒有和他說話。[101]

在「英國脫歐」第50條案(穆勒訴退歐大臣案英語R (Miller) v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xiting the European Union)中,分區法院的三名法官因對做出對政府的不利裁決受到政治人物和《每日郵報》的口誅筆伐,而特拉斯由於未更有力地支持司法機構和司法獨立原則,受到包括前檢察總長英語Attorney General for England and Wales多米尼克·葛里夫和刑事律師協會的嚴厲批評[102]前大法官查爾斯·福爾克納英語Charlie Falconer, Baron Falconer of Thoroton曾經指出,[103]特拉斯像其前任克里斯·葛瑞林麥可·戈夫一樣,缺乏憲法所要求的基本法律專門知識,要求解任她的司法大臣一職,因為她在「向法官表示他們失去了作為憲法保護者的角色」這一件事上反應不力。

特拉斯否認她沒有捍衛法官。「獨立的司法機構是法治的基石,對我們的憲法和自由至關重要,」她寫道。「我擔任司法大臣就會承擔維護司法獨立的責任。我就職時的誓言要求我這樣做。我非常認真對待,我會一直這樣做的。」[104]她還表示,獨立的司法機構足以抵禦《每日電訊報》和《每日郵報》的攻擊。[105]然而,在2017年三月,英格蘭及威爾斯首席法官約翰·湯瑪斯告訴上院憲制事務專責委員會,特拉斯稱自己不能批評媒體是完全錯誤的,湯瑪斯補充說:「我可以理解11月份的壓力如何之大,但她已經採取了憲法上絕對錯誤的立場-巡迴法官英語Circuit judge (England and Wales)非常關心。我的同事寫信給大法官,因為訴訟當事人來了,說『你』是人民的敵人-我不認為我們(法官)受到保護是絕對必要的,因為我們只遵照我們的誓言,而不擔心或受制於物議。」[106]

隨著2015年和2016年監獄暴力事件激增,[107]特拉斯宣布,2016年11月,監獄系統英語Her Majesty's Prison Service會獲得一項13億英鎊的投資計劃,並招募了2,500名額外監獄官,局部扭轉了以前聯合政府的削減。[108][109]

財務部首席秘書[編輯]

2017年6月大選後,特拉斯被調職至財政部首席秘書。儘管她仍能列席內閣會議,但仍被視為降職英語Demotion[110]

特拉斯對在TwitterInstagram上培養自己的存在感產生了熱情。《泰晤士報》稱這是一種非正統的方法,為她贏得了粉絲。[111][112]她還密切參與了自由市場運動團體「Freer」的啟動。[113]據報導,特拉斯有公務員部下認為在她手下工作「很累」,因為她的工作時間要求很高,而且她習慣於隨時詢問官員乘法問題。[114]

2018年6月,特拉斯發表演講,概述了她宣布的對自由和個人自由的承諾。她批評了妨礙人民生活的法規,並警告說,提高稅收可能會使保守黨在選舉中被「擊垮」;[115]她特別批評了一些大臣同事,在她看來,他們應該意識到「僅僅要求更多錢並非大男子主義。要求更好的價值和挑戰自己部門內的既得利益集團要艱難得多。」[116]

2019年,特拉斯宣稱她可能成為保守黨領袖的候選人,以接替德蕾莎·梅伊[117]但最終沒有出馬,而是支持了鮑里斯·強森[118]

國際貿易大臣[編輯]

2020年1月20日,特拉斯出席於倫敦舉辦的英-非投資峰會,右為盧安達總統卡加梅和南非總統拉瑪佛沙

強森就任首相後,提拔特特拉斯為首名女性國際貿易大臣,以回報她在詹森領導競選期間的支持,競選時,特拉斯為詹森提供經濟政策建議,並且設計了為收入超過5萬英鎊的人減稅的計劃。[114]因此,外界認為她會獲任命為財政大臣商務大臣英語Secretary of State for Business, Energy and Industrial Strategy,但卻獲提拔為國際貿易大臣兼貿易局主席[119]後又接替安珀·路德擔任女性和平等大臣。

2019年9月,特拉斯兩次表示,國際貿易部「無意」允許了向沙烏地阿拉伯運送無線電備件和空氣冷卻器,違反了上訴法院的命令,該命令認為英國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售用於武裝干涉葉門的武器是非法的。[120][121][122]雖然特拉斯向下議院武器出口管制委員會道歉,但反對黨議員稱道歉並不夠,要求她因違法而辭職。[123]

2020年3月19日,特拉斯向議會提交了《2021年貿易法英語Trade Act 2021》,該法為英國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交易建立了法律框架。[124][125]

2020年7月7日,特拉斯宣布解除為期一年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口英語UK arms export武器和軍事裝備的禁令,[126]說「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口武器和軍事裝備並沒有明顯用於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的風險。」[127]

2020年8月,特拉斯與經濟事務研究所英語Institute of Economic Affairs舉行的會議記錄被重新歸類為「私人討論」並從公共記錄中刪除,工黨稱這引發了人民對公職人員的誠信、透明度和誠實度的擔憂。[128]

特拉斯承擔了英國脫歐後和日本間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工作,[129]兩國在2020年9月達成了一項協議,是英國脫歐後簽署的第一份重要貿易協議,特拉斯說這將免除99%對日出口商品的關稅,並將之譽為「歷史時刻」;它主要繼承了歐盟與日本達成的現有貿易協議。[130][131]此後,英國又與澳洲紐西蘭挪威冰島列支敦斯登談判,達成貿易協議。[132]

2020年12月,特拉斯發表了關於平等政策的演講,在演講中表示,英國過於注重「時髦」的種族、性和性別平等議題,而忽略了貧困和地域差異英語Spatial inequality。在演講中,她宣布政府和公務員系統將停止無意識偏見英語Implicit bias training培訓。[133][134]

外交、國協及發展事務大臣[編輯]

2021年11月11日,特拉斯在雅加達會見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
2022年2月17日,特拉斯在基輔會見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羅·庫列巴
2022年3月9日,特蕾莎在華盛頓會見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

特拉斯於2021年9月16日經內閣重組後成為外交、國協及發展事務大臣,成為繼瑪格麗特·貝克特後第一位女性外交大臣。[135]

2021年11月1日,在格拉斯哥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特拉斯就英法捕魚權爭端發表觀點,法國必須在48小時內收回對英方的威脅,否則英方將採取行動。[136]

2021年10月,她呼籲俄羅斯干預白俄羅斯-歐盟邊境危機[137]並希望與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在內的海灣合作委員會建立更緊密的貿易和投資關係。[138]2021年11月,特拉斯與以色列外交部長亞伊爾·拉皮德宣布了一項為期十年的新協議,旨在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139]2021年12月,她在斯德哥爾摩會見了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敦促俄羅斯在烏克蘭尋求和平。[140]

2022年1月,特拉斯因對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侵略發表了評論,而受到在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任董事的澳洲前總理保羅·基廷批評。[141][142]

2022年1月30日,特拉斯在英國廣播公司的周日早間節目中說,「我們正在向黑海對面的波羅的海盟友提供和提供額外支持,並向烏克蘭人提供防禦性武器」。[143]這被嘲笑了,因為波羅的海國家位于波羅的海沿岸,而非黑海,黑海離波羅的海有700英里遠。[144]

2022年1月31日,特拉斯在COVID-19檢測陽性後,取消了原定訪問烏克蘭的行程。[145]

俄烏戰爭[編輯]

2022年2月10日,特拉斯會見了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俄羅斯與西方因俄羅斯軍隊在俄烏邊境附近集結而導致緊張局勢的背景下,兩國外長之間的會談被描述為「艱難」。[146]拉夫羅夫將會晤描述為「結果就像聾啞人之間的對話」。[147]他駁斥「要求將俄羅斯軍隊撤出俄羅斯領土的要求」是「令人遺憾的」,並詢問特拉斯是否承認俄羅斯對沃羅涅日州羅斯托夫州[148]-有俄羅斯軍隊部署的兩個俄羅斯州份-的主權。[149]特拉斯誤以為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維克托羅威治·拉夫羅夫指的是烏克蘭的頓內次克州盧干斯克州,並回答說「英國永遠不會承認俄羅斯對這些地區的主權」。[150]當天晚些時候,英國外交部準備立法,允許對俄羅斯組織和個人進行更多制裁[151]2月21日,特拉斯譴責俄羅斯在外交上承認烏克蘭頓巴斯的兩個自稱分離主義共和國。[152]她還表示,英國政府將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的製裁。[153]

2022年2月27日,在BBC電視台的採訪中,特拉斯被問及她是否支持任何人自願前往烏克蘭幫助其抵禦俄羅斯入侵,她回答說「當然,如果人民想支持這場鬥爭,我將支持他們這樣做。」多米尼克·葛里夫的批評說,根據《1870年外國招募法英語Foreign Enlistment Act 1870》,這種行動非法。[154]首相發言人後來表示,英國公民不應前往烏克蘭與俄羅斯人作戰。[155]2月27日,俄羅斯軍隊進入高度戒備狀態,俄羅斯官員說這是針對特拉斯言論的回應。[156]特拉斯說,有必要「與我們在世界各地的所有盟友合作」,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以便英國在石油和天然氣英語Russia in the European energy sector方面不再「依賴」俄羅斯。[157]2022年4月27日,對於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特拉斯說,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盟友必須「加倍努力」,繼續「進一步、更快地將俄羅斯擠出整個烏克蘭,包括克里米亞」。[158][159]

英國首相[編輯]

競選黨魁[編輯]

特拉斯競選領袖的標誌

2022年7月10日,特拉斯宣布她打算參加保守黨黨魁選舉。她承諾,如果當選,第一天就會減稅,並說她將「以保守黨人身份參選,以保守黨人身份執政」,還將採取「立即行動,幫助人民應對生活成本」。[160]她說,將取消擬議的公司稅增長,並扭轉最近國民保險費率的增長,通過推遲計劃中的國債下降日期來彌補缺口,作為「降低國家規模和稅收負擔的長期計劃」的一部分。[161]8月,特拉斯被指責在其競選中多次政策調頭,首先是關於她削減地區公共部門工資的提議,其次是關於承諾不提供「施捨」以幫助緩解生活成本危機英語UK cost of living crisis[162][163][164][165]但她仍於最後一輪黨團選舉中以第二多票跑出,躋身選舉的第二階段。

2022年9月5日,特拉斯在英國保守黨魁選舉中比對手里希·蘇納克獲得更多黨員票而勝出,成為新任黨魁。翌日,她飛赴蘇格蘭亞伯丁,前往巴摩拉城堡覲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並接受女王邀請組閣,正式接替鮑里斯·強森成為新一任英國首相[8][9],也成為了英國歷史上出自保守黨的第三位女性首相[10],同時也是百年來首位在白金漢宮以外獲任命的首相[9]

短暫的首相生涯[編輯]

2022年9月8日,伊莉莎白二世於蘇格蘭逝世,特拉斯成為伊莉莎白二世時代的末任首相,同時成為國王查爾斯三世統治時期的首任首相。

2022年9月23日,特拉斯內閣公布了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措施[166],其中包括把對年收入超過15萬英鎊人群徵收的45%的最高所得稅降至40%,結果招致一片反對聲,並引發英鎊對美元匯率創下歷史新低。10月3日,英國財政大臣夸西·夸騰宣佈取消富人減稅計劃[167][168]。10月14日,特拉斯宣布將保留上屆政府宣布的公司稅上調計劃,[169]同時讓夸西·夸騰請辭。[170]10月17日,新任財政大臣傑瑞米·杭特宣布撤銷部分減稅措施[171]。當天特拉斯為減稅計劃引發的動盪道歉[172]

減稅措施撤回當天,英國多名保守黨成員討論首相特拉斯的政治前途。路透社引述消息指出,已有過百名保守黨議員,將不信任特拉斯,至少有3名保守黨國會議員公開呼籲特拉斯辭職[173]。民調顯示,上台不足一個月的首相特拉斯,支持度淨值跌至負37個百分點,但她表明會繼續執行現有財政政策[174]。英國《經濟學人》在10月11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特拉斯宣佈減稅當天就已經喪失了管治能力,扣除英女王逝世後的十日哀悼期,其實際管治時間僅僅七日,「與生菜的保鮮期相當」[175]。《每日星報》更受到這則評論啟發,在10月14日舉辦直播,打賭他們買回來的生菜會先腐爛還是特拉斯先下台[176][177]。最終特拉斯於10月20日宣布辭任保守黨黨魁,留任看守首相至選出新黨魁[11][12][13]。10月25日,特拉斯正式離任英國首相,而接替她的正是在9月被她擊敗的里希·蘇納克

政治立場[編輯]

經濟政策[編輯]

特拉斯因其對經濟自由主義觀點及對自由貿易的支持而聞名。[178]她創立了保守黨議員自由企業小組,這是一個支持自由市場的議員團體,倡導更多創業精神的經濟和減少就業法律的限制。[179]

外交政策[編輯]

2022年,特拉斯稱沙烏地阿拉伯為「盟友」,但表示她並不「寬恕」該國的某些政策。[157][180]她也認為美國是英國的「堅定盟友」。[181]

特拉斯被描述為對中國和俄羅斯採取「鷹派」的外交政策立場,並呼籲英國減少對這兩個國家的經濟依賴。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特拉斯支持烏克蘭。[182]她支持英國政府對中國實施的某些外交和經濟制裁,包括禁止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進入英國國會,以回應中國政府對維吾爾人的待遇[183][184]在立陶宛與中國的貿易糾紛中特拉斯支持立陶宛。[185]

英國脫歐[編輯]

特拉斯在2016年的公投中支持英國留在歐盟,她說。「我不希望我的女兒在一個需要簽證或許可證才能在歐洲工作的世界裡長大,也不希望她們的商務事業發展因為高昂的通話費用和貿易壁壘而被阻礙。每個父母都希望他們的孩子在有乾淨的水、新鮮的空氣和繁榮自然奇蹟的健康環境中成長。成為歐盟的一部分有助於保護這些寶貴的資源和空間」。[186]

然而到2017年,特拉斯表示,如果再次舉行公投,她將投票支持英國脫歐:「我曾經相信會出現大規模的經濟問題,但這些問題並沒有發生,我也看到了機會。」[187]在2022年保守黨領袖選舉中,特拉斯在談到自己曾經支持留歐時說:「我錯了,我準備承認我錯了」。她補充說:「一些厄運的預兆並沒有成為現實,相反,我們實際上在脫歐後釋放了新的機會」。

社會和文化議題[編輯]

在文化方面,特拉斯說保守黨應該「拒絕身份政治零和遊戲,我們拒絕取消文化的非自由主義,我們拒絕低期待的軟性偏見(soft bigotry of low expectations),這種偏見使許多人退縮。」[188][189]

路透社報導,在LGBTQ+權利方面,特拉斯投票支持同性戀婚姻,從未投票反對過LGBTQ+權利,但曾同意採取行動限制跨性別者權利。[190] 她反對性別自我認同,稱「醫療檢查很重要」。她說自己同意「只有女性有子宮頸[191]。還表示,政府部門應該退出石牆組織多元化冠軍計劃[192]儘管最初支持根據生理性別限制單性別服務,但特拉斯後來在2022年2月表示政府對頒布這一措施不感興趣。[193]

環境政策[編輯]

特拉斯認為壓裂技術是減少英國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一種方式。[194][195]

特拉斯曾表示,她致力於到2050年實現英國的淨零排放目標。[196][197][198]2022年,她表示希望「以不損害企業或消費者的方式」達成這一目標,因此她將暫停對國內匯票和商業票據徵收綠色稅。[199][200][201]

2022年,特拉斯提議將結束英國政府自2019年以來對壓裂暫停,以允許「在國內支持這種作業的地方」進行壓裂作業。[202][203][204][205]

個人生活[編輯]

2000年,她與會計師休·奧萊利英語Hugh O'Leary結婚,[24]他們的婚姻在2004-2005年特拉斯與馬克·菲爾德的外遇中維持下來。[206]他們育有兩個女兒。[207]

2022年,特拉斯說:「我贊同基督教信仰和英國教會的價值觀,但我不是一個經常參加宗教活動的人。」[208]

著作[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第59418號憲報. 倫敦憲報. 2010-05-13: 8744 [2010-06-21]. 
  2. ^ 【改名的藝術】英國新內閣官方中文譯名一覽. 香港. 蘋果日報. 2016-07-15 [2016-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4). 
  3. ^ Liz Truss sworn in as first ever female lord chancellor. 《衛報》. 2016-07-21 [2017-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3). 
  4. ^ 4.0 4.1 4.2 4.3 4.4 Asthana, Anushka. The lady's for turning, right from CND to Conservative. The Times. 2012-06-09 [201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4). 
  5. ^ Elizabeth Truss MP.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12 [2012-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30). 
  6. ^ 新任英揆重組內閣 卓慧思成首位女大法官. 台灣. 東網台灣. 2016-07-14 [2016-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8). 
  7. ^ Ministerial appointments: 19 December 2021. UK Government. [2021-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8). 
  8. ^ 8.0 8.1 Liz Truss will be the UK's new prime minister after beating Rishi Sunak in the race to lead the Conservative Party. Twitter. [2022-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6). 
  9. ^ 9.0 9.1 9.2 特拉斯正式就職 英女王在位70年來第15位首相. 中央社. [2022-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7) (中文(臺灣)). 
  10. ^ 10.0 10.1 特拉斯贏得保守黨黨魁選舉 47歲成為英國第3位女性首相. 中央社. [2022-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6)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Liz Truss resigns as UK prime minister. [2022-10-20] (英國英語). 
  12. ^ 12.0 12.1 英國首相特拉斯宣布辭職 上任僅45天. 2022-10-20. 
  13. ^ 13.0 13.1 卓慧思辭任英國保守黨黨魁. Now 新聞. [2022-10-20] (中文(香港)). 
  14. ^ Where in Oxford is Liz Truss from?. Oxford Mail. [2022-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6) (英語). 
  15. ^ 15.0 15.1 McSmith, Andy. Liz Truss: Conqueror of the Turnip Taliban. The Independent. 2014-07-18 [2019-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8). 
  16. ^ Profile: Elizabeth Truss. The Sunday Times. 2009-11-08 [201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1). 
  17. ^ Forsyth, James. Next right. The Spectator. 2012-06-23 [201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18. ^ Belam, Martin. Loves cheese, hates her first name: 10 things you may not know about Liz Truss. The Guardian. 2022-07-29 [2022-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0). 
  19. ^ Vinter, Robyn. Liz Truss criticised for saying her Leeds school 'let down' children. The Guardian. 2022-07-13 [2022-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4). 
  20. ^ Pengelly, Martin. I grew up where Liz Truss did, attended the same school. She's not telling you the truth. The Guardian. 2022-07-18 [2022-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0). 
  21. ^ BBC Democracy Live: Elizabeth Truss MP. BBC News. [2010-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22. ^ Dale, Iain; Smith, Jacqui. The Honourable Ladies : Volume II: Profiles of Women MPs 1997–2019.. La Vergne: Biteback Publishing. 2019 [2022-07-14]. ISBN 978178590447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23. ^ Ben Ellery. How Liz Truss's Tory transformation left her liberal family behind. Times Newspapers Limited. 2022-07-22 [2022-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3). 
  24. ^ 24.0 24.1 Rajeev Syal; Emine Sinmaz; Ben Quinn; Peter Walker. Ambition greater than ability: Liz Truss's rise from teen Lib Dem to would-be PM.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 Media Limited. 2022-07-30 [202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31). 
  25. ^ Truss flirted with Lib Dems before embracing Tor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Times, 17 July 2014
  26. ^ Liberal Democrat conference: the spirit of Roy Jenkins lives 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衛報, 4 September 2012
  27. ^ Kiron Reid. Criminal Damage (PDF). Liberal Democrat Newsletter. 1994 [2022-08-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8-01). 
  28. ^ Steerpike. Revealed: Liz Truss's youthful escapades. The Spectator. 2022-07-29 [2022-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0). 
  29. ^ "Biograph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lizabeth Truss' official website
  30. ^ Guardian contributor page. The Guardian.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3). 
  31. ^ "The value of mathematic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form, June 2008
  32. ^ "A new leve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form, June 2009
  33. ^ Minors, Michael; Grenham, Dennis. London Borough Council Elections 7 May 1998: Including the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Referendum Results (PDF). London: London Research Centre. 1998 [2022-07-14]. ISBN 1-85261-276-2. OCLC 4017959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0-08). 
  34. ^ Teale, Andrew. 2002 – Greenwich. Local Elections Archive Project. [2022-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4). 
  35. ^ 35.0 35.1 Teale, Andrew. Eltham South Ward. Local Elections Archive Project. [2022-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4). 
  36. ^ General Election 2010 timetable. UK Parliament. 2010 [2022-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37. ^ VOTE 2001 – RESULTS & CONSTITUENCIES – Hemsworth. BBC News. [2022-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38. ^ 38.0 38.1 38.2 38.3 McSmith, Andy. A political affair: We profile cabinet minister Liz Truss. Belfast Telegraph. 2014-07-26 [2016-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2). 
  39. ^ Stokes, By Paul. Dumped candidate blames old Tory sexism. [2017-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40. ^ "Electoral History and Profile", The Guardian
  41. ^ 41.0 41.1 Tory's affair details 'withheld at meeting. Eastern Daily Press. 2009-10-30 [2017-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8). 
  42. ^ Rayner, Gordon. MPs involved in scandals accused of 'hypocrisy' over calls for tougher regulation of the press. The Daily Telegraphdate=9 November 2012.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1). 
  43. ^ "David Cameron phones local grande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Daily Telegraph, 13 November 2009
  44. ^ "Iain Dale's EDP colum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astern Daily Press, 31 October 2009
  45. ^ McSmith, Andy. A field day for the Tory old guard. The Independent. 2009-11-16 [2017-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3). 
  46. ^ Tory woman wins selection battle. BBC News. 2009-11-17 [2017-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47. ^ "Campaign aim to keep Tornado base at RAF Marh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News, 13 November 2010
  48. ^ 48.0 48.1 "Elizabeth Truss joins the cabinet table in reshuff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News, 18 July 2014
  49. ^ "Former minister’s regret over A11 duall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DP, 17 March 2011
  50. ^ "Government urged to grant heritage status to Thetford For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DP, 2 February 2011
  51. ^ "Road Safety Parliamentarian of the Month"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4-23, Brake, January 2013
  52. ^ "Academic rigour and social mobility: how low income students are being kept out of top job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entreForum, 15 March 2011
  53. ^ "Affordable quality: new approaches to childca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entreForum, May 2012
  54. ^ "Free Enterprise Grou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EG website
  55. ^ "After the Coalition"[永久失效連結], Biteback Publishing, 16 September 2011
  56. ^ "Britannia Unchain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algrave Macmillan
  57. ^ Kwarteng, Kwasi; Patel, Priti; Raab, Dominic; Skidmore, Chris; Truss, Liz. Britannia Unchained: Global Lessons for Growth and Prosperity.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12-09-13: 61 [2022-08-06]. ISBN 978-1-137-03223-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7). 
  58. ^ BBC staff. British workers 'among worst idlers', suggest Tory MPs. BBC News. 2012-08-18 [2022-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6). 
  59. ^ Britannia Unchained (PDF). Palgrave Macmillan.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10-28). 
  60. ^ "We must shift science out of the geek ghett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Daily Telegraph, 4 September 2012
  61. ^ "Brian Cox twe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witter, 4 September 2012
  62. ^ Jowit, Juliette. Treasury considers bid to boost employment with tax-free 'mini-jobs'. The Guardian. 2012-08-19 [2012-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63. ^ Cooper, Rachel. Treasury 'considers tax-free mini-jobs to spur employment'. The Daily Telegraph. 2012-08-20 [2012-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6). 
  64. ^ Warrell, Helen; Bryant, Chris. Treasury weighs German 'mini jobs' scheme. Financial Times. 2012-08-19 [2012-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9). 
  65. ^ 65.0 65.1 McGurran, Deborah. Norfolk MP calls for cash for maths. BBC News. 2012-03-28 [201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66. ^ Coughlan, Sean. Maths should be compulsory until 18, says MP report. BBC News. 2012-06-21 [201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5). 
  67. ^ Paton, Graeme. Comprehensive school pupils 'mis-sold' soft A-level courses. The Daily Telegraph. 2011-06-15 [201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68. ^ McGurran, Deborah. Elizabeth Truss in a calculated move on maths. BBC News. 2011-12-01 [201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69. ^ "Justice committee – membershi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K Parliament, March 2011
  70. ^ "Parliamentary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ducation and Childca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ov.uk website. Retrieved 13 February 2014.
  71. ^ "A-level shake up will 'end the treadmill' of repeated exam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Democracy Live, 23 January 2013
  72. ^ "Liz Truss: strong media personality with big ideas on school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15 July 22014
  73. ^ "Shanghai visit for minister to learn maths less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News, 18 February 2014
  74. ^ "Childcare restrictions to be relaxed, minister announc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29 January 2013
  75. ^ "Parents to have more choice of high quality childca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9 January 2013
  76. ^ "Coalition promises 'More Great Childcare' amid growing anxiety in the nursery secto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aynurseries.co.uk, 29 January 2013
  77. ^ "College supports childcare changes"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4-21, Lynn News, 8 February 2013
  78. ^ "Childcare plans will hit standards, Labour war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hannel 4 News, 29 January 2013
  79. ^ "Quality of early education must not be sacrificed if we want More Great Childcare says national char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DNA, 29 January 2013
  80. ^ "How do you fit six toddlers into a buggy? Ask Liz Tru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29 January 2013
  81. ^ "Childcare reform proposals face fierce criticis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29 January 2013
  82. ^ "Childcare Ratio Shake-Up Blocked By Cleg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ky News, 6 June 2013
  83. ^ Dominiczak, Peter. Childcare reforms would have cost more for families, claims Nick Clegg. The Telegraph. 2013-06-06 [2022-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6). 
  84. ^ Ridge, Sophy. Cameron's reshuffle: gender isn't the only thing women MPs have to offer. The Telegraph. The Telegraph. [2016-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85. ^ "Biograph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ov.uk. Retrieved 18 July 2014
  86. ^ "Former Environment Secretary Owen Paterson to deliver keynote speech at climate-sceptic organisation's lectu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dependent, 18 July 2014
  87. ^ "Environment Secretary Liz Truss says climate change 'is happen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estern Morning News, 9 January 2015
  88. ^ "Tokenism, climate change, King’s Lynn incinerator, farming and food: Q&A with Environment Secretary and Norfolk MP Elizabeth Tru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astern Daily Press, 25 July 2014
  89. ^ "Liz Truss: leave lawnmower in the shed to protect UK’s be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4 November 2014
  90. ^ "UK suspends ban on pesticides linked to serious harm in be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23 July 2015
  91. ^ "Pesticides linked to honeybee dec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29 March 2012
  92. ^ "Solar farms are a blight on the landscape, says minis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News, 18 July 2014
  93. ^ "Environment Secretary Liz Truss flies the flag for British apples"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5-04-04, Western Daily Press, 25 September 2014
  94. ^ "Elizabeth Truss at French food expo selling UK foo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News, 27 October 2014
  95. ^ "Liz Truss on BBC Have I Got News For You"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 October 2014 – via YouTube.
  96. ^ "Liz Truss - Pork Marke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8 June 2015 – via YouTube.
  97. ^ "This Tory Minister Is More Excited About Pork Than Anyone Has Ever Be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uzzFeed.
  98. ^ "Cigarettes to be sold in plain packets by 201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Times, 12 March 2015
  99. ^ 99.0 99.1 Monbiot, George. Toothless Environment Agency is allowing the living world to be wrecked with impunity. The Guardian. 2015-11-12 [2015-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4). 
  100. ^ Gibb, Frances. Justice minister quits with blast at ‘novice’ lord chancellor需要付費訂閱. The Times. 2016-07-19 [2016-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101. ^ "Legal firms pursuing troops is outrageous, says Liz Tru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legraph, 1 October 2016
  102. ^ Unrepentant Mail demands 'public hearings' for judges as Brexit row escalates. Law Society Gazette. 2016-11-07 [2016-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103. ^ Charles Falconer. This row over Liz Truss as Lord Chancellor isn't about gender. Its about the law. theguardian.com. 2016-07-25 [201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104. ^ "Liz Truss rebuffs criticism over newspaper attacks on Brexit judg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uardian, 10 November 2016
  105. ^ "The bulging intray facing President Trum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Times, 10 November 2016
  106. ^ Bowcott, Owen. Lord Chief Justice castigates Liz Truss for failing to defend judges. The Guardian. 2017-03-22 [2017-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2). 
  107. ^ Alan Travis. Prison violence epidemic partly due to staff cuts, MoJ admits. The Guardian. 2016-10-27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6). 
  108. ^ Shaw, Danny. Prisons to get 'biggest overhaul in a generation'. BBC News. 2016-11-03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0). 
  109. ^ Travis, Alan. Prisons in England and Wales to get 2,500 extra staff to tackle violence. The Guardian. 2016-11-03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30). 
  110. ^ Liz Truss sacked as Lord Chancellor and demoted. Scottish Legal News. 2017-06-12 [2018-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2). 
  111. ^ Coates, Sam. Liz Truss, chief secretary to the twittersphere. The Times. 2018-03-20 [2018-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112. ^ Truss, Liz. How I took back control on Instagram after becoming a cheesy meme. The Times. 2018-05-08 [2018-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113. ^ Shipman, Tim. Rust Belt Tories to woo millennials in Freer campaign. The Times. 2018-03-18 [2018-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3). 
  114. ^ 114.0 114.1 Bush, Stephen. Boris Johnson may end up defined by his Henry VIII-style search for the perfect chancellor. New Statesman. 21-27 February 2020 [2022-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7). 
  115. ^ Craig, Jon. Liz Truss slams 'macho' male ministers in thinly-veiled attack on Cabinet colleagues. Sky News. 2018-06-26 [2018-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9). 
  116. ^ Elgot, Jessica; Crear, Pippa. Liz Truss lambasts colleagues as cabinet divisions grow. The Guardian. 2018-06-27 [2018-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3). 
  117. ^ Rayner, Gordon; Maidment, Jack. The Future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Dominic Raab proposes 'penny a year' income tax cut as Tory leadership race begins in earnest. The Telegraph. 2019-05-20 [2019-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4). 
  118. ^ Elgot, Jessica; Mason, Rowena. Conservatives slash timetable for leadership contest. The Guardian. 2019-06-04 [2019-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9). 
  119. ^ Scott, Geraldine. Norfolk MP Liz Truss made international trade secretary. Eastern Daily Press. 2019-07-24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120. ^ UK minister apologises for Saudi military sales. BBC News. 2019-09-16 [2019-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6). 
  121. ^ McGuinness, Alan. Liz Truss apologises for 'inadvertent' breaches of ban on Saudi arms sales. Sky News. 2019-09-17 [2019-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2). 
  122. ^ Sabbagh, Dan. Truss admits UK breached court order banning arm sales to Saudis again. The Guardian. 2019-09-26 [2019-09-26].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2). 
  123. ^ Weaver, Matthew. Liz Truss should resign over illegal Saudi arms sales, say MPs. The Guardian. 2019-09-17 [2019-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0). 
  124. ^ Hope, Christopher. Boris Johnson publishes Trade Bill as Government pushes on with Brexit despite coronavirus. The Telegraph. 2020-03-19 [2021-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9). 
  125. ^ Trade Bill 2019–21. UK Parliament. [2021-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126. ^ Stone, Jon. UK government accused of phoning Saudi Arabia to apologise after imposing human rights sanctions. The Independent. 2020-07-09 [2022-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127. ^ Chuter, Andrew. Britain lifts ban on Saudi weapons exports. Defense News. 2020-07-07 [2022-08-06]. 
  128. ^ Liz Truss meetings with hard-Brexit group deleted from public register. The Guardian. Reuters. 2020-08-20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129. ^ Burden, Lizzy. Cheese proves to be biggest stumbling block in UK-Japan trade negotiations. The Telegraph. 2020-08-15 [2020-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3). 
  130. ^ UK signs first major post-Brexit trade deal with Japan. BBC News. 2020-09-11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5). 
  131. ^ Is the UK's trade deal with Japan better than the EU's?. Full Fact. 2020-11-30 [2020-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7). 
  132. ^ Edgington, Tom. Brexit: What trade deals has the UK done so far?. BBC News. 2021-10-21 [2022-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5). 
  133. ^ Stone, Jon. 'Bonkers' Liz Truss speech pulled from government website. The Independent. 2020-12-18 [202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8). 
  134. ^ Truss, Liz. The new fight for fairness – Liz Truss' speech at the Centre for Policy Studies. CapX. 2020-12-17 [202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9). 
  135. ^ Simons, Ned. Cabinet Reshuffle: Liz Truss Promoted To Foreign Secretary. HuffPost. 2021-09-15 [2021-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136. ^ Truss: France has made unacceptable threats. BBC News. [2021-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4). 
  137. ^ Ferguson, Emily. UK must be 'on guard' as crisis erupts between Russia and Eastern Europe, warns Defence chief. iNews. 2021-11-14 [2021-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3). 
  138. ^ UK foreign minister to visit Saudi Arabia, Qatar. Reuters. 2021-10-20 [2022-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1). 
  139. ^ Casalicchio, Emilio. UK and Israel target Iran with trade, defense and cyber pact. Politico. 2021-11-29 [2022-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1). 
  140. ^ Cordon, Gavin. UK and US urge Russia to draw back from conflict in Ukraine. The Independent. 2021-12-02 [2021-12-02]. 
  141. ^ McGuirk, Rod. Former leader says sub deal protects US, not Australia. ABC News. 2021-11-10 [2022-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142. ^ Hurst, Daniel. Former Australian PM Paul Keating criticises Liz Truss over 'demented' China comments. The Guardian. 2022-01-24 [2022-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8). 
  143. ^ Bol, David. Ukraine Crisis: Liz Truss says there will be 'nowhere to hide for Putin's oligarchs' with sanctions. The Herald. 2022-01-30 [2022-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3). 
  144. ^ Johnson, Jamie; Parekh, Marcus; Robinson, Matthew; Vasilyeva, Nataliya. Ukraine crisis latest: Boris Johnson tells Vladimir Putin that Russian invasion would be a 'tragic miscalculation'. The Telegraph. 2022-02-02 [2022-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31). 
  145. ^ Brazell, Emma. Liz Truss to miss trip to Ukraine as she tests positive day after Nadhim Zahawi. Metro. 2022-01-31 [2022-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8). 
  146. ^ Daly, Patrick. Boris Johnson warns of 'dangerous moment' in Ukraine tensions amid 'difficult' Russian meeting for Liz Truss. The Scotsman. 2022-02-10 [2022-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4). 
  147. ^ Philp, Catherine; Parfitt, Tom; Waterfield, Bruno. Sergey Lavrov dismisses Liz Truss meeting as 'like talking to a deaf person'. The Times. 2022-02-10 [2022-02-10]. ISSN 0140-04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9). 
  148. ^ Gallardo, Christine. British diplomacy gets a frosty reception in Moscow. Politico. 2022-02-10 [2022-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4). 
  149. ^ Soldatkin, Vladimir. Russia says facts 'bounce off' Britain's Truss in tense encounter. Reuters. 2022-02-10 [2022-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2). 
  150. ^ Britain's Top Diplomat 'Mocked' Over Russia Trip Gaffes. The Moscow Times. 2022-02-11 [2022-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6). 
  151. ^ Heffer, Greg. Russia-Ukraine crisis: Ministers get new powers to sanction Russia after Liz Truss's stormy talks in Moscow with Sergei Lavrov. Sky News. 2022-02-10 [2022-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4). 
  152. ^ Harding, David; James, Liam. Putin declares Ukraine regions of Luhansk and Donetsk independent entities in signed decree. The Independent.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153. ^ Liz Truss: UK will announce new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Chard and Ilminster News.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2). 
  154. ^ Sparrow, Andrew. Liz Truss criticised for backing Britons who wish to fight in Ukraine. The Guardian. 2022-02-28 [2022-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5). 
  155. ^ Walker, Peter. No 10 distances itself from Truss comments on UK volunteers for Ukraine. The Guardian. 2022-02-28 [2022-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5). 
  156. ^ Ukraine conflict: Russia blames Liz Truss and others for nuclear alert. BBC News. 2022-02-28 [2022-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5). 
  157. ^ 157.0 157.1 Plummer, Katie. Liz Truss calls Saudi Arabia an 'ally' but she cannot condone their policies – in less than a minute. The Independent. 2022-03-16 [202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158. ^ Morris, Sophie. Ukraine war: Ben Wallace backs Liz Truss and says Russia should be pushed out of 'the whole of Ukraine' – including Crimea. Sky News. 2022-04-28 [2022-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5). 
  159. ^ Lawler, David. U.S. push for Ukraine "win" raises the stakes for Russia. Axios. 2022-04-29 [2022-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160. ^ Walker, Peter. Foreign Secretary Liz Truss joins Tory leadership race. BBC News. 2022-07-10 [2022-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2). 
  161. ^ Riley-Smith, Ben. Liz Truss launches leadership bid with tax cut challenge to Rishi Sunak. The Telegraph. 2022-07-10 [2022-07-10]. ISSN 0307-12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2). 
  162. ^ Elgot, Jessica; Stewart, Heather; Allegretti, Aubrey. After Liz Truss's pay cuts U-turn, which other Tory candidate pledges don't add up?. The Guardian. 2022-08-03 [2022-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7). 
  163. ^ Allegretti, Aubrey. Liz Truss accused of second U-turn over cost of living 'handouts'. The Guardian. 2022-08-07 [2022-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7). 
  164. ^ Parker, George. Liz Truss makes U-turn on cutting public sector pay in poorer UK areas. Financial Times. 2022-08-02 [2022-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1). 
  165. ^ Stone, Jon. Liz Truss U-turns: All the times her policies have been ‘misinterpreted’. The Independent. 2022-08-08 [2022-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8). 
  166. ^ 特拉斯为提振经济放大招,英政府推出大规模减税措施. 
  167. ^ 英国政府宣布放弃对高收入者的减税计划. 
  168. ^ “特拉斯经济学 ”急转弯:取消富人减税计划. 
  169. ^ 综述:英国政府宣布保留公司税上调计划. 
  170. ^ Colchester, Max. 英國首相特拉斯解僱財政大臣,在減稅計劃上做出重大逆轉.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2022-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5). 
  171. ^ 侯俊偉發聲明 公布撤銷部分減稅措施. 
  172. ^ 特拉斯为减税计画引动荡道歉 誓领导英国保守党到下次大选. 
  173. ^ 英國三名保守黨國會議員表態要求卓慧思辭職 - RTHK. 香港電台. 2022-10-17 [2022-10-17] (中文(香港)). 
  174. ^ 保守黨大會前夕 卓慧思民望持續下滑. Now新聞. 2022-10-02. 
  175. ^ Liz Truss has made Britain a riskier bet for bond investors. The Economist. 2022-10-11 [2022-10-21]. 
  176. ^ Daily Star lettuce celebrates victory as Prime Minister Liz Truss resigns. 每日星報. 2022-10-20 [2022-10-21]. 
  177. ^ 英国首相输给了生菜!生菜未变质 特拉斯先辞职. 8world. 2022-10-20 [2022-10-21]. 
  178. ^ Mackinnon, Amy. Liz Truss, True Believer. Foreign Policy. [2022-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6). 
  179. ^ Emilio Casalicchio, Graham Lanktree and Cristina Gallardo.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iz Truss. Politico. 2021-09-15 [2021-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180. ^ UK foreign secretary praises Saudi Arabia, Oman for efforts to secure release of Briton. Saudi Gazette. 2022-04-24 [202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2). 
  181. ^ 会见拜登后,英国首相特拉斯发推“炫耀”:我们是坚定盟友. 
  182. ^ 英国首相特拉斯表示:“2022年的故事是自由对侵略发起反击”. 
  183. ^ Liz Truss summons Chinese ambassador over ‘escalation’ in Taiwan. [2022-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0). 
  184. ^ Liz Truss summons Chinese ambassador over aggression towards Taiwan. [2022-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0). 
  185. ^ 英首相会晤立陶宛总统 强调在对华贸易纠纷中支持立陶宛. 
  186. ^ Nicholas Cecil. EU referendum: Liz Truss leads female ministers' drive for women to vote In. Evening Standard. 2016-06-16 [2021-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187. ^ Agnes Chambre. Liz Truss says she would now back Brexit. Politics Home. 2017-10-11 [2021-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188. ^ Rowena Mason, Jessica Elgot and Aubrey Allegretti. Conservatives take aim at cancel culture and 'woke aggression'. The Guardian. 2021-10-03 [2021-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2). 
  189. ^ Geraldine Scott. Truss: Britain must embrace 'warts and all' history of Empire. The Independent. 2021-12-08 [2021-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9). 
  190. ^ What are the UK Prime Minister hopefuls' stances on LGBTQ+ rights?. news.trust.org. [2022-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1). 
  191. ^ Diver, Tony. Transgender people should not have right to self-identify without medical checks, Liz Truss says. 每日電訊報. 2021-10-03 [2022-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30). 
  192. ^ Courea, Eleni. Liz Truss urges official withdrawal from Stonewall diversity scheme. The Times. 2021-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1). 
  193. ^ Chaplain, Chloe. Government 'has no interest' in banning trans people from single-sex toilets, Liz Truss says. i.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30). 
  194. ^ Ben Riley-Smith. Liz Truss backs return of fracking to stop Russia holding UK to ransom on gas. The Daily Telegraph. 2022-03-09 [2022-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195. ^ Truss ‘held back’ on fracking risk. Energy Voice. 2015 [2022-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3). 
  196. ^ Peter Walker. Truss tax plans could put millions at risk of ‘real destitution’, says Sunak. The Guardian. 2022-08-11 [2022-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4). 
  197. ^ Helena Horton. Tory hopefuls Sunak, Mordaunt, Truss and Tugendhat commit to net zero. The Guardian. 2022-07-15 [2022-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5). 
  198. ^ UK becomes first major economy to pass net zero emissions law. GOV.UK. Crown copyright. 2019-06-27 [2022-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5). 
  199. ^ Nick Gutteridge. Policy watch: Where Liz Truss and Rishi Sunak stand on the key issues. The Daily Telegraph. 2022-08-15 [2022-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5). 
  200. ^ Dominic McGrath. What do the two candidates to be the next prime minister say on policy?. The Independent. 2022-07-24 [2022-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5). 
  201. ^ Katy Balls. Liz Truss on taking on Rishi and what she’ll do in No. 10. The Spectator. 2022-07-16 [2022-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5). 
  202. ^ Oliver Wright. Liz Truss vows to end fracking ban and scrap housing targets. The Times. 2022-07-18 [2022-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3). 
  203. ^ Government ends support for fracking. GOV.UK. Crown copyright. 2019-11-02 [2022-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1). 
  204. ^ Preston New Road - PNR 1Z - Hydraulic Fracturing Operations Data. North Sea Transition Authority. 2019 [2022-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3). 
  205. ^ Ben Riley-Smith; Dominic Penna; Camilla Turner. Liz Truss: No windfall tax on energy companies. The Daily Telegraph. 2022-08-11 [2022-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3). 
  206. ^ Tory candidate Elizabeth Truss faces deselection vote in two weeks over affair. The Guardian. 2009-11-05 [2022-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7). 
  207. ^ McSmith, Andy. A political affair: We profile cabinet minister Liz Truss. Belfast Telegraph. 2014-07-25 [2022-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4). 
  208. ^ Hatton, Ben; Wheeler, Richard. Nicola Sturgeon is an 'attention seeker' best ignored, claims Liz Truss. Yahoo! News. 2022-08-02 [2022-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5). 

外部連結[編輯]

政黨職務
前任者:
鮑里斯·強森
英國保守黨領袖
2022年
繼任者:
里希·蘇納克
官銜
前任者:
歐文·派特森
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大臣
2014年-2016年
繼任者:
安德烈·李德森
前任者:
麥可·戈夫
司法大臣
2016年-2017年
繼任者:
大衛·李登頓
大法官
2016年-2017年
前任者:
大衛·高克
財政部首席秘書
2017年-2019年
繼任者:
里希·蘇納克
前任者:
多米尼克·拉布
外交、國協及發展事務大臣
2021年-2022年
繼任者:
祈維利
前任者:
鮑里斯·強森
英國首相
2022年
繼任者:
里希·蘇納克
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
前任者:
克里斯多夫·弗雷澤英語Christopher Fraser
英國下議院西南諾福克議員
2010年
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