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刀殺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借刀殺人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三計,比喻不是透過自己,而是假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原文為:「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此計的含義是借用一方的力量來消滅另一方的力量。這個計謀經常被使用與演義,歷史上有很多與這個成語相關的故事和典故。即使在今天,很多非常吸引人的,高潮迭起的電影也是貫穿著這樣的情節。
注釋[編輯]
- 友未定:盟友對主戰的雙方,尚持徘徊、觀望的態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況。
- 以《損》推演:指「損」與「益」的轉化關係,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擊敵人,使盟友受到損失,但盟友的損失正可以換得自己的利益。
按語[編輯]
故象已露,而另一勢力更張,將有所為,便應藉此力以毀敵人。如: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向鄶之豪傑、良臣、辨智、果敢之士,盡書姓名,擇鄶之良田賂之,為官爵之名而書之,因為設壇場郭門之處而埋之,釁之以雞緞,若盟狀。鄶君以為內難也,而盡殺其良臣。桓公襲鄶,遂取之。諸葛亮之和吳拒魏,及關羽圍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蔣濟說曹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心不願也。可遣人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釋。」曹從之,羽遂見擒。
三十六計 | ||||||
---|---|---|---|---|---|---|
勝戰計 | 一 瞞天過海 | 二 圍魏救趙 | 三 借刀殺人 | 四 以逸待勞 | 五 趁火打劫 | 六 聲東擊西 |
敵戰計 | 七 無中生有 | 八 暗渡陳倉 | 九 隔岸觀火 | 十 笑裏藏刀 | 十一 李代桃僵 | 十二 順手牽羊 |
攻戰計 | 十三 打草驚蛇 | 十四 借屍還魂 | 十五 調虎離山 | 十六 欲擒故縱 | 十七 拋磚引玉 | 十八 擒賊擒王 |
混戰計 | 十九 釜底抽薪 | 二十 渾水摸魚 | 廿一 金蟬脫殼 | 廿二 關門捉賊 | 廿三 遠交近攻 | 廿四 假道伐虢 |
並戰計 | 廿五 偷梁換柱 | 廿六 指桑罵槐 | 廿七 假癡不癲 | 廿八 上屋抽梯 | 廿九 樹上開花 | 三十 反客為主 |
敗戰計 | 卅一 美人計 | 卅二 空城計 | 卅三 反間計 | 卅四 苦肉計 | 卅五 連環計 | 卅六 走為上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