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倫敦歷史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從那時至今,倫敦從凱爾特人的城鎮逐漸發展成為英國首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文化重鎮。它在歷史上經歷了瘟疫、火災、內戰、空襲、恐怖襲擊和暴亂的多次考驗。

倫敦城是倫敦的歷史核心區,如今它也是倫敦主要的金融區,代表了倫敦都會區的一個部分。

語源[編輯]

倫敦(London)這個詞的語源已經無法確定。幾個世紀以來,出現大量關於倫敦這個詞的語源的說法,其中大多數作為語言學歷史學上的空想,可以被否定,只有少部分從學術角度上可信。但沒有一個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實其中的任何一種說法。

史前時期[編輯]

倫敦附近的斯旺斯康( Swanscombe )曾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 根據蒙茅斯的傑弗里所著的《不列顛諸王記》記載,約在公元前1100-1000年,特洛伊的布魯圖斯擊敗了巨人哥革和馬各之後,建立了倫敦城。當時,這個定居點被稱為「Caer Troia, Troia Nova」(拉丁語意為「新特洛伊」),這個詞後來被簡化為了「Trinovantum」。在鐵器時代,特里諾文特人的部落居住於此。傑弗里在書中寫到了很多個史前時期倫敦地區傳說中的首領,比如安葬於拉德蓋特路德王

然而,儘管考古學家不斷進行發掘,卻仍未找到證明該區為史前主要定居點的證據,僅找到農場、墳墓、居住痕跡等零散考古發現。昔日羅馬城市的存在仍未被證實。但由於部分羅馬城仍待發掘,部分定居點可能尚未被發現。學界現在認為,倫敦在史前時期最有可能是一個具有一些分散定居點的農村地區。豐富的出土文物,如在切爾西附近的泰晤士河段發現的巴特西盾表明,該地區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埃格姆布倫特福德也有可能是重要的定居點,伊爾福德阿普霍爾營還有一個山丘堡壘,但在羅馬時期的倫敦,沒有出現今日倫敦城的城市雛形。

羅馬帝國時期,倫敦的造幣廠鑄造的印有[永久失效連結]卡勞修斯頭像的錢幣
1300年的倫敦

中古時代[編輯]

13世紀,倫敦發展迅速,在愛德華一世出生到登基這段期間,倫敦的人口足足翻了一倍,從四萬增長到八萬;隨之而來的是治安惡化,入夜後充斥著武裝團體以「解決公民糾紛」為生,這也是糾紛出現的源頭,1284年倫敦街頭甚至出現暴亂、越獄事件,多名政務委員會成員捲入謀殺案。[1]

都鐸王朝[編輯]

斯圖亞特王朝[編輯]

17世紀時倫敦已經是當時大英帝國乃至歐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倫敦大火災毀壞倫敦城內大部分的建築,但大火後倫敦又立即開始為期10年的重建,包括聖保羅大教堂在內的標誌性建築都是在此期間開始動工的。

18世紀[編輯]

17世紀末,特別是18世紀,英國的服裝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享譽歐洲各國,其影響僅次於法國服裝。與服裝配套的各種裝飾品也備受人們重視,手提包和雨傘在18世紀末已成為一個裝著考究的人的必需品 。 與此同時,英國人對飲食也越來越講究。一方面注重收集、整理舊的菜譜,另一方面不斷從國外引進新的食品和飲料。1651年咖啡傳入英國,起初英國人把咖啡說得一無是處,認為它既不合營養之需,"又無助放縱之興" ;可是到18世紀初,倫敦已開設了500 多家咖啡館,人人都有自己特別欣賞、喜歡光顧的咖啡館。

19世紀[編輯]

倫敦在維多利亞時代經歷大規模的發展,包括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的開通、公共汽車的營運以及聯繫四方的鐵路線,使倫敦的市容與交通面貌一新。倫敦市區在19世紀後半期居住人口突然下降,大量新建的建築使倫敦從一座喬治風貌的城市轉而成為維多利亞特色的城市。

20世紀[編輯]

1900年-1939年[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倫敦[編輯]

消防隊員在撲滅爆炸地點的火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倫敦與其他英國城市一樣遭受了慘重的破壞, 最大的是由納粹空軍發動的倫敦大轟炸(The Blitz)。轟炸前,數十萬兒童和青少年被迫疏散到鄉村避難。平民則在地下車站避難空襲。

最猛烈的轟炸發生在1940年9月7日到1941年5月10日之間。在此期間,倫敦遭受了71次轟炸,共1.8萬噸高爆炸藥被傾瀉在這裡。聖保羅座堂籠罩在煙霧中的一幅照片則成為這一時期的象徵。當希特勒將精力集中在東線戰場時,轟炸開始逐漸減少。在戰爭末期,即1944年和1945年期間,倫敦又遭到了納粹最新研製的V-1和V-2火箭的襲擊。

倫敦在轟炸中遭到嚴重的破壞和巨大的傷亡,尤以倫敦港最為嚴重。到戰爭結束時,有至少3萬人因轟炸死亡,超過5萬人重傷,[2]數以萬計的建築物被摧毀,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1945年-2000年[編輯]

21世紀[編輯]

2005年7月6日,倫敦獲得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由此也成為首座三次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城市[3]。2015年2月,大倫敦的總人口估計為860萬,達到自1939年來的最高點[4]

倫敦的歷史古蹟列表[編輯]

德軍空襲後濃煙中的倫敦(1941年)

參考文獻[編輯]

  1. ^ Marc Morris著、李若曦譯. 愛德華一世. 北京: 中信. 2018年10月: 234. ISBN 978-7-5086-9129-9 (中文). 
  2. ^ Air Raid Precauti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omefront website
  3. ^ London beats Paris to 2012 Games. BBC Sport. 2005-07-06 [2012-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3). 
  4. ^ London's population hits 8.6m record high. BBC News. [2015-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1).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