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俗稱快當病、吐黃水病、攻心翻等[1])是一種由硒缺乏及克沙奇病毒感染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充血性心肌症。其病因較為複雜,目前認為與水文地質環境、水土-膳食、生物病因、免疫損傷和細胞膜氧化損傷有關。[2][3]1935年於中國黑龍江省克山縣首次發現,並以此得名。[3]此種疾病後來被發現廣泛存在於從中國東北至西南的廣大土壤中缺乏硒的帶狀地帶,多發於丘陵山區的農村,主要涉及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山東、陝西、甘肅、河北、湖北、四川、雲南、西藏、河南、寧夏及貴州等16個省和自治區,321個市、縣。1951年至1953年在韓國有報道,1955年日本有報道。[1][2]此種疾病在1960年至1970年間最為流行,造成了數千人死亡[4][5]。1970年代後,急型克山病的發病率下降明顯,但潛在型和慢型仍有散見。目前在臨床上,急型克山病幾乎絕跡,小兒的亞急型也基本控制。目前高發區中常見的僅為少數心功能代償的潛在型和心肌損害較重、長期超負荷、逐漸失去代償力的慢型(充血性心力衰竭)。[3]
主要表現為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可有不同程度,另外還可見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急型病人易迅速死亡,或有頑固劇烈的嘔吐以至吐出膽汁。[1]亞急型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及水腫,慢型則主要表現為充血性心力衰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