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格勒案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列寧格勒案件(俄文: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е дело),是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在蘇聯發生的一系列冤案的統稱。冤案導致較為年輕的蘇共高層領導人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尼古拉·沃茲涅先斯基被槍斃,列寧格勒當地和各地方幹部被牽連。捲入冤案者多在列寧格勒工作過,或和在列寧格勒工作過的蘇共中央第二書記日丹諾夫關係密切。

背景[編輯]

二戰之後,約瑟夫·史達林開始大力提拔年輕幹部。列寧格勒市第一書記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被提拔為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負責監督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負責的國家安全局內務部的工作;主持戰時經濟工作的尼古拉·沃茲涅先斯基被任命為國家計委主任,負責重建;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升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三位年輕幹部的特點是都曾在圍困中的列寧格勒任職,為列寧格勒的堅守做出過突出貢獻,且都與蘇共中央第二書記,原列寧格勒第一書記日丹諾夫關係密切。

這種提拔意味著史達林在考慮接班人的問題,赫魯雪夫認為這是因為此時史達林已不再信任貝利亞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舊人,希望庫茲涅佐夫可以接替馬林科夫,而沃茲涅先斯基可以負責主持部長會議,柯西金負責財政方面的工作[1]。這種安排很快產生了新舊衝突。庫茲涅佐夫對貝利亞的監督讓其不滿,莫洛托夫和米高揚在回憶中均認為他還不具備在這個位置上的條件[2]。而沃茲涅先斯基的桀驁個性也讓他得罪了貝利亞和馬林科夫。

1946年主管航空工業的馬林科夫因「諾維科夫案件」受牽連,被趕出中央政治局,馬林科夫的政治對手日丹諾夫趁機發動了清洗馬林科夫政治勢力的活動。1947年9月到1948年7月,庫茲涅佐夫在列寧格勒發動清洗活動。但日丹諾夫的病重和很快去世改變了形勢。1948年7月史達林被貝利亞說服,讓馬林科夫重新回到蘇共中央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很快馬林科夫就和貝利亞接近,開始降低史達林對「列寧格勒派」的信任。

發難[編輯]

1949年1月俄羅斯聯邦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羅季奧諾夫書面通知馬林科夫全俄貿易博覽會在列寧格勒開幕,這一活動是蘇聯部長會議和國家計委批准的,為的是促進戰後經濟,改善列寧格勒圍困倖存者生活。馬林科夫則宣稱這一活動是庫茲涅佐夫和羅季奧諾夫等人未經中央委員會批准搞的,所以不合法。認為這是用全國預算來支持列寧格勒的發展。同時在二月份,蘇共政治局對1948年12月的一封匿名信做出了反應,來信稱列寧格勒當局操縱選舉,宣稱自己獲得了人民的全票支持。政治局認為這是列寧格勒市委第一書記波普科夫俄語Попков, Пётр Сергеевич試圖將列寧格勒獨立於中央委員會之外的行為,並將庫茲涅佐夫和羅季奧諾夫牽連在內。

庫茲涅佐夫、羅季奧諾夫和波普科夫被定義為「反黨行為」之後,沃涅茲先斯基也因為「波普科夫希望他成為反黨行為的保護人,雖然拒絕但未向政治局報告這一活動」而被牽連,於當年3月被免去國家計委主席職務賦閒在家。他多次要求辯白,並未被允許,後來在家撰寫了《共產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書稿。對於史達林在發動批判中的作用,莫洛托夫推測既不能說是他親自搞得,也不能說未經他點頭[3]。其後史達林曾多次提到還是應該給沃涅茲先斯基安排些工作,比如掌管國家銀行,但遭到馬林科夫和貝利亞的抵制[4]

清洗展開[編輯]

1949年7月國家安全部(克格勃前身)負責人阿巴庫莫夫羅織證據,誣陷曾前往英國訪問的列寧格勒第二書記卡普斯京俄語Капустин, Яков Фёдорович是英國間諜,卡普斯京在酷刑下招供庫茲涅佐夫、羅季奧諾夫和波普科夫的確是和境外反蘇勢力勾結的反黨集團。8月13日三人被逮捕。11月沃涅茲先斯基被捕。1950年9月28-30日最高法院軍事法庭確定六人犯有「叛國罪」,判處死刑,不許上訴。10月1日即執行。他們的親屬也受到牽連,有的被判處死刑,有的被流放。

案件隨後波及到整個列寧格勒和蘇聯各級地方組織。列寧格勒市黨組織和政府的一大批負責幹部和著名人士突然被捕,大約兩千名列寧格勒的官員和公眾人物被免職。著名的知識分子、科學家、作家和教育家被流放或是關押進古拉格集中營。例如尼古拉·普寧,就因為對蘇共宣傳和成千上萬的列寧像不滿而被關押四年,迫害致死[5]莫斯科黨組織中日丹諾夫從高加索地區提拔過來的人統統被清洗。牽連的人中只有柯西金(後來的部長會議主席)和德米特里·謝皮洛夫倖免,兩人只是被免職,不久又重新調回中央,其倖存的原因無從知曉,赫魯雪夫也只能說柯西金拿到了「一張中獎彩票」[4]。列寧格勒案件的餘波一直到史達林死後才平息。

平反[編輯]

1953年史達林去世,不久貝利亞即被逮捕。1954年列寧格勒案件的炮製者阿巴庫莫夫因炮製冤案被槍斃。1955年最高蘇維埃會議上,赫魯雪夫批判馬林科夫發動了列寧格勒案件。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上赫魯雪夫在報告中稱「列寧格勒案件」完全是對庫茲涅佐夫不滿的貝利亞和阿巴庫莫夫等人策劃的冤案,宣布為受害者和列寧格勒黨委會恢復名譽,並未提及馬林科夫在其中的角色。1957年2月,蘇共中央監委會決定恢復沃茲涅先斯基等人的黨籍。

注釋[編輯]

  1. ^ 赫魯雪夫回憶錄
  2. ^ 丘耶夫. 同莫洛托夫的一百四十次谈话.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年: 527頁. 
  3. ^ 丘耶夫. 同莫洛托夫的一百四十次谈话.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年: 526頁. 
  4. ^ 4.0 4.1 尼基塔·赫魯雪夫. 赫鲁晓夫回忆录.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85年12月: 231. 
  5. ^ The Diaries of Nikolay Punin: 1904-1953.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9) ISBN 0292765894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