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林寺 (福州)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26°06′12″N 119°17′32″E / 26.103215°N 119.292096°E / 26.103215; 119.292096

華林寺大殿
華林寺大殿
華林寺大殿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福州市鼓樓區
坐標26°06′13″N 119°17′31″E / 26.10350°N 119.29203°E / 26.10350; 119.29203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編號2-19
登錄1982年

華林寺閩東語華林寺平話字Huà-lìng Sê)位於中國福州市鼓樓區屏山南麓[1],鼓屏路北端,福建省人民政府大院東側,坐北朝南[2]。 華林寺建於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注 1][3][4],由彼時的福州郡守為祈求國境安寧主持修建。初名越山吉祥禪院,明正統九年(1444年),御賜匾額「華林寺」,遂以之為名,並沿用至今。[5]古時華林寺一帶館舍清幽,梅荔滿園,林木茂盛。名士李綱張浚、王應山、謝肇淛等皆曾遊覽於此[5]。寺院建成後,幾經興廢,原有殿堂庭閣等大部被毀。惟余大雄寶殿,乃宋代遺構,[6]長江以南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7][4],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9]。大殿單檐九脊頂,構架抬梁式[6],其18根殿柱以上全用斗栱支撐。大殿建造手法在唐宋木構建築中獨具一格,對日本鎌倉時期(12世紀)建築風格影響頗大。[5] 20世紀80年代大修時,又補建山門、配殿等[10],周以紅牆[11]

古剎歷史[編輯]

宋朝[編輯]

左乃宋高宗御書碑刻殘額,右為康熙年「華林禪寺香燈碑」。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吳越國王錢俶仍割據浙江福州等地,知福州彰武軍事鮑修讓[注 2]為祈求佛祖保佑郡境的安寧[13][14],從思想上加強對統治[15],拆卸原閩國宮殿,利用所拆下來的材料在屏山南麓建成華林寺前身「越山[注 3]吉祥禪院」[13][14]。依五代形制的大殿為木結構;面寬三間,進深四間,八架椽,九脊;屋頂為單檐歇山頂[6]。 彼時建成文昌祠、普陀岩和正殿等。正殿之後有法堂,法堂之西有祖師殿,都以屏山為靠背。此後,又建造數座禪院,規模宏大[5]。十四年後吳越國向宋納土,福州才入北宋版圖[16]:83。此前福州尚屬吳越國,而未入北宋,故華林寺大殿亦可視為五代十國末期之建築[17]。宋代福州宗教盛行,越山吉祥禪院在眾多的寺院中素負盛名,有詩稱「城裡三山千簇寺,夜來七塔萬枝燈」[16]:83宋高宗曾以寵臣王繼先被貶謫寓居於此禪院故,特地將寺院原有四見(倚雲)亭賜名「還峰亭」,又御書「越山」、「環峰」刻石於寺,至今篆書殘碑猶存[18][16]:85-86。南宋名臣張浚曾讀書於此,並將讀書處命名為「絕學寮」[18]。名臣李綱也曾遊覽至此[5]

明朝[編輯]

掛在山門上的明代御賜牌匾

宣德六年(1431年)華林寺重建[19]正統九年(1444年),御賜匾額「華林寺」[13],遂改此名[20],一直沿用至今[13]。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併入附近的羅漢院、越山庵,後又增建了御書閣、環峰亭、絕學樓、勝會亭等建築物,華林寺規模增大。[5]以越王山[注 4]為斧扆,其範圍幾乎占山南的全部。[16]:83名士王應山謝肇淛等曾遊覽至華林寺[5]

清朝[編輯]

乳栿下清代增加的天花[22]

清朝順治初年(1644年)華林寺有過修葺,康熙七年(1668年)再次修繕[19]雍正年間,寺漸傾圮[20],寺僧亦已散訖[23],法堂遂改為普濟堂[20]乾隆十九年(1754年)刊本《福州府志》記載:「西廊有轉輪經藏,今圮。東廊有文昌祠、普陀岩,正殿之後為法堂,法堂西祖師殿,以越王山為斧扆。」[23]年間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門、廊廡、客堂、僧舍等[20]。其中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至道光六年(1826年),華林寺進行了大規模重修[20],原大殿的面闊三間被擴建成面闊七間[19],進深四間擴為八間[20];單檐改為副階重檐[19],仍為歇山頂。還增建了准提樓、文昌閣、火神廟、金佛殿及大士閣等。[20] 林則徐曾為它寫聯:「似聞陶令開三徑,來與彌陀共一龕」,並撰《重建越山華林寺碑記》一文,勒石以志[5]。這一文也對華林寺的建造發展及修復作了一番詳細的記述[20]宣統三年(1911年)又進行了一次小修[19]

共和國時期[編輯]

1953年福建省第一次文物普查中,華林寺被發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55年對大殿構架進行加固,翻修屋面[19]。1956年,《文物參考資料》文章顯示此地「環境比較僻靜,山地附近長著園林樹木,更增添了自然景色」[24]。1958年第一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鑑定為長江以南最古老木構建築物[25]。到了1963年,其餘附屬建築皆因年久失修,罹風災、受蟲害而倒塌。僅存的大殿亦已構架歪閃,榫卯移位,瓦樣面目全非。[26]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注 5]大院從原址省府路遷來[29],將華林寺及其附近區域占用,原有圍牆、長廊、山門、天王寺等悉數拆除[11]。清朝道光時期擴大的部分,亦以「妨礙內部交通」之理由被拆毀[26]。文革後,大殿外圍也被拆除,惟華林寺大殿以存儲重要物資故得以保留。由於背面建起了一座七層省委大樓,原本能北瀉的雨水因而受阻,滲入大殿地下,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地面下沉,白蟻成災,大殿梁柱損壞嚴重,隨時有倒塌之虞。[11]

20世紀80年代大修中的華林寺[32]

1980年,清華大學教授莫宗江等,受國家文物局委託,對華林寺大殿進行法式測繪,並論證了大殿之年代及其結構。1982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林寺位列其中。[26]然而同年華林寺卻即將被拆[33],遂有福建省政協委員在彼時省政協會議上緊急提案[11][34],堆砌在寺內的建築材料方得以被搬走,大殿主要梁柱得到加固。1983年底省府辦公廳就此寺保護與修繕召開會議。與會政協委員認為:華林寺應向群眾開放;不可只為了彼時已建在華林寺邊的省府大院,就將華林寺四至[注 6]範圍縮太小,「重『衙門』輕文物」;並要求緩建彼時附近在建的省政府大門。[11]最終,1984年國家文物局撥專款[11]。當年6月,由時任福建省長胡平召開的華林寺大殿維修現場會決定:大殿就地維修,政府機關用地服從保護大殿之需求,並劃保護範圍;隨後成立華林寺大殿修復工程領導小組,著手落架大修[37]。大殿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落架修復[25]。為避開省政府大樓[38],又因彼時原址地勢低洼,遂遷移[26],而新址較原址東偏14.6米,南移8.3米[39]。1984年12月[注 7]正式動工落架分解,採用環氧樹脂粘接與不飽和聚酯灌漿等化學加固工藝,還原宋初形制[26],並保留原構件造型與特色[25]。砌建石基座、組裝構件及安裝瓦等等,於1989年10月竣工完成[25],占地面積5129平方米[10]。同期[26]興建仿宋山門、仿明清配殿、迴廊、鋪設下水道、甬道,又添建工作室、接待室及盥洗室等附屬建築[10][16]:84。之後,寺內除宋高宗篆書殘碑,還存有清康熙「華林禪寺香燈碑」等文物。[40]1990年春節華林寺正式對外開放[10]。保護範圍確定為:東至福建日報社圍牆,西至火神廟(包括火神廟),南至華林路,北至省委大樓[41]。2000年,翻修屋面,重新油飾大殿木柱、梁架、門窗等木構件[42]。1980年代的落架大修後完成後,華林寺每年都有定期維護。2014年10月,由於此前有暴雨,曾閉館檢測漏水,並正好對大殿全面體檢以決定是否大修。[43]後以殿外立柱油飾或褪色或脫落,且殿內外滲漏痕跡明顯,於2017年4月11日至翌年4月1日閉館修繕,解決大殿屋面滲漏問題,同時防治白蟻[42]

寺院結構[編輯]

華林寺大殿
華林寺仿宋山門
寄存華林寺內圍成圈的石頭,其中一塊上勒「防虞」
圖乃20世紀80年代大修換下的原件,左者陳列於西配殿,右者陳列於大雄寶殿

現存的整個華林寺寺院被紅牆包圍[11]。由最南端仿宋山門進入,由甬路通向坐北朝南的華林寺大殿[16]:84。華林寺大殿位於華林寺主軸線中心位置[6]。大院東西側為仿明清配殿與迴廊。附屬建築有工作室、接待室及盥洗室等。[16]:84

大雄寶殿殿內陳列福州建築圖片,其內容包括城垣、祠宇廟堂、民居、塔和橋梁。殿內陳列實物有20世紀80年代對大殿大修時更換下來的材料;還有一座按二十分之一比例縮小的大殿模型,模型中結構、斗栱、榫卯等都按原樣縮小製作。西配殿陳列大雄寶殿修復過程,存有文獻、圖紙、照片和建築構件實物。迴廊東南角,立清康熙年「華林禪寺香燈碑」;而其西南角,立宋高宗趙構御書碑刻殘額一方。[16]:85宋御書碑呈圭形,殘長1.1米,寬1.2米。其額完整,正中篆書兩行:「光堯雲龍纏繞,鱗爪畢露」。額下殘存一斜角,碑身依稀可辨,亦周以雲龍圖案裝飾,碑文尚存一楷書「山」字,尚缺右邊的一點一角,較短促,似部首,可能為「峰」字之殘存。有小子款識列「山」之左邊,是「德壽殿書」,其下已斷殘。「殿」字下刻長方形印記,篆書雙行為「德壽殿御書寶」,「書」字刻在印記中。[16]:86 院內有相傳為閩越王飲馬泉的古蹟[16]:85。 此外還寄存了九塊高約60厘米的石頭,長度、弧度、厚度及高度皆相差無幾,剛好圍成圓,上有凹槽,類似榫眼,一塊石上刻有「防虞」二字。福州市考古隊隊員高健斌稱其約於1992年出土,可能用於消防,推斷其最早也是清代器物。[44]

大殿詳情[編輯]

華林寺大殿明間橫架

華林寺大殿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40]。20世紀80年代大殿落架大修之時,對各個主要部位的構件取樣,再經由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碳-14測定,得出結果為:受測樣品時間普遍達1200年,時間最早者達1400多年。由此再結合對存留史籍文獻的研究,確認大殿建造年代乃公元964年[45]。也確認華林寺大殿梁架與斗拱等構架[12]為最初的原物[7]。建築古樸雄渾,工藝精湛[6]。大殿用材為一等材[16]:86,規格超等,構件碩大[46]且外形精美[6]。宋《營造法式》規定,九至十一間大殿方可用一等材;而華林寺大殿僅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卻用一等材,是中國古建築的一個特例[16]:86

主體結構[編輯]

華林寺大殿的梭形殿柱

華林寺大殿平面近方形[16]:85[38]。20世紀80年代修復後,大殿坐北朝南,其平面由前廊和殿身二部分構成,進深四間中,前一間乃前廊,後三間乃殿身[47]。面闊三間15.87,中間6.51米,旁間各4.68米;進深四間14.68米,前後兩間各深3.84米,中間兩間各深3.5米[47][6]。大殿構架抬梁式,單檐九脊頂[6],全部瓦頂乃筒板布瓦[16]:85。殿高15.5米,大殿面積574平方米[6]台明面積495.6平方米[16]:85

其18根殿柱皆為梭形柱[46],其中內柱4根,檐柱18根。殿內構架主要為兩縫橫架和兩縫縱架所組成,呈「井」字形縱橫相交;兩橫架外,各加出際梁架一縫,承兩山出際[注 8][47]。大殿內柱子採用減柱法[16]:85,四根內柱高7.2米[47]。檐柱肥而短[16]:86。 前後檐平柱[注 9]與兩山次角柱[注 10]、中柱[注 11]皆高1.78米,四根角柱高4.86米。內柱、角柱、前檐平柱及兩山前次角柱之底徑0.64米,後檐平柱、兩山後次角柱、兩山中柱之底徑0.6米。[47]內柱、檐柱及柱頭由間額、額枋縱橫聯結,形成外層大方形框架結構[16]:85。各柱最大直徑在下部三分之一處,向兩端逐漸卷殺,至柱頂緊殺如覆盆狀;這種兩頭卷殺的做法,曾在南北朝盛行,隋唐後在華極為少見。[47]內柱高過檐柱2.6米,這原是為了容下內槽佛像[16]:85。四根內柱前後中距7米,內柱頭雖有升起,惟與縫上之中平槫有2~3米高差距,在這段距離里,斗栱與枋層層疊置,使斗栱與梁架交融,柱以上幾乎全用斗栱支撐[47],梁的作用反而比斗栱小[16]:88

大殿鋪作[編輯]

大殿四檐及內柱頭均施斗栱,而柱頭上更用特別粗大的斗栱承托[16]:85。與四周檐柱上三層首尾相接,形成不在同一標高上的鋪作層。斗栱用材碩大,單材31.5×16厘米,斷面2:1,這個比例在同時代實物中罕見。斗栱總高為檐高三分之四。[16]:88而關於斗栱的配置,只在前檐用了補心鋪作,當心間兩朵,而兩次間各一朵[16]:88。 大殿採用單栱素方面重疊的「扶壁栱」原始構造形式。在外檐柱頭櫨斗上第一層為泥道栱,栱上為素方,方上為令栱,栱上又為素方[16]:91。 斗栱簡潔嚴謹,外檐鋪作外轉均為七鋪作雙抄[注 12]出四挑,第一與第三挑偷心[注 13],第二挑頭施重栱承羅漢方,而第四挑頭施令栱承撩檐方,與令栱相交的耍頭位置出昂,所以外觀上是雙抄三下昂[47][12]。 耍頭做法與下昂一致[16]:88。 昂嘴的曲線分三段,上乃一梟,下乃一混,而中乃一梟混。沿著曲線輪廓微刻一道線腳[53]。 內向斗栱鋪作均按需要,隨宜加減,大量運用插栱[46]。 栱鬥鬥耳[注 14]較高且有曲線,下端外張;斗底為單混線腳,厚1.5厘米,向內收2厘米,線腳下又有一個直線腳,約0.5厘米厚[53]。斗底有皿板[注 15]痕跡,保存魏晉風格[46]。山面斗栱後尾連續用五跳偷心華栱及下昂[16]:88。 栱頭卷殺五瓣,上為高約14厘米直線,微微向內收約0.5厘米;下有連續曲線,而曲率較小[53],不用於華北建築,與《營造法式》記載也有不同之處。至於單材華栱,山中柱鋪所用昂長兩架椽,昂尾伸到中平分位,昂身碩大,與山面梁架的結構作用同,日本法隆寺唐招提寺金堂建築中的昂與其結構作用有相似處。[16]:91

裝飾構件[編輯]

左圖華林寺大殿前檐闌額月梁造
右圖大殿內丁字栱、月梁、駝峰

闌額乳栿[注 16]均屬月梁造作法,造型古樸[46]。月梁包括四櫞栿、平梁與前後檐乳栿。兩山後次角柱上乳栿、前檐當心間以及次間闌額共計七種十三根,都是用粗大原木製成,斷面近圓形,直徑皆約0.54米,造型渾圓豐盈,兩端由梁背及兩側三方面卷殺至八榫殺,仰視乃梭形。[53]額上不施普拍枋,前檐補間鋪作直接坐於闌額上。 大殿有三種駝峰,他們不僅尺度巨大,且有流暢自由的輪廓曲線。後縱架兩柱柱頭內額上承補間令栱的雲形駝峰,曲線對稱,2.92米長,0.5米背上,兩端各置有一個小駝峰,承平梁下斗栱,1.8米長,0.45米高,而曲線不對稱,優美簡潔。後檐與兩山後次角乳栿上,各自有一個巨大的雲形駝峰,曲線不對稱,2.84米長,厚0.1米,1米高,恍若逸雲,動勢強烈。[53]大殿多用駝峰而少用蜀柱,各槫外端頂部用生頭木[16]:88。福州文史專家楊秉綸[57]的《福州華林寺大殿》提到,該大殿內構件造型優美,使大殿在古樸雄渾中顯出南方建築特有的輕快秀麗格調[16]:87

脊檁、前廊東西和後檐乳栿的下皮,保留有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道光四年(1824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等重修的紀年題刻,此外還有「法輪常轉」「國界[注 17]安寧」「皇圖鞏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等宋代以來吉祥語題刻[16]:86

建築價值[編輯]

福建博物院收藏的華林寺大殿模型

華林寺大殿為中國長江以南現存最古老木構建築物[40]。 若以建築年代之次序排列,在中國古建築中,華林寺大殿位列於山西五台山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芮城縣廣仁王廟平順縣天台庵大雲院平遙縣鎮國寺大殿之後,居第七位。名單前六座建築,皆保存在氣候乾燥的高原地區,[45]長江以南氣候潮濕多雨,古代木構建築的存留很難[59]

其建築風格因地理上與中原文化中心距離遙遠、建築技藝傳播因素而保留了許多老舊作法,如皿斗、梭柱等制可上溯至魏晉六朝[40]。裝飾構件與淺雕團窠及彩繪之結合巧妙,線條簡潔粗獷,風格獨特,在中國罕見[16]:85。 華林寺的建造方法在全國唐宋木構建築中獨具一格[19][6],很多手法是沒有記載的孤例[60],並帶有顯著閩越地方特色[19]。 華林寺工藝精湛,為研究宋朝的早期建築藝術提供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從這些資料甚至可以上窺唐代乃至南北朝的建築風格[53]。其被譽為「國寶」[60][5]

而根據中日專家及學者之考證[61][45],其建造方法對日本平安時代鎌倉時代的寺廟建築風格也有巨大影響[62],如鎌倉時代的大佛樣日語大仏様[63]。 12世紀,日本名僧俊乘坊重源日語重源專門為建造東大寺大佛殿日語東大寺大仏殿,渡船來到彼時的宋朝,參觀八閩眾寺建造手法,尤其是華林寺的構造技藝與細部手法,並將這佛教寺廟風格移植回日本。而在東大寺大佛殿建設完成後,參與該殿建設的匠人又分散到日本各地建造該樣式的佛寺,使「大佛樣」在日本傳播開。[16]:84 《福建僑報》由此認為,華林寺大殿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見證[5]

條目腳註[編輯]

  1. ^ 本篇條目括號內年份使用公元紀年,下不註明。
  2. ^ 「鮑修讓」又作「鮑脩讓」。[12]
  3. ^ 越山,即屏山。[5]
  4. ^ 越王山,即屏山。[16]:83[21]
  5. ^ 福建省革命委員會,系彼時福建省級行政管理機構,後改回福建省人民政府。[27][28]
  6. ^ 四至,即建築基地或耕地四周與別的基地或耕地分界處。[35][36]
  7. ^ 據《福州華林寺大殿重修記》載,「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正式開工」。重修記由福州華林寺大殿修復工程辦公室楊秉綸撰,黃啟權、曾意丹審定,趙玉林書。碑石鑲嵌在山門前東西壁上。
  8. ^ 兩山出際即不廈兩頭[48]
  9. ^ 平柱,即明間左右的檐柱[49]。明間,即建築物里居中的那間[49][50][51]
  10. ^ 角柱,即山牆兩端角上的柱子[49]
  11. ^ 中柱,即處在建築物之縱中線上,並頂著屋脊,而不在山牆內的柱子[49]
  12. ^ 宋《營造法式》內作「杪」,但後世大部分建築類書籍、論文中均作「抄」,故此處用「抄」,下同。
  13. ^ 偷心造,就是在斗栱里,於內跳和外跳的跳頭上不置橫栱的做法。[52][49]
  14. ^ 斗耳,是斗栱里斗和升的上部,經過單向或者雙向開鑿斗口之後,所餘留下的部分。[54][49]
  15. ^ 皿板一般在柱頭上端,櫨斗下端。當建築有斗棋做法,則它出現在大坐斗下端,使大作斗牢固。由於早期木構建築不用普拍枋和闌額,柱頭又並不平,各內柱頭並不一樣多;而皿板能平齊各柱頭,皿板上再放櫨可穩定整體結構,故用皿板。[55]而皿板在漢至唐之建築中使用較多[56]中國古代建築史學專家張馭寰認為,使用皿板的建築並不多,因其乃稀有構造[55]
  16. ^ 乳栿乃宋式名稱。栿指梁,以乳言其短[49]
  17. ^ 此「國界」二字,最初不指趙宋疆域,而指由閩國被納入吳越版圖的福州。[58]

參考資料[編輯]

  1. ^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志·第七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 512–513. ISBN 9787801224859. 位於福州屏山南麓……乞求國境安寧而建。 
  2. ^ 福州市建築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建筑志》.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61. ISBN 7112019931. 在鼓屏路北……坐北朝南。 
  3. ^ 梁克家. 《淳熙三山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3 [2015-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無諸舊城處也……乾德二年也。 
  4. ^ 4.0 4.1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建省志·文化艺术志.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8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7). 乾德二年(964年) 福州興建華林寺,現存大殿是當今發現的江南最早的木構古建築之一。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福建省海外交流協會. 福州华林寺. 福建僑報. [2013-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福州市建築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建筑志》.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62. ISBN 7112019931. 大殿按五代時期形制……獨具一格。 
  7. ^ 7.0 7.1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志·第七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 513. ISBN 9787801224859. 經用碳14測定……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物。 
  8. ^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志·第七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 513. 1982年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建省志·文化艺术志》.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8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7). 2月23日,國務院公布……南安鄭成功墓(清)榜上有名。 
  10. ^ 10.0 10.1 10.2 10.3 中國博物館學會. 《中国博物馆志》. 北京市. [2013-11-09]. ISBN 97875080066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華林寺大殿保管所該所成立於1985年……占地面和5129平方米。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林釗. 为保护古建筑瑰宝尽责尽力——政协委员促成对华林寺大殿进行复原性大修前后经过忆略. 政協天地 (福州: 福建省政協辦公廳). 2009, (9) [2015-02-11]. ISSN 1672-304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1). 
  12. ^ 12.0 12.1 12.2 史為樂 鄧自欣 朱玲玲.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 9787500449294. 
  13. ^ 13.0 13.1 13.2 13.3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志·第七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 512. 宋乾德二年……賜額「華林寺」。 
  14. ^ 14.0 14.1 新華網福建頻道. 华林寺. 新華網福建頻道地方網群. [2013-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福州郡守鮑修讓為祈求佛祖保佑郡境的安寧,拆除閩王宮殿,……普陀岩和正殿等。 
  15. ^ 張玉霖. 钱俶与福州华林寺. 黑龍江史志 (哈爾濱). 2014, (9) [2015-02-13]. doi:10.3969/j.issn.1004-020X.2014.09.1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3). 福州華林寺是五代十國時期……給福州百姓帶來多年的安定穩定生活。 
  16.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16.14 16.15 16.16 16.17 16.18 16.19 16.20 16.21 16.22 16.23 16.24 16.25 16.26 16.27 16.28 16.29 16.30 16.31 16.32 楊秉綸. 福州华林寺大殿.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福州: 福建社會科學院). 1984, (1) [2013-11-09]. ISSN 1671-8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十四午後吳越向宋納土……至今殘碑猶存。 
  17. ^ 孫闖 劉暢 王雪瑩. 福州华林寺大殿大木结构实测数据解读. 中國建築史論彙刊 (北京市: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2010 [2013-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華林寺大殿為該寺正殿……故也可視為五代十國末期建築。 
  18. ^ 18.0 18.1 梁克家. 《淳熙三山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3 [2015-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御書……張丞相為之名。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孫闖 劉暢 王雪瑩. 福州华林寺大殿大木结构实测数据解读. 北京: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2010 [2013-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福州市建築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建筑志》.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62. ISBN 7112019931. 明正統九年……都作了詳細記述。 
  21. ^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鼓楼区志·第二节 境域》.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1 [2014-07-01]. ISBN 7-80122-62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遂在越王山(屏山)南麓建城…… 
  22. ^ 《梁思成文集第七卷·營造法式注釋》
  23. ^ 23.0 23.1 徐景熹 魯曾煜等. 《福州府志》. 台北市: 成文出版社. 1968. 
  24. ^ 林釗. 福州华林寺大雄宝殿调查简报. 文物參考資料 (北京市: 文物出版社). 1956, (7)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環境此校僻靜,山地附近提著困林胡木,更婀添了自然景色。 
  25. ^ 25.0 25.1 25.2 25.3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志·第七册》. 福州: 方志出版社. 1999: 512–513. 幾經興廢……占地面積500平方米。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福州市建築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建筑志》.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62. ISBN 7112019931. 1953年福建省第一次文物普查中……耗資144萬元。 
  27.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建省志·建筑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12 [2015-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2). 
  28. ^ 王愛菊. 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始末研究. 福建師範大學. 2002 [2015-02-12]. doi:10.7666/d.y443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2). 
  29. ^ 郭盛 齊榕. 福州鼓楼区省府路1号:曾是福建政治中心. 東南快報 (中國新聞網). 2012-08-23 [2015-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2). 1949年至1960年間……直到1960年福建省政府遷到屏山。 
  30. ^ 曾意丹. 《福州旧影》. 中國名城百年. 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0-06-01. ISBN 9787102021911. 
  31. ^ 31.0 31.1 林釗. 《福州华林寺大雄宝殿调查报告》. 1956. 
  32. ^ 國家文物局. 《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分册》. 福州: 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2007-12-01. ISBN 9787805168296. 
  33. ^ 章振乾. 我们的提案保住了华林寺. 政協天地 (福州: 福建省政協辦公廳). 2003, (8) [2015-02-11]. ISSN 1672-304X. 
  34. ^ 潘清河. 履声犹未歇征程——记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名誉会长章振乾.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 福州: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研究會網站. 2013-05-08. 
  35.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现代汉语词典》. 6.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2: 1234. ISBN 9787100084673. 【四至】sìzhì……分界的地方。 
  36. ^ 郝遲 盛廣智 李勉東. 《汉语倒排词典》.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15-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1). 某一塊耕地或建築基地四周的地界。 
  37.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建省志·文物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2 [2015-02-11]. ISBN 78012263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1). 6月,福建省省長胡平召開華林寺大殿維修現場會……著手落架大修。 
  38. ^ 38.0 38.1 华林寺大殿. 福建省文物局. 2004-06-04 [2015-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6). 
  39. ^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志·第七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 513. ISBN 9787801224859. 1984年國家……5000平方米。 
  40. ^ 40.0 40.1 40.2 40.3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志·第七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 513. 1982年被公布為……民國《林森紀念堂碑》等文物。 
  41. ^ 华林寺大殿. 福建省文物局. 2004-06-04 [2015-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6). 
  42. ^ 42.0 42.1 毛小春. 千年华林寺闭门修缮屋面 (轉載). 福州晚報 (海峽網). 2017-04-18 [201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9). 
  43. ^ 李熙慧. 福州华林寺闭馆大修?. 海峽都市報 (福州). 2014-10-14: A44. 華林寺曾在上世紀……是否要大修。 
  44. ^ 趙楊 毛朝青. “华林寺神秘石缸”续:石缸或用于消防. 海峽都市報 (台海網). 2011-10-18 [2015-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6). 
  45. ^ 45.0 45.1 45.2 新華網福建頻道. 华林寺. 新華網福建頻道地方網群. [2013-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大殿落架大修時……重要歷史見證。 
  46. ^ 46.0 46.1 46.2 46.3 46.4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志·第七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 513. 大殿坐北朝南……大量運用插拱。 
  47. ^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福州市建築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建筑志》.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62. ISBN 7112019931. 修復後的大殿……三下昂。 
  48. ^ 齊康 尹培桐 彭一剛 李先逵. 《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5-02-11]. ISBN 9787112023011. 見不廈兩頭(35頁)。 
  49. ^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中国古代建筑辞典》. 北京: 中國書店. [2015-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1). 
  50. ^ 吳山. 《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 南京: 江蘇美術出版社. [2015-02-11]. ISBN 97875344339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0). 
  51. ^ 許寶華 宮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三卷》. 南京: 中華書局. [2015-02-11]. ISBN 710100817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0). 
  52. ^ 齊康 尹培桐 彭一剛 李先逵. 《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5-02-11]. ISBN 9787112023011. 宋式斗拱的一種做法,即在一朵斗拱…… 
  53. ^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福州市建築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建筑志》.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62–64. ISBN 7112019931. 大殿各種構件亦保持原構藝術形象……還可以上窺唐代和南北朝建築風格。 
  54. ^ 齊康 尹培桐 彭一剛 李先逵. 《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5-02-11]. ISBN 9787112023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0). 斗栱中斗與升……所餘留的部分。 
  55. ^ 55.0 55.1 張馭寰. 古建筑的皿板. 房材與應用 (瀋陽: 建築節能雜誌編輯部). 2005, (1) [2015-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1). 我們常常在古建築的木結構部分出現皿板……使整體結構穩定。 
  56. ^ 姜燕 張龍. 微博揭开山西木结构古建筑之痛. 新民晚報社 (上海: 新民晚報). 2012-06-14: A31 [2015-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1). 他還特別指出一個叫做「皿板」的部件……這是他見過的唯一一例。 
  57. ^ 闕文龍. 福州将全面修复闽王祠 重现拜剑台古迹. 海峽都市報 (廈門網). 2009-09-18 [2015-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8). 
  58. ^ 楊曉蕾. 华林寺与闽国史. 王審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4-03-04 [2015-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7). 
  59.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建省志·旅游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7 [2015-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2). 我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之一。 
  60. ^ 60.0 60.1 李熙慧. 福州华林寺闭馆大修?.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 (福州: 海峽都市報). 2014-10-14: A44. 很多手法還是……被譽為「國寶」。 
  61. ^ 华林寺. 福州市博物館. 2009-03-17 [2015-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6). 經中、日專家、學者的考證……深受華林寺建築風格的影響。 
  62. ^ 張凡. 论华林寺对日本寺庙建筑的影响 (2010年第10期). 北京市: 中國商報社. 2010 [2013-11-09]. ISSN 1006-78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華林寺在寺廟建築方面……鎌倉時期寺廟建築風格和模式的重大影響。 
  63. ^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志·第七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 513. 日本鎌倉時期……建築風格影響。 

延伸閱讀[編輯]

外部影片連結
video icon 中央電視台紀錄片《中國古建築》第四集〈匠心獨運〉開頭展示福州華林寺並介紹中國古代單體建築
志書
  • 梁克家. 《淳熙三山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3. 
  • 徐景熹 魯曾煜等. 《福州府志》. 台北市: 成文出版社. 1968. 
  •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志·第七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513. 
  • 福州市建築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建筑志》.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61–62. ISBN 7112019931. 
  • 中國博物館學會. 《中国博物馆志》. 北京市. ISBN 9787508006642. 
論文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