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帕爾·豪澤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斯帕爾·豪澤爾畫像

卡斯帕·豪澤爾德語Kaspar Hauser,1812年4月30日—1833年12月17日)。德國著名的人物、野孩子

出身不詳的豪澤爾,在1828年5月26日突然出現在德國紐倫堡,樣貌看來約16歲,智力低下而且寡言。他後來解釋說,他所能記起來的就是一直被關在一個黑屋子裡,以水和麵包度日,這件事引起了當時國際社會的轟動。因為當時流傳其真正身份,是德國巴登大公國世子,有人把他另一個生命垂危的嬰兒調換過來並將他藏匿起來,目的是要巴登大公室的旁系繼承君位,但此推測與後來有關公子亡故的官方消息,以及目擊證人的私人記載互有衝突,雖有不少分析理論,但至今未能有明確地解釋。

1829年10月17日,有人發現豪澤爾身上有道不造成危險的割傷,另外1833年12月14日他亦帶著致命的捅傷回家。因這兩起案例下,他聲稱有刺客要殺他,他的支持者也認為這是一起政治犯罪案件。但後來輿論則認為這是自我傷害的結果,原因可能是出於公眾對他的興趣日減而產生的失望。

生平[編輯]

1828年5月26日,鞋匠威克曼(Weickmann)在紐倫堡翁施里特廣場(Unschlittplatz)碰到一位約16歲的少年,這個少年先是叫著「呵卜」(He Bue),等離近了說道:「新門街」(Neue Torstraße)。 之後威克曼回憶道,他們只有簡短的對話,這個少年提到他來自雷根斯堡,並帶著一封致紐倫堡第六輕騎團第四營長官的信件(當時營長為弗里德里希·馮·威瑟尼希(Friedrich von Wessenig))。路人告訴他去馮·威瑟尼希住所的方向後,他則說到:「我希望像爸爸一樣,當個騎手。」(Ein solcher Reiter möchte ich werden, wie mein Vater gewesen ist.)之後,馮·威瑟尼希讓他在寓所呆了一會兒,最後決定送他去警署。他在警署寫下的名字為卡斯帕·豪澤爾,他認識金子,會祈禱,並且有一點有限的閱讀能力。因為他的詞彙量非常小,所以僅能回答幾個問題。

卡斯帕爾·豪澤爾銅像,作為棄兒的豪澤爾(前)與紳士豪澤爾(後)

另外,當時要給馮·威瑟尼希的信件標題為:「來自巴伐利亞邊界,地名不詳,1828」(Von der Bäierischen Gränz daß Orte ist unbenant 1828)。 匿名作者描述自己是一為貧窮的臨時工,也提到這個小孩是1812年10月由別人寄放在他那裡的。他把這個嬰兒養大,並教他讀書和寫字。自1812年起這個小孩從未離開過家門。現在這個少年想成為騎手。信的附件,聲稱是源於其母親的,將嬰兒命名為卡斯帕,並註明出生日期為1812年4月30日。小孩的爸爸已經死了,他曾是第六輕騎團的騎兵。從筆跡來看,有人認為兩封信出自一人之手, 那附件明顯的有偽裝的筆跡。

卡斯帕爾·豪澤爾來到位於紐倫堡城堡的監獄,由看守安德烈·希爾特爾(Andreas Hiltel)照料他。起初他只吃麵包和喝水。而他的精神狀態激起了法學家、神學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極大興趣,他收到了無數的考察和語言課程。但是即使身處弗蘭肯地區,豪澤爾還是保持了舊巴伐利亞口音。很快他成了公眾人物,來探望豪澤爾的人絡繹不絕。當時身為遊客的法學家安塞姆·馮·費爾巴哈(Anselm von Feuerbach)有聲有色地描述道:「」。豪澤爾被描述成感官過分敏感,肌肉發育滯後。

在市法醫卡爾·普洛伊博士(Dr. Karl Preu)1828年6月3日的專家意見中,推測豪澤爾就像一個半野人一樣在林中被養大。 經與豪澤爾多次談話後,市長雅克布·賓德(Jakob Binder)作了一次公告,公告中說,以前有關豪澤爾來歷的另外一種說法就此放棄。豪澤爾本人也作了補充說明。按照這個令人將信將疑的逸聞,豪澤爾只記得自己被獨自半坐半臥地關在一個沒有亮光的屋子裡。 睡眠期間有人送給他麵包和水,給他清洗,穿上乾淨衣服,為他剪指甲和頭髮 – 有人解釋深睡狀態是因為有人給他服了鴉片。他大小便在地面凹處的一個容器里,夜間容器會被清理乾淨。在他被釋放前夕,來了一個陌生人。這個人教他寫字,並陪同他到紐倫堡的附近,在行軍路上豪澤爾才第一次學會了站立和走路。那句話,他想像父親一樣成為騎手,使他從那個陌生人那裡不斷的重複而學會的,但他不解其意。

1828年7月18日,豪澤爾被安頓在因病休假的高中教授及後來的宗教哲學家格奧爾格·道默爾(Georg Daumer)處,以對其進行護理教養,道默爾給豪澤爾講授很多課程。其間豪澤爾顯示了顯著的手工才能和製圖才華。

1829年10月17日中午時間在道默爾寓所的地下室里,有人找到了帶著割傷和血印的豪澤爾。他報告說,有個戴面具的人襲擊他,並用利器傷了他,並警告說: 「你一定得死,從紐倫堡來之前就該死。」豪澤爾說,他識別出了面具人的聲音——就是那個帶他到紐倫堡附近的人。豪澤爾首先逃跑到一樓,因為他的房間在一樓,沒有進一步往樓上跑,因為他知道其他人住在樓上,所以穿過吊門往地下室跑,血跡證明了這一點。儘管警署進行了偵察並懸賞捉拿兇犯,然而卻不能給一個合適的解釋。出於安全起見,事件後豪澤爾寄宿在市政府委員彼泊巴赫(Biberbach)的住處,有兩個警察晝夜監視。那起所謂的刺殺引起了公眾對豪澤爾的興趣,為揣測豪澤爾為貴族出身的傳聞又增添了新的養料。但是也有指摘豪澤爾的行為充滿了欺騙性。

1830年4月3日,彼泊巴赫的官邸內發出槍響。豪澤爾的兩個護衛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失去知覺,頭部鮮血淋漓地躺在地板上。豪澤爾後來報告說,他登上一張凳子,想夠一本書。他摔倒的時候,想抓住掛在牆上的一把手槍,但不巧卻叩響了扳機。頭的右邊傷勢並不嚴重,因此傷勢是不是因為槍擊而致十分可疑。這件事促使當局對豪澤爾重新處理。因為豪澤爾此時在彼泊巴赫住所的表現很差,所以之後把他帶到了監護人戈特利布·馮·圖赫爾(Gottlieb von Tucher)的寓所。那裡嚴加管理,尤其是限制前來參觀人的數量。儘管如此長期在外旅行的英國人飛利浦·斯坦霍普(Philip Stanhope)還是有成就的,他開出許多花銷與豪茲爾建立聯繫。這個與豪澤爾建立了良好感情的伯爵以其對豪澤爾的照料而出名,1831年12月後勳爵將豪澤爾送至約翰·邁爾(Johann Meyer)老師的住所。從此他按照法院院長安塞姆·馮·費爾巴哈的建議,從斯坦後泊接管對豪茲爾身心的照料,憲兵隊中尉約瑟夫·希克爾(Josef Hickel)也被特邀關照此事。斯坦霍普支出大筆款項試圖查明豪澤爾的身世。他資助了兩次匈牙利之旅,因為匈牙利語看起來引起了他的回憶。斯坦霍普與豪澤爾的匈牙利之旅最終徒手而歸,令斯坦霍普對他整個故事的真實性產生懷疑。1832年1月斯坦霍普離開並且再也沒有在安斯巴赫出現過。他繼續支付豪茲爾生活費,雖然曾許諾帶豪澤爾到英格蘭,但從來沒有成行。豪茲爾死後斯坦霍普出版了有關豪茲爾的圖書材料,他把所有材料綜合到一起來攻擊豪茲爾,因為他認為他的職責是: 「坦白事實真相。」特別監護希克爾對伯爵的出版物作出證明: 「他從來都是熱愛真相,憎惡謊言的。」

卡斯帕·豪茲爾穿梭於安斯巴赫上流社會。他氣質超群並且是令人喜愛的舞者,但他從沒和任何一位女士有過親密交往。有趣的是豪茲爾對老師邁爾的行為。邁爾不僅謹小慎微而且還很嚴厲,豪澤爾卻在臨終前表示「非常感謝」。邁爾表示豪澤爾並不適合那些高要求的職業。1832年末馮·費爾巴哈將他以書記員和抄寫員的身份安頓在法庭。神父弗爾曼(Fuhrmann)為他布道,並於1833年3月20日為他行堅振禮。不久後的1833年5月29日馮·費爾巴哈亡故,這對豪澤爾來講是個痛苦的損失。

1833年12月14日豪澤爾受到致命捅傷。他說,一陌生人以宮廷花匠的名義邀請他觀賞安斯巴赫宮的自流噴泉。但在應邀地點他卻誰也沒見道。於是他向約翰·烏茨(Johann Uz)紀念碑走,一個滿臉鬍鬚的人跟他講了幾句,並遞給他一個袋子,當豪澤爾伸手接的時候,那人捅了他。這個淡紫色的袋子裡面有張紙條,以鏡像書寫寫成:

這致命一傷使卡斯帕·豪澤爾於1833年12月17日22點整一命嗚呼。至於豪澤爾的傷情是否通過自傷還是外界傷害,對此法醫鑑定也意見不一。國王路德維希一世懸重賞10,000盾追緝兇手,然而卻一無所獲。之後警署顧問默克爾(Merker)在進一步的調查中得出結論: 「屬自傷而非刺殺未遂。」 豪澤爾臨終前對神父弗爾曼坦白: 「我為什麼要對人們感到憤怒、憎恨或冤屈,人們對我什麼也沒做。」(Warum sollte ich Zorn oder Hass oder Groll auf die Menschen haben, man hat mir ja nichts getan)。

紀念[編輯]

卡斯帕·豪茲爾於1833年12月20日在民眾的強烈同情下被安葬在安斯巴赫市的公墓。其碑文為拉丁文:

不久又豎了一座紀念碑, 同樣是拉丁文:

1981年在普拉滕大街一個小地方又樹立了一塊由弗里德里希·施勒(Friedrich Schelle)製成的紀念碑。2007年5月在豪澤爾住過和逝世的寓所前,豎起了一座由西班牙藝術家霍梅·普倫薩(Jaume Plensa)製作的雕像。這座豪澤爾的青銅雕像展示了,豪澤爾坐在一堆石頭上,胳膊和腿環抱著一棵樹。

相關作品[編輯]

論文與報告[編輯]

  • 伊渥· 斯特瑞鼎戈: 神秘莫測的棄兒- 卡斯帕·豪茲爾
  • 伊渥· 斯特瑞鼎戈: 有關卡斯帕·豪茲爾的新資料
  • 福瑞茲·朝茲: 性格闡釋中的問題:簡·米斯特勒的卡斯帕·豪茲爾一書
  • 勞爾·施灣茲麥亞: 大公爵理歐波德下的巴登宮廷和卡斯帕·豪茲爾風波
  • 沃特爾·施萊伯木勒:150年卡斯帕·豪茲爾研究總結
  • 沃特爾·福克斯: 卡斯帕·豪茲爾之疑
  • 萊茵哈德·海德孺特爾: 赫爾曼及卡斯帕·豪茲爾事件
  • 萊茵哈德·海德孺特爾: 國王路德維希一世赫爾曼及卡斯帕·豪茲爾事件

人類學[編輯]

  • 約翰尼斯·瑪亞 和彼得·塔多斯基: 卡斯帕· 豪茲爾, 歐羅巴孩童: 敘述及圖示, 1984斯圖加特,ISBN 3-87838-385-1
  • 約翰尼斯·瑪亞: 勳爵斯坦後泊,卡斯帕· 豪茲爾的對立面,1988斯圖加特,ISBN 3-87838-554-4

文學[編輯]

  • 亞可布· 瓦薩爾曼: 卡斯帕· 豪茲爾或心靈的悲劇,小說1908。 1997年慕尼黑再版, ISBN 3-423-10192-X
  • 奧托·弗雷克: 卡斯帕· 豪茲爾, 1989 法蘭克福菲舍爾出版社,ISBN 3-596-29557-2
  • 彼得·漢得科: 卡斯帕, 1967 法蘭克福素爾坎坡出版社,ISBN 3-518-10322-9

影視[編輯]

  • 卡斯帕· 豪茲爾 (卡斯帕· 豪茲爾的悲劇),導演: 庫爾特·馬圖, 德國1915
  • 卡斯帕· 豪茲爾事件,電視劇3級,導演:羅伯特·斯提姆勒,德國1966
  • 人人為我,上帝反逆 -卡斯帕· 豪茲爾,導演: 韋納·荷索,德國1974
  • 卡斯帕· 豪茲爾 (電影),導演: 彼得·子兒,德國,奧地利和瑞士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