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因素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雙因素理論(英語:Two-factor theory),也稱作激勵保健理論(英語:Motivation-Hygiene Theory),是由美國心理學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於1950年代末所提出。

理論來源[編輯]

1950年代末,赫茨伯格匹茲堡進行研究發現:屬於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方面的因素(例如:挑戰性的工作、認可、責任)使職工感到覺得滿意;屬於工作環境或工作關係方面的因素(例如,地位、工作安全感、薪水福利)使職工感到覺得不滿意。前者被赫茨伯格稱作激勵因素(Motivational Factors),後者被稱作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理論特點[編輯]

該理論認為:

  • 激勵因子:生涯發展、工作特性、責任、成就、賞識。
  • 保健因子:工資、改善人際關係、工作條件、地位、福利。

該理論認為:滿意的對立面不是不滿意,而是沒有滿意;不滿意的對立面不是滿意,而是沒有不滿意。 和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不同,赫茨伯格認為低層次需求的滿足,並不會產生激勵效果,相反,其只會導致不滿意感的消失[1]

批評評論[編輯]

  • 沒有把「組織目標的達到」與及「個人需要的滿足」聯繫起來。
  • 工作滿足和高度激勵的關係不確定。

參考文獻[編輯]

  1. ^ Denhardt, Robert B.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 U.S.A: SAGE Publications, Inc. : 150. ISBN 978141295667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