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的位置
口腔,簡稱口,又稱喙[1]、嘴巴、嘴或咀,是指唇、齶、面頰和口腔底之間的空間,向上它與鼻相通,向後口腔與兩個頜弓後的咽腔相連。口腔的後面的開口是咽峽,前面的開口是嘴。整個口腔的內壁由黏膜層組成。唇與牙(對於沒有牙的人指其牙床)之間的口腔部分里有腮腺的出口。牙後的口腔內有唾液腺的出口,此外舌也在這裡。口腔中重要的器官有舌、牙和唾液腺。口腔周圍的咽、唇和臉頰也是非常重要的。
口腔器官[編輯]
口腔內的器官
口腔生物[編輯]
口腔通過嘴與外部世界相通,它不是一個無菌的地方。口腔內部溫度恆定、濕度高,有許多狹窄的地方,是微生物生長的理想地方。因此這裡有許多細菌、真菌,有時甚至有浮游動物生活,它們組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對口腔內的衛生非常重要。假如這個生態系統被破壞(由於不注意口腔衛生或由於使用抗生素),則往往會導致疾病。比如通過服用抗菌素可以導致真菌泛濫。有些口腔內的炎症(比如齲齒或牙周病)不是由於外部的微生物進入而造成的,而是因為口腔內的平衡被打破,造成一種細菌泛濫而造成。[來源請求]
目前已經確定的在口腔內生存的細菌有300多種。最早的細菌於出生時進入口腔。長牙後一般也可以找到產生酸和導致齲齒的鏈球菌。這種細菌不是口腔內的自然生物,而是由父母通過唾液傳給孩子的。
它是消化道的開始,有進食、磨碎和切斷食物,而口腔是發音和形成語言的一個重要器官。組成口腔的面頰及其肌肉有表達感情的作用。
許多疾病首先在口腔內表現出來(比如愛滋病和一些自體免疫病),因此口腔檢查是診斷的一個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編輯]
- ^ 【喙】. [2020-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編輯]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口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