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株式會社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控股 | |
---|---|
Square Enix Holdings Co., Ltd. | |
![]() 公司標識
|
|
![]() 本社及旗下三社所在的新宿東區廣場
|
|
原文名稱 | 株式会社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公司類型 | 株式會社 |
股票代號 | 東證1部:9684 |
成立 | 1975年9月22日(艾尼克斯)[1] 1986年9月(史克威爾)[1] 2003年4月1日(史克威爾艾尼克斯)[1] 2008年10月1日(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控股)[1] |
代表人物 | 福島康博(名譽會長) 松田洋祐(社長兼CEO)[2] 菲爾·羅傑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歐洲CEO) |
總部 | ![]() |
產業 | 控股公司 |
營業額 | ▲ ¥12,789.6百萬(2011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3] |
稅後盈餘 | ▲ ¥606.0百萬(2011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3] |
員工人數 | 3,581[4] |
實收資本額 | 153億6814萬日圓 |
主要子公司 | 參照#旗下公司 |
網站 | www |
備註 | 截至2014年3月31日[update] |
株式會社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 |
---|---|
Square Enix Co., Ltd. | |
原文名稱 | 株式会社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 |
公司類型 | 株式會社 |
股票代號 | 非上市公司 |
成立 | 2008年10月1日 |
代表人物 | 和田洋一(會長) 松田洋祐(社長) |
總部 | ![]() |
產業 | 媒體 |
產品 | 電子遊戲、書籍、雜誌 |
實收資本額 | 15億日圓 |
結算期 | 3月31日 |
主要股東 |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控股 100% |
網站 | http://www.jp.square-enix.com/ |
備註 | 截至2013年3月31日[update] |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是株式會社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控股(日語:株式会社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所領導的跨國企業集團。
原是日本電子遊戲開發、發行及經銷[5]的株式會社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日語:株式会社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其以電子角色扮演遊戲系列Final Fantasy、勇者鬥惡龍及動作角色扮演遊戲系列王國之心而知名。2008年10月1日改組控股公司,另成立新的子公司法人承繼商業名稱及業務。公司總部現位於東京都新宿區的新宿東區廣場大廈[6][7]。
公司持有以街機遊戲太空侵略者及泡泡龍而知名的太東,以及被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歐洲併入的原遊戲發行商Eidos Interactive。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現在發行全部Eidos的智慧財產權,並執行Eidos的開發工作室。Eidos最知名的發行作品有古墓奇兵系列、刺客任務系列、殺出重圍系列和神偷系列。
目錄
歷史[編輯]
- 2003年4月1日-株式會社史克威爾(Square Co., Ltd)和株式會社艾尼克斯(Enix Corporation)合併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 2003年7月22日-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總部遷址東京澀谷代代木[1]。整合目黑區的舊史克威爾本部,以及出版事業部的本部機能。
- 2004年3月-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為加強無線市場,購得UIEvolution。
- 2005年1月-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在華全資子公司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中國)互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官方略稱是SE中國。
- 2005年8月22日-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宣布,開始收購電子遊戲開發與發行商太東。該公司以街機市場,如太空侵略者和泡泡龍系列而知名。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收購Taito,是因為欠缺的街機事業,而為踏入是領域所做的布石[8]。
- 2005年9月28日-Taito收購完成。
- 2006年9月5日一周-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被控違反和Softworld的合約[9]。
- 2007年12月-UIEvolution從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中分離,成為獨立公司。
- 2008年8月29日-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計劃,以購買30%股票,計223億日元的方式,善意收購特庫摩[10]。
- 2008年9月4日-在特庫摩拒絕收購議案後,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撤銷提議[11]。
- 2008年10月1日,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轉換為控股公司,易名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控股。同時,遊戲、內容和出版業轉移給分拆的史克威爾艾尼克斯[1],並和控股共享相同的企業領導與辦公室[4][12]。
- 2009年2月12日-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控股宣布以8430萬英鎊(每股32鎊)收購Eidos Interactive的控股公司Eidos plc。Eidos是負責出版古墓奇兵系列、刺客任務系列、殺出重圍系列、神偷系列和凱恩的遺產系列的英國出版商[13]。
- 2009年4月22日-Eidos收購完成。
- 2014年9月19日-宣布成立神羅科技公司,投入雲端事業活動。
- 2015年3月-解散印尼子公司PT.SQUARE ENIX SMILEWORKS。[14]
- 2015年6月16日-位於日本東京的旗下新工作室Tokyo RPG Factory投入營運。
- 2016年1月-因資金週轉不靈而解散神羅科技。[15]
- 2017年2月21日-宣布成立新工作室Studio Istolia,由原萬代南夢宮的遊戲製作人馬場英雄負責。
- 2017年5月-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宣布將出售此前一直負責《刺客任務系列》的英國工作室IO Interactive。
合併[編輯]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由史克威爾和艾尼克斯合併而成。艾尼克斯為存續公司,與史克威爾在2003年4月1日正式合併[16]。史克威爾的普通股以0.85:1的比率與艾尼克斯的普通股兌換[17]。當時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職員中,80%為原史克威爾雇員[18]。在合併中,原史克威爾社長和田洋一獲任新公司社長,原艾尼克斯社長本多圭司擔任副社長[19]。艾尼克斯創辦者福島康博現為名譽會長,是公司最大的股東[20]。
對此一般看法是,在電影事業失敗的史克威爾的所做的救濟措施,不過艾尼克斯也被傳出招牌遊戲勇者鬥惡龍系列未發售的該年度營業額減半等收益的不安定面,出版事業牽扯上「御家騷動」而衰退,《勇者鬥惡龍》系列以外的遊戲知名度過低等問題存在;此外艾尼克斯的影響力強在亞洲,史克威爾則在北美、歐洲,在海外事業上做互補與調整發售時程使Final Fantasy系列和勇者鬥惡龍系列避免衝突同來確保收益等[21];為準備迎接線上遊戲、行動遊戲的時代,將兩社的內容資產做有效運用以期加倍效果[22]。社長和田洋一稱「展望將來,為了生存下來而做的積極性合併」[23]。
旗下公司[編輯]
- 日本
- 株式會社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株式会社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SQUARE ENIX CO., LTD.)
- 株式會社太東(株式会社タイトー,TAITO CORPORATION)
- 株式會社SMILE-LAB(株式会社スマイルラボ,SMILE-LAB CO., LTD).
- 株式會社hippos lab(株式会社ヒッポスラボ,hippos lab CO., LTD.)
- 株式會社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行動工作室(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 モバイルスタジオ,SQUARE ENIX MobileStudio, CO., LTD.)
- 株式會社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商務支援(株式会社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ビジネスサポート,SQUARE ENIX Business Support, CO., LTD.)}
- 株式會社Tokyo RPG Factory
- 株式會社伊斯圖利亞(株式会社スタジオイストリア,Studio Istolia)}
- 美國
- SQUARE ENIX, INC.
- 歐洲
- 中國大陸
-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中國)互動科技有限公司(SQUARE ENIX (CHINA) CO., LTD.)
商業模式[編輯]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商業模式圍繞「多型內容」理念,即在任何潛在的硬體和媒體上發展系列,而非限於單一遊戲平台[24]。這一戰略的先例是艾尼克斯的《鋼之鍊金術師》漫畫連載,其已改編為兩部動畫連續劇、兩部電影、數部小說及電子遊戲。其他的多型專案還有Final Fantasy VII補完計劃、程式碼世紀、瑪娜世界、伊瓦莉斯聯盟和新的水晶故事 Final Fantasy。據和田洋一稱,「似乎這很難撞大運。一旦我們撞上,我們必會得到所有可能的高利潤」[25]。
在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標準遊戲設計模式中,首先構建情節、角色與遊戲插畫。接著創作戰鬥系統、場景地圖和過場動畫。公司典型的遊戲包括至多200人的團隊。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一般不使用其他公司的引擎,寧願從頭開始編程[26]。村田琢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自1997年史克威爾的《Final Fantasy VII》以來,已經習慣了這個遊戲製作模式,自此也未嘗試其他方法[27],而艾尼克斯沒有任何內部開發工作室。和索尼Greatest Hits程式類似,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有時會以Ultimate Hits為標籤,廉價再發行一些遊戲,而達到特定銷量水平的遊戲才能獲得Ultimate Hits標籤。
2004年,艾尼克斯開始「通用3D格式」的工作,這將讓整個公司的作品開發不受限於特定平台,這使的創作了名為水晶工具的遊戲引擎,該引擎相容PlayStation 3、Xbox 360、Microsoft Windows系統PC,並在一定程度上支援Wii[28]。不過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還開始考慮其他公司的引擎和程式語言,2007年《最後的遺跡》使用了Epic Games授權的魔域幻境引擎[29],並在WiiWare作品《小小國王與約定之國 Final Fantasy水晶編年史》中使用Squirrel語言[26]。
開發單位[編輯]
2003年,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開發成員組織為八個史克威爾和兩個艾尼克斯開發業務部(開発事業部)[30][31][32]。第五開發業務部在大阪和東京皆設有辦公室[33]。
2003年時的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開發業務部[30][31] | ||||
---|---|---|---|---|
編號 | 部長 | 雇員數 | 開發遊戲 | |
史克威爾 | 1 | 北瀨佳范 | 150-300 | 《Final Fantasy X-2國際版 + 最終任務》 |
2 | 河津秋敏 | 約100 | 《Final Fantasy水晶編年史》 | |
3 | 田中弘道 | 61 | 《Final Fantasy XI 吉拉德的幻影》 | |
4 | 松野泰己 | 約100 | 《Final Fantasy戰略版Advance》、《Final Fantasy XII》 | |
5 | 平田裕介 | 100 | 《全明星摔角III》 | |
6 | 土田俊郎 | 57 | 《雷霆任務3》、《雷霆任務1st》、《雷霆任務4》 | |
7 | 時田貴司 | 約20 | 《半熟英雄3D》、《Final Fantasy I·II Advance》[34] | |
8 | 石井浩一 | 7 | 《新約 聖劍傳說》 | |
艾尼克斯 | 9 | 三宅有 | 11 | 《劍神勇者鬥惡龍》、勇者鬥惡龍怪獸系列、《勇者鬥惡龍VIII》 |
10 | 齊藤陽介 | 16 | 無(製作人職員) |
到了2005年5月,第十開發業務部部長由山岸功典擔任[35]。2005年6月,原第五開發業務部部長平田裕介辭職加入Aquaplus[36]。2005年8月,原第四開發業務部部長松野泰己因長期疾病離開[31][37]。
據前社長和田洋一稱,至少到了2007年3月,開發部門已經不以開發業務部系統的方式組織。職員現在以專案制系統的結構組成[38]。目前,負責新的水晶故事 Final Fantasy、紛爭 Final Fantasy和王國之心系列的團隊被統稱為第一製作部,然而第二和第三製作部並不存在。目前的第一製作部,是由2010年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東京和大阪開發工作室合併而成[39]。
資產[編輯]
電子遊戲[編輯]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主要集中於電子遊戲。在其資產中,Final Fantasy系列是最為暢銷的產品,截至2011年6月已在全球售出1億份[40]。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勇者鬥惡龍系列被視作在日本最暢銷的遊戲之一,新作在發行時往往都會成為最暢銷作品。系列已經售出超過5,700萬套,其中約5,240萬在日本,約290萬在北美,約170萬在歐洲[41]。近年來,史克威爾的王國之心系列(和迪士尼Buena Vista Games合作開發)也開始流行。
2003年上半年,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美國子公司為勇者鬥惡龍註冊「Dragon Quest」商標,並不再使用「Dragon Warrior」——此遊戲1989年在北美使用「Dragon Warrior」,是為了避免和已歇業公司TSR的《DragonQuest》產生商標衝突。2004年5月,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公布和索尼線上娛樂間的協定,負責《無盡的任務2》的日本發行權。在電子遊戲機第七世代中,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在三個平台都發行重要系列的新作,包括在PlayStation 3和Xbox 360上的《Final Fantasy XI》,以及Wii上的《勇者鬥惡龍X》。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還為掌上遊戲機開發作品,包括Game Boy Advance、任天堂DS、PlayStation Portable、任天堂DS和PlayStation Vita。此外他們還為Microsoft Windows系統個人電腦,以及各種行動電話發布新遊戲。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手機遊戲在可以在一些歐洲國家的沃達豐網路上使用,包括愛爾蘭、英國、西班牙和法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有27個遊戲獲選登上《Fami通》雜誌的「史上100大遊戲」,其中7個遊戲列入前十,包括獲得首位的《Final Fantasy X》[42]。
在PlayStation 3上市建立之前,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副社長佐佐木通宏稱,「我們不希望PlayStation 3成為慘敗者,因此我們想要支持他們,但是我們也同樣不希望他們完勝,因此我們不會過多的支援」[43]。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在2007年繼續重申,他們專注於多平台發行,允諾更多支援多平台比日本更為普及的北美和歐洲遊戲市場[44]。在2008年,原PlayStation 3獨占發行的《Final Fantasy XIII》將在Xbox 360平台發行訊息公布時,他們多平台開發的興趣變得明顯。
2008年,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和Gas Powered Games宣布合作製作《最高指揮官2》[45]。2008年7月8日,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行首個iPod遊戲《歌之召喚者 無名英雄》。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還在同年製作一系列名為「Pure Dreams」兒童遊戲。其致力於創作適合孩童的遊戲。該品牌正計劃製作更多的遊戲。Pure Dreams僅完成前兩部作品,《史努比DS 去見史努比和他的夥伴們》(2008年10月9日在日本發行)和《企鵝家族的美妙狂歡節》(2008年11月6日在日本發行)。《Fortress》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Final Fantasy系列一衍生遊戲的開發代號。其原設想為設定於架空世界伊瓦莉斯的動作遊戲,並準備發行於Xbox 360、PlayStation 3和Microsoft Windows平台。[來源請求]儘管官方從未宣布,但在原開發商GRIN關閉後,原開發團隊從成員和電子遊戲產業來源透漏這一資訊。種植開發的除了該遊戲還有[46],《高地人:遊戲》、《扣扣棋》[47]、《衰落:舊金山》[48]、《瘋人院大戰》[49]、《地下墓穴》和《空降計劃》[50][51]。
2009年,史克威爾購入Eidos;Eidos以負責暢銷系列古墓奇兵系列、刺客任務系列、殺出重圍系列、神偷系列和凱恩的遺產而知名,並行行Windows版《Final Fantasy VII》、《Final Fantasy VIII》和西方的《勇者鬥惡龍 怪獸仙境》。史克威爾吸收Eidos成為一個新部門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歐洲。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還創作新電子遊戲引擎,Luminous引擎[52]。技術演示《阿格尼的哲學》在2013年6月6日的E3 2012上發布[53][54]。此後在2012年11月,艾尼克斯全球技術總監Julien Merceron為引擎提出針對多平台的新方向,並將在2013年6月向公眾展示[55]。[過時資訊]
線上遊戲[編輯]
在合併之前,艾尼克斯於2001年在日本、中國大陸和台灣發行首個線上遊戲《魔力寶貝》,史克威爾於2002年5月16日在PlayStation 2平台發行《Final Fantasy XI》。隨著史克威爾艾尼克斯2004年3月在全球發行《Final Fantasy XI》的巨大成功,微軟兩年後將遊戲移植於Xbox 360,這也是第一個在Xbox主機上發行的Final Fantasy遊戲。因其MMORPG的成功,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開始新專案《幻想大陸 ~統治的指環~》。日本遊戲門戶GamePot獲得《幻想大陸》在日本的發行授權,並以「幻想大陸Zero」為名在日本發行。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於2007年發行《魔力寶貝》的續作《魔力寶貝2》。代號為「Rapture」的次世代MMORPG由《Final Fantasy XI》團隊開發,並使用公司的水晶工具引擎。
2011年9月,MMORPG《勇者鬥惡龍X 覺醒的五種族 Online》正為任天堂Wii和Wii U遊戲機開發的訊息公布[57],遊戲隨後於2012年8月2日和2013年3月30日在兩個平台分別發布。一段將放入《Final Fantasy XIV》測試版的程式碼得以插入PlayStation 3版《Final Fantasy XIII》。遊戲後來於Microsoft Windows平台發行。遊戲第二版《勇者鬥惡龍X 沉睡的勇者與啟動的盟友 Online》於2013年12月同時在Wii、Wii U和Windows平台發行。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還製作網頁遊戲和Facebook遊戲,如《傳奇世界》、《陸行鳥的水晶之塔》和《騎士的水晶》[58][59],以及雅虎日本的線上遊戲,如《怪獸×龍》[60]、《戰國Ixa》、《勇氣默示錄Praying Brage》、《星際銀河》和《Crystal Conquest》[61]。
2012年5月8日,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宣布與Bigpoint Games合作,創作一款免費雲遊戲平台「直接透過玩家的瀏覽器,將他們放入『無限的遊戲世界』」[62]。服務於2012年8月以CoreOnline為名啟動[63]。
出版事業[編輯]
公司在日本還設有漫畫出版部門Gangan Comics,其繼承自艾尼克斯,並僅在日本市場發行作品。然而2010年,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透過會員服務,為北美用戶開啟數碼漫畫商店,其在Gangan選集中收錄數個知名連載[64]。Gangan Comics出版的作品有:《黑神》、《無頭騎士異聞錄 DuRaRaRa!!》、《南國少年奇小邪》、《熱帶雨林的爆笑生活》、《不可思議的教室》、《推理之絆》、《我的主人愛作怪》、《夢喰見聞》、《Doubt》、《Bamboo Blade》、《Heroman》、《潘朵拉之心》、《黑執事》、《地上最強新娘》、《Soul Eater》、《殭屍借貸》、《黃昏少女×失憶》、《鋼之鍊金術師》和《暮蟬悲鳴時》。GANGAN系各雜誌因其混合兒童誌、少年誌、少女誌的氣氛形成獨特的雜誌風格,而確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系漫畫」之分類。其他作品還有各種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有改編漫畫,如勇者鬥惡龍、王國之心和星海遊俠的漫畫。一些作品還被改編為動畫連續劇。《鋼之鍊金術師》是史克威爾至今最成功的漫畫品牌,僅在日本就售出3000萬冊。動畫連載亦非常流行,甚至發展出電影後傳。連載和電影都在全球各地進行授權。公司也有發行輕小說,並於2004年起設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小說大獎。
漫畫雜誌[編輯]
雜誌名 | 創刊 | 發售日 | 單行本 |
---|---|---|---|
月刊少年GANGAN | 1991年3月 | 每月12日 | GANGAN漫畫 |
月刊GFantasy | 1993年3月 | 每月18日 | G Fantasy Comics |
YOUNG GANGAN | 2004年12月 | 每月第1、3星期五 | Young Gangan Comics |
GANGAN ONLINE(網路漫畫雜誌) | 2008年10月 | 每月第1、3星期一、毎週星期四更新 | Gangan Comics ONLINE |
月刊GANGAN JOKER | 2009年4月 | 每月22日 | Gangan Comics JOKER |
月刊BIG GANGAN | 2011年10月 | 每月25日 | Big Gangan Comics |
其他媒體[編輯]
公司兩次進軍電影產業。首次是2001年電影《Final Fantasy:夢境實錄》,其由史克威爾合併之前的子公司Square Pictures製作(Square Pictures現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綜合附屬公司)[65]。艾尼克斯在電影製作之前就考慮過合併,而電影票房失敗使艾尼克斯害怕和一個虧損的公司合併,從而延遲合併[66]。在2005年,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行改編自《Final Fantasy VII》的電腦成像動畫電影《Final Fantasy VII 降臨神子》,電影情節設定於遊戲事件兩年之前。一部殺出重圍電影正處於預製作狀態[67][68]。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還為品質效應系列和最後一戰系列等製作榜單[69]。公司還有一間智慧型電話子公司HipposLab。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子品牌「Play Arts改」在可動人物模型領域也頗有建樹。除了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自家作品的角色,也與DC漫畫、漫威、卡普空、科樂美、微軟工作室等品牌合作製作其他品牌的角色可動模型。
評價與分級[編輯]
- 公司獲得IGN 2006 PlayStation 2最佳開發者獎[70]。
-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北美子公司Square Enix, Inc.於2007年6月加入商業改善局,並獲得評級「C++」。BBB評級已經升級為「A+」[71]。
參考文獻[編輯]
- ^ 1.0 1.1 1.2 1.3 1.4 1.5 History. Square Enix Holdings. [2009-12-04].
- ^ New Square Enix president promises a review of the company. Gamespot. [2013-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6).
- ^ 3.0 3.1 http://www.square-enix.com/eng/news/pdf/12q4earnings.pdf
- ^ 4.0 4.1 Corporate Profile. Square Enix Holdings.
- ^ Interview: Square Enix's National Manager of Merchandise, Kanji Tashiro. Anime News Network. [2008-08-04].
- ^ "Corporate Profile." Square Enix Corporation. Retrieved on September 3, 2013. "SHINJUKU EASTSIDE SQUARE 6-27-30 Shinjuku, Shinjuku-ku,Tokyo 160-8430, Japan"
- ^ "Map." Square Enix Corporation. Retrieved on September 3, 2013. "SHINJUKU EASTSIDE SQUARE 6-27-30 Shinjuku, Shinjuku-ku,Tokyo 160-8430, Japan"
- ^ 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がタイトーを友好的に買収--社名、ブランド名は変更せず - CNET Japan
- ^ Martin, Matt. Square-Enix sued for US$3.78 million. GamesIndustry.biz. 2006-09-05 [2009-07-02].
- ^ Thorsen, Tor. Report: Square Enix makes $200M Tecmo bid. Gamespot. 2008-08-29 [2008-08-29].
- ^ Ashcraft, Brian. Report: Square Enix Takes "No" For An Answer, Withdraws Takeover Offer. Kotaku. 2008-09-04 [2008-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0).
- ^ 会社概要. Square Enix. [2011-05-10] (日語).
- ^ Offer for Eidos plc. Square Enix Holdings Co Limited. 2009-02-12 [2009-02-12].
- ^ ゲーム大手、2年で子会社解散へ. NNA ASIA. 2015-03-24 (日語).
- ^ 子会社の解散及び特別損失の計上に関するお知らせ (PDF). 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2016-01-06 (日語).
- ^ Square Enix: 2004 Annual Report (PDF). Square Enix: 15. 2004-08-06 [2011-12-03].
- ^ Square Enix: 2004 Annual Report (PDF). Square Enix: 12. 2004-08-06 [2011-12-03].
- ^ Winkler, Chris. Square Enix - One Year After the Merger. RPGFan. 2004-04-23 [2010-01-25].
- ^ Square and Enix Merge. IGN. 2002-11-25 [2012-08-10].
- ^ Shareholder Information. Square Enix Holdings. [2010-02-15].
- ^ エニックス、スクウェア合併、「理想的補完関係」で相乗効果狙う (MYCOMジャーナル)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6-12-05.
- ^ ITmedia News: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世界No.1ゲームソフトメーカー”へのシナリオ
- ^ GAME Watch 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経営陣都内で会見「成長を継続していくための攻めの合併」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6-12-05.
- ^ Square Peg, European Hole Interview // None /// Eurogamer
- ^ Square Dance // GamesIndustry.biz
- ^ 26.0 26.1 Gamasutra - GDC 2008 Event Coverage
- ^ Kohler, Chris. How WiiWare Changed Square Enix. Wired. 2008-02-21.
- ^ GDC08: Square Enix unveils Crystal Tools engine - Joystiq
- ^ Tomer. Square Enix Acquires Unreal Engine 3 License. Forever Fantasy. 2007 [2007-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外部連結存在於
|work=
(幫助) - ^ 30.0 30.1 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合併後の事業部の様子と開発中ソフト. V Jump (Shueisha Inc.). 2003-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2-27).
- ^ 31.0 31.1 31.2 Winkler, Chris. Square Enix Talks Current Status. RPGFan.com. 2003 [2007-08-01].
- ^ (TGS)スクエニ第1開発事業部新規タイトル発表會、詳細レポート!. Dengeki Online. ASCII Media Works Inc. 2003-09-26 [2011-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0) (日語).
- ^ 2003年5月29日開催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戦略説明會概要 (PDF). Square Enix. 2003-06-05 [2013-04-15].
- ^ インタビュー『Final Fantasy I・II Advance』. Dengeki Online. ASCII Media Works, Inc. 2004 [2011-02-10] (日語).
- ^ Nutt, Christian. Yoshinori Yamagishi Interview (PS2). GameSpy.com. 2005 [2007-08-01].
- ^ Winklet, Chris. Square Enix Producer Joins Aquaplus. RPGFan.com. 2005 [2007-08-01].
- ^ Niizumi, Hirohiko. FFXII producer steps down. News. GameSpot. 2005-08-01 [2011-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9).
- ^ PS3向けタイトル開発に向けた準備も萬全(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 代表取締役社長 和田洋一氏). Nikkei Trendy. 2007-03-20 [2013-04-15].
- ^ 「Final Fantasy XIII-2」が2011年発売予定,「Agito」は「Final Fantasy 零式」と名稱変更して2011年夏発売。「Square Enix 1st Production Department Premiere」をTwitterで実況. 4Gamer.net. Aetas, Inc. 2011-01-18 [201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9) (ja).
- ^ Magrino, Tom. E3 2011: Final Fantasy series tops 100 million. GameSpot.
- ^ Worldwide Dragon Quest Sales. Dragon Quest Dictionary~Encyclopedia. [2011-12-03].
- ^ Wollenschlaeger, Alex. Japan Picks the Best Games Ever. Kikizo.com. [2007-08-01].
- ^ Sinclair, Brian. Square Enix wants a three-way race. GameSpot.com. 2006 [2007-08-01].
- ^ Berti, Matt. Square Enix to devote more attention to U.S., European markets. SquareHaven.com. 2007 [2007-09-25].
- ^ Pigna, Kris. Square Enix and Gas Powered Games partner for Supreme Commander 2. 1UP.com. [2010-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1). 外部連結存在於
|work=
(幫助) - ^ Grant, Christopher. GRIN founders say Square Enix turned their smiles upside down. Joystiq.
- ^ Qwirkle. IGN. Ziff Davis Inc. [201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5).
- ^ First look at Downfall, yet another cancelled game. [2011-08-06].
- ^ Square Enix's Gun Loco Canceled. [2011-03-18].
- ^ Catacombs – The Game Cavia And Square Enix Were Working On After Nier. [2012-04-30].
- ^ Square Enix's canceled top-down shooter Project Dropship revealed. [2011-06-30].
- ^ Square Enix shines light on new in-house HD game engine. [2011-08-26].
- ^ Agni’s Philosophy – FINAL FANTASY REALTIME TECH DEMO.
- ^ Square Enix Releases AGNI』S PHILOSOPHY, A Real Time Tech Demo [VIDEO]. [2012-06-06].
- ^ Sal Romano. Square Enix teases "something different" for Agni’s Philosophy on "different platforms" in June next year. Gematsu. [03-11-2012].
- ^ Square Enix To Deliver Ubisoft Games To Japan. [2009-01-08].
- ^ Square Enix to launch Dragon Quest X for Wii U. EDGE Online. [2011-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7).
- ^ Chocobo's Crystal Tower. IGN. [2011-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8).
- ^ Knights of the Crystals. GameSpot. [2011-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8).
- ^ MonsterxDrag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2).
- ^ Crystal Conquest Is A Massively Multiplayer Strategy Game… With Summon Monsters
- ^ Square Enix, Bigpoint partner for player-powered Gameglobe. [2012-05-08].
- ^ Square Enix's CoreOnline makes console games 'free' online. BBC. 2012-08-29.
- ^ Square Enix Launches Online Manga Store | Square Enix
- ^ [1] p. 31 and 55
- ^ Long, Andrew. Square-Enix Gives Chrono Break Trademark Some Playmates. RPGamer.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3).
- ^ Deus Ex Movie in the Works. [2012-09-21].
- ^ CBS Films Targets 『Deus Ex』 Video Game For Feature. [2012-09-21].
- ^ From Mass Effect to Metal Gear, This is a Symphony in Plastic. Kotaku.
- ^ IGN presents Best of 2006. IGN.com. 2006 [2007-08-01].
- ^ Square Enix, Inc. The Better Business Bureau of the Southland, Inc. [2010-01-07].
外部連結[編輯]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