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Omicron變異株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12月3日) |
系列條目索引 |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 |
---|
|
時間軸 |
|
![]() |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Omicron變異株![]() | |
---|---|
![]() ![]() | |
以上兩圖為Omicron變異株棘蛋白的突變的位置的俯視圖(上)及側視圖(下),展示胺基酸的變化(黃色)、缺失(紅色)和插入(綠色)。在該兩圖裡,兩個單體(灰色與淺藍色)的受體結合結構域為「上」構象,另一個單體(深藍色)的受體結合結構域則為「下」構象。資料來源於世界衛生組織[1]。圖片源於PDB 6VYB。[2] | |
病毒分類 ![]() | |
–未分級–: | 病毒 Virus |
域: | 核糖病毒域 Riboviria |
界: | 正核糖病毒界 Orthornavirae |
門: | 小核糖病毒門 Pisuviricota |
綱: | 小南嵌套病毒綱 Pisoniviricetes |
目: | 網巢病毒目 Nidovirales |
科: | 冠狀病毒科 Coronaviridae |
屬: | 乙型冠狀病毒屬 Betacoronavirus |
種: |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
病毒株: |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Omicron變異株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Omicron variant |
![]() | |
2021年11月9日, 波札那最初發現該變異株。 | |
異名 | |
|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Omicron變異株(英語:SARS-CoV-2 Omicron variant),別名B.1.1.529譜系(英語:Lineage B.1.1.529),是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的一種變異株,它於2021年11月9日首次在波札那被發現[5]。2021年11月24日南非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1]。由於Omicron變異株顯示較強的傳染性及影響宿主免疫應答與疫苗效力的免疫逃避,世界衛生組織於2021年11月26日將本變異株列為「高關注變異株」(VOC)。
研究人員已經確定Omicron變異株存在五種亞型。其中標準亞型被稱為BA.1/B.1.1.529.1[6][7];另外四個亞型被稱為BA.2/B.1.1.529.2、BA.3/B.1.1.529.3、BA.4/B.1.1.529.4、BA.5/B.1.1.529.5。[8]
症狀[編輯]
此變異株和其他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變異株一樣(如:Alpha、Delta),沒有任何發病症狀的變化,部分感染者不會產生任何症狀[9]。
南非醫學協會主席安吉麗克·庫切表示,她發現該變異株的患者感到疲勞和疼痛,卻沒有咳嗽或味覺及嗅覺失靈[10]。世衛組織流行病學家阿卜迪·馬哈穆德(Abdi Mahamud)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似乎表明,Omicron變異株似乎主要影響上呼吸道,而且引起的症狀相對較輕。而其他變異株會影響肺部,並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肺炎[11]。奧密克戎在支氣管中的繁殖速度比德爾塔變異株快約70 倍,[12][13]不過奧密克戎的致命性比德爾塔變異株低91%,住院風險低51%。[14]不過它的傳播率非常高。[15]
Omicron變異株的疾病潛伏期一般約為三天至五天,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其他病毒株更短。[16] 目前流行亞型之中BA.1潛伏期平均約為4.58天,BA.2約為4.42天。[17]
可能的後果[編輯]
世衛組織擔心,Omicron變異株可能比以前的變異株更具感染性。世衛組織於2021年底警告說,Omicron變異株疫情可能會讓醫療系統不堪重負,尤其是在疫苗接種率低的國家,死亡率和發病率可能要高得多,世衛組織敦促所有國家加強COVID-19疫苗的接種。[18]
2021年12月15日,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即使Omicron變異株比Delta變異株更溫和,但由於傳染性更大導致個案呈指數增長,Omicron變異株引發的疫情很可能會造成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增加。[19]
2022年1月,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Omicron變異株引發的症狀的確比此前其他變異株要輕[20]。同樣在美國,有數據表明Omicron變異株疫情期間,每天新增的COVID-19死亡人數要高於2021年秋季期間Delta變異株疫情期間的死亡人數。[21]
2022年4月,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根據世界數據顯示Omicron變異株平均病死率是0.75%左右,他擔憂中國一旦放鬆,疫情對於該國龐大的老年人口來說是巨大災難。[22]
診斷[編輯]
目前的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可以檢測出Omicron變異株。部分研究表示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不出S基因標靶(S gene target failure)[1]。快速抗原檢測很有可能不受其影響[9]。
預防感染[編輯]
根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發布研究結果稱,Omicron變異株在玻璃、塑料、不鏽鋼等光滑表面上可帶毒傳播7天[23]。和其他變異株相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室內場所保持通風,避免人群聚集、近距離接觸,洗手、佩戴口罩、接種疫苗。[1][24][25]
2021年11月26日,BioNTech表示他們需要兩周來重新評估疫苗的有效性,若必要可在100日內對疫苗更換毒株並向全世界發貨,阿斯特捷利康、莫德納及嬌生都有類似的聲明與措施[26]。科興控股亦表示已開始通過全球合作夥伴網路積極收集並獲取新變異株相關資訊及樣本,從而了解Omicron株對現有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2型病毒不活化疫苗的影響,康希諾、艾博生物等企業也已開始針對新變異株的疫苗研發[27]。
2021年12月1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聲明指現有的中國國產疫苗依然能有效應對Omicron集群[28]。同年12月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稱,目前判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仍有用,但其效力在衰減[29]。中疾控主任高福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稱,這次的Omicron,正好像是免疫逃逸能力強的Beta加上傳染力強的Delta[30]。
2021年12月10日,輝瑞公司和BioNTech表示在實驗室檢測中,作為強化接種的第三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針對Omicron變異株產生的抗體是兩劑疫苗的25倍,這將足夠中和Omicron變異株。但是這一結果目前尚未經過同行評審。[31]
2021年12月11日,時代雜誌報導指,據南非的一項未經同行評審的實驗室研究的預印本數據顯示,接種兩劑輝瑞-BioNTech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對預防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Omicron毒株有症狀感染的有效性只有22.5%,惟仍可防止重症[32][33]。輝瑞公司和BioNTech公司表示,在實驗室檢測中,這兩家公司的第三針疫苗可有效中和Omicron毒株,惟兩針方案阻斷該毒株的效果明顯較差[34]。
2021年12月12日,多個香港媒體報導稱,根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最近的一項聯合研究,在實驗室研究中,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Omicron集群可大幅減低輝瑞復必泰疫苗的中和抗體97%[35]。
2021年12月14日,路透社等多個媒體報導指,根據南非最大的私營機構Discovery Health進行的分析,在預防感染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Omicron變異株方面,兩劑輝瑞-BioNTech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僅能提供33%的保護力;但在避免住院上,其保護力可達70%[36][37][38]。路透社的新聞稿稱,輝瑞和 BioNTech上周表示,他們的疫苗注射兩針仍可預防嚴重疾病,因為其突變不太可能逃避T細胞的反應[36]。
2021年12月23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發表聯合研究報告,注射三劑BioNTech復必泰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平均達到160個單位,中和抗體水平超越抵禦變種病毒Omicron病毒株所需的26個單位最低門檻;至於先注射兩劑科興疫苗,再追加一劑BioNTech復必泰疫苗的測試者的血清樣本中和抗體較低,但因為仍有60個單位,尚在最低門檻的26個單位之上;可是三劑全部注射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的人士,其血清分析的中和抗體平均不足10個單位,全部不達標[39],研究報告建議香港特區政府集中使用BioNTech復必泰疫苗作為接種計劃的第三劑[40]。
2022年3月22日,香港大學醫學院基於第五波疫情的數據發布報告顯示,對於60歲及以上的老人,只有在接種3劑科興不活化疫苗後,預防重症、危重症的有效率為97.9%,預防死亡的有效率為98.3%,與接種3劑BioNTech復必泰疫苗的有效率相當;但接種第三針科興不活化疫苗對預防老年人患輕症或普通症的效果有限,有效率為50.7%;只接種2劑科興不活化疫苗的話,預防重症/危重症的有效率為72.2%,預防死亡的有效率為77.4%,而接種2劑BioNTech復必泰疫苗預防死亡有效率是92.3%。報告是針對香港第五波Omicron亞變體BA.2疫情的前瞻性規劃報告。[41][42][43]
治療[編輯]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皮質類固醇和白血球介素-6受體拮抗劑仍能有效地處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重症患者。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眾多突變,其他治療方式將被評估,以確定其對Omicron變異株的有效性。[44]
命名[編輯]
2021年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把B.1.1.529譜系定性為「高關注變異株」,並將其命名為「Omicron變異株」[1][45][46]。在世界衛生組織尚未正式命名前,一些媒體曾將其稱為「Nu」變異株,然而此次命名跳過了希臘字母「Nu」和「Xi」。
據俄羅斯官方電視台RT報導,有不具名的WHO官員透露:「跳過『Nu’是為避免與英語發音相同的『New』混淆,至於跳過『Xi』則是為了避免對區域的汙名化,因為這個字母對應的姓氏很『普遍』」[47]。
美國議員湯姆·柯頓[48]以及RFI[49]、紐約時報[50]、日刊體育[51]等猜測跳過「Xi」的理由是「Xi」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習姓」之漢語拼音相同。
歷史[編輯]
2021年[編輯]
11月9日,波札那採集到了已知最初的Omicron變異株樣本。南非也發現了此變異株[52],其中一宗個案前往了香港[53]。以色列也發現了一宗確診個案,該個案是從馬拉威返程的旅客[54]。比利時的一宗確診個案是在11月11日前在埃及被感染的[55]。
4個來自波札那的個案均接受過完整的疫苗接種。[56]以色列與德國的確診、疑似個案都是如此[54][57]。
11月27日,英國出現了兩例確診個案,另有兩例出現在德國慕尼黑,義大利米蘭也有此變異株的確診者。[58]荷蘭衛生部預計,在600位由南非乘機抵達史基浦機場的旅客中,有61人感染了此變異病毒。旅客入境荷蘭需要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完成疫苗接種或者康復。其中一個航班是從豪登省的約翰尼斯堡出發,而該變異株已經成為豪登省境內主要傳播的病毒株,改機上的所有乘客都在新的旅行限制要求下進行了核酸檢測並接受隔離[59]
11月28日,雪梨出現了兩個確診個案,兩位確診者均完成了兩針疫苗接種,且都從南非經杜哈並於確診前一日抵達雪梨。12位來自南非的同行者以及其他260位搭乘同一飛機的乘客、機組(杜哈-雪梨)均被要求進行14天隔離[60]。
為了應對Omicron變異株的傳播,日本、加拿大、歐盟、以色列、英國、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印尼、摩洛哥及紐西蘭已宣佈對南非等國實施旅行禁令[61][62][63][64]。
11月30日,因擔憂Omicron變異株擴散,日本暫停新的外國人入境申請[65]。
12月8日, 澳洲昆士蘭州宣布發現全球第一個Omicron變種病毒的亞種毒株。[66]
12月11日,台灣宣布首例境外Omicron移入個案,為一名30多歲女子,12月8日從史瓦帝尼入境,隨後台灣又公布新增兩例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分別從英國、美國入境。
12月13日,英國出現首例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後死亡個案,同時也是全球首例公開確認的Omicron死亡個案[67]。
12月13日,中國大陸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12月9日境外輸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無症狀感染者進行檢測,檢測出是Omicron變異株。[68]
2022年南非基因定序研究機構的科學家表示,本月在南非發現的新型Omicron病毒亞型變異株「BA.4」和「BA.5」,很可能能夠逃避疫苗,以及已染疫者的自然免疫力。
2022年[編輯]
1月15日,Omicron BA.2變種病毒自「檢疫酒店群組」流入香港社區,當日出現首宗社區確診,該變異病毒株在香港急速傳播,引發香港第五波疫情大爆發[69]。
1月16日,泰國出現首宗Omicron死亡個案,患者是一名86歲女子,患有阿爾茨海默病。[70]
1月20日,新加坡出現首起Omicron死亡個案,為一名未接種冠病疫苗的92歲老婦[71]。
2月11日,《每日郵報》11日稱,英國衞生安全局正密切關注這種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變種病毒株Omicron和Delta結合而成的變種病毒株。但尚未清楚今次是輸入個案,還是起源於英國。
2月15日,台灣報告首例感染Omicron死亡個案,個案為一名80多歲本身有糖尿病,長期洗腎,先前因被歌友會確診的計程車司機載過,匡列接觸者隔離,1/19隔離期滿陰轉陽所以繼續住院。住院期間有發燒、肺炎,確診後16天,2月4日當天原定解隔出院,不料被發現死亡,死因為吸入性肺炎和冠狀動脈心臟病,據悉,死者先前已打過2劑AZ疫苗。
3月,隨著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在中國大陸多地和香港開始了新一輪傳播,感染人數大幅上升。上海因此出現封城。
4月2日,蘇州發現Omicron新變異株,隸屬於BA.1.1進化分支。[72]
4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Omicron變異株已成為當時全球流行的主流變異株。[73]
4月,世衛組織宣布已在南非、波札那、丹麥、蘇格蘭和英格蘭發現奧密克戎BA.4變異病毒。[74][75]根據從南非收集的數據表明,BA.4和BA.5比BA.2傳播得更快。[76]此外美國紐約州檢測到奧密克戎BA.2.12 和 BA.2.12.1變異病毒,它們也比BA.2傳播得更快[77][78][79]。
5月12日,朝鮮當局承認該國出現首例新冠患者。該個案感染的是新冠Omicron變異株亞型株BA.2。[80]同時朝鮮所有城市進入封鎖狀態。[81]
對經濟的影響[編輯]
2021年11月26日,由於投資者擔憂Omicron變異株對經濟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下跌,包括了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2021年的最嚴重跌幅[82]。布蘭特原油和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價格分別下跌10%和11.7%。
變異[編輯]
Omicron變異株突變數量眾多[83],其中棘蛋白的突變就達32種,它們是感染產生的抗體和許多廣泛接種的疫苗的主要抗原靶點,許多這些突變在其他病株中沒有觀察到[84][85]。
Omicron變異株的特點是與原始病毒相比有30個胺基酸變化、3個小缺失和1個小插入棘蛋白(A67V、Δ69-70、T95I、G142D、Δ143-145、Δ211、L212I、ins214EPE、G339D、 S371L,S373P,S375F,K417N,N440K,G446S,S477N,T478K,E484A,Q493K,G496S,Q498R,N501Y,Y505H,T547K,D614G,H655Y,N679K,P681H,N764K,D796Y,N856K,Q954H,N969K,L981F)。這些變化中,有 15 個位於受體結合域(殘基 319-541)。該變體還在其他基因組區域(NSP3 – K38R、V1069I、Δ1265、L1266I、A1892T;NSP4 – T492I;NSP5 – P132H;NSP6 – Δ105-107、A189V – NSP12V;NSP14L; ;E – T9I;M – D3G、Q19E、A63T;N – P13L、Δ31-33、R203K、G204R)發生了突變[86]。 泰國藥物科學廳主任蘇帕吉(Supakit Sirilak)表示,雖然疫苗對Omicron保護力較低,但仍可預防重症,民眾還是要儘速施打。其引述香港大學研究,表示Omicron傳播速度比Delta快70倍,但對肺部損害較小;英國數據也顯示,家庭間Omicron的傳播率也比Delta要高。
個案統計[編輯]
截至2022年1月28日止,Omicron已成為繼Delta之後的新主流病毒。目前該變異株已擴散至各大洲。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Omicron個案已經擴散至世界各地,儘管沒有檢測也不代表沒有個案。
國家 / 地區 | 占比率% |
---|---|
![]() |
99 |
![]() |
98 |
![]() |
99 |
![]() |
97 |
![]() |
99 |
![]() |
95 |
![]() |
98 |
![]() |
97 |
![]() |
98 |
![]() |
98 |
![]() |
96 |
![]() |
99 |
![]() |
98 |
![]() |
97 |
![]() |
98 |
![]() |
98 |
![]() |
98 |
![]() |
99 |
![]() |
96 |
![]() |
98 |
![]() |
99 |
![]() |
94 |
![]() |
99 |
![]() |
99 |
![]() |
97 |
![]() |
98 |
![]() |
96 |
![]() |
87 |
![]() |
97 |
![]() |
94 |
![]() |
90 |
州 / 屬地 | 確診個案 |
---|---|
![]() |
10,121 |
![]() |
4,854 |
![]() |
2,801 |
![]() |
2,289 |
![]() |
2,194 |
![]() |
1,112 |
![]() |
1,075 |
![]() |
1,042 |
![]() |
917 |
![]() |
840 |
![]() |
787 |
![]() |
785 |
![]() |
734 |
![]() |
545 |
![]() |
545 |
![]() |
519 |
![]() |
503 |
![]() |
354 |
![]() |
320 |
![]() |
266 |
![]() |
255 |
![]() |
227 |
![]() |
201 |
![]() |
201 |
![]() |
198 |
![]() |
173 |
![]() |
156 |
![]() |
155 |
![]() |
143 |
![]() |
125 |
![]() |
118 |
![]() |
113 |
![]() |
90 |
![]() |
85 |
![]() |
84 |
![]() |
72 |
![]() |
69 |
![]() |
68 |
![]() |
63 |
![]() |
55 |
![]() |
52 |
![]() |
39 |
![]() |
35 |
![]() |
29 |
![]() |
21 |
![]() |
20 |
![]() |
19 |
![]() |
15 |
![]() |
8 |
![]() |
8 |
![]() |
7 |
![]() |
6 |
美國 | 總計: 35,513 |
備註[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 ^ 1.0 1.1 1.2 1.3 1.4 Classification of Omicron (B.1.1.529): SARS-CoV-2 Variant of Concer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11-2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 ^ Walls, Alexandra C.; Park, Young-Jun; Tortorici, M. Alejandra; Wall, Abigail; McGuire, Andrew T.; Veesler, David. Structure, Function, and Antigenicity of the SARS-CoV-2 Spike Glycoprotein. Cell. April 2020, 181 (2): 281–292.e6. doi:10.1016/j.cell.2020.02.058.
- ^ 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会引发啥症状? 南非医学协会:轻度疾病. 新華報業網. 2021-11-27 [2021-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 ^ 英国发现两例“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病例. world.huanqiu.com. [2021-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 ^ Callaway, Ewen. Heavily mutated coronavirus variant puts scientists on alert. Nature. 2021-11-25 [2021-11-26]. doi:10.1038/d41586-021-03552-w.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英語).
- ^ Statement on Omicron sublineage BA.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2 February 2022 [12 March 2022].
- ^ Research identifies differences between Omicron lineages BA.1 and BA.2. News Medical Life Sciences. 16 February 2022 [12 March 2022].
- ^ Lineage B.1.1.529. PANGOLIN. 19 December 2021 [19 Dec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December 2021).
- ^ 9.0 9.1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or the B.1.1.529 mutated SARS-CoV-2 lineage in South Africa. NICD. 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 2021-11-26 [2021-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 ^ Covid: Sajid Javid defends 'swift action' on Omicron variant. 英國廣播公司. 英國廣播公司. 2021-11-28 [2021-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8).
- ^ 世卫组织:抵御奥密克戎 必须达到70%人口的疫苗接种目标.
- ^ Harvard Medical School. Coronavirus Resource Center – Harvard Health.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6 January 2022 [7 Januar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anuary 2022).
Lab studies, animal studies, and epidemiological data all indicate that Omicron may cause less severe disease than previous variants.
- ^ David Leonhardt. Omicron Is Milder. The New York Times. 5 January 2022 [7 Januar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6 January 2022).
A few weeks ago, many experts and journalists were warning that the initial evidence from South Africa — suggesting that Omicron was milder than other variants — might turn out to be a mirage. It has turned out to be real.
- ^ Lewnard, Joseph A.; Hong, Vennis X.; Patel, Manish M.; Kahn, Rebecca; Lipsitch, Marc; Tartof, Sara Y.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infected with Omicron (B.1.1.529) SARS-CoV-2 variant in southern California: 2022.01.11.22269045. 2022-01-11. doi:10.1101/2022.01.11.22269045v1 (英語).
- ^ Lung tissue study sheds light on fast Omicron spread. CIDRAP. [25 Dec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December 2021).
- ^ How long is Omicron's incubation period? How it differs from Delta and other Covid variants
- ^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ns with SARS-CoV-2 Omicron BA.2 variant in Hong Kong, January-March 2022
- ^ Gregory A. Omicron Covid variant poses very high global risk, says WHO. The Guardian (London). 29 November 2021 [29 Nov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November 2021).
- ^ Assessment of the further emergence and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of concern in the context of ongoing transmission of the Delta variant of concern in the EU/EEA, 18th update (Technical report). Stockholm: 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15 December 2021 [16 Dec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December 2021).
- ^ Iuliano, A. Danielle. Trends in Disease Severity and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During the Early Omicron Variant Perio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SARS-CoV-2 High Transmission Periods — United States, December 2020–January 2022. 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22, 71 (4): 146–152. ISSN 0149-2195. PMID 35085225. S2CID 246332966. doi:10.15585/mmwr.mm7104e4 (美國英語).
- ^ Johnson, Carla K. Omicron drives US deaths higher than in fall's delta wave. medicalxpress.com. [14 February 2022] (英語).
- ^ 梁万年:奥密克戎病死率是流感7.5倍 一旦放松是巨大灾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04-24 09:52:49.
- ^ 【关注】奥密克戎可“物传播”7天,收快递还安全吗?.
- ^ Nebehay, Stephanie; Winning, Alexander. WHO names new COVID variant omicron, cautions against travel measures. Reuters. 2021-11-2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 ^ Sample, Ian. Scientists warn of new Covid variant with high number of mutations. 衛報. 2021-11-24 [2021-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 ^ BioNTech says it could tweak Covid vaccine in 100 days if needed. The Guardian. 2021-11-26 [2021-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 ^ 对抗奥密克戎变异株,国内这些企业已启动新疫苗研发. 第一財經. 2021-11-29 [2021-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9).
- ^ 全面接種/中疾控:國產疫苗有效抗Omicron. 大公文匯網. [2021-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6) (英語).
- ^ 中疾控:Omicron等於Delta+Beta 疫苗有用但减弱. 香港文匯網. [2021-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6) (zh-Hans-HK).
- ^ 中疾控:Omicron病毒等於Delta+Beta 疫苗有用但變弱 - 香港經濟日報 - 中國頻道 - 社會熱點. china.hket.com. [2021-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6).
- ^ Walker, Joseph. 辉瑞称加强针可中和奥密克戎,但两针疫苗效果明显较差.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2021-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中文(中國大陸)).
- ^ 死亡率暴降75%!奥密克戎更“温和”?重症比例降一半!辉瑞防感染有效性不到23%,南非最新研究来了!美国27州现奥密克戎!. wap.stcn.com. [2021-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6).
- ^ Pfizer Course Has 23% Efficacy Vs. Omicron in South African Study. Time. [2021-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1) (英語).
- ^ Walker, Joseph. 辉瑞称加强针可中和奥密克戎,但两针疫苗效果明显较差.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2021-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中文(中國大陸)).
- ^ 星島日報. 兩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Omicron大幅削弱復必泰中和抗體97%. [2021-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3).
- ^ 36.0 36.1 Winning, Alexander; Roelf, Wendell. Pfizer shot less effective in South Africa after Omicron emerges, study shows. Reuters. 2021-12-14 [2021-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1) (英語).
- ^ Facebook. Pfizer shots offer 70% protection against Omicron hospitalization, study suggests. Los Angeles Times. 2021-12-14 [2021-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1) (美國英語).
- ^ 國際 | 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2021-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1) (中文(臺灣)).
- ^ 第三針溝針夠抗體抵禦Omicron 許樹昌籲補針揀復必泰 3針科興未達保護門檻. 明報. 2021-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8).
- ^ 港大中大聯合研究:科興不夠抵禦Omicron 第3針打復必泰才夠抗體. 香港01. 2021-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3).
- ^ 中時新聞網. 科興第三劑對長者效果 香港數據預防死亡有效率98% - 兩岸. 中時新聞網. [2022-04-13] (中文(臺灣)).
- ^ Khan, Natasha. 香港數據顯示接種三劑科興疫苗可有效預防奧密克戎死亡.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2022-04-13] (中文(臺灣)).
- ^ 港大曝新冠疫情走向風土病 疫苗打3劑至關重要. tw.news.yahoo.com. [2022-04-13] (中文(臺灣)).
- ^ Interleukin-6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1-04-22, 384 (16): 1491–1502 [2021-12-04]. ISSN 0028-4793. PMC 7953461
. PMID 33631065. doi:10.1056/NEJMoa21004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8).
- ^ Parekh, Marcus; Platt, Poppie; Team, Global Health Security; Barnes, Joe. Coronavirus latest news: EU suspends all flights to southern Africa over omicron Covid variant fears. The Telegraph. 2021-11-26 [2021-11-26]. ISSN 0307-12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英國英語).
- ^ Meyer, David. What's Omicron? Here's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about the new COVID variant that's roiling markets and air travel. Fortune. 2021-11-1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英語).
- ^ WHO pressed to explain ‘skipping’ Nu & Xi Covid strains. RT. 2021-11-26 [2021-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英語).
- ^ 新變種病毒命名跳過Xi 美議員砲轟:WHO更關心中共感受. 自由時報. 2021-11-28 [202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6) (中文(臺灣)).
- ^ 安德烈. 世衛命名新病毒避XI 被指恐觸怒習近平.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1-11-28 [202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30).
- ^ How Omicron, the New Covid-19 Variant, Got Its Name. New York Times. [2021-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8) (英語). 參數
|newspaper=
與模板{{cite web}}
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
或|website=
) (幫助) - ^ WHOが中国に配慮?新変異株「ニュー」「クサイ」が飛ばされたワケ. 日刊スポーツ. 2021-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日語).
- ^ outbreak.info. outbreak.info.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8) (英語).
- ^ Covid: New heavily mutated variant B.1.1.529 in South Africa raises concern. BBC.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英語).
- ^ 54.0 54.1 @BNODesk. Statement from Israel's health ministry reporting 1 confirmed case of new coronavirus variant B.1.1.529 (推文). 2021-11-26 [2021-11-26] –透過Twitter.
- ^ Reuters. Belgium detects first case of new COVID-19 variant in Europe. Reuters. 2021-11-2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英語).
- ^ Four cases of the new COVID-19 variant recorded in Botswan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5 November 2021, Mmegi Online, accessed 26 November 2021
- ^ Kerstin Kesselgruber. Flughafen Frankfurt: Person mit Omikron-Verdacht war vollständig geimpft [Frankfurt airport: Person suspected to be infected with omicron variant was fully vaccinanted]. Frankfurter Rundschau. 2021-11-27 [2021-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德語).
- ^ UK, Germany and Italy detect Omicron coronavirus variant cases. Reuters. 2021-11-27 [2021-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 ^ 61 travellers from South Africa in Netherlands positive for COVID-19 -authorities. Reuters (Amsterdam). 2021-11-27 [2021-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 ^ Travellers test positive to Omicron COVID-19 strain after arriving in Sydney from southern Africa, NSW Health says. ABC News. 2021-11-28 [2021-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8).
- ^ Linskey, Annie. U.S. to restrict travel from South Africa and other countries as it assesses risks of new omicron variant. 華盛頓郵報. 2021-11-2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 ^ Walsh, Marieke; Stone, Laura. COVID-19 variant of concern Omicron causes Canada to impose restrictions on travel from southern parts of Africa. The Globe and Mail. 2021-11-2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加拿大英語).
- ^ 忧新变种病毒威胁!新加坡限制7非洲国家旅客入境. cincainews.com. 2021-11-2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8).
- ^ 多国发现B.1.1.529变种病毒 访过南非等7国人士禁入大马. 光華日報. 2021-11-2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8).
- ^ 受奥密克戎影响,日本11月30日起暂停所有外国人新的入境. 大洋網. 2021-11-29 [2021-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9).
- ^ 澳洲發現全球首個Omicron亞種毒株 專家稱更具傳染力. [2021-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 ^ 英國出現omicron死亡病例 《路透》:為全球公開首例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1-12-14 [2021-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6) (中文(臺灣)).
- ^ 天津从入境人员中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中国内地首次检出. 天津日報. 2021-12-13 [2021-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3).
- ^ 袁國勇倡夏季復常 促公布路線圖 籲勿堅持輕症全送隔離 航班盡早復飛. 明報. 2022-03-17 [202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 ^ 泰國出現首宗Omicron死亡個案
- ^ 盧凌之. 本地出现首起奥密克戎死例. 聯合早報. 2022-01-23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9) (中文(新加坡)).
- ^ 楊紹功; 朱筱. 苏州发现奥密克戎新变异株. 新華社. 2022-04-03 [2022-04-03].
- ^ 科普:奥密克戎毒株持续变异会有多大影响. 新華網.
- ^ Lee, Bruce Y. New BA.2.12.1 Omicron Subvariant Is Even More Contagious, Fueling Covid-19 Upswing In New York State. Forbes. [2022-04-15] (英語).
- ^ Doucleff, Michaeleen. 2 new omicron variants are spreading in N.Y. and elsewhere. Here's what we know. NPR. 2022-04-14 [2022-04-15] (英語).
- ^ @Tuliodna. New Omicron BA.4 & BA.5 detected in South Africa, Botswana, Belgium, Germany, Denmark, and U.K. Early indications that these new sublineages are increasing as a share of genomically confirmed cases in SA (推文) –透過Twitter. Missing or empty |date= (help)
- ^ Lee, Bruce Y. New BA.2.12.1 Omicron Subvariant Is Even More Contagious, Fueling Covid-19 Upswing In New York State. Forbes. [2022-04-15] (英語).
- ^ Doucleff, Michaeleen. 2 new omicron variants are spreading in N.Y. and elsewhere. Here's what we know. NPR. 2022-04-14 [2022-04-15] (英語).
- ^ New, highly transmissible forms of omicron may pose latest covid threat. Washington Post. [2022-04-16]. ISSN 0190-8286 (美國英語).
- ^ 简讯:朝鲜出现首例感染新冠病毒确诊病例.
- ^ 朝鲜首次报告新冠病例后全国城市进入封锁.
- ^ Gregg, Aaron. Dow plunges more than 900 points as new coronavirus variant sends global markets reeling. 華盛頓郵報. 2021-11-2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 ^ Hurst, Luke. What we know so far about the B.1.1.529 'Omicron' COVID variant causing concern. Euronews. 2021-11-2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 ^ Cookson, Clive; Barnes, Oliver. What we know about Omicron variant that has sparked global alarm. Financial Times. 2021-11-26 [2021-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 ^ Callaway, Ewen. Heavily mutated Omicron variant puts scientists on alert. Nature. 2021-12-02, 600 (7887): 21–21 [2021-11-26]. ISSN 0028-0836. doi:10.1038/d41586-021-03552-w.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英語).
- ^ ecdc.europa.eu (PDF). [2021-11-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1-26).
外部連結[編輯]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Omicron變異株 |
- Nextstrain / ncov / gisaid / glob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ttps://newsnodes.com/omicron_track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