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湯
四神湯 | |
漢字 | 四神湯 |
---|---|
白話字 | sù-sîn-thng |
四臣湯,著名台灣小吃(常作四神湯)[1][2]。四臣湯是以淮山、芡實、蓮子、茯苓四味中藥,加入豬肚或豬小腸,煮成湯來食用。在台灣,為減少藥味、增進口感及成本考量,通常以薏仁來取代茯苓,或是只使用薏仁與豬小腸來煮湯。應注意四神湯與四物湯的區別。
歷史[編輯]
中藥中以人參、白朮、茯苓及甘草這四種中藥材為四君子湯。而以淮山、芡實、蓮子、茯苓四種中藥和豬肚或豬腸(豬小腸)為藥引,煮成藥膳湯,在臺灣稱做四臣湯,有健脾利濕的功效。
在清朝文獻中,沒有提到四神這個名詞。這個名詞在台灣日治時期出現,在《台日大辭典》中就已經收錄。在台灣,一般攤販所賣的四神湯,為改善口感、減少藥味與節省成本,通常以薏仁取代茯苓,或是只用薏仁,不使用四臣,也會加入米酒以提香[3]。
藥用[編輯]
利濕、健脾胃、固腎補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 「四神」可以治療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能吃不長肉、長不胖的人,且價格大眾,是瘦人增肥食療佳品。加入豬肚或豬小腸一起煲,更有幫助消化之效。
參考資料[編輯]
- ^ 四神湯、米苔目、魯肉飯…這些台灣小吃你可能都唸錯了. 三立新聞網. 2016-11-29.
業者表示,「四臣湯」才是正確名稱。
- ^ 魯肉飯?四神湯?台灣街頭小食名稱別字多. on.cc東網. 2016-11-26.
- ^ 。四神湯不神了!「減味」店家:卡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