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各種各樣的耶穌基督像

基督教文化(英語:Christian culture)是信仰基督教為主的人群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文化,並構成了基督教文明(Christian civilization)的主體。

源來[編輯]

基督教源於中東地區遊牧民族以色列人猶太教。猶太教又是綜合了兩個相距較近、獨立起源的不同文化——兩河流域文化尼羅河流域文化,從兩河流域文化中吸收了單一神概念,主神用六天創造了世界萬物,以及大洪水的傳說;從尼羅河流域文化中吸收了世界末日最後審判的傳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理論。西元一世紀,從猶太教發展出一個分支,信仰耶穌為拯救人類的彌賽亞,逐步發展成為獨立於猶太教的宗教。

基督教將猶太教從一種民族性宗教擴展為一種跨民族的宗教。基督教文化是屬於擴張型的,其哲學觀念認為時間是有始有終的,而空間是無限可重複的,他們強調對世界及自然的管治。基督徒把說服全體人類信奉他們的上帝作為自己的使命,他們要抓緊時間,在世界末日到來之前,讓全體人類成為上帝的子民,不斷地向其他民族派遣傳教士。傳教士們每到一個新的文化範圍內,都積極地學習當地語言,為沒有文字的民族創造文字翻譯《聖經》,《聖經》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翻譯文字種類最多的一本書。

定義[編輯]

基督教文化的這種擴張性鼓勵人們從事探險活動,不斷地去探索、征服未知世界,培育出大批的探險家[來源請求]基督教原來主要局限於在羅馬帝國境內傳播,但隨著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很快傳遍全世界,成為世界上信徒最多、影響最廣泛的宗教。基督教文化對現代世界文化的影響最大,不僅影響哲學、人們的思維方式,甚至影響到科學發現和生活方式

基督教提倡社會要承擔關注弱者的責任,並帶頭付諸行動,成立了大量孤兒院養老院醫院。而有些文化則認為這是家庭的責任而不是社會的責任。基督教這種強調社會責任的主張,有助於培育基督教的市民社會,而不是培育家族社會。基督教的這種主張也是社會主義思潮的來源。

基督教文化強調夫妻(一男一女)是在上帝面前結合的,這在中古時代社會是僅有的(但是信徒也沒有嚴格遵守,查理曼大帝就有四個妻子,五個嬪妃)。因此,基督教文化特別強調愛情、歌頌愛情(雅歌)。

基督教文化的擴張在南部遇到伊斯蘭文化的阻礙,很長時間內只能局限於歐洲範圍內。但自工業革命後,隨著歐洲工業化國家的殖民擴張,基督教文化繞過伊斯蘭教文化的障礙,向全世界迅速傳播,目前澳洲、南北美洲衣索比亞和部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菲律賓太平洋島國都已進入基督教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已經滲入到東亞儒教文化圈的諸國內部。

隨著基督教分裂成為東正教天主教新教,基督教文化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而新教文化地區首先跨入資本主義現代文明。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寫有一本著名的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專門論述基督教新教與資本主義發展的關係。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