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姑臧,別名蓋臧,神鳥,中古時期,西北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在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涼州治所。姑臧先後為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大涼、渾末建城,故被稱為王者之城,六朝古都,西北首府,雍涼之都、天下要衝、國家番衛,夢幻涼州,涼國故地。姑臧雄踞於西北之中心,涼國的國都所在,成為歷朝歷代西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故有《北史》涼州緋色天下最、有《後漢書》涼州之畜牧天下饒的盛譽。

故址為匈奴所築,城呈龍形,故又名「臥龍城」。西漢姑臧縣,隸武威郡東漢時為武威郡治所。由於匈奴、羌族、粟特、鮮卑、柔然、突厥、回鶻、蒙古、吐谷渾、鐵勒等多種游牧民族雜居,又地處中西交通要道,使它很快成為西北富邑,同時姑臧也是粟特入華的中心據點,在這裡形成了發達的貿易和中古著姓。

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土人士避難西入涼州,姑臧成為保留漢族文化的重要據點,同時又是佛學東傳的中心要地。後涼時,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在此地講經,大興佛教。北涼時,沮渠蒙遜尊西域僧人曇無讖國師,在此譯出《大般涅槃經》等十幾部經典。北魏的師賢、玄高、曇曜竇來自這裡。

西晉永寧元年(301年),張軌為涼州刺史,治於姑臧。西晉亡,即為前涼(十六國)都城,於原城之外增築四城,加原來的三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姑臧七城,人文薈萃,經濟繁盛,為西北之最。太元元年(376年),前秦攻滅前涼,置涼州刺史鎮姑臧,涼州豪右七千餘戶被徙往關中。十年,呂光據此地稱涼州刺史,次年建後涼,立國都於姑臧。義熙二年(406年),南涼王禿髮傉檀進駐姑臧,四年將南涼都城由樂都遷此。不久,北涼王沮渠蒙遜以步騎三萬攻克姑臧,定都姑臧,並在涼州城南大造佛像。

元嘉十六年(439年),北涼降於北魏。北魏收姑臧城內戶口二十餘萬,設涼州鎮,姑臧鎮,改姑臧縣為林中縣,仍為武威郡治,由姑臧鎮都大將、涼州鎮都大將鎮守。此後,姑臧城便以涼州城名著稱於世,享譽海內外,尤其以武威、姑臧、休屠郡望著稱於世的涼州巨族、河右大族、姑臧舊族、西北甲族,風雲於中國古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形成了著名的涼州豪族集團,為古中國的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的歷史貢獻。姑臧縣城(蓋臧城),西漢末、東漢初時,涼州州治,姑臧縣治遷往今涼州城區,舊址遂廢。[1]

參考文獻[編輯]

  1. ^ 武威锁阳城城址. 甘肅省文物局. [2017-06-17].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