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寫法 |
---|
日語原文 | 山崎の戦い |
---|
假名 | やまざきのたたかい |
---|
平文式羅馬字 | Yamazaki no Tatakai |
---|
山崎之戰,又稱天王山之戰,是日本天正十年六月十三日(1582年7月2日)本能寺之變後發生的一場戰役,是明智光秀與羽柴秀吉在山城國及攝津國邊緣山崎爆發的一場戰役。
光秀討伐信長[編輯]
天正十年(1582年),京都本能寺之變後的明智光秀志得意滿,除派兵女婿明智秀滿攻陷安土城外,又修信聯絡公卿,大肆讚揚自己的功勞。然而,其行徑並不為其他武將讚許,甚至連親家細川藤孝都剃光頭為織田信長戴孝;另一盟友筒井順慶表面上發兵支援光秀,其實早已與羽柴秀吉接觸。表態站在光秀一方的人只有少數的親信,如岳父妻木廣忠、女婿明智秀滿、舊臣齋藤利三等人。
本能寺之變主要將領及大名動向[編輯]
本能寺之變發生時,織田信長的數名將領和從屬同盟的德川家康的行動如下:
戰鬥經過[編輯]
在秀吉與毛利氏講和後,率領其軍隊以最快的速度趕回畿內(即中國大返還),於攝津國與山城國邊境之山崎與明智光秀決戰。12日雙方在圓明寺川(現・小泉川)對峙。
雙方戰況形成拉鋸狀態,最後由於屬於織田軍的池田恆興偷襲明智軍的津田信春,使得織田軍成功包圍明智軍,光秀敗走,光秀從勝龍寺城逃往坂本城。十四日早上明智光秀在逃往近江途中,於小栗栖(京都市伏見區)被附近農民殺死(另說是自盡身亡,又一說其剃度出家),俗稱三日天下。其女婿明智秀滿在光秀失敗後,於坂本城自盡。明智家的勢力至此完全敗亡。此役為秀吉開啟了其日後統一日本的契機。
兩軍規模[編輯]
- 明智軍:小說《太閣記》載約16,000人,但可信度低且立場極偏頗。
名稱對流行文化的影響[編輯]
「天王山之戰」一語,後在日本圍棋界中常被用作比喻多局制賽事中的關鍵一局,此一用法後傳至日本棒球界,在華語地區亦有出現,用於比喻棒球、籃球、足球等賽事,可能是先從日本棒球界傳至臺灣棒球界,再流傳至其他地區及界別。[1][2][3]
參考資料[編輯]
- 帝國陸軍參謀本部編『日本戦史 山崎役』村田書店、1920年/1979年
- 高柳光壽『明智光秀』吉川弘文館〈人物叢書〉、1958年。
- 河野豊、「疾風怒濤の大返し―山崎の合戦」 『羽柴秀吉怒濤の天下取り』 學研〈歴史群像シリーズ〉、1987年。
- 桐野作人、「大軍で制した天下取りの起點―山崎の戦い」 『豪壯秀吉軍団』 學研〈歴史群像シリーズ〉、1992年。
- 谷口克広、「中川清秀 野心家、最後に秀吉の囮とさる」 『豪壯秀吉軍団』 學研〈歴史群像シリーズ〉、1992年。
- 藤田達生『謎とき 本能寺の変』講談社〈講談社現代新書〉、2003年10月。ISBN 4-06-149685-9。
- ^ 喬靖夫. 天王山之戰源自豐臣秀吉. 巴士的報. 2022-06-17 [2023-04-23].
- ^ 張喆. 天王山之戰”誰會成為天降神兵. 人民網. 廣州日報. 2019-05-03 [2023-04-23].
- ^ 【港超】大埔明作客富力演「天王山之戰」 李志堅爭聯賽首冠 「感恩有機會追夢」. 明報. 2019-05-03 [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