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大興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港大興宮
基本資訊
位置 臺灣嘉義縣新港鄉大興村12鄰中正路73號
主神保生大帝
例祭農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聖誕)
建築詳情
本殿構造硬山式
建立時間 清治臺灣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建於笨港
清治臺灣嘉慶九年(1804年)遷建現址
新港大興宮
位置嘉義縣新港鄉大興村12鄰中正路73號
建成時間1804年(嘉慶九年)
官方名稱新港大興宮
類型登錄等級:縣(市)定古蹟
評定時間1985年11月27日
詳細登錄資料

新港大興宮主祀保生大帝,新港居民又稱保生大帝廟大道公廟,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大興村,為單殿式傳統廟宇建築。1985年(民國74年),由嘉義縣政府登錄為三級古蹟,縣為縣定古蹟

沿革[編輯]

相傳明朝末年,一位吳姓先民從故鄉漳州府青礁慈濟宮迎請保生大帝金身來台,供奉於笨港自宅,也吸引附近居民前往敬拜,香火日漸鼎盛。到了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由笨港街的仕紳商賈醫生、信眾合力鳩資,建成笨港慈濟宮(沿用青礁慈濟宮之號),此即新港大興宮的前身。[1]

1799年(嘉慶四年),笨港溪洪水橫溢,沖毀笨港街面。信眾遂於麻園寮(新港舊稱)現址重建新廟,至1804年(嘉慶九年)落成,由王得祿命名為「大興宮」,並敬獻一張桌案。1840年(道光二十年)及1858年(咸豐八年)歷經兩次重修,今日廟旁涼亭保存一塊咸豐八年的「大興宮重修喜捐緣金名碑」。

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及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雲嘉地區發生兩次大地震,大興宮受損甚巨,由當時的新港區街庄長林維朝倡議重修。廟內留有1907年(明治四十年)的木匾,刻記當時的奉獻人與修繕緣金。

1954年(民國四十三年)成立大興宮管理委員會,發動重修工程,強化廟體結構、重新彩繪門神等。1999年(民國八十八年)遭遇九二一大地震,至2004年(民國93年)完成重修,並新建涼亭、環保金爐、盥洗室、排水工程等設施。同年四月廿七日(農曆閏二月廿八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

供奉神祇[編輯]

正殿神龕主祀保生大帝。

龍邊神龕供奉福德正神。

虎邊神龕供奉虎爺。

古物[編輯]

王得祿敬獻的神桌

咸豐六年的保生大帝神轎一頂。

王得祿敬獻的神桌。

「帝德化生」古匾,咸豐八年立。

「保我赤子」古匾,光緒乙酉年孟春月,代理嘉義縣知縣李時英敬酬。

「恩周道濟」古匾,光緒丁亥年孟夏,暑笨港分縣事江右楊錫霖敬酬。

參考文獻[編輯]

  1. ^ 新港大興宮管理委員會. 《新港大興宮(保生大帝廟)沿革》.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