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記
《方丈記》(現代假名遣:ほうじょうき,歷史假名遣:はうぢやうき)是鴨長明所著的鎌倉時代的文學作品。日本中世文學代表的隨筆,和吉田兼好的《徒然草》、清少納言的《枕草子》合稱日本三大隨筆。
概要
[編輯]鴨長明晩年在洛南的日野山建立方丈(一丈四方)之草庵,所以題名為「方丈記」。現存最古的寫本是大福光寺(京都府京丹波町)所藏的大福光寺本。
以漢字和假名混合的和漢混淆文書寫而成,書中多用詠嘆表現、對句表現、交雜漢文語法、歌語、佛教用語。也被視為隱棲文學之祖、無常觀之文學,亂世中生存的自傳式人生論。書中記述同時代的五大災厄,後半記述自身在草庵的生活。
諸本
[編輯]有廣本和略本,廣本又分古本系和流布本系。略本無長明關於災厄體驗的記述,其他部分也有大差異,也有只用漢字書寫的真字本。
關於天災、飢饉的記述
[編輯]長明在《方丈記》之中,以自身經驗記述安元3年(1177年)京都的火災、治承4年(1180年)在京都發生的龍卷及其直後的福原京遷都、養和年間(1181年~1182年)的飢饉、以及元曆2年(1185年)京都的大地震等天變地異,也可作為史料利用。
安元之火災
[編輯]安元3年4月28日(1177年5月27日)午後8時頃,在京都東南(據說是現在的JR京都車站付近),因舞人的宿屋用火不慎造成火災。火勢瞬間向都之西北擴散,朱雀門、大極殿、大學寮、民部省等都在一夜之內歸於灰燼。公卿的邸宅也有16間、甚至於一般家屋等京都的3分之1燒失。死者數十人(《平家物語》的記述是數百人)。
治承之龍卷
[編輯]治承4年(1180年)4月,在中御門大路和東京極大路的交差點付近(現在的京都市上京區松蔭町、京都市歷史資料館一帶)發生大龍卷(長明的記述是「辻風」)。風瞬間捲入周圍之物,家財道具、檜皮、葺板等、宛如冬天的樹葉在空中飛舞。龍卷在市街地往南南西方向穿過,大概在現在的東本願寺前一帶消滅。
養和之飢饉
[編輯]養和年間(1181-82年),發生持續2年的飢饉(養和之飢饉),造成許多死者。旱魃、大風、洪水接連發生,造成作物欠收,朝廷嘗試各樣的加持祈禱也無效,諸物價高騰,再加上翌年疫病流行。仁和寺的隆曉法印為哀悼餓死者,在無數死者的額頭寫上「阿」之字結緣,據說計算「阿」之數,養和2年4月—5月,僅在左京就達42,300餘人。
元曆之地震
[編輯]元曆2年7月9日(1185年8月6日),京都發生大地震(文治京都地震)。山崩海傾、土裂岩石掉落谷底。餘震持續3個月。
關連項目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方丈記》:舊字舊假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青空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