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
曲靖市 | ||||||
---|---|---|---|---|---|---|
曲靖南城門,珠江源廣場 曲靖城區麒麟西路,靖寧寶塔 |
||||||
舊稱 | 味縣、南寧縣 | |||||
![]() 曲靖市在雲南省的地理位置 |
||||||
概覽 | ||||||
國家 | ![]() |
|||||
省 | 雲南省 | |||||
行政區類型 | 地級市 | |||||
行政區劃代碼 | 530300 | |||||
下級行政區 | 2市轄區、1縣級市、6縣 | |||||
撤地區設市 | 1997年5月6日 | |||||
市委書記 | 李文榮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朱興友 | |||||
市長 | 董保同 | |||||
政協主席 | 朱德光 | |||||
政府駐地 | 麒麟區文昌街78號 | |||||
毗鄰 | 昭通市、昆明市、紅河州、文山州、百色市桂、黔西南州黔、六盤水市黔、畢節市黔 | |||||
地理 | ||||||
經緯度 | 25°29′25″N 103°47′46″E / 25.49028°N 103.79611°E | |||||
總面積 | 28,935 km² | |||||
- 佔雲南省比例 | 7.55 % | |||||
- 排名 | 全省第4位 | |||||
- 市區面積 | 4,358 km² | |||||
最高海拔 | 牯牛寨,4,017.3 m | |||||
氣候類型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
年均溫(1971-2000) | 14.4 ℃ | |||||
年降水(1971-2000) | 985.8 mm | |||||
人口 | ||||||
總人口(2015) | 604.7 萬人 | |||||
- 佔雲南省比例 | 12.75 % | |||||
- 排名 | 全省第2位 | |||||
- 市區人口(2015) | 121.58 萬人 | |||||
- 城區人口(2015) | 269.58 萬人 | |||||
人口密度 | 209 人/km² | |||||
官方語言 | 普通話 | |||||
方言 | 雲南話、曲靖話 | |||||
經濟 | ||||||
GDP(2015) | 1,630.26億 元(本幣) 261.75億 美元(匯率) |
|||||
- 佔雲南省比例 | 11.76 % | |||||
- 排名 | 全省第2位 | |||||
人均GDP | 27,045 元 4,342 美元(匯率) |
|||||
- 排名 | 全省第6位 | |||||
其他 | ||||||
時區 | UTC+8(東八區) | |||||
郵政編碼 | 655000 | |||||
電話區號 | +86 (0)874 | |||||
車牌號碼 | 雲D | |||||
網站:曲靖市人民政府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雲南統計年鑑-2016》 |
曲靖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東部。市境西臨昆明市,北接昭通市與貴州省畢節市,東鄰貴州省六盤水市、黔西南州,南界紅河州、文山州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地處雲貴高原中部烏蒙山區,主要為喀斯特地貌。小江、牛欄江在西北部匯入金沙江,革香河、可渡河在東北部匯入北盤江,中南部有南盤江及其支流。總面積2.89萬平方公里,人口604.7萬。曲靖古稱味縣,是雲南省歷史上開發較早的地區,為全省僅次於省會昆明的第二大城市,省內重要的經濟中心和重工業基地,也是主要的電源支撐點和負荷中心。
目錄
歷史[編輯]
曲靖從石器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人類的足跡。進入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後,屬於古滇國的腹心地帶。秦始皇時期在境內開鑿五尺道;漢武帝開拓南中,建味縣;三國時期設建寧郡;晉代設寧州,由爨氏家族統治,北周設南寧州;隋至唐天寶年間,屬劍南道;後經過南詔和大理國五百多年的統治,元明清三朝為曲靖路。在南詔滅爨之前的五百多年間,曲靖都是雲南的政治經濟中心,之後中心西移大理,元代時又移到了今天的昆明。
早期[編輯]
宣威格宜尖角洞和曲靖珠街八塔台等古文化遺址的科學考證證實,早在舊石器時代,南盤江流域一帶就有人類足跡可尋。三四千年前,曲靖先民就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種植水稻,創造文明。公元前280年,楚將莊蹻率兵入滇,曲靖為古滇國腹心地帶,史稱"靡莫之屬"。秦始皇統一中國,修"五尺道"由四川宜賓(史稱僰道)至曲靖(史稱建寧),將曲靖直接置於中央王朝的統治之下,徹底溝通了古滇國與中原地區的聯繫,成為"西南夷"部落群中較早開發的區域。
漢唐[編輯]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開拓南中,置益州郡,轄味縣(曲靖)、牧靡(尋甸)、銅漱(馬龍)、因勞(陸良)諸縣。蜀漢建興三年(225),諸葛南征平定南中,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移庫降都督於味縣(曲靖),統管南中。此時南中包括今雲南全省及川南、黔西部分地域,曲靖至此成為全滇及川南、黔西一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至唐天寶七年(748),南詔滅爨,曲靖為拓東節度使所轄,雲南的政治中心西移大理,結束了曲靖五百餘年的雲南中心地位。
元、明、清[編輯]
此後,大理國時期在曲靖設石城郡,統轄磨彌等十餘部。元朝改南寧州為南寧縣。南寧縣歷元、明、清三朝,先後為曲靖路、曲靖府治所。曲靖路、曲靖府及南寧縣一直是滇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這長達600餘年的歷史中,中原文化頻頻傳人,官兵移民紛至沓來,寬廣的土地被屯墾,南盤江流域村落密布,人口驟增,商市繁盛,為進一步開發滇東奠定了良好基礎。
民國以後[編輯]
民國初年,曲靖府廢,同時改南寧縣為曲靖縣。民國37年(1948年),設第二區督察公署。1949年底,盧漢起義雲南全境解放。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此設曲靖專員公署,即曲靖專區。1954年與宜良專署合併為曲靖行政專員公署,"文革"期間設曲靖地區革命委員會,後為地區行政公署。改革開放後,曲靖地區步入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新時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市政建設突飛猛進,中心城市的位置越來越突出。
1997年5月6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曲靖撤地設市,10月中下旬,曲靖市第一次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相繼召開,11月7日,曲靖撤地設市正式掛牌,轄8縣1市1區,139個鄉鎮,掀開了曲靖歷史新的一頁。 2011年11月10日,師宗縣煤礦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1]
地理氣候[編輯]
市內主要山脈有烏蒙山、梁子山,主要河流有南盤江(珠江上游)、牛欄江等。自古以來便是進入雲南的陸地要塞,史稱「入滇鎖鑰」。
全市最高點海拔4017.3米;最低點海拔695米,相對高差3322.3米;平均海拔1881米。
曲靖市(麒麟區)(1971-2000年)氣候平均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 14.7 (58.5) |
16.8 (62.2) |
21.1 (70) |
24.0 (75.2) |
24.6 (76.3) |
24.4 (75.9) |
24.5 (76.1) |
24.6 (76.3) |
22.6 (72.7) |
20.0 (68) |
17.0 (62.6) |
14.6 (58.3) |
20.74 (69.34) |
每日平均氣溫℃(℉) | 7.4 (45.3) |
9.2 (48.6) |
13.1 (55.6) |
16.4 (61.5) |
18.4 (65.1) |
19.5 (67.1) |
19.6 (67.3) |
19.1 (66.4) |
17.2 (63) |
14.5 (58.1) |
10.8 (51.4) |
7.6 (45.7) |
14.4 (57.93) |
平均低溫℃(℉) | 2.3 (36.1) |
3.7 (38.7) |
6.9 (44.4) |
10.4 (50.7) |
13.8 (56.8) |
16.0 (60.8) |
16.5 (61.7) |
15.7 (60.3) |
14.0 (57.2) |
11.1 (52) |
6.8 (44.2) |
3.0 (37.4) |
10.02 (50.03)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19.2 (0.756) |
17.9 (0.705) |
21.8 (0.858) |
35.0 (1.378) |
120.6 (4.748) |
182.8 (7.197) |
180.5 (7.106) |
161.1 (6.343) |
109.0 (4.291) |
83.2 (3.276) |
42.7 (1.681) |
12.0 (0.472) |
985.8 (38.811) |
平均降水日數(≥ 0.1mm) | 6.7 | 6.7 | 6.4 | 8.3 | 14.2 | 18.0 | 17.8 | 17.7 | 14.3 | 13.5 | 8.8 | 5.5 | 137.9 |
來源: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
政治[編輯]
現任領導[編輯]
機構 | ![]() 中國共產黨 曲靖市委員會 書記 |
![]() 曲靖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
![]() 曲靖市人民政府 市長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曲靖市委員會 主席 |
---|---|---|---|---|
姓名 | 李文榮[2] | 朱興友[3] | 董保同[4] | 朱德光[5] |
民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籍貫 |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 | 雲南省會澤縣 | 河北省深州市 | 雲南省陸良縣 |
出生日期 | 1962年10月(55歲) | 1963年4月(54-55歲) | 1967年1月(51歲) | 1961年5月(56歲) |
就任日期 | 2015年10月 | 2016年2月 | 2015年7月 | 2016年2月 |
行政區劃[編輯]
曲靖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6]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7] (平方公里)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行政區劃[8] | |||||
街道 | 鎮 | 鄉 | 其中: 民族鄉 |
社區 | 行政村 | ||||||
530300 | 曲靖市 | Qūjìng Shì | 28904.11 | 麒麟區 | 655000 | 42 | 50 | 41 | 8 | 318 | 1317 |
530302 | 麒麟區 | Qílín Qū | 1552.92 | 南寧街道 | 655000 | 13 | 3 | 87 | 56 | ||
530303 | 霑益區 | Zhānyì Qū | 2801.27 | 西平街道 | 655300 | 3 | 2 | 5 | 28 | 94 | |
530304 | 馬龍區 | Mǎlóng Qū | 1600.34 | 通泉街道 | 655100 | 5 | 2 | 3 | 45 | 28 | |
530322 | 陸良縣 | Lùliáng Xiàn | 2010.04 | 中樞街道 | 655600 | 2 | 7 | 2 | 29 | 112 | |
530323 | 師宗縣 | Shīzōng Xiàn | 2741.66 | 丹鳳街道 | 655700 | 3 | 4 | 3 | 3 | 18 | 91 |
530324 | 羅平縣 | Luópíng Xiàn | 3025.35 | 羅雄街道 | 655800 | 3 | 4 | 6 | 3 | 30 | 124 |
530325 | 富源縣 | Fùyuán Xiàn | 3235.40 | 中安街道 | 655500 | 2 | 9 | 1 | 1 | 18 | 143 |
530326 | 會澤縣 | Huìzé Xiàn | 5883.93 | 古城街道 | 654200 | 3 | 7 | 13 | 1 | 19 | 357 |
530381 | 宣威市 | Xuānwēi Shì | 6053.20 | 宛水街道 | 655400 | 8 | 12 | 8 | 44 | 312 |
人口[編輯]
區劃名稱 | 常住人口[9](2010年11月) | 戶籍人口[10] (2010年末) |
||
---|---|---|---|---|
總計 | 比重 (%) |
每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
||
曲靖市 | 5855055 | 100 | 202.32 | 6264025 |
麒麟區 | 740747 | 12.65 | 480.00 | 697249 |
霑益區 | 431058 | 7.36 | 153.15 | 420483 |
馬龍區 | 184989 | 3.16 | 115.78 | 202573 |
陸良縣 | 622397 | 10.63 | 312.83 | 658713 |
師宗縣 | 392361 | 6.70 | 140.94 | 412269 |
羅平縣 | 549680 | 9.39 | 182.15 | 605574 |
富源縣 | 722640 | 12.34 | 222.23 | 781145 |
會澤縣 | 908292 | 15.51 | 154.26 | 1007456 |
宣威市 | 1302891 | 22.25 | 215.26 | 1478563 |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5855055人[11]。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88966人,增長7.12 %。平均每年增加38897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69%。其中,男性為3068822人,占總人口的 52.41%;女性為2786233人,占總人口的47.5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0.14。0-14歲的人口為1397364人,占總人口的23.87%;15-64歲的人口為4022275人,占總人口的68.7%;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35416人,占總人口的7.4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107820人,占總人口的3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747235人,占總人口的64%。
民族[編輯]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442131人,占總人口的92.9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12924人,占總人口的7.1%。
民族名稱 | 漢族 | 彝族 | 回族 | 苗族 | 壯族 | 布依族 | 水族 | 白族 | 瑤族 | 蒙古族 | 其他民族 |
---|---|---|---|---|---|---|---|---|---|---|---|
人口數 | 5442014 | 225245 | 68252 | 33518 | 30794 | 29941 | 6710 | 5259 | 2349 | 2169 | 8804 |
占總人口比例(%) | 92.95 | 3.85 | 1.17 | 0.57 | 0.53 | 0.51 | 0.11 | 0.09 | 0.04 | 0.04 | 0.15 |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 | 54.53 | 16.52 | 8.11 | 7.46 | 7.25 | 1.62 | 1.27 | 0.57 | 0.53 | 2.13 |
文化旅遊[編輯]
景點[編輯]
曲靖自然景觀多樣而豐富,有眾多的歷史遺蹟,其中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一座,國家級地質公園一處,國家級森林公園4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
自然景觀
- 珠江源國家級森林公園:占地12平方公里,先後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十八連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 魯布革國家級森林公園
- 五峰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 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海草山
- 羅平生物群國家級地質公園,金雞峰叢,多依河,小三峽 ,九龍瀑布
人文景觀
- 爨龍顏碑
- 爨寶子碑
- 大理國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
- 曲靖明城牆
- 八塔台古墓群,羅漢山古墓群
- 會澤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娜姑鎮白霧村
- 可渡古驛道
- 大覺寺
- 勝境關
- 東山寺
美食[編輯]
曲靖有雲南常見的過橋米線,汽鍋雞等美食,同時也有很多自己地方的美食。曲靖菜種類豐富,用料和做法都十分多樣。
- 野生菌,曲靖有多種食用野生菌,可炒,可炸,也可做湯,味道十分鮮美獨特。
- 土豆,土豆在曲靖當地叫做洋芋,是當地人尤其喜愛的蔬菜之一。曲靖洋芋做法很多,燒煎炸煮炒均可。尤其是燒出的洋芋,加上各式各樣的調料,能讓人一連吃上許多個。
- 蒸餌絲 ,這是一種雲南特產的美食,一碗蒸好的細餌絲配上肉醬,蔥花,香菜配合起來非常的美味,讓人回味無窮。
- 霑益辣子雞,有宋祖英提名的「天下第一雞」稱號,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辣子雞,糍粑辣子配上雞肉的美味由此開始。喜食辣的人都對此讚不絕口。與辣子雞齊名的黃燜雞,也很受食客歡迎,黃燜雞里一般不放辣椒,只用各樣的調料黃燜出來,保持了雞的鮮味和肉質的細嫩。
- 宣威火腿, 產於宣威市,外形端正,個大骨小,肉質細嫩,吃起來回味無窮,清香撲鼻。行銷海外,曾多次獲得國際大獎。
- 宣威殺豬菜,過去農村每家都養豬,殺一頭豬,除了留下後腿醃火腿之外,餘下的肉可以弄小炒肉、墩子肉、血辣子、油渣炒(豆豉、蓮花白、青椒)等,菜品多樣豐富,並且多具有農家特色。
- 陸良米線,具有地方特色的米線做法,米線加入大骨熬成的濃厚高湯,再加上滿滿的調料和肉碎,味道十分可口。
- 陸良麻衣撒子,陸良特產之一,用麥面做原料油炸而成,具有香脆酥甜的特點,口感甜潤柔膩。
- 羅平蜂蜜,產於羅平,為羅平特產之一,味道甜潤,容易結晶,能和血補身,消腫散結。
- 五色花米飯, 為羅平布依族傳統美食之一,製作方法十分複雜。糯米飯用多種鮮花汁液浸泡而成色,蒸熟之後清香撲鼻,多種顏色搭配,十分賞心悅目。
參見[編輯]
- 曲靖旅遊信息港,《珠江源頭第一市--曲靖》
- 曲靖旅遊信息港,《曲靖概覽》
- 曲靖旅遊信息港,《曲靖概況》
- 曲靖旅遊信息港,《迅速發展的曲靖》
資料來源[編輯]
- ^ 師宗礦難已致21人遇難 為雲南15年來最大安全事故
- ^ 李文榮 簡歷.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 ^ 朱興友當選為曲靖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 珠江網.
- ^ 董保同 簡歷.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 ^ 市政協四屆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選舉朱德光為主席. 珠江網.
- ^ 中華人民共和國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 ^ 曲靖市國土資源局. 《曲靖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國民政統計年鑑2014》.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4年8月. ISBN 978-7-5037-7130-9.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分縣資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12月. ISBN 978-7-5037-6659-6.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分縣市人口統計資料2010》. 群眾出版社. 2011年11月. ISBN 978-7-5014-4917-0.
- ^ 曲靖市統計局. 《曲靖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 ^ 雲南省人口普查辦公室、雲南省統計局. 《雲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9月. ISBN 978-7-5037-6548-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