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曾點
本名氏:曾
名:點
出生春秋魯國南武城
墓地曾點墓
國籍魯國
活躍時期春秋
知名於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
兒女曾參
別稱曾皙

曾點(前546年—?),一作曾蒧,一作子皙,又稱曾皙曾參的父親,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約小孔子二十餘歲,並被列為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孔子家語》、《呂氏春秋》記載曾點教子嚴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編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記敘曾皙的理想生活。孔子曾讓弟子言志,子路冉有公西華等各有抱負,曾皙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府,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之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論語·先進篇》

後世追封、墓葬[編輯]

唐玄宗尊之為「宿伯」,宋真宗加封為「萊蕪侯」。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

山東省平邑縣魏莊鄉曾點墓,系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由其後裔擔任奉祀生。與澹臺滅明墓東西相望[1]

注釋[編輯]

  1. ^ 第二十五编 文物 名胜. 平邑縣人民政府網站,來源:《平邑縣誌》第二十五編 文物 名勝,第二節 古墓葬. 2003-10-30 [2023-02-28] (簡體中文). 第二節 古墓葬 曾點墓位於魏莊鄉南武城。現存封土高4.5米,直徑15米。曾點系曾參之父,其父子均為孔子弟子。 後漢王符《論侈葬》有「畢鄗之陵,周公非不忠;南城之墓,曾子非不孝」之語。曾參以孝著稱,但簡葬 其父,歷代傳為佳話。據清光緒《費縣誌》載,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重修曾氏父子墓。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設奉祀生各1名,先後由其七十代、七十一代、七十二代孫襲任。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督糧道孫星衍、費縣知縣郭志清立石碑一通,現此碑下落不明。曾參墓 [……]澹臺滅明墓 位於魏莊鄉上土橋村,原封土高大,與武城曾點墓東西相望。[……]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