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蝦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泰式月亮蝦餅

月亮蝦餅是一種在台灣常見到的台灣小吃。許多台灣人將其視為泰國小吃,但實際上並非源自泰國[1][2],而是由台灣人所發明[3]。有媒體報導為泰北美斯樂雲南華僑藺以愛至台灣留學,當瓦城泰國料理學徒時偶然創造之作,因高明駿徐承義所開設之瓦城為台灣最早泰式料理店之一,故影響後來的泰國料理店均有此菜色。

簡介

月亮蝦餅融合了越南菜緬甸菜英語Burmese cuisine的泰式料理風台灣小吃。由於這道料理並不是泰國料理,因此一般在泰國是吃不到的,不過在曼谷可以在附近的一些台式料理店找到。

名稱由來

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在油炸前,春捲皮呈現白色的樣子,就像皎月;另一種是油炸後,春捲皮看起來像是金黃色的月亮。

其他

雖然是由台灣人所發明的餐點,但在台灣所開設的泰式餐廳幾乎都有所販賣,而讓部份台灣人誤以為是源自泰國的菜餚。

參見

參考資料

  1. ^ 林承彥. 最成功的泰國菜「月亮蝦餅」 其實泰國根本找不到. 中時電子報. 2017-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0) (中文(臺灣)). 前幾年泰國觀光局就已出面證實,在泰國壓根沒有月亮蝦餅的存在。而月亮蝦餅之所以會在台灣背負「泰國」之名,其實只是台灣人融合一些東南亞菜的製法,發明出來的台灣味泰國菜。 
  2. ^ 月亮蝦餅發明人 再創第二春. 天下雜誌556期. 2014-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中文(臺灣)). 如今台灣泰菜的「國菜」月亮蝦餅,出自他之手,原來泰國根本沒這道菜。 
  3. ^ 美食典故 融合多元文化的月亮蝦餅. 大紀元時報. 2014-10-11 [2015-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