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愬
性別
出生773年
臨潭
逝世821年
洛陽
國籍唐朝
職業軍人
活躍時期9世紀
知名於平定吳元濟之亂
配偶韋氏
親屬李晟
兄弟15人
經歷

李愬(773年—821年)。臨潭人。字元直。鳳翔節度使李晟之子,有謀略,善騎射,曾經平定淮西留後吳元濟之亂,史稱「雪夜下蔡州」。封涼國公、鳳翔節度使

早年[編輯]

因家族背景當協律郎、累遷衛尉少卿。從小慈孝過人,父親李晟死後,在兄弟十五人中,唯他與兄長李憲堅持為父居廬守墓三年,被皇帝勸回,隔天又跑回去守墓。後被授太子右庶子,坊、晉二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詹事

雪夜下蔡州[編輯]

唐代中期,藩鎮割據,在各個藩鎮中,以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勢力最大。元和九年(814年)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擁兵自立,唐憲宗曾屢次發兵攻打都無功而回。眾大臣中只有裴度堅持要擊敗吳元濟,結果,憲宗拜他為宰相,負責赴前線督戰。元和十二年(817年),朝廷封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李愬為唐隨鄧三州節度使、左散騎中常侍,令他到唐州為平亂作準備。同時,裴度又上表說宦官監軍影響將士發揮,憲宗准其所奏,下令撤除監軍中使。

由於長年用兵,唐州(今河南泌陽)將士士氣低沉,李愬上任後,親自慰問將士,安撫傷兵,以穩軍心。同時又故意向淮西示弱,在蔡州的敵軍吳元濟誤信李愬無能,對他不加防範。同時又大膽優待降將,先後任用俘獲驍將丁士良吳秀琳等人。李愬問計於吳秀琳。吳秀琳以為欲攻取蔡州,非李祐不可。李愬設計生擒李祐,免其一死,委任為六院兵馬使。李祐被李愬所感動,盡心設法為襲取蔡州出謀劃策。李愬訓練了三千敢死隊,為突襲做準備。李愬廢除了過去唐軍「抓住間諜則處死間諜全家」的法令,優待抓住的間諜,得到了更多敵人內部的情報,確認了淮西主力不在蔡州,而在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

同年九月,李愬見時機成熟,把奇襲守衛空虛的蔡州的計劃密呈宰相裴度。裴度十分讚賞,同意出兵。十月初十,風雪交加,李愬以三千人為前驅,三千為中軍,三千人為後軍,秘密進兵蔡州。為了保護機密,李愬只下令向東行六十里,攻占了據蔡州70里的張柴村。稍事休整,他下令冒雪奇襲蔡州。手下眾將都變了臉色,監軍膽小,大哭說:「我們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計了。」此時天寒,「旌旗為之破裂,人馬凍死者相望於道。」人人自以為必死無疑。礙於軍令,眾將只得率部向東南方向的蔡州急進,唐軍強行軍35公里,終於抵達蔡州。近城處有雞鴨池,李愬命令士卒擊雞鴨以掩蓋行軍聲。自從吳少陽抗拒朝命,朝廷的軍隊已有三十年沒來過蔡州,又因為風雪大作,蔡州守軍毫無戒備。

來到蔡州城外,李愬等將身先士卒,掘土為炊(「炊」當為「坎」之誤。《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五十六》:钁其城為坎以先登。)登上外城,殺死正在熟睡的守衛,只留下巡夜者讓他們如常打更,免得驚動在內城的守軍。吳元濟開始根本不信唐軍已經入城,以為只是囚徒和士兵鬧事,後來才發現大事不好,率左右登牙城抵抗,同時又派人前住洄曲求救。李愬入城後厚撫洄曲守將董重質的家屬,並遣其子前去招降。並加強攻打牙城。吳元濟在當地不得人心,百姓都幫唐軍運送柴火燒城門。十月十二日城破,吳元濟投降。申光二州二萬餘人亦同時歸降。淮西平定了,各藩鎮亦相繼上表歸順,唐朝恢復統一,出現過短暫的元和中興局面。李祐以功授神武將軍。董重質雖降,憲宗欲誅之。李愬之前承諾重質不死,於是竭力疏救,最後董重質被貶為春州司戶。

唐憲宗特命韓愈撰寫一篇《平淮西奉敕撰》,歌頌這次大捷,首推裴度之功;並在蔡州汝南城北門外刻石立碑。由於碑文甚少提到李愬的事蹟,僅以「西師躍入,道無留者」二句言之,李愬的部下石孝忠不平,「作力推去其碑,僅傾移者再三」,將韓愈撰寫《平淮西碑》砸毀[1],官兵來抓人時,石孝忠還把人打死,事情鬧到了憲宗那裡。皇帝為了息事寧人,又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寫平淮西戰爭的經歷[2]。李愬也因功被封涼國公。[3]

後來,李愬又被命為鳳翔節度使,代其兄李愿率領武寧兵平叛臣李師道。可惜於長慶元年(821年)十月因患重病死於洛邑,享年四十九歲。[4]太尉,諡曰武。

家庭[編輯]

[編輯]

  • 韋氏,唐安公主女,貞元十四年(798年)春夏之際成婚,約長慶元年(821年)封魏國夫人

子孫[編輯]

李愬有一子於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一月詔授五品正員,未知是否李玭。

注釋[編輯]

  1. ^ 李商隱《平淮西碑》:「長繩百尺拽碑倒,粗沙大石相磨治」
  2. ^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韓愈傳》:「淮、蔡平,十二月隨度還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詔愈撰《平淮西碑》,其辭多敘裴度事。時先入蔡州擒吳元濟,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辭不實,詔令磨愈文。憲宗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3. ^ 《舊唐書》卷十八下《宣宗本紀》:「太廟祫享,合以功臣配。其憲宗廟,以裴度、杜黃裳、李愬、高崇文等配享。」
  4. ^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三《李愬傳》:「長慶元年……是年十月,卒於洛陽,時年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