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頭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格涅沙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象頭神 (Gaṇeśa)
事業、智慧、克除阻礙之神
Ganesh sits affectionately with his vahana, Mushika another version.jpg
新德里國立博物館大約1730年的巴斯霍赫利微型畫,
其他名稱群主、毗那夜迦
天城體गणेश
梵文轉寫gaṇeśa
泰米爾文பிள்ளை
泰米爾語轉寫Pillai
神系提婆
住處吉羅娑山、Ganeshloka
真言ॐ गणेशाय नमः

Oṃ Shri Gaṇeśāya Namaḥ

Oṃ Gaṃ Gaṇapataye Namaḥ
法寶斧、套索、驅象刺棒
符號英語Hindu_iconography與象徵、印度蒸餃
性別
伐訶納英語Vahana
印度教典籍英語Hindu_texts象頭神往世書
穆陀迦羅往世書
群主奧義書
寺廟象頭神廟英語List of Ganesha temples
代表節日伽內什節英語Ganesh_Chaturthi排燈節
個人資訊
配偶菩提、悉底
父母
手足兄:室建陀
姐:無憂妙
對應其他神話的
對應佛教神話的歡喜天
象頭神

象頭神梵語गणेश,音譯伽內什,主翻譯迦尼薩;梵文拉丁轉寫:Gaṇeśa;Ganesh;Ganesha,意思是群主)印度教中的智慧之神,主神濕婆雪山神女帕爾瓦蒂的兒子,戰爭之神室建陀的兄弟。由於象頭神負責統領眾伽那(gaa,一群侍奉濕婆的、喜歡搞怪的小神),因此他又名群主(gaapati,意即伽那之主)。他的外形為斷去一邊象牙頭人身並長著四隻手臂,體色或紅或黃,老鼠為象神的坐騎。在各種雕繪中,他一般是盤坐著或是翹起其中一邊的膝蓋。

對象頭神的崇拜非常廣泛,不侷限於原始的印度教與更早的婆羅門教;早期在佛陀時代,印度北方已經盛行原始密教,後原始佛教結合密教,出現最早的密宗,其中更演化出各大神祇的不同於當地教派思想、與修行之法,尤其在中原隋唐左右初期,印度高僧紛紛傳法向東遠播至中原隋唐朝,以及東瀛日本,向北則是由印度高僧有第二佛陀之稱的蓮華生大士傳播至西藏。

相關神話[編輯]

象頭人身的由來[編輯]

吠陀中沒有提到象頭神的存在,他的神話主要產生於兩部史詩往世書之中,且與濕婆和雪山神女的神話密切相關。史詩說他是濕婆與雪山神女之子(雪山神女的另一個兒子是天兵統帥[1]室建陀,即佛教最熟悉的守護神——「韋陀尊者」)。關於象頭神之所以長著一個大象的頭顱的原因,各種文獻記載並不一致。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說雪山神女在沐浴時,有一滴洗澡水落入恆河,並被她的侍女、象頭女神瑪梨尼喝了。後者生了一個象頭人身,只有一根象牙的兒子,即象頭神。這個孩子被算做雪山神女之子。此故事記載於13世紀作者勝車的著作中。現代有研究者認為是一種隱晦表達女同性戀主題的手法[2]

另一說,象頭神生下來時本來是正常的人頭。但雪山神女為兒子辦慶生喜宴時忘了邀請土星沙尼英語Shani,後者憤憤不平,從眼中噴出神火燒掉了嬰兒的頭。大梵天為了安撫雪山神女,叫她到森林中去,並許諾說她在森林中看到的第一個動物的腦袋將成為她兒子的頭。雪山神女看到了大象,於是兒子就長了一個象頭。但這一說少有被接納,因為雪山神女是「三界之主」濕婆大神之妻,若土星神真的作出這行為,就猶如自殺了。

根據第三說,相傳象神的父親濕婆有一日離家之後,濕婆的妻子雪山神女即生下迦內薩,因迦內薩是神之子,出生之後即長得十分高大強壯。有一日,雪山女神正在洗澡,讓兒子在外頭守著,特別交代不許讓人入內。不久濕婆回家,迦內薩堅守母親的囑託,不讓濕婆入來,父子二人不知究竟地開打了起來,濕婆一氣之下砍下兒子的頭,迦內薩因此身首異處。雪山神女聽見打鬥聲,出門來看,只見丈夫砍下親生兒子的頭,痛哭失聲。此時濕婆才知道做錯了事,為了安慰妻子失子之痛,就去求毗濕奴,毗濕奴告訴濕婆,只要明天往他交代的方向走去,看第一個生物將其頭砍下,安在兒子的脖子上,就可以使迦內薩復活,濕婆依言去做,結果遇上第一個生物就是大象,於是取得象頭,放在兒子的身上,迦內薩就此成了象頭人身。

供奉象頭神的原因,通過民間流傳,大部分人是說,能讓男性生殖器官變得和象頭一樣大,因此,很多人都去供奉它。

一隻象牙折斷的原因[編輯]

象頭神被印度人稱為掌管純真智慧的神祇,因為葛內舍曾為記下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而不眠不休地聽其作者廣博仙人口述,並且用自己的神筆抄寫下來。但由於這篇史詩的長度有如海量,最後把神筆也寫壞了。象頭神於是把自己的右牙折斷,沾上墨水,繼續聽仙人的口述,不斷抄寫,終於把大史詩《摩訶婆羅多》整篇筆錄下來。所以眾多畫像或雕塑中的象頭神只有左牙而沒有右牙。

密宗[編輯]

在早期印度密教,和在婆羅門教不同的是,以佛教「出離」與「解脫」為主要思想主軸,但卻有各種術法,其義旨在於幫助修行人「方便」修行。象神在大藏經「佛經密乘部」記載多處,其威能與術法不可思議,其旨,以方便法幫助修行者得其所需,印度密教翻譯的佛經其名號在中文翻譯為「大聖歡喜天」是為善神。

其起因是在久遠前象神曾向「密教祖師金剛薩埵」與「觀音菩薩」投誠皈依,發誓護持密教行者。後更與十一面觀音化身結為夫妻;其本尊法門被密宗的祖師集結,由印度早期發展而成完整的系列(後佛與密教因教義高深,不被當世接受,消失於印度史),由印度高僧傳至唐朝(唐密)再傳至東瀛(成為東密)。

但從佛經佛典當中,仍然記載許多法門以及其思想,尤其是《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或《大聖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毘那夜迦王歸依念誦供養法》等等。可見當時的印度密教的象神和原始婆羅門教以及至今的印度教,象神的信仰已有差別。《天神乘與佛乘之別》

其身有單身(二臂、四臂甚至多臂),在平常期多以財神(單身)之姿護佑眾生,若在密教圓滿次地上,則現雙身像以教化之(另一身是觀音)。

其本尊乃王者身、善神,經典更記載:象神源始自「大日如來」,經云《此聖尊自在天。即摩訶毘廬遮那如來。為饒益無福眾生。權化示現此像》;亦提到,此神有善身與惡身之別(乃深秘義旨),本尊王身是善神,其亦化身邪神(常隨魔、障礙魔)以及驕傲的天神之姿,常被密宗金剛神(金剛薩埵、觀音菩薩、大日如來的化身)踩在腳下,象徵征服自我邪念、魔難、障礙的意思。

禮敬象頭神的咒語[編輯]

崇奉象頭神的咒語為:「嗡(歐姆),葛內沙耶,納莫呵!」梵文拉丁轉寫為:Oṃ Gaṇeśāya Namaḥ

圖片[編輯]

注釋[編輯]

  1. ^ 天神們出征時要有一個統帥,最初這個職務由神王因陀羅親自擔當,室建陀出生後就轉交給他
  2. ^ Courtright, Paul B. Gaṇeśa: Lord of Obstacles, Lord of Beginning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74. ISBN 978-0-19-505742-3 (英語). 

關連項目[編輯]

資料來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