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塔瓦號戰艦 (1894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Полтава
丹後たんご
Чесма
Чесма
明信片上的波爾塔瓦號
概觀
艦種前無畏艦
擁有國 俄羅斯帝國(建成至1905年1月旅順會戰被俘)
 大日本帝國(1905年捕獲至1916年4月售出)
 俄羅斯帝國(1916年購回至1917年10月被奪)
(1917年奪得至1924年拆解)
艦級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
製造廠俄國聖彼得堡新海軍部造船廠
動工1892年5月19日
下水波爾塔瓦:1894年11月6日
丹後:1905年1月獲得
切斯馬:1916年4月4日購得
服役波爾塔瓦:1900年6月16日
丹後:1905年8月22日
切斯馬:1916年
結局波爾塔瓦:1905年1月1日旅順要塞陷落後被俘
丹後:1916年4月4日出售
切斯馬:1924年拆解
除籍波爾塔瓦:在俄軍中除籍日期不詳
丹後:1916年4月4日在日軍中除籍
切斯馬:1924年7月3日在蘇聯海軍除籍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波爾塔瓦:1萬1500噸
丹後:不詳
全長艦體全長:114.6米
全寬21.3米
吃水波爾塔瓦:8.6米
丹後:7.77米
燃料波爾塔瓦:常備700噸燃煤、滿載1000噸
丹後:2056噸
鍋爐波爾塔瓦:燃煤專燒圓柱型火管鍋爐14座
丹後:宮原式燃煤專燒水管鍋爐16座
動力直立型三段膨脹複合式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功率波爾塔瓦:設計1萬0600匹馬力
實際最大1萬1213匹馬力
最高速度波爾塔瓦:設計16節
實際16.29節
續航距離波爾塔瓦:3750海里/10節
丹後:1萬海里/10節
乘員軍官26–27名,水兵605–625名
武器裝備波爾塔瓦
1895年式40倍徑雙聯裝12英寸(305公釐)炮2座計4門
1892年式45倍徑6英寸(152公釐)雙聯裝速射炮4座,同單裝炮4門,計12門
哈奇開斯43.5倍徑47毫米單裝速射炮12門
哈奇開斯23倍徑37毫米單裝速射炮28門
15英寸(381公釐)單裝魚雷發射管4具(水線上)
18英寸(457公釐)單裝魚雷發射管2具(水線下)
丹後
1895年式40倍徑雙聯裝12英寸(305公釐)炮2座計4門
45倍徑6英寸(152公釐)雙聯裝速射炮4座,同單裝炮4門,計12門
阿姆斯特朗40倍徑76毫米單裝速射炮10門
哈奇開斯37毫米單裝速射炮4門
18英寸(457公釐)單裝魚雷發射管4具(水線上)
裝甲克虜伯滲碳裝甲
水線裝甲帶:10—14.5英寸(254—368公釐)
主炮塔側面:10英寸(254公釐)
主炮塔頂部:2英寸(51公釐)
副炮塔側面:5英寸(127公釐)
副炮塔頂部:1英寸(25公釐)
司令塔:9英寸(229公釐)
甲板:2—3英寸(51—76公釐)

波爾塔瓦號戰艦(俄語:Полтава),是十九世紀末俄羅斯帝國建造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艦二號艦,得名於波爾塔瓦會戰。本艦建成後不久即編入俄羅斯帝國海軍太平洋艦隊,1901年起駐紮在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的亞瑟港海軍基地。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本艦參加了旅順口海戰,並在黃海海戰中受創,1904年12月旅順會戰期間為日本陸軍的重炮所擊傷,坐沉於旅順港內。

1905年1月1日,旅順要塞陷落後,日軍捕獲並打撈起了波爾塔瓦號,進行了一番改裝後加入日本海軍,並根據丹後國重新命名為丹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丹後參加了青島戰役,對德國的青島基地進行了炮擊。1916年,應同為協約國的俄國的要求,日本將丹後售予俄國。由於此時俄國已經有另一艘名叫「波爾塔瓦」的船在服役,因此丹後(原波爾塔瓦)並沒有用回原名,而是根據切斯馬海戰英語Battle of Çeşme,而將本艦重新命名為切斯馬號

切斯馬號在回國途中,參與了十一月事件英語Noemvriana協約國要求希臘王國解除其艦隊武裝的談判)。其後切斯馬號返抵白海。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切斯馬號上的水手宣布參加布爾什維克。1918年英國武裝干涉俄國內戰時將切斯馬號捕獲。英國人認為這時候的切斯馬號已經沒有航海能力,不適合參與作戰任務,於是將切斯馬號用作監獄船。1919年英國干涉軍撤出俄國,布爾什維克紅軍隨即占領了英軍棄置的切斯馬號,並編入紅海軍。切斯馬號此時狀況已經非常惡劣,一直都沒有出過海,1924年正式除籍並拆解。

俄國海軍歷史上有大量的艦艇使用了「波爾塔瓦」這個名字。下一艘使用了這個名字的是一艘無畏艦,即甘古特級波爾塔瓦號英語Russian battleship Poltava (1911)

建造背景及概述[編輯]

波爾塔瓦號建造時的艦名是為了紀念1709年,俄國彼得大帝波爾塔瓦會戰戰勝瑞典卡爾十二世的事跡[1]。不過在建造時,俄國方面欠缺熟練工人,設計也屢次進行修改,加上主火炮又延遲了發貨,因此本艦建造過程一再拖延,雖然1892年5月19日就開始在海軍部加列尼船廠動工,但一直到1894年11月6日才下水,而舾裝過程更是曠日持久。本艦的海試從1898年一直持續到1899年,期間曾經短暫配屬於波羅的海艦隊[2]

日本自從在甲午戰爭中戰勝中國以來,勢力開始逐步向中國內陸擴展;然而俄國同樣對滿洲地區朝鮮半島有所企圖,為了遏制日本,俄國聯合法國、德國進行三國干涉還遼,迫使日本歸還奪占的遼東半島。俄國隨後以此居功,強行租借旅順口,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遠東不凍港。日俄雙方局勢日趨緊張,為了震懾日本,俄國不斷將新銳軍艦部署在旅順港(亞瑟港),本艦即在其中之列。

波爾塔瓦號全長114.6米,寬21.3米,吃水8.6米。設計排水量1萬0960噸,實際要多了500多噸,排水量達到1萬1500噸。艦上裝備了兩座英國漢弗萊斯-坦南特-戴克斯公司生產的垂直三段膨脹式引擎,由14座圓筒火管鍋爐提供動力,推動兩根推進軸。全艦設計功率為1萬0600匹馬力,最大航速16節;在海試時錄得實際紀錄1萬1213匹馬力、16.29節。設計最大載煤1050噸,在10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能力為3750海里。艦上乘員包括26–27名軍官和605–625名水手。[3]

艦上的主武器為兩座雙聯裝12英寸火炮,一前一後分別安裝在首尾炮塔處。該火炮的設計射速為90秒每發,不過實際射速只能達到設計值的一半。副武器為12門單裝6英寸速射炮,由法國加奈公司生產,其中8門安裝在兩舷的雙聯裝炮塔內,剩下4門安裝在艦體中部,沒有防護。此外艦上還安裝有一批小型武器用以對付來襲的魚雷艇。艦上的魚雷火力包括水線上的4具15英寸魚雷發射管,和水線下的兩具18英寸魚雷發射管,全部安裝在舷側。另外艦上還攜帶有50顆水雷,用以保護錨地。[4]

與本級首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採用了常規的鎳鋼裝甲不同,波爾塔瓦號採用了德國克虜伯滲碳裝甲,這也是俄國第一艘採用了這一項技術的軍艦。本艦水線裝甲帶10—14.5英寸(254—368公釐);主炮塔正面和側面裝甲厚10英寸(254公釐),頂部2英寸(51公釐);副炮塔裝甲厚5英寸(127公釐),頂部1英寸(25公釐);司令塔側裝甲9英寸(229公釐)。甲板依然採用鎳鋼裝甲,厚2—3英寸(51—76公釐)。

艦歷[編輯]

波爾塔瓦號[編輯]

1900年9月,波爾塔瓦號和姊妹艦塞瓦斯托波爾號一同裝備了無線電,這也是俄國海軍首批裝備無線電的軍艦。同年10月15日,兩艦出發前往旅順港;但在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時候,兩艦都必須從艦上卸下大量燃料、彈藥以及其他補給品,好減少艦艇吃水,以順利通過運河。1901年4月12日,波爾塔瓦號抵達旅順港,早於塞瓦斯托波爾號[5]

從1901年起,日本與俄國就雙方在滿洲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勢力範圍的劃分展開了一系列會談,但進展甚微。1903年,俄國政府多次拒絕了日本對於滿洲權益的提議,使得日本方面大為光火。1903年底,日本方面認定已經不再有談判的意義,戰爭已經迫在眉睫[6]。考慮到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的主力艦將錨地轉移到了旅順港外港,一旦日本出兵登陸朝鮮,俄國艦隊隨時可以出動[7]

1904年2月8-9日夜間,日本對俄國不宣而戰,出動驅逐艦對停泊在旅順港的俄國艦隊發動魚雷攻擊,日俄戰爭爆發。當晚日本的夜襲只取得了比較有限的戰果,而波爾塔瓦號並沒有受到攻擊。9日早上,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海軍中將判斷俄軍艦隊受到魚雷攻擊後已經重創、陷入混亂,於是率領主力闖入旅順港,用主炮對旅順港岸防炮台進行炮擊,而只用副炮攻擊俄國艦隊。然而俄國艦隊並沒有如日軍高層指揮官預料的那樣不堪一擊,全艦包括波爾塔瓦號在內對日艦進行了反擊。日軍的副炮對於俄艦並沒有起到太大的殺傷作用,使得俄艦可以持續進行還擊[8]。在當天的炮戰中,波爾塔瓦號多次受到命中,但損傷輕微,只有3人受傷;而波爾塔瓦號共發射了12發主炮炮彈和55發6英寸副炮炮彈,由於現場混亂,未能確認命中情況[5]

同年4月13日,日軍成功地誘使俄軍出擊,俄軍旅順分艦隊司令斯捷潘·馬卡羅夫海軍中將率領多艘艦艇追擊日軍的誘餌編隊,波爾塔瓦號也參加了是此行動。不過俄國艦隊在發現遠處趕來的日本主力艦後,立即選擇撤退回港,回撤途中馬卡羅夫的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觸雷爆炸沉沒,馬卡羅夫戰死[9]。是此行動雙方一直距離較遠,因此波爾塔瓦號沒有損傷記錄。

馬卡羅夫死後,威廉·維特捷夫特海軍少將繼任旅順分艦隊司令。對於遭受圍困的局面,維特捷夫特採取了比較消極的做法,很少讓主力艦出擊挑戰日軍艦艇。同年6月23日,維特捷夫特率領旅順分艦隊企圖突圍,駛往俄國海軍在遠東的另一個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舊稱海參崴),與太平洋艦隊符拉迪沃斯托克分艦隊會合。波爾塔瓦號也參加了行動。日艦擋住了俄艦的去路;維特捷夫特不打算進行決戰,遂率領艦隊返航。

同年7月9日,波爾塔瓦號在巡洋艦和驅逐艦的護衛下,出港炮擊日軍陣地,隨後與趕來的日軍艦艇有過短暫的交火[10]。同年夏,俄軍從波爾塔瓦號上拆卸了許多47毫米和37毫米炮,用以充實旅順要塞的地面防禦[11]

同年8月,日本陸軍在地面戰場上已經將戰線推進到離旅順港不遠處,陸軍的重炮已經可以對港內俄國艦隊進行炮擊。深感第一太平洋艦隊(俄國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艦艇組成第二太平洋艦隊後,原太平洋艦隊改稱第一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已經暴露在敵軍火力之下,俄國高層責成維特捷夫特率領艦隊從速突圍。港內俄艦8月10日07:00開始起航,準備突圍,而日軍艦隊在中午攔截住俄軍艦隊,黃海海戰爆發。[12]

雙方主力艦接戰時,波爾塔瓦號處在艦列第六位;本艦將目標定為日本戰艦朝日,14:45前後開始炮擊。15:00,列特維贊號臨時修補的破損處開始漏水,迫使俄軍艦隊減速[13]。日軍旗艦三笠向波爾塔瓦號進行炮擊。三笠受到俄艦數發命中,其中有兩發命中來自于波爾塔瓦號。此外波爾塔瓦號還命中裝甲巡洋艦日進一發。日軍艦隊由於損傷,15:20右轉拉開距離。17:35日軍重新靠近俄軍後列,4艘戰艦向波爾塔瓦號和3艘裝甲巡洋艦開火。此時在炮戰中,由於主炮受到命中而失靈等問題,日軍戰艦的16門12英寸主炮已經有5門無法使用[14];而波爾塔瓦號一門前主炮發生機械故障無法發射[15]。日軍再次短暫脫離接觸。18:30日軍再次左轉靠近,敷島、朝日兩艦向波爾塔瓦號開火。此時俄軍艦隊與日軍艦隊已經漸漸拉開距離,俄軍即將擺脫日軍追擊;但這時候朝日發射的12英寸炮彈擊中了俄軍旗艦皇太子號的司令塔,維特捷夫特和參謀人員戰死、艦長重傷,操舵室故障,皇太子號開始錯誤轉向。皇太子號突如其來的急劇機動讓後續的俄軍艦隊發生了混亂。混亂中,處於指揮鏈第二位置、艦隊副指揮、戰艦分隊司令的帕維爾·彼得洛維奇·烏赫托姆斯基英語Pavel Petrovich Ukhtomsky海軍少將意識到旗艦出了問題,於是在座艦佩列斯韋特號上升起了將旗,命令其餘俄艦跟隨。重新組織隊列花費了不少時間。此時皇太子號、佩列斯韋特號、波爾塔瓦號都多處中彈,嚴重影響了機動能力,俄軍艦隊此時只能選擇撤回旅順港[16]。在戰鬥中波爾塔瓦號受到了12-14發大口徑炮彈的命中,5門6英寸炮損壞,12人陣亡、43人負傷[17]

一張日本明信片,圖中為在港內半沉狀態的波爾塔瓦號

波爾塔瓦號隨第一太平洋艦隊退回了旅順港,但此時日本陸軍第三軍正在司令乃木希典大將的指揮下連續強攻旅順要塞,同時向港內俄國艦隊進行間接射擊。同年8月18日,日本陸軍炮兵陣地炮擊時,有4發120毫米炮彈命中了波爾塔瓦號,艦上6人受傷[10]。接替戰死的維特捷夫特擔任艦隊司令的羅伯特·維倫英語Robert Viren海軍少將認為應當繼續充實陸地上的防線,於是又從軍艦上拆除更多的輕型火炮到前線去,同時也抽調出水手和炮手去操作新設立的炮壘。到當年9月為止,波爾塔瓦號已經拆除了3門6英寸炮、4門47毫米炮、26門37毫米炮[18]。也是差不多這個時候,波爾塔瓦號開始向日本陸軍陣地進行炮擊;從9月開始到11月,波爾塔瓦號總共發射了110發12英寸炮彈和數量不詳的6英寸炮彈[19]

同年10月,繼續進行強攻的日本第三軍得到了280毫米重炮的支援;其中一部分280毫米炮用於對港內射擊,不過由於缺乏觀瞄手段,日軍新的重炮對港內的射擊和之前的一樣,依然只能是隨機盲射。同年10月7日,日軍的炮擊兩次命中波爾塔瓦號,造成艦上起火,不過除此沒有太大損傷[19]

同年12月5日,日軍在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後,終於奪下了203高地。同一天,日軍迅速在203高地設立了炮兵觀察所,從此日軍對港內的炮擊不再是盲射,而是可以修正著彈點。當天波爾塔瓦號命中5發炮彈,其中3發擊穿了甲板;1發擊中魚雷艙;1發引爆了後部47毫米炮彈藥庫,引發了火災。由於早前艦上的水泵系統已經損壞,火災無法撲滅,愈演愈烈,並最終點燃了後部12英寸炮發射藥儲存室。大火燒了大約一個半小時,隨後一場爆炸,在船底炸出了一個大洞,造成大量進水,使波爾塔瓦號坐沉在淺水區。[20][21]

丹後號[編輯]

錨泊中的丹後,攝於約1909年

1905年1月1日,旅順要塞陷落,日軍俘獲了波爾塔瓦號[22]。5月29日,日軍開始著手打撈浮起坐沉狀態的波爾塔瓦號[23][24]。為了讓打撈作業順利進行,日方出動起重機船將火炮和炮塔陸續吊起[25]。同年7月21日,波爾塔瓦號順利浮出水面[26][27]。8月22日,日本方面將波爾塔瓦號改名為丹後號,列入日本海軍軍艦籍[28],分類為一等戰艦(日語:一等戦艦[29][30]

同年8月24日,丹後以及通報艦滿洲丸日語満州 (通報艦)驅逐艦曙三艦從旅順港出發,8月29日抵達舞鶴海軍工廠[31]。丹後在舞鶴進行了應急修理,10月12日再度出發,10月20日抵達橫須賀[32]。10月23日,日本在東京灣舉行了凱旋觀艦式,包括丹後等各日俄戰爭戰利艦也參加了觀艦式[32][33]

同年12月12日,日本海軍修改海軍艦艇類別等級表,廢止了戰艦等級[34]。包括丹後在內的所有日軍一等及二等戰艦統一歸類到戰艦中[35]

在此期間,日本海軍在修復丹後的同時,還著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工作。日本人拆掉了主桅上的作戰桅盤[36],又將艦上的鍋爐全部替換成了16座日本國產宮原式水管鍋爐。艦上原有的主炮得到了保留,不過後膛替換成了日本國產部件[37]。副炮全部換成了日本國產型號[38];輕武器則替換成了10門阿姆斯特朗公司的12磅速射炮(口徑3英寸(76公釐))和4門37毫米炮。原有的魚雷武器全部拆除,改成4具英國制18英寸魚雷發射管[39]

1912年8月8日,日本海軍對艦艇類別進行了修訂,丹後重新分類為一等海防艦(7000噸以上)[40]

1913年,丹後參加了海軍演習,扮演假想敵部隊。[39]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參加了協約國陣營,加入了戰爭。戰爭爆發後丹後編列入加藤定吉海軍中將的第二戰隊,參加了青島戰役,對進攻青島要塞的英日聯軍提供炮火支援。[41]

切斯馬號[編輯]

停泊在白海的切斯馬號,攝於1921年

1915年,英法聯軍發動達達尼爾戰役,此時的俄國政府希望能派出自己的軍艦參與行動,但此時俄國黑海艦隊空虛,幾無可用之艦。另一方面,俄國從北方港口(阿爾漢格爾斯克羅曼諾夫等)和協約國盟國之間的運兵和貨運需求大增,俄國也迫切需要自己的護航艦艇。

1916年,俄國政府希望能加強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海上實力[42]。因為日本和俄國在一戰中處於同一陣營,因此同年3月,日本方面同意將丹後(原波爾塔瓦號)以及一些日俄戰爭的戰利艦出售回俄國,售價1550萬盧布。同年4月2日,丹後駛達符拉迪沃斯托克,3或4日,由日本移交給俄國。由於丹後的原名「波爾塔瓦」此時已經用在了無畏艦波爾塔瓦號英語Russian battleship Poltava (1911)上,因此俄國方面另取名字,將其起名「切斯馬」[43]。俄國在接收切斯馬號後用了一些時間來進行訓練,同時也對艦艇的狀況進行了一番檢查,發現切斯馬號的狀態並不好,輪機等需要修理。在俄軍的試航中切斯馬號達到了15.5節的航速。除此之外,艦上的火炮也需要更換,有很多是由於英國(以及日本仿製品)和俄國的不同,比如英日所使用的12英寸炮,彈重386公斤,比起俄國用的同口徑炮331公斤,要含有更多的炸藥。日本改裝過後全艦定員28名軍官、15名衛兵、780名水手,雖然輕武器和魚雷比起日俄戰爭時少了一些,但定員卻多了150人。

7月2日,切斯馬號和其他兩艘俄國從日本購回的軍艦(旗艦佩列斯韋特號,以及防護巡洋艦瓦良格號,司令安那托利·伊萬諾維奇·別司圖日夫-流明俄語Бестужев-Рюмин, Анатолий Иванович海軍少將)一同離開符拉迪沃斯托克,9月19日抵達埃及塞德港[44]。同樣是在9月,切斯馬號和其他兩艦分開,到達薩拉米斯島對開海域,參與了協約國地中海艦隊對希臘的威懾,在希臘同意了協約國的要求後才離開。切斯馬號在行動中只扮演了一個次要角色,主要是作為俄國方面的一個政治表態。同年12月5日,切斯馬號停靠在伯肯希德,由卡梅爾·萊爾德公司英語Cammell Laird對其輪機進行大修。這次檢修同時將主甲板上的6英寸副炮和12磅炮全部拆除,改為在上層建築上方安裝4挺防空機槍。

1917年1月16日,切斯馬號抵達摩爾曼斯克州亞歷山德羅夫斯克,不久因為俄國二月革命的影響,當地的政治局勢開始變得動盪不安[45]。2月3日,切斯馬號編入白海艦隊[39]十月革命爆發時,艦上的水手宣布效忠布爾什維克[46]。1918年,外國干涉軍開始在摩爾曼斯克登陸;不過切斯馬號並沒有出動攔截干涉軍登陸[47]。不久英國干涉軍捕獲了切斯馬號;他們認為這艘船已經觸礁,沒有航海能力,1919年4月將其改用作海上監獄,囚禁了40名布爾什維克分子。英軍撤走後,1920年3月紅軍重新占領了英軍棄置的切斯馬號,4月24日編列入布爾什維克白海武裝分艦隊。雖然如此,切斯馬號已經沒有什麼軍事利用價值。1921年6月16日切斯馬號到達阿爾漢格爾斯克,1924年7月3日除籍,其後被拆解[44]

歷任艦長[編輯]

波爾塔瓦號[編輯]

  • 1892-1894 - 薩利沃托爾·費多洛維奇·鮑埃爾 Бауэр. Сальвотор Федорович
  • 1894-1895 - 謝爾蓋·И.普拉托夫 Платов. Сергей И.
  • 1895-1900 - 涅溫斯基 Невинский
  • 1900-1902 - М.В.奧澤洛夫 Озеров. М.В.
  • 1902-1904 - 伊萬·佩特羅維奇·烏斯片斯基 Успенский. 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丹後號[編輯]

下表系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將官履歴》,以及《官報》進行整理。

  • (兼)茶山豐也 海軍大佐:1908年8月28日 - 9月15日
  • 羽喰政次郎 海軍大佐:1908年9月25日 - 11月5日
  • 山縣文藏 海軍大佐:1909年4月17日 - 回航中
  • (兼)上村翁輔 海軍大佐:1911年3月1日 - 4月1日
  • 笠間直 海軍大佐:1911年4月1日 - 11月1日
  • (兼)廣瀨順太郎 海軍大佐:1911年11月1日 - 12月1日
  • (兼)向井彌一 海軍大佐:1911年12月1日 - 1912年6月29日
  • (兼)山崎米三郎 海軍大佐:1912年6月29日 - 9月27日
  • (兼)松岡修藏 海軍大佐:1912年9月27日 - 1913年4月1日
  • (兼)水町元 海軍大佐:1913年4月1日 - 12月1日
  • (兼)荒西鏡次郎 海軍大佐:1913年12月1日 - 1914年4月17日
  • (兼)松岡修藏 海軍大佐:1914年4月17日 - 5月27日
  • (兼)秋澤芳馬 海軍中佐:1914年5月27日 - 1914年8月18日
  • 秋澤芳馬 海軍中佐:1914年8月18日 - 1914年12月1日
  • (兼)本田親民 海軍大佐:1914年12月1日 - 1916年2月17日
  • (兼)久保來復 海軍大佐:1916年2月17日 - 1916年12月1日

切斯馬號[編輯]

  • 1916-1917 - 瓦西里·尼古拉耶維奇·切爾卡索夫 Черкасов. Васил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 1917 - 弗拉基米爾·格里高利耶維奇·安東諾夫 Антонов. Владимир Григорьевич
  • 1918.03-06. - 格奧爾吉·費奧菲拉克托維奇·康德拉堅科 Кондратенко. Георгий Феофилактович

同級艦[編輯]

注釋[編輯]

  1. ^ Silverstone, p. 382
  2. ^ McLaughlin, pp=84, 86, 90
  3. ^ McLaughlin 2003, pp=84–85, 90
  4. ^ McLaughlin 2003, pp=84, 88-89
  5. ^ 5.0 5.1 McLaughlin, p. 53
  6. ^ Westwood, pp. 15-23
  7. ^ McLaughlin, p. 160
  8. ^ Forczyk, pp. 41-43
  9. ^ Forczyk, pp. 45-46
  10. ^ 10.0 10.1 McLaughlin, 2008, p. 54
  11. ^ McLaughlin, p. 163
  12. ^ Watts, p. 21
  13. ^ 查攸吟,p.209
  14. ^ 查攸吟,p.213
  15. ^ 查攸吟,p.215
  16. ^ Wilmott, p. 90
  17. ^ McLaughlin, 2003, p. 163; Forczyk, pp. 49–52
  18. ^ McLaughlin, 2003, p. 163
  19. ^ 19.0 19.1 McLaughlin, 2008, p. 54
  20. ^ Effects of High-Angle Fire on Russian Ships at Port Arthur. Journal of the United States Artillery. 1906, 26: 138. 
  21. ^ McLaughlin, 2003, p. 164
  22.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コマ67(原本101頁)『丹後(たんご) 艦種一等戰艦 二檣(戰闘檣あり) 艦名考國名なり、丹後國に採る。 艦歴舊露國軍艦、原名「ボルタワ」。明治31年進水、露國聖彼得堡造船所にて建造。日露戰役中露國太平洋艦隊として明治39年8月10日黃海々戰に參加、後ち旅順港打ちに於て破壊沈沒。同38年1月1日(旅順の露軍降伏開城の日)我が海軍之が収容引揚に著手、同年8月22日帝國軍艦と定め「丹後」と命名、同年12月戰艦の等級を廢せらる。大正元年一等海防艦に編入、同年3年乃至9年戰役(日獨)從軍:同3年8月第二艦隊第二戰隊に屬し青島戰に參加(艦長大佐秋澤芳馬)、同5年4月5日露國政府へ譲渡す。
    ―要目― 長367呎/幅69呎/吃水25.6呎/排水量10,960噸/機關 直立三汽筩三聯成汽機2基、宮原式罐/馬力11,000/速力16/乗組人員750/船材 鋼(甲帶406粍)/兵裝 12吋砲 4/6吋砲 12/3吋砲 10/47粍砲 4/發射管 4/起工 明治25/進水 同27-11-6/竣工 同31/建造所 露國セント・ピータースブルグ』
  23. ^ #収容艦船概要p.2『二、戰艦「ポルターワ」(排水量一〇,九六〇噸、三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引揚箸手、同年七月二十一日浮揚、同年八月二十二日丹後ト命名セラル同月二十四日旅順口發、同月二十九日舞鶴箸、囘航委員長ハ海軍大佐小田喜代藏、護衛艦ハ假裝巡洋艦満州丸、通信艦ハ曙ナリ)』
  24. ^ #丹後引揚及回航p.4『第二節 引揚作業』
  25. ^ #日露戦役海軍寫真集(4)コマ34(原本24頁)『旅順戰利戰艦ポルタワ十二尹砲の陸揚/(一)はポルタワ(後に丹後と改名)の前部より見たるもの、(二)は其の引揚準備として、先づ十二尹砲塔砲を取り外し陸揚する所にて、之が爲め特に大連より回航せる六十噸の浮起重機船を用ゆる口徑なり、因に言ふ十二尹砲一門の重量は約五十噸なり。』
  26. ^ #丹後引揚及回航pp.5-6
  27. ^ 明治38年7月24日官報第6619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9『○戰利艦ノ浮揚 旅順口港內戰利艦ノ浮揚ニ關シ一昨二十二日接手シタル旅順口鎮守府司令長官柴山矢八ノ報告左ノ如シ(海軍省)戰艦「ポルターワ」(排水量一萬九百六十噸)ハ本日(二十一日)早朝ヨリ排水ヲ始メ經過頗ル良好ニシテ午後三時全ク浮上セリ』
  28.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199『◎戰利軍艦相摸丹後阿蘇宗谷津輕命名ノ件 明治三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達一一一)』
  29.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52『◎明治三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達一一四)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表中戰艦ノ欄一等ノ下「石見」ノ次ニ「相摸、丹後」ヲ、巡洋艦ノ欄一等ノ下「日進」ノ次ニ「阿蘇」ヲ、同二等ノ下「千歳」ノ次ニ「津輕、宗谷」ヲ加フ』
  30. ^ #達明治38年8月p.10『達第百四十四號 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表中戰艦ノ欄一等ノ下「石見」ノ次ニ「相摸、丹後」ヲ、巡洋艦ノ欄一等ノ下「日進」ノ次ニ「阿蘇」ヲ、同二等ノ下「千歳」ノ次ニ「津輕、宗谷」ヲ加フ 明治三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海軍大臣男爵 山本権兵衛』
  31. ^ #丹後引揚及回航pp.10-11『第四節 內地回航』
  32. ^ 32.0 32.1 #丹後引揚及回航pp.13-14『第五節 凱旋觀艦式參列』
  33. ^ #戦役外患篇コマ259-261(原本484-488ページ)『大觀艦式(明治三十八年珠月二十五日報知新聞)』
  34. ^ #達明治38年12月pp.6-7『達第百八十一號 艦艇類別標準別表ノ通改メラル 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海軍大臣男爵 山本権兵衛』
  35. ^ #達明治38年12月pp.8-9『達第百八十二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ノ通定ム 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海軍大臣男爵 山本権兵衛(別表)|軍艦|戰艦| |富士、敷島、朝日、三笠、石見、相模、丹後、肥前、周防、』
  36. ^ McLaughlin, 2003, p. 451
  37. ^ Lengerer, p. 50
  38. ^ Jentschura, Jung & Mickel, p.19
  39. ^ 39.0 39.1 39.2 Lengerer, p. 52
  40. ^ #達大正1年8月pp.33-34『達第十二號 艦艇類別標準別表ノ通改正ス 大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海軍大臣男爵 齋藤實(別表)|軍艦|海防艦|一等|壹岐、丹後、富士、石見、相模、周防』
  41. ^ McLaughlin, 2008, pp. 54-55
  42. ^ McLaughlin, 2008, p. 55
  43. ^ McLaughlin, 2003, p. 91; Lengerer, p. 52
  44. ^ 44.0 44.1 McLaughlin, 2003, p. 91
  45. ^ McLaughlin, 2008, pp. 55-56
  46. ^ Taras, p. 24
  47. ^ McLaughlin, 2008, p. 56

參考文獻[編輯]

  •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公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 17.露国軍艦(旧名相模)座礁ノ件. Ref.B07090406200. 
    • 露国海軍太平洋第1、第2、艦隊艦船名. Ref.C09050753800. 
    • 第6号 明治39年2月17日旅順口海軍工作廠に於て調整したる2番艦「ポルターワ」浮揚報告附図. Ref.C05110198600. 
    • 第7号 第1図「ポルターワ」正甲板排水喞筒配置図附喞筒配置図. Ref.C05110198700. 
    • 第8号 「ポルターワ」破損箇所詳細図((A)より(m)に至る弾痕図14枚). Ref.C05110198800. 
    • 2番航(ポルタワ)破損箇所. Ref.C09050621100. 
    • 第3号 旅順口港内沈没戦利軍艦破損箇所詳細図(明治38年10月19日旅順口海軍工作廠より海軍軍令部に送付せるものなり)/阿蘇、津軽、周防、肥前、丹後、相模. Ref.C05110198300. 
    • 第3編 戦利艦船の収容引揚及ひ回航/第1章 収容艦船の概要. Ref.C05110196200. 
    • 第3編 戦利艦船の収容引揚及ひ回航/第4章 相模(元「ペレスウエート」)の引揚及ひ回航. Ref.C05110196500. 
    • 第3編 戦利艦船の収容引揚及ひ回航/第5章 丹後(元「ポルターワ」)の引揚及ひ回航. Ref.C05110196600. 
    • 明治38年 公文備考 巻10艦船1/進水、命名、艦船籍、類別、等級. Ref.C06091630000. 
    • 海戦史第6部巻之13(下)戦利艦(2). Ref.C09050733500. 
    • 明治38年 達 完/8月. Ref.C12070053200. 
    • 明治38年 達 完/12月. Ref.C12070053600. 
    • 大正元年 達 完/8月. Ref.C12070064400. 
    • 大正5年 達 完/4月. Ref.C12070070600. 

相關條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