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
海馬 |
||||||||||||||
---|---|---|---|---|---|---|---|---|---|---|---|---|---|---|
![]() |
||||||||||||||
科學分類 | ||||||||||||||
|
||||||||||||||
模式種 | ||||||||||||||
Hippocampus hippocampus Linnaeus, 1758 |
海馬屬於魚類,是一種小型海洋動物,身長5-15厘米。因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而得名。在希臘神話中,海馬被視作為海神的坐騎。
海馬的種類並不多,大約有三十二種,中國海域有八種。分別產於北緯30度與南緯30度之間的熱帶和亞熱帶沿岸淺水海域。地理範圍雖廣,但他們只是疏落而狹長地分布於沿岸水域,大多數品種主要在大西洋西部和西太平洋地區出沒。
外形[編輯]
海馬屬具有不同於一般魚類的外形,尾鰭完全退化,脊椎則演化到如猴子尾巴一樣,可捲曲來鉤住任何突出物體,以固定身體位置。海馬在水中的遊動方式也不同於一般魚類,它們幾乎總是昂立著身體,依靠小而幾乎透明的魚鰭的扇動,它們可以任意上下左右移動,但速度緩慢。通常海馬憑藉身上體色的偽裝及硬化成皮狀的皮膚以逃避掠食者。體色在幼年時和成年差異很大。
繁殖[編輯]
海馬特殊的生殖方式亦引人注目,是由母海馬將卵產在雄海馬腹中之育兒囊(孵卵囊),經2到3周的懷卵期,再由公海馬孵出小海馬 。在此期間海馬群會向較淺的海域移動,尋找較合適的生產環境,其生存水深約 10-30米之間。普通交配及生產溫度約於 26至 29 ℃(亦有些例外)。剛初生的小海馬數量可達千隻以上,體長約0.6-1厘米左右,其體長與種雄海馬體長有密切的關係。幼兒是卵胎生的。
生存狀況和貿易[編輯]
海馬目前正面臨極大的危機,每年數以百萬計的海馬被捕撈以製成傳統中藥使用為主,或供水族館飼養。加上人類為了經濟發展大量破壞海草區、紅樹林及珊瑚礁等海馬的天然棲息地,影響尤其深遠。 截至到2013年,市面上的海馬基本還是是野生的,人工飼養難度高,海馬對陽光,溫度,飼料的要求非常高。截至到2013年,還未出現能大規模人工飼養成功的案例。中國各產地相關單位正極力推動海馬養殖。 由於是野生資源,人工飼養難度高,再加上海馬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場對海馬的價值認可逐漸升高。所以,海馬的市場價格逐步上揚。以具有銷售資格的相關藥店2013年價格為參照,每克價格根據品種、單只重量的不同價格在30-50元/每克不等。 海馬是中國二級保護動物,根據《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只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的企業或個人才能合法收購與銷售。如須對海馬進行加工處理,須獲得國家藥准字批文才能生產。
全球大約有105個國家的海域中有海馬,其中有69個國家進行海馬貿易。海馬貿易在亞洲尤甚,僅在2000年,亞洲進行的海馬貿易就達70噸,而此前五年的貿易總量才40噸。世界最大的活海馬出口國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巴西。美國和西歐是最大的活海馬進口者,以滿足當地水族觀賞業的需求。
生活習性[編輯]
海馬因其擬態適應特性,習性也較特殊,喜棲於藻叢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帶海區。性甚懶惰,常以捲曲的尾部纏附于海藻的莖枝之上,有時也倒掛於漂浮著的海藻或其他物體上,隨波逐流。即使為了攝食或其他原因暫時離開纏附物,游泳一段距離之後,又找到其他物體附著之上。海馬的游泳姿勢十分優美,魚體直立水中,完全賴以背鰭和胸鰭高頻率地作波狀擺動(每秒鐘10次)而作緩慢的遊動(每分鐘僅達1至3m)。海馬的活動一般多白天(上午和下午),晚上則呈靜止狀態。海馬在水質變劣、氧氣不足或受敵害侵襲時,往往因咽肌收縮而發出咯咯的響聲,這給養殖者發出「求救」的信號,但在攝食水面上的餌料時也會發聲,應加以區別。生活在水深10m至30m深的水域。
飼養[編輯]
海馬是靠鰓蓋和吻的伸張活動吞食食物,餌料的大小以不超過吻徑為度。對餌料的種類和鮮度有一定選擇性。海馬的覓食視距僅為1m左右,所以餌料要投在經常群集處。自然海區海馬主要攝食小型甲殼動物,主要有橈足類、蔓足類的藤壺幼體、蝦類的幼體及成體、螢蝦、糠蝦和鉤蝦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攝食糠蝦和櫻蝦效果最好,其次為橈足類和端足類。淡水枝角類等也可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其在海水中迅速死亡而污染水質。
海馬的攝食量與水溫、水質密切相關。在適溫範圍內,水溫高,則攝食量大,消化快。水質不良時,攝食量減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條件下,海馬的日攝食量約占體重的10%海馬一次攝食量很大,同時耐飢性也很強,從初生苗到成魚耐飢時間可達4至132天。
運動方式[編輯]
海馬尾部的構造和功能與其他魚類迥異。棲止時的海馬,利用尾部具有捲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纏附在海藻的莖枝上。故海馬多棲息在深海藻類繁茂之處。游泳的姿態也很特別,頭部向上,身體稍斜直立於水中,完全依靠背鰭和胸鰭來進行運動,扇形的背鰭起著波動推進的作用。
種類[編輯]
-
- 膨腹海馬(Hippocampus abdominalis)
- 翼海馬(Hippocampus alatus)
- 西非海馬(Hippocampus algiricus):又稱斑點海馬。
- 窄腹海馬(Hippocampus angustus):又稱蝟海馬。
- 鮑氏海馬(Hippocampus barbouri)
- 巴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bargibanti)
- 假眼海馬(Hippocampus biocellatus)
- 留尼旺海馬(Hippocampus borboniensis)
- 短頭海馬(Hippocampus breviceps)
- 駝背海馬(Hippocampus camelopardalis)
- 南非海馬(Hippocampus capensis)
- 克里蒙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colemani)
- 虎尾海馬(Hippocampus comes)
- 冠海馬(Hippocampus coronatus)
- 新喀里多尼亞多棘海馬(Hippocampus curvicuspis)
- 軟珊瑚海馬(Hippocampus debelius)
- 丹尼斯豆丁海馬(Hippocampus denise)
- 直立海馬(Hippocampus erectus)
- 費雪氏海馬(Hippocampus fisheri)
- 棕海馬(Hippocampus fuscus):又稱短吻海馬。
- 大頭海馬(Hippocampus grandiceps)
- 長吻海馬(Hippocampus guttulatus):又稱多枝海馬。
- 東方多棘海馬(Hippocampus hendriki)
- 歐洲海馬(Hippocampus hippocampus)
- 刺海馬(Hippocampus histrix)
- 太平洋海馬(Hippocampus ingens)
- 賈氏海馬(Hippocampus jayakari)
- 領海馬(Hippocallilllilmpus jugumus)
- 大海馬(Hippocampus kelloggi):又稱克氏海馬、蘇伊士海馬。
- 庫達海馬(Hippocampus kuda):又稱管海馬、黑海馬。
- 勒氏海馬(Hippocampus lichtensteinii)
- 夢海馬(Hippocampus minotaur)
- 日本海馬(Hippocampus mohnikei)
- 蒙地貝羅海馬(Hippocampus montebelloensis)
- 北方刺海馬(Hippocampus multispinus)
- 矛盾海馬(Hippocampus paradoxus)
- 巴塔哥尼亞海馬(Hippocampus patagonicus)
- 彭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pontohi)
- 高冠海馬(Hippocampus procerus)
- 侏儒刺海馬(Hippocampus pusillus)
- 昆士蘭海馬(Hippocampus queenslandicus)
- 吻海馬(Hippocampus reidi):又稱鈍海馬。
- 薩托米豆丁海馬(Hiliulillppocampus satomiae)
- 半柱海馬(Hippocampus semispinosus)
- 塞氏海馬(Hippocampus severnsi)
- 花海馬(Hippocampus sindonis):又稱苔海馬。
- 棘海馬(Hippocampus illiluispinosissimus)
- 西澳海馬(Hippocampus subelongatus)
- 三斑海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又稱低冠海馬。
- 泰liliu洛海馬(Hippocampus tyro)
- 華倫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waleananus)
- 懷氏海馬(Hippocampus whitei)
- 條紋海馬(Hippocampus zebra)
- 小海馬(Hippocampus zosterae)藥藥用
在中醫學中,海馬作為藥材和補品,用來治療哮喘和陽痿,其主要出口國是泰國、印度、菲律賓、越南和墨西哥,中國是最大的干海馬市場。然而,廣泛的捕殺使海馬數量大為減少,已經處於瀕危滅絕的邊緣。
在《本草拾遺》中,海馬又名水馬、蝦姑、馬頭魚、龍落子魚,為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ean et Snyder)、刺海馬(Hippocampus histrix Kaup)、大海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三斑海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或小海馬(海蛆, 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等物種的總稱。在中國主產於東南沿海,華北沿海地區亦產。一年四季均可捕捉,捕後除去內臟,洗淨,曬乾。或除去外部灰黑色皮膜及內臟,將尾部盤捲,曬乾。
中醫學認為海馬味甘、鹹,性溫。歸腎經、肝經,功效則包括補腎壯陽,散結消腫。《本草綱目》說孕婦臨產時把海馬燒末吃了,再手握一隻海馬,就能順產。其壯陽的功效的原因則在於「海馬雌雄成對,其性溫暖,有交感之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