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
(重新導向自 老人)
「老」重定向至此。關於與此名稱相似的其他條目,詳見「老 (消歧義)」。
人的成長與發展 |
---|
![]() |
階段 |
生命歷程 |
發展心理學 |
老年(英語:old age),一般指生物的生命周期的最後一個階段,即中年到死亡的一段時間。
老年人 Elder[編輯]
定義[編輯]
不同的文化圈對於老年人有著不同的定義。由於生命的周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壯年到老年的分界線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認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進入了老年,有的人認為退休是進入老年的一個標誌。
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西方一些已開發國家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5周歲以上的人群。中國古代曾將50歲作為劃分[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規定為60周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
稱謂[編輯]
中國傳統上對於老年人的高齡有些褒義的稱謂。
- 60歲:耳順之年[2]、花甲之年、[3]耆[ㄑㄧˊ]艾: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 61歲:還曆壽。[4]
-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5]:、懸車之年、杖圍之年。中壽:七十為中壽。耄[ㄇㄠˋ]:70歲。[6]
- 77歲:喜壽。[7]
-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傘壽。[8]。耋[ㄉㄧㄝˊ]:指八九十歲的年紀。[9][10][11]中壽:指80歲以上
- 88歲:米壽。[12]
- 90歲:上壽:九十為上壽。
-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13]
-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特徵[編輯]
一般來講進入老年的人生理上會表現出新陳代謝放緩、抵抗力下降、生理機能下降等特徵。頭髮、眉毛、鬍鬚變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顯的特徵之一。
對待老人的態度[編輯]
現代世界上各個文化圈都提倡對於老人的善待,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傳統上要求晚輩侍奉長輩,稱為孝道。另一方面,從古至今,人類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歧視老人,遺棄老人甚至虐待老人,在遠古時有些民族甚至有「棄老」的習俗。目前各國針對老人生活食衣住行上的需求的照護,以及對於老人(長者)的看護,各種老人福利設施,成立老人相互照護團體,不老社團healthseniorgroup,長期照護、優待等,使老人有自己的朋友生活圈,並且於年老時能活得更有尊嚴.
人口老化[編輯]
注釋[編輯]
- ^ 《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年老的。
- ^ 《論語·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 ^ 花: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從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
- ^ 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曆」。
- ^ 杜甫有《曲江》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 《鹽鐵論·孝養》:「七十曰耄。」
- ^ 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 ^ 因「傘」字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 ^ 《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
- ^ 《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
- ^ 《毛傳》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 ^ 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 ^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參見[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