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中的醫學內容
僅供參考,並
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腸病毒71型
|
|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下的腸病毒A71型病毒顆粒。(比例尺長度:50 nm)
|
病毒分類
|
–未分級–:
|
病毒 Virus
|
域:
|
核糖病毒域 Riboviria
|
界:
|
正核糖病毒界 Orthornavirae
|
門:
|
小核糖病毒門 Pisuviricota
|
綱:
|
小南嵌套病毒綱 Pisoniviricetes
|
目:
|
微小核糖病毒目 Picornavirales
|
科:
|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
屬:
|
腸道病毒屬 Enterovirus
|
種:
|
A型腸病毒 Enterovirus A
|
血清型:
|
腸病毒71型 Enterovirus A71
|
異名
|
- Enterovirus 71 (EV71)
- Human rhinovirus A71
- Human rhinovirus 71
|
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腸病毒的一種,多見於東南亞地區的夏季期間,主要病徵是手足口病的一系列症狀,包括發燒、食慾不振、喉嚨痛及口腔潰瘍等。也可能導致神經感染。
EV71腸病毒於1969年在美國加州首度被發現,並曾於1990年代在中國大陸、台灣、保加利亞、匈牙利和馬來西亞大規模爆發。腸病毒71型自1970年代開始有逐漸增加的傾向。[1]
參考資料[編輯]
- ^ Undestanding Viruses Teri Shors
|
---|
| 概況 | |
---|
| 醫學與製藥 | |
---|
| 政府部門 | |
---|
| 法定傳染病 | |
---|
| 健康問題 | |
---|
| 研究 | |
---|
| █:當前正在採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法定乙類傳染病(炭疽僅限肺炭疽)。 █:曾經採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現已解除的法定乙類傳染病。刪除線:已降為丙類的原法定乙類傳染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