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的疾病
《致死的疾病》 | |
---|---|
原名 | Sygdommen til Døden |
作者 | 齊克果 |
類型 | 哲學 |
系列 | Second authorship (Pseudonymous) |
語言 | 丹麥語 |
主題 | 哲學 |
發行資訊 | |
出版時間 | 1849 |
出版地點 | 丹麥 |
頁數 | 265 |
系列作品 | |
前作 | Christian Discourses |
續作 | Practice in Christianity |
規範控制 | |
ISBN | ISBN 0-691-02028-0 ISBN 978-0-691-02028-0 |
OCLC | 10672189 |
《致死的疾病》(丹麥語:Sygdommen til Døden;英文:The sickness unto death),是丹麥思想家、哲學家、神學家齊克果用假名安提-克里馬克斯(Anti-Climacus)發表的思想著作,於一八四九年七月三十日在丹麥哥本哈根出版。書中所說的「致死的疾病」喻指絕望,這本書系統的討論了自我、實現自我和絕望、信仰之間的關係。這本書不僅對喚醒人的自我意識,啟發人認識自我、成為自我有著重要意義,也對後世的存在主義思想有著深遠影響。
背景
[編輯]《致死的疾病》這一書名來自《聖經》約翰福音第十一章第四節:「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該書的成書時間於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七世放棄絕對君主制並實行君主立憲制的改革時期。致死的疾病在齊克果的序言中被定義為「絕望」,而死被定義為「最嚴重的精神上的糟糕狀態」。[1]
內容提要
[編輯]第一部分:絕望是致死的疾病
[編輯]在書的開篇,作者就對「我」做了定義: 「我是把自我聯繫到自我的關聯 ( The self is a relation relates itself to itself )」[2]。這句話中的第一個「自我」是指現實的、直接的、表層的自我(first self),第二個「自我」指理想的、應該成為的、深層次的那個自我(deeper self)。這句話中的「我」也不是一個靜態的狀態,而是一個表層的自我成為深層的自我的動態過程。「我」不能正確地從表層的自我關聯到理想的自我,這就是絕望。安提-克里馬克斯認為那個深層次的自我是純精神性的,是有限性和無限性,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辯證統一。缺少任何一個元素,都是絕望。具體來說:
- 如果自我缺少有限性,人就會活在抽象或者想像之中。
- 如果自我缺少無限性,人就會局限在世俗狹小的範圍內,不敢成為自己,只能通過模仿別人來生活。
- 如果自我缺少必然性,人就會在諸多可能性中感到迷茫,陷入虛無,沒有歸宿感。
- 如果自我缺少可能性,人就會失去自由,成為宿命論或決定論者。
自我意識與絕望緊密相連,從自我意識程度上說,絕望有三種可能的形式:
- 沒有意識到深層次自我的存在,否認有一個深層次的自我存在(being unconscious in despair of having a self)。這種絕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絕望,也是最沒有希望的絕望。
- 意識到了深層次自我的存在,但不願意成為那個深層次的自我。
- 否定那個深層次的自我是上帝建立的,要成為自己建立的那個深層次的自我。
安提-克里馬克斯認為絕望是普遍存在的,因為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忽視失去自我的危險。一個人真正意識到自己的絕望,恰恰是積極的,是消除絕望的起點。克氏在這一部分,對各式絕望者的心理表現,做了細緻、深刻的描述。
第二部分:絕望是罪
[編輯]這一部分在基督神學的背景下探討絕望和信仰的問題。罪是絕望的高級階段。作者認為,那個深層次的自我是上帝建立的,以上帝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罪」就是知道那個深層次的自我是上帝的建立,而不願在絕望中成為它;或者,不承認那個深層次的自我是上帝的建立,而要絕望地故意成為自己建立的自我。罪的反面,就是信仰。
作者特別指出,這裡說的罪不同於蘇格拉底「罪即無知(sin is ignorance)」中的「罪」,有罪的人並非無知,而是明知道上帝建立了深層次的自我,卻不願意成為它。這裡說的罪也不同於通常意義上每個人都有的原罪,只有有著極強自我意識的人才可能犯這種罪。全書最後,作者給出了信仰的定義:以上帝為衡量一切的標準,成為上帝建立的深層次的自我。
齊克果和安提-克里馬克斯之間的關係
[編輯]齊克果寫了大量的假名著作。假名不同於筆名,它代表作者是站在某個特定的立場去寫作,並不完全代表齊克果本人的想法。克氏在自己的筆記中說,約翰-克里馬克斯(齊克果的假名著作《哲學斷片》和《最後的非科學附言》的作者)和安提-克里馬克斯要許多共同之處,但約翰-克里馬克斯境界相對較低,他還不是一個基督徒。而安提-克里馬克斯是一個處在高級階段的基督徒。齊克果認為自己的境界介於約翰-克里馬克斯和安提-克里馬克斯之間。《致死的疾病》可以看作是齊克果站在他認為的理想的基督徒的角度上,寫的作品。[3]
翻譯版本
[編輯]英文譯本
[編輯]現在主要有兩個英譯本。一個是一九八零年由普林斯頓出版社出版的Hong氏夫婦(Howard V. Hong and Edna H. Hong)譯本[1],另一個是1989年由企鵝出版社出版的Alastair Hannay譯本[2]。
中文譯本
[編輯]原本有兩個中譯本。一個是一九九七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張祥龍,王建軍譯本[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一個是一九八零年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概念恐懼·致死的病症》,翻譯者是京不特[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二零一七年,商周出版《致死之病:關於造就和覺醒的基督教心理學闡述》,翻譯者為林宏濤[4]。